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化对预算会计若干影响

来源:监理师 发布时间:2020-07-30 点击:

 谈信息化对预算会计的若干影响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预算会计本身是一个狭隘的概念,却因其在事业单位会计体制中所占的特殊地位,成为会计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本文从预算会计现状入手,论述信息化变革的优势并分析新模式可能带来的一种冲击。

 ? ? ?

 一、预算制度现状 ? ? ?

 我国事业单位按资金管理方式划分有财政全额拨款制、差额拨款制和自收自支制三种形式,第一种事业单位会计基本上使用预算会计,后两种单位会计有的使用预算会计,有的使用企业会计。但正是由于预算会计一直运用于事业单位这个特殊的群体,所以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存在下面几方面的问题:

 ? ? ?

 1. 资产管理混乱。以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是由财政供给,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特别是自收自支性质的事业单位(如社会公益性单位)的资金来源已呈现多元化。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没有明确的账户分类,导致资产性质不明,管理混乱。

 ?

 ? ?

 2. 事业支出与经营支出难以区分。现行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规定,无论是事业支出还是经营支出,一律按国家规定的支出项目核算和列报,明显不能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

 ? ? ?

 3. 会计报表存在不足。预算会计规定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平衡原理,实际上是会计科目余额平衡表,这种报表结构沿袭了我国传统预算管理体制下的资金平衡表格式,不仅报表内容与其名称不吻合,而且与收支表的关系显得重复累赘。同时,事业单位不编制现金流量表,特别是对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的事业单位,其收支表中的收支不能反映现金收支的真实情况,出资者及管理部门无法了解单位的可支用现金额。

 ? ? ?

 4.经验主义盛行。由于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相对简单,运转环节少,所以对专职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不高,有些单位一味认为只要经验丰富诚实可靠的人就可以胜任了。

 ? ? ?

 5.缺乏约束力。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程序有一定随意性,部门预算在实际执行中约束力度不够,存在严重的“一把手说了算”的现

 象,其深层次原因是事业单位强调上下级行政关系和不核算经济效益。

 ? ? ?

 上述问题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也为预算会计的信息化改革提供了动力。

 ? ? ?

 二、实现信息化的优势 ? ? ?

 古人认为行事需“天时、地利、人和”,而预算制度的信息化刚好具有了这三方面的优势。

 ? ? ?

 首先是“天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以及政府机关的“效能建设”都在今年,虽然这是改革深化的必然,但客观上能推动预算制度的改革。

 ? ? ?

 其次是“地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转变政府职能,行政机关要由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这必然要求其会计体系更为客

 观、公平和高效。

 ? ? ?

 第三是“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以“科教兴国”为本,通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实施信息化奠定了基础。同时,由于改革意识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对行政体制的变革持赞成态度的是多数,客观上能形成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 ? ?

 当然,上述三点,只能表明事业单位会计体系的变革时机已经成熟,并不能证明信息化是最佳的出路。笔者认为,实现预算信息化最关键的还在于“信息化”本身具有的优点。自上个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计算机逐步推广,“信息化”影响了很多行业的发展,金融、保险、零售、商务等领域都成功培养出以信息化为依托的运作模式,而 1993提出的“三金”工程(金关、金桥、金卡)也适时的拉开了政府机关信息化的序幕。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各类政府机构 IT 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当完备,大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如税务、工商、海关、公安都已建成了覆盖全系统的专网,70%以上的地市级机关在网上建立了办事窗口,政府网站也多达 3000 多个。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沿海开放城市纷纷提出以电子政务为建设核心的数字城市计划。

 ? ?

 “信息化”之所以在短短十年间在行政事业单位如此迅猛发展,据大部分资料显示,这是由于“信息化”具有六方面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决策失误、实现信息共享、规范行政行为、优化管理模式、促进勤政廉政。在这六大优越性中,一些是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如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信息共享,一些则是由以往的成功案例逐步认识到的,如促进勤政廉政。虽然各个部门的信息化程度各不相同,但总结出来的经验却是相近的,对于预算会计制度是相当好的补充。

 ? ? ?

 三、对传统制度的冲击 ? ? ?

 在论述本部分内容前,笔者认为必须先对传统制度下一个定义。因为表面上变革限制在预算环节(日常会计环节实现会计电算化只是记帐形式上的转变),但实际上其影响力却能深入到政府管理理念上。理由是:预算决定财务,决定资金调拨和报销结算体系,它能以控制财务为手段,规范事业单位行为,转变职能,提高效率。所以笔者将传统制度定义为事业单位传统的运作模式和管理理念。下面,笔者举出一个简单事例,并分析信息化在其中充当的角色。

 ? ?

 假设某市政部门,规划一项绿化工程。首先依照以往工程或者类似工程的造价,制订预算,并通过公文处理系统,向同级财政、审计、工商、税务部门发便函,收集市场信息,调整预算数;然后申请上级同意,随批复获取专项资金;随后使用电算化成本会计软件建立专项帐户,在预算内招标,确定工程进度表和付款方式;工程实施后,依计划验收工程,并通过银行帐户结转款项;工程完工后,申请审计部门进行工程验收,结清款项,关闭专项帐户;年底或按文件规定时间,结清账户余额。

 ? ? ?

 这个事例的流程,粗略的说明了一个招标工程的财务处理,表面上略去了很多步骤,没有足够的监督机制,但实际上,这种简约的方式,正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方式。这一案例至少涉及四个信息化系统:公文处理系统、成本会计软件、工程进度评估系统、银行结算系统。形象地说,这四个系统代替了四种人:文书、会计、资产评估师、出纳(会计)。显然,自动化系统将本来需要多人完成的工作集中到一台计算机上了。

 ? ? ?

 这种集中就是笔者希望能够阐述的信息化冲击的之一,有以下几方面:

 ?

 ? ?

 1、工作重点的转变。在信息化条件下,财务工作的重点是预算、计划,无论是采用零基预算法,还是调整预算法,会计年度与核算起初的预算都是必不可少的,它决定了整个工作的完成情况。这种观点类似于软件工程学中关于“需求分析最关键”的观点。以往我们认为一项工程的关键是,保质保量的完工,或者是按时超量完工,也或者是验收合格。但在信息化条件下,关键则是计划和预算,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整个工程就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第一节就是计划,随后是按照计划进行组织、领导、控制等,而且计划在此过程中也是不断修改完善的。在每个环节之间会有一个“验收”过程,并且这个节点有高度自动化、专业化保证(信息化与专业分工)。由于“计划”规定了以后每步的内容,所以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计划”。在很多领域,这种观点是广泛运用的,大到航天飞机,原子弹的设计制造,小到一个应用软件的生产,都按照这个理念运作,在一些领域它被形象地称作做是瀑布式结构设计、流水线制造、专业化分工等。

 ? ? ?

 2、管理者意识转变。在信息化条件下,“管理者意识转变”并不是一种口号或者是方针,而是一种被迫的选择。由于管理者工作的关键在事先,所以其影响力远远低于以往那种“手把手”的管理方式。实现了信息化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可以说是一种一旦预算好就很难改变且会被除所有人监督的模式。管理者的控制是通过制定计划、规

 则来实现的,就像我们常说的,以“法制”代替“人治”。

 ? ? ?

 3、考核指标固定化。事业单位流行一种说法:成绩=10%的汗水+90%的总结,一项工作的圆满完成有时仅仅取决于最后的总结报告,这种现象在信息化条件下是行不通的。因为采取了事先控制,指标衡量,自动结算的方式,人为因素很少,考核的主要指标是事先指定好的,即使存在变动,也是通过多方确认的。

 ? ? ?

 4、对财务人员素质要求的变化。很明显,在信息化条件下,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素质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在会计学范围内,一位好的财务人员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一定的知识面,一定的整体把握和分析能力等。

 ?

推荐访问:预算 信息化 若干
上一篇:化工企业环保管理制度汇编
下一篇:2020升学宴同学代表发言稿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