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影响课后练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来源:一级建造师 发布时间:2020-10-19 点击: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32 分) 1.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合理的是( D ) A.聚落就是小村庄 B.聚落就是各类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C.聚落是人们居住的场所,商店、学校不属于聚落范畴 D.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两种 解析: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2.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 D ) A.网状分布

  B.“之”字形分布 C.线状分布

  D.环状分布 解析:塔里木盆地四面环山,边缘地带冰雪融水丰富,易形成绿洲,人口和聚落分布较多,且该处地势平坦,因此交通线往往位于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在建的川藏铁路是继青藏铁路之后的又一条“天路”,被外媒戏称为 “一辆巨大的过山车”,计划于 2025 年全线通车。读川藏铁路示意图,完成 3~4 题。

  3.关于川藏铁路修建难度大的原因,不正确的有( A ) A.地跨地势二、三级阶梯

  B.地震、泥石流、滑坡多发 C.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

  D.冻土广布、生态脆弱 解析:该铁路地跨地势一、二级阶梯,A 错误,选 A。

 4.川藏铁路穿越横断山区时多高桥、隧道,其主要目的是( C ) A.尽量少占良田

  B.尽量避开冻土路段 C.降低显著的地形高差

  D.便于野生动物迁徙 解析:川藏铁路沿线穿越横断山区,地形起伏大,为了克服地形的高差,设计者在这些路段规划了很多高桥和长隧道,选 C。

 下图为某区域五个村落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5~6 题。

 5.图中序号代表的村落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小城镇的是( D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⑤ 解析:②和⑤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发展为小城镇。

 6.上题中的这两个村落可能发展为小城镇,与下列因素关系最密切的是( D )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 解析:交通便利是造成两个村落可能发展为小城镇的主要因素。

 读下图,回答 7~8 题。

 7.综合图中信息,制约 a 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C )

 A.气候

  B.河流 C.地形

  D.资源 解析:读图可知,a 地区处在山区,制约此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8.为发展 a 城镇及附近地区的经济,计划修建由 a 城镇至 c 港口城市的公路。图中最合理的选线方案是( D ) A.①线路

  B.②线路 C.③线路

  D.④线路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④线路虽线路长度不是最短,但所经地区联系的市镇多,利于带动沿线地区的发展。②③线路均经过山地,工程量大,安全性差。①线路所经地区联系市镇少,不利于经济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 18 分) 9.读下图,回答问题。(18 分)

 (1)从地形角度来分析,城市 B、D 之间公路没有修成直线的原因是山地地形限制。

 (2)图示区域山地东西两侧交通线路密度较大的是东侧,导致这种分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是东侧地形平坦,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而西侧分布有沙漠,且有山脉阻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线分布、布局的自然因素,根据图示地形、城市、交通线分布、沙漠分布等有效信息,可分析出交通线布局的原因。第(1)题,B、D 之间有山脉,因此影响因素是地形。第(2)题,东西两侧地形有差别,并且西侧有沙漠分布,东侧有河流,因此影响因素有地形、河流、沙漠。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28 分) 读下图,回答 1~2 题。

  1.西藏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 B ) A.半山腰

  B.狭窄河漫滩平原 C.三角洲平原

  D.高山顶部 2.西藏山南地区聚落分布的成因是( A ) A.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 B.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 C.半山腰降水丰富 D.便捷的内河航运及海上运输 解析:高原地区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的河漫滩平原上,其成因是地势低,气候温暖,且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 3~4 题。

 3.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C ) A.避开河谷

  B.避开山脊 C.联系居民点

  D.避开断层 解析:从等高线地形图及图例分布可判断,铁路主要分布在海拔低于 200 米的平原地区,

 且沿线分布有大量居民点,故铁路线弯曲主要是联系更多居民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4.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A ) ①沿河分布

 ②沿交通线分布 ③沿断层线分布

 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沿河分布、沿交通线分布。

 “行进在大峡谷,满眼的大山架起凝重厚实的躯体,脚下的江水唤出低吟的浪涛。险恶的地理环境中,傈僳族同胞生息劳作在这里,除了江边有少许的水田外,傈僳族人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真可谓山多高、地多高、人多高。为在大山上立稳脚跟,具有坚韧不拔性格的傈僳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撑着房屋。”读上面一段野外考察游记,回答 5~7 题。

 5.文中描述的地点位于( D ) A.青藏高原

  B.天山北麓 C.江南丘陵

  D.横断山区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地形特点为山高谷深,纵列分布,而且居住着傈僳族,由此判断该地位于我国的横断山区,故答案选 D 项。

 6.“千脚落地式”房屋主要与当地何种自然条件相适应( A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解析: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纵列分布,地势不平,建设房屋需要在斜坡上打桩,从而形成 “千脚落地式”的特点,因此房屋特点主要与当地地形相适应。故答案选 A。

 7.此地较大村落的平面形态多呈( A ) A.带状

  B.圆形 C.三角形

  D.方形 解析:该地由于地形崎岖,平原狭小,村落分布在河谷地区,沿河谷延伸发展,平面形

 态多呈带状。故答案选 A。

 二、非选择题(共 22 分) 8.结合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 分) 材料一:山东省极力推崇的“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独特旅游线路,其中“一山”指的是泰山,其形成于太古代,因受来自西南和东北两方面的挤压力,褶皱隆起,形成中国最古老的地层——泰山群;后因地壳变动,被多组断裂分割,形成块状山体,现每年以 0.5 毫米的速度继续增高。

 材料二:部分泰山景观图。

 (1)结合材料一分析泰山所属的山地类型,它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答案:太古代的泰山是由于地壳的褶皱隆起形成的褶皱山,后来的泰山是由于地壳的断裂位移后,形成的断块山。

 (2)结合材料二中十八盘图片,分析山区交通线路选址的原则。

 答案:在山区,通常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材料二中盘山公路交通线,呈“之”字形,分析形成该交通线布局的原因及意义。

 答案:迂回前进的线路,坡度较小,利于施工,便于车辆的行驶。

 解析:本题结合泰山景观图,考查山地的形成及其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第(1)题,从材料一的描述可知,泰山在最初形成的泰山群属于褶皱山,后形成的山体属于断块山。第(2)题,材料二中的十八盘处于山间的地势相对和缓的地带,其形成符合线路选址的基本原则,并且此地的坡度相对较小。第(3)题,材料二中的盘山公路呈“之”字形,迂回前进,减小了行进的坡度,便于行进。

推荐访问:影响 聚落 年高
上一篇:四川政府采购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公安局办公家具公开招标采购公告7284
下一篇:初级职称考试知识点《初级会计实务》利润分配过程会计分录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