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工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记录 [高等院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来源:监理师 发布时间:2019-08-05 点击:

  摘 要:高等院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高校为特定区域,包含着教职工与教育者及其介体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并在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中因信息、能量、物质的传递交换促使教职工思想行为发生变化。本文基于 “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教育手段、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着手,实现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人内在需求的有机统一,促进学校发展、促进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协调统一,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精心设计与教育手段、教育方式的精心隐蔽的协调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媒介、教育环境与教职工本身激励因素系统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1、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教职工作为受教育主体,是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最活跃、最具能量主体,通过对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活性因素的不断强化,使教职工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来自于的各种教育元素的“辐射”影响,主动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和看法,可以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生、冷、硬”的尴尬境地。
   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教育者主体,又要重视受教育者主体,建构起“主体(教育者)一客体(教育介体)一主体(受教育者)”的模式。基于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教育手段、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着手,实现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人内在需求的有机统一,促进学校发展、促进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协调统一,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精心设计与教育手段、教育方式的精心隐蔽的协调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媒介、教育环境与教职工本身激励因素系统的协调统一。
   2、指导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现实需要
   从高校承担的三项职能看,无论人才培养、教学科研还是社会服务,都要求高校拥有一支素质过硬、政治过硬的教工队伍。所谓“经师易遇,人师难求”,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
   3、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优化
   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应该了解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与特征,并不断地对其活性因素加以强化,使身处其中的教职工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来自于的各种教育元素的“辐射”影响,主动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和看法,这样既可以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生、冷、硬”的尴尬境地,也可以弥合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说教痕迹与“位差”。
   3.1教育理念的优化
   教育是因为人的生命而存在,是最具生命的事业。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长期以来存在某种片面性,突出表现在重教育者主体,轻受教育者主体,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忽视甚至抹杀个人的内在需求,重思想政治道德的认知,轻教育过程中各种非理性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动机等的有效参与,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人”是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关注社会、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延续和进步的工具,是实现组织建设目标与政治属性的有力手段。但这种功利化不能掩盖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本源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远离生活,远离人本身的现实需要,只有“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3.2教育手段的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优化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确保各种正向教育因素的互联互动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抓其一,忽略其余,应该是有阶段重点的同时,使整体内各子场在动态中同步协调,既要使积极因素转变为直接动力,让主导性的正面影响以最佳的形式和效果发挥出来,又要把影响教职工思想政治道德水平提升的各种负面效应减少到最低程度,并尽可能地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如果忽视教职工合理的正当的物质利益需求,按照邓小平的观点就是“唯心论”,他曾强调:“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2]。也背离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人民群众认识其根本利益,提高群众的觉悟,并激励群众为实现、维护、发展其根本利益”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3]。
   2)采取长时间的“和风细雨”方式
   谈及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不要在几个小时内使人接受一大堆材料,一大堆观点,而这些材料和观点又是人们平素不太接触的。一年要找几次机会,让那些平素不太接触本行业务的人们,接触本行业务,给以适合需要的原材料或半成品。要下些毛毛雨,不要在几个小时内下几百公里的倾盆大雨。强迫受训的制度必须尽可能废除[4]。对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我们主张采取“和风细雨”的方式,倡导一种“水滴石穿”的精神,让各种隐性教育因子长时间高频率出现。
   3)要以隐性的教育方法为主
   教育方法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我们前文分析了教职工对“人师之师”特别敏感挑剔,加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人的思想和心理施加影响的非强制性活动”[5]。从事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有“放水养鱼”的耐心,不能有“急功近利”的短视,必须要有整体上的“苦心经营”,不能有具体操作中的“刻意为之”,不能从局部的、功利的角度追求一种轰轰烈烈的绩效。
   3.3教育内容的优化
   一般而言,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五个部分。其中,思想教育是先导,政治教育是核心,道德教育是重点,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是基础。根据心理一情感场和信息一文化场的基本特征,高校敦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认知上的优化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核心教育内容要紧跟时代贴近生活
   在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政治教育和师德教育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决定和支配着整个内容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淡化政治,就会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弱化师德,就会使“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落不到实处。作为核心教育内容必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教育内容只有切合现实生活及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系统,才会引起“共振”,使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场发挥作用。
   2)增强教育信息源的权威性和可信赖性
   一方面,我们承认“灌输”在提高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认知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必须实现由“一般政工干部灌输”向“专家灌输”转变,由“思想政治教育者自己灌输”向“主要领导灌输”的转变。因为专家对理论的理解、理论产生背景的了解要深刻得多。所谓“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理论要说服人,就要彻底,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6]。社会心理学实验揭示了这样一个现象:让人们阅读内容完全相同的宣传材料,当注明作者为该领域的专家时,许多人的态度在宣传材料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化;当注明作者为普通人或其他领域的专家时,宣传材料产生的影响就比较小[7]。可信赖性要求信息源的传导者动机必须正当,言行必须一致,能为接受者所认同。
   3)充分发挥感情因素的激活催化作用
   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积极情绪体验越深刻,认识和接受的积极性就越高,思想政治教育所遇到的障碍往往不是认知的障碍,有时往往是各种非理性因素的障碍[8]。场是两个以上力点相互作用的特殊区域,有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双向互动,才有可能使教育对象自愿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实现教育目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重视理性的因素,更应重视情感等各种非理性因素,不但教育者要讲“人情味”,作为大学组织,也要体现浓厚的人文关怀。
   4)教育环境的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积极改变原有环境,创造新的环境,实现教育环境的优化。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从教育的整体环境优化入手,采取个案式的“就问题谈问题,就矛盾化矛盾”的老办法,只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陷入被动,永远扮演“消防队员”的尴尬角色。
   我们通常把环境划分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制度环境。物质环境对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影响,校园的一草一木都向师生传播一种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软灌输的“硬环境”。从制度环境和精神环境加以如下分析。
   (1)制度环境的优化
   制度的公正性比合理性更重要,即某个制度尽管不尽合理,但只要对每位教职工一视同仁,往往不会产生大的矛盾。制度的合理性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地改进,但制度执行的公正性一定自始至终坚持下去[9]。得不到应有的承认,他们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就会感到受制于环境,就会发出各种抱怨,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驱力提高。
   制度的严肃性是制度环境优化的保障。特别是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不严肃就意味着制度成了一纸空文,产生不了约束力。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良好的管理就是教育的前提,管理本身也是最好的教育载体。管理制度的这些职能是和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在群体中的职能是基本一致的,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平台[10]”。
   (2)精神环境优化
   确定和提升群体精神文化的内容,形成组织的核心价值观,是精神环境优化的首要因素。群体的精神文化内在于群体的活动之中,有一个长期的形成发展过程,一般需要几代人矢志不渝的共同努力才积淀固化下来。
   4、结论
   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教育者主体,又要重视受教育者主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人内在需求的有机统一,建构起“主体(教育者)一客体(教育介体)一主体(受教育者)”的模式。并在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从教育手段、教育内容、教育环境三大方面协调推进,使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收到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49―363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
  [3]李斌雄.论政治思想工作的本质特征.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62
  [4]毛泽东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6
  [5]李健.政治与思想工作的区别与联系.松辽论坛,2004(5),6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7]胡卫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研究.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32
  [8]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15
  [9]陈天翼.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模式初探.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36
  [10]Schoof,D,Environmental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therlands’,Netherlands Workshop,Zandvoort,23/24 March,2001,96
  [11]黄明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优化初探.理论探讨,2005,(5):84
  本篇稿子为共青团山东省委支持课题,课题编号为201138C0803,已获评山东省职业教育二等奖。
  (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山东 滨州 264003)

推荐访问:教职工 高等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
上一篇:播撒整合艺术,,绽放人文之美|医学人文与健康人文的整合
下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自学和创新能力】高中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