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98例分析】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

来源:监理师 发布时间:2019-04-29 点击:

  [摘要] 目的 对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的方法进行探讨,以便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分析98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复位方法。结果 本组患儿98例采用手法复位,达到94.1%的成功率。结论 严格掌握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的方法、尽早施行手术于6个月以上的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复位后(3-4)天或在条件合适之时。
  [关键词] 小儿;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 手法复位
  [中图分类号] R256.4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268-01
  
  作为小儿外科的常见病之一的腹股沟斜疝一般能在各年龄阶段发生,但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患病的小儿常哭闹、呕吐、便血以至于肠坏死和穿孔,严重的患者可能导致死亡的发生。而对此能否恰当处理,密切关系着预后。我院自2009-2010年共收治的98例,对其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的98例中,有男72例,女26例,男女之比为3:1;年龄上,有31例�1岁;42例(1-3)岁,>3岁的有25例;28例嵌顿时间24h患者,有3例患者的时间不详;右侧24例,左侧26例,双侧3例;腹股沟区包块者11例,进入阴囊者4例;阵发性哭闹或局部疼痛16例,腹胀18例,呕吐2例;合并症有1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9例肺炎患者,5例胃肠炎患者,5例便秘患者,2例新生儿黄疸患者。
  1.2 复位方法 1)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尤其是既往疝出现的次数、大小、有无嵌顿等情况,并仔细为患者查体,检查患者的包块的大小、性质、有无红肿、检查睾丸是否位于阴囊等等状况,尽量避免把少部分睾丸扭转误诊为嵌顿疝,对其行复位治疗。2)消除患儿紧张、恐惧心理也非常重要。需要尽量把患儿的注意力引开,可以对婴幼儿患者采取抚摩、奶嘴等方法。要创造适宜的室内温度,确保患儿的温暖。把患儿的腹股沟区及会阴部暴露出来,在硬板床上仰卧,垫高其臀部30°-40°,使其膝、髋弯曲,并在家人或他人协助下,把患儿上下肢固定起来。做手术的医生在患儿右侧站立,为缓解痉挛而用左手拇、食指按摩外环,把其局部皮肤固定住,再将其在外环上方的疝内容物予以理顺堆积。将疝块以右手托起,把疝块持续缓和地挤向腹股沟管方向,伴随患儿呼吸或哭闹起伏于其腹部,当腹压降低时用力应适当持续,向腹部挤压要间歇加大用力,当腹压增高时右手用力应停止,为防回纳肠管再次突出必须以左手固定内环。治疗成功后,消失了肿物就可能有陷落感产生,这样患儿常常就会安静进入睡眠状态。
  1.3 观察 当成功地完成复位,患儿进入安静状态,可再次对腹股沟区进行仔细轻柔的检查,肿块消失被确认后方可回家,那些嵌顿时间长、复位困难、复位时间长、复位后一般状况欠佳的患儿,应有(4-6)h的留院观察时间,并对一般状况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特别是那些有无腹胀、恶心、呕吐、便血等腹部体征的患儿。
  2 结果 对本组患儿98例采用手法复位,达到94.1%的成功率。行急症手术9例,4例被术中证实为回盲部肠管嵌顿,2例为乙状结肠嵌顿且嵌顿肠管内有干结粪块,对其中1例并发肠坏死而行肠切除吻合术;女婴附件1例;网膜嵌顿1例。
  3 讨论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急诊中常见疾病之一[1],也被称为“嵌闭疝”。属于腹腔脏器进入疝囊后不能自行复位而停留于疝囊内的疾病,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有可能导致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产生其后果是严重的[2]。当肠管进入疝囊发生嵌顿,将可能有局部肠管的血液循环障碍出现。由于小儿疝囊颈和疝环较比成人较柔软,腹腔对腹股沟管的压力较弱,且小儿血管有比较强的弹性。因而,血液循环障碍由静脉回流受阻、瘀血、水肿发展到坏死的进程也比较缓慢[3]。另外,发生肠管嵌顿,易撕裂的情况出现在疝囊周围组织水肿、解剖关系不清、小儿疝囊壁较薄和水肿时,尤其是还有不少嵌顿疝患儿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胃肠炎等等(本组有合并症者18例),麻醉及手术风险以及术后感染及复发的可能性相应地增加。所以,病程在12h左右的嵌顿疝患儿可不急于手术,先试行手法复位为宜。本组应急诊手术无肠穿孔发生。
  张纯德等人[4]提出来可以复位前给镇静剂,以提高复位成功率。以笔者的体会,一旦使用了镇静药物进行安眠,那必然把时间给耽误了,同时,因为药物的使用,将会在患儿复位时,其将会因疼痛而哭闹里起来,因此一般可不在复位前用药物,可考虑使用镇静剂于其中个别哭闹剧烈的患儿。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手法复位有着较高的成功率(本组94.1%),然而这一方法仅属于临时性治疗措施之一。按照Tanyel等的观点,嵌顿疝可对双侧睾丸组织及内分泌组织产生的影响非常不利,也可能有睾丸萎缩的产生。由此来看,应尽早施行手术于6个月以上的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复位后(3-4)天或在条件合适之时。
  参考文献
  [1] 张金哲,陈晋杰.小儿门诊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99-302.
  [2] 李正,王慧贞,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33-537.
  [3] 佘亚雄.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87-188.
  [4] 张纯德,耿昌平.手法复位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1998,2(3):244.

推荐访问:腹股沟 复位 小儿 手法
上一篇: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持续改进【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与质量的持续改进】
下一篇: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 [对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