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创造奋斗青春劢志故事(选调生)

来源:一级建造师 发布时间:2020-09-23 点击:

 劳动创造奋斗青春劢志故事(选调生)

 郭炜靖:用青春谱写农村建设新乐章

 “有时候会为自己力量微薄不能为村民办更多的事痛心„„”2012 年 5 月 2 日15 点 02 分,当在网上与郭炜靖初次联系的记者对他的工作成绩表示敬意时,他如此说到,文字没有表情但却饱含着感情。他是一个普通的 80 后,活泼、健谈、爱上网;他是一个不普通的大学生村官,做着最基层的“官”,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他在克安村的小舞台上激昂自己最绚烂的青春。他就是第十六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马山乡克安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团支部书记郭炜靖。

 凤凰还巢 誓让鸡窝变凤巢

 2008 年 7 月,郭炜靖刚刚毕业,作为学生会主席的他本可以留校工作,但当中央发布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公告后,他却做出了一个家人朋友都意想不到的决定:到农村去。

 对他的选择,旁人非常不解:“好不容易上了大学,跳出了农门,怎么又回到农村呢,这大学不是白上了吗,”郭炜靖耐心地对他们讲了自己关于“鸡和凤凰”的理解。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农家子弟,考上大学就总被说成是“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但为什么“凤凰”飞出了那么多,农村还没变成“凤巢”呢,关键在于农村缺乏人才,城市里少一个大学生没什么,农村里多一个大学生可了不起啊~他坚信凤凰回巢,一定可以把鸡窝变成凤巢。家人犟不过主意已定的他,不得不同意了他的选择。当年 9 月,郭炜靖通过层层选拔,正式被分配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马山乡克安村任职。

 真正到了村里,他才体会到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从城市到农村,一个人住在村委大楼,孤独感一下子涌了上来,没有电视电脑的夜晚里,他只能靠看书看报

 或和同学打电话来度过。而最让他头疼的还是语言不通带来的工作不畅。作为一个外地人,村民们说的本地土话对郭炜靖来说好像是“火星语”。语言关过不了,怎样能开展工作呢,于是他开始从自己身上着手,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跟随村干部挨家挨户地走访调研,仔细听他们的对话,学习当地语言。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之后,郭炜靖就能与村民们顺畅地交流了。

 为了更好地与村民们打成一片,掌握民情民意,为群众排忧解难,郭炜靖还把自己的姓名、职责、专业特长、联系电话等印成“大学生村官便民服务卡”,分发给村民,群众遇有困难和问题时可以随时拨打电话咨询或到村委求助。现在,村民们早已不把他当外人了,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郭。“小郭做工作细致、耐心、热情,和我们都很谈得拢。”克安村的群众这样评价他。

 开网站 办报纸 用知识改变村庄

 2009 年 1 月 14 日,元旦过后不久,克安村的村民们收到了一份别样的礼物。在这一天,克安村自己的报纸,,《克安村报》举行了首发式。这份克安村自己的报纸展示农村新貌,挖掘村中人文典故,为村里发展建言献策,报纸目前已经出版 9期,每期发行 3000 份,全部免费送到村民家中。

 这样一份报纸,作为总编的郭炜靖却“生”得异常辛苦。要办报,就要有经费,但郭炜靖坚持不给村里增加任何经济负担。无奈之下,他以生活费的名义向县委组织部借了 800 元,并从中省出了办报的钱;没有人手,他就一个人兼任记者、编辑,从写稿到编辑、排版,全都亲力亲为。第一批报纸的印刷更是充满了波折,2008 年的最后两天,郭炜靖“赖”在了南宁的一个印刷厂里,央求正在放假中的老板为自己开印,只为了能早些把报纸交给村民们。老板被他的执着感动了,2009年 1 月 2 日便开始加班加点为他赶出了报纸。印好之后,郭炜靖一个人几经辗转,终于将 3000 份报纸送到了村民手中。

 《克安村报》的诞生,绝非郭炜靖的一时兴起。郭炜靖调研发现,克安村村委下辖 9 个自然村,5000 多人却只有 3000 多亩地。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没有任何产业化农业,基础设施差,文化建设很薄弱,又缺乏与外界的沟通,这样的条件下,解放村民思想,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势在必行。于是,他郑重地向村“两委”提出了“党建强村、科技旺村、文化兴村、产业富村”的工作思路。

 想要文化兴村,就得打通人们对外界信息的获取渠道,郭炜靖的报纸就这样应运而生了。然而,信息渠道双向畅通才能形成有效的交流。外界也要了解克安村才行。于是,郭炜靖创办了南宁市首家村级网站,,克安村网,让克安村与外界实现资源共享,也为村民了解本村信息开辟了快捷窗口。目前,克安村网总点击量已超过13 万人次,先后为村内企业和村民联系业务 76 项、创收超过 15 万元;为种养大户提供信息 2300 多条,直接 或间接增收 200 余万元。2009 年,克安村网更是与江苏华西村等知名村庄网站一起入选了“中国百佳村庄网站”。

 此后,一个又一个新事物相继在克安村诞生,国内首个村级网络祭奠平台、南宁市首个村级党风廉政网站,,克安村廉政网、国内首个村级微博平台,,团聚乡情微博、广西首个村级金融宣传服务站,,克安村金融宣传服务站„„郭炜靖还牵头筹建了克安村农民图书室,目前已从社会上筹集到农业科技类书籍 4000 多册。取得的成绩从未让郭炜靖止步,他正在进行村歌谱写、村史编撰、组建文体队伍,全面活跃着农村文化。

 “我没有想过要争什么第一,就是想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把现代都市里的一些新思维新理念带到农村带给农民,为新农村建设出一份力。”郭炜靖曾经这样说。

 活经济 强服务 为富民开辟新路

 与文化兴村一样,产业富村同样让郭炜靖牵肠挂肚。2008 年,克安村黑皮果蔗获得丰收,但村民们却高兴不起来。严重霜冻使各地黑皮果蔗滞销,村民们看着地

 里的甘蔗无计可施。郭炜靖迅速利用网络发布销售信息,同时又联系了各地农产品经纪人进行推销,很快湖南、河南等地的客商纷纷打来电话或直接前来洽谈收购,当年全村黑皮果蔗销售收入创下了 160 万元的历史新高。

 除了黑皮果蔗,鸽子养殖也是克安村的一项传统产业。但早年的养殖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多余的才拿到市场上赚点家用。郭炜靖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现有的状况,让鸽子养殖成为克安村的一项支柱产业。平日里,他 注意收集鸽子养殖技术,帮助村民实现科学化养殖。同时积极联系各大酒店、餐厅销售乳鸽。在他的帮助下,克安村鸽子养殖产业逐渐形成,收到了酒店、餐馆的大量订单。2011 年,村民蒙俊廉在郭炜靖的鼓励和帮助下养殖了 1600 多对鸽子,每对鸽子市价 50 元,单是一年就可以创收 8 万元。

 郭炜靖在加强原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还积极开辟新产业,但村民们家里底子薄,输不起,畏惧心理很重。为引导他们调整产业结构,郭炜靖积极协助村“两委”组织部分党员、群众外出考察辣椒种植,让他们看清差距与可行性。有了信心和动力,接下来便是实施的问题。为解决农民发展生产中的资金瓶颈问题,他和中国人民银行横县支行联系,在该行的支持下设立了金融宣传服务站,帮助 30 多户农民贷款 158 万元。就这样,2010 年全村村民种植了百余亩辣椒及优质高产的苦瓜、指天椒、芥菜等经济作物数十亩,克安村的土地种植终于不再单一。

推荐访问:奋斗 劳动 创造
上一篇:企业数据中心业务保障体系建设实践-体系建设论文-管理论文
下一篇:供电企业用电检查问题探究-供电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