诗经战争诗家国情怀

来源:监理师 发布时间:2020-09-03 点击:

 摘 要:战争诗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爱情诗、婚姻诗、农事诗和宴飨诗相比,战争诗的内容更加丰富。它反映了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意识形态和道德以及其他社会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在战争诗中还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家国情怀,包括对战争的忧虑、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崇高的爱国信念。了解和研究战争诗中的家国情怀并深入探究其文化根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先民的艺术思想和文化。这将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关键词:《诗经》、战争诗、家国情怀

 Abstract: War poe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ook of Songs. Compared with love poems, marriage poems, agricultural poems and feast poems, the content of war poetry is more abundant. It refl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s, economy, ethnic relations, ideology and morality, and other levels of social life. In the war poems, they also reflected the people’s feelings of home and country at the time, including worries about the war, love of family members,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lofty patriotic beliefs. Understanding and studying the feelings of homeland in war poetry and in-depth exploration of its cultural roots can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ancestors' art ideas and culture. This will help enhance our national pride and inherit and promote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al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 The Book of Songs, war poems, feelings of home and country

 前言:研究《诗经》战争诗中的家国情怀首先要做的工作是解决“什么是战争诗”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对于战争诗的界定有多种说法,最为普遍的说法是“战争诗必须是直接描写战争的诗歌”以这种观点去界定战争诗,那只包括6首,即《小雅·采芑》、《小雅·出车》、《小雅·采薇》、《小雅·六月》《大雅·江汉》、《大雅·常武》。如果用这六首诗歌去研究家国情怀这种带有情感的话题未免显得狭隘。因此在本文中凡是诗歌内容涉及战争的都属于战争诗。其次便是对“家国情怀”的解析,从而才能解读《诗经》战争诗的家国情怀。何谓“家”?何谓“国”?《说文解字》中曰“家,居也”;“国,邦也”;家和国都是一个范围概念,小家大国,小家一般是指有血缘关系婚姻组成的家庭关系,大国带有政治色彩少了一丝温暖。有小家才有大国,大国安稳小家才能保住温暖与喜悦。情怀是一种心境,一种归属感。简单来说家国情怀是对家对国的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本文试图从恋土怀乡、思念亲人以及对国家的责任感、崇高的爱国精神等方面解读战争诗的家国情怀。并结合农耕文明和先民的战争经历分析战争诗中家国情怀的形成原因。

 一、战争诗中恋家思乡情怀

 (一)战士思故园

 战争,无疑是残酷的,一场战争的胜利,背后是数百数千战士的流血牺牲。一将功成万骨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战争带给士兵的可能是马革裹尸,为国捐躯的荣誉,也可能是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情绪。但是更多的是风餐露宿的苦楚和远离家乡,骨肉分离的悲痛,战士在漫长的征战过程中越发的思念家乡故土。《小雅·采薇》是一位边防战士在归家途中的感慨,前三章三次写到“曰归曰归”然由于外来侵犯、王事无休无止,始终不能归家团聚,甚至因为“我戍无定”连一封家书都送不回去。思念家乡的忧愁在边疆士卒的心头久久不能离去。《采薇》整篇都笼罩在悲伤的家园之思下,结束战争,回到故园过安定祥和的生活是每一位战士的企盼[1]。

 《幽风·东山》一诗家园意识贯穿整首诗,呈现给我们的是残酷的战争虽然结束了,但长期的战争生活给诗人的心灵带来沉重的负担。以一位普通战士的视角,叙述东征后归家前的复杂真致的内心感受,来发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回归家园的渴望。作为一名拼杀疆场的战士,每天是过着“晓战随金鼓,霄眠抱玉鞍”的生活,无时无刻不为性命担忧时,思乡是最奢侈的享受,家园始终在心中,特别是在命运如树叶般随时凋零的战场上,心中的精神家园呵护着战士的心灵,给予战士希望和力量,为了那温暖的家园,为了家中等待的妻子和儿女,为了家中的父母,战士定然要有打胜仗,要活下去的坚定信念,这就是战士思念家园给予战士的精神支撑。终于盼到战争结束,归家指日可待时,思乡之情就会一涌而起,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思妇盼君归

 《秦风·小戎》通过对物件的描写来叙述思妇对丈夫的思想和依恋自豪,丈夫从戎出征,留给妻子无尽的思念,由是她脑海里会常常浮现出丈夫临别时的情景。他整装即发,乘的车,驾车的马,身上佩戴的武器,凡此都会给思妇留下深深的印象,时不时地勾起她的回忆。本诗作者正是抓住这一契机,施展其构思技巧,抒写思妇的缠绵情怀。三章诗每章含两层意思,前者是咏物,先言战车短小灵巧,装饰华丽;次言服马骖马毛色斑驳,壮实威风;再言武器华贵精良,盾矛弓箭一应俱全。显然,这样写是要通过对战车、战马、兵器的铺叙和饰,来暗示驾驭和使用者的尊贵、威武和技艺高超[2]。而这些赞美之词皆出自思妇之口,自然是她对丈夫的挚爱、依恋、崇拜的真情流露。基于此,诗在后面必然转入人物的直白抒情。诗紧扣“言念君子”这一关键句子构筑章法上的复沓形式,把思妇对丈夫的执著感情和深长思念表达得酣畅完美,从而凸显了思夫的主题。

  二、战争诗中家国一体情怀

  (一)为“义”而战的爱国豪情

 在我们华夏古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最懂得深明大义的是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广大百姓。当国家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时,他们义无反顾的告别自己的家人、远离自己熟悉的家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无所畏惧的走向战场,走上保家卫国之路。

 《小雅·出车》叙述的是一场关于王师大胜的战争,首先通过描写展现了王师军容的整齐划一、气势磅礴,将帅士卒的骁勇善战,所向披靡,最终“狁于夷” ,狁终于被平定,但诗歌在叙述的同时也比较突出地表现了士兵的另一种情绪:当战争爆发,战士离开家乡出征的时候,黍、稷正在吐穗扬花,但是在这个时候却要告别亲人,远离家乡,拿起武器,走向战场,真是令人难以取舍,不想迈开前进的步伐。现在战争还未结束,但是已经是寒冬,道路积雪,泥泞难行,仍要不停地行军,为什么不能安坐在家中呢?只因敌人经常骚扰,国家多灾多难,身在眼前的苦境之中 ,怎么能不怀念故乡那丰收在望的田地,那可安闲起坐的房舍! 在享受战争胜利的喜悦的同时,仍然按捺不住思念故乡的情思。这一系列的诗歌对于战士在国家的“义”与思乡情怀的矛盾无奈的思想感情描写的比较深切[3]。

  (二)为“责”而战的爱国精神

 《采薇》是诗经三百篇中比较著名的一首,这首诗通过对战士的描写,客观的抒发了战士为“责”而战、有志杀敌的爱国精神和对家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怀念的复杂的、无奈的情感。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诗歌从采薇写起,“作”、“柔”、“刚”三字显示了薇菜生长期的三个不同阶段,在时间上是递进的,它也象征着士兵的久戍不归:“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从年终岁暮又到了夏历十月,时光流逝,物换星移,可他们依然没能回家。虽然这位士兵把给自己带来痛苦的原因归咎于“狁之故”,但想到“王事靡”,自己有家不能回时,又难免产生怨愤之情。毕竟,家对他们来说,吸引力太大了,当他们在理智上认为出征讨伐入侵者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时,在情感上又无法抹掉思家的痛苦,而且这种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不仅不能淡化消逝,反而变得更加浓郁、深沉、急切,以致“忧心烈烈”“忧心孔疚”了。

  (三)为“国”而战的崇高信念

 《鄘风·载驰》思想性最强,它在强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全诗分为四章,思想感情复杂得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的叙事抒情是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现实所引起的内心矛盾出发。故诗歌的形式随着内容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节奏。

 诗的第一章,交代本事。当诗人听到卫国灭亡、卫侯逝世的凶讯后。立即快马加鞭,奔赴漕邑,向兄长的家属表示慰问。可是目的地未到,她的丈夫许穆公便派遣大夫跋山涉水,兼程而至,劝她马上停止前进。处此境地,她内心极为忧伤。现实的冲突引起内心的冲突,经过以上的铺叙,第二章便开始写诗人内心的矛盾。一边是许国大夫劝她回去,一边是许穆夫人坚持赴卫,可见矛盾之激烈。按诗人正是处于这种前不能赴卫、后不能返许的境地之中,左右为难,十分矛盾。然而她的爱与憎却表现得非常清楚:她爱的是娘家,是宗国;憎的是对她不予理解又不给支持的许国大夫及其幕后指挥者许穆公。第三章的节奏渐渐放慢,感情也渐渐缓和[4]。夫人被阻不能适卫,心头忧思重重,路上一会儿登上高山以舒解愁闷,一会儿又采摘草药贝母以治疗抑郁而成的心病。所谓“女子善怀,亦各有行”,是说她身为女子,虽多愁善感,但亦有她的做人准则——这准则就是关心生她养她的宗国。而许国人对她毫不理解,给予阻挠与责怪,这只能说明他们的愚昧、幼稚和狂妄。这一段写得委婉深沉,曲折有致,仿佛让人窥见她有一颗美好而痛苦的心灵,简直催人泪下。第四章写夫人归途所思。此时夫人行迈迟迟,一路上考虑如何拯救祖国。“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说明时值暮春,麦苗青青,长势正旺。所谓“控于大邦”,指向齐国报告狄人灭卫的情况,请求他们出兵,但诗人又想不出用什么办法才能达到目的。此处既写了景,又写了情,情景双绘中似乎让人看到诗人缓辔行进的形象。反映了许穆夫人是一个颇有主张的人,她的救国之志、爱国之心始终不渝。

  三、战争诗中家国情怀的成因

  (一)农耕文明的影响

 在地处中原大地的各个古国,当时的华夏中下游地区,气候适宜,土地平旷,平原肥沃,这些种种的原因使得当时的农耕文化逐渐的显现出来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同时农耕文明又对《诗经》中战争诗的家国情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农耕生产不像游牧似的需要四处迁徙,农作物的生产和成长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生长的时间较长,同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农业之间基本都是集体的协作来共同的完成的农作物的播种和收成,因此农耕文化之下的一个特点就是就是民众之间的群居生活,而且在当时一般的在一起群居生活的人基本上都是有血缘关系的,在长期的生活中,大家都有了深厚的感情,相互之间自然就有礼对亲人的眷恋、对家乡的思念。因此,在长期的稳定安静和谐的环境中生活的民众,在战争到来的时候,被迫离开自己的亲人和故乡,那种对战争的无奈、对家人的思念、对故乡的眷念,自然就会通过诗词来表达出来[5]。

 于此同时,在长期的战乱之中,村落之间的普通百姓要想在恶劣的战争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就需要不断的强大自己的实力,而邻近的弱小的村落之间组成联盟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组成联盟之后,当国家面临战争的时候,联盟之间在对外敌不断的抵御的同时,不断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家国意识,在对亲人和故乡思念的过程中,保家卫国,这种矛盾而又高尚的思想在战争之中不断的通过诗词来表达了出来。

 (二)伤痛思维的沉淀

 诗经时代是从商代到春秋末年,这是个战争频繁的时代。《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四夷并侵,猃狁最强”。为了对付戎狄、猃狁对中原地区的侵掠,周室频频发动抵御战争。除此外,当时的周王室也常常发动与徐夷、淮夷、荆蛮等南方地区的扩张战争。“观《诗经》305篇,本文意义上的战争诗主要有反映周天子对外战争的诗歌:《小雅·采薇》、《小雅·出车》、《小雅·六月》、《小雅·采芑》、《大雅·江汉》和《常武》;平叛诗有《豳风·东山》、《幽风·破斧》;反映诸侯与周边部族战争及诸侯之间的战争的诗歌有《秦风·小戎》、《无衣》及《邶风·击鼓》、《卫风·伯兮》。”是这连年战争,使得先民的生存境遇恶化,许多家庭被破坏,征夫在外,渴望回归到温馨的家园,亲人在家盼望着家人重聚。于是饱经战争的先民写的《诗经》更多是对于回家的向往,所以《诗经》中所写的战争诗,并非刻意颂扬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将领,也不极力描写战争残酷的杀戮场景,甚至淡化了战争带来的血腥和恐怖气氛,而是突出了保卫家园和思念家园的意识。比如,《小雅·采薇》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忧心不已,渴望回到温暖的家园[6]。山薇啊,你发芽了,出生了,我们总该回家了吧!但转眼又是一年,我们离乡背井,顾不上家室,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也是为了猃狁之故。我们需要攻战!又到了采薇的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心里的

推荐访问:新时代的家国情怀 诗经 情怀 家国
上一篇:乡镇创建“新时代传习所”实施方案材料
下一篇:新时代党课讲稿 发扬优良传统,永葆共产党人奉献精神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