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

来源:一级建造师 发布时间:2020-09-15 点击:

 XX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

 一、我省农产品供给结构性短板分析 总体上看,我省农产品供给的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是既不大、也不强,既不多、也不优,低端产品多、中高端产品少,没有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一是低效产业仍占较大规模。主要集中在种植业上。目前全省种植业面积超过10 万亩的产业共有 13 个,从 2014 年综合效益看,亩均纯收入高于 5000 元的仅有香蕉、胡椒;1000—5000 元的有槟榔、冬季瓜菜、菠萝、杧果、荔枝等 5 个产业;1000 元以下的有花生、椰子、番薯、糖蔗、水稻、橡胶等 6 个产业。其中,糖蔗种植面积 63 万亩,亩均纯利润约 279 元;水稻种植面积 467 万亩,亩均纯利润不足 100 元;番薯种植 109 万亩,亩均纯利润约 533 元;天然橡胶种植面积 813万亩,2015 年的干胶均价每吨 10000 元左右,已大大低于生产成本,弃割、弃管现象十分严重。

 二是特色产业规模偏小。琼中绿橙、无核荔枝、桥头地瓜等品质较高的特色农产品,市场认可度很高,但普遍产量较少,供给不足。如琼中绿橙目前果园收购均价已经达到 6.5 元每斤,比往年同期收购价提高了近 50%,但近年来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呈下降趋势,2015 年种植面积仅有 1.2 万亩,产量为 1.2 万吨,比 2010 年分别下降了 62.5%和 53.8%。

 三是部分优势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反季节瓜菜本来是我省优势农产品,在冬季

 北方瓜菜市场上有一定的占有率。如豇豆、菜椒等反季产品,每年 11 月至次年 3月间的供应量占北京瓜菜市场同类产品供应量的 40%左右。但这种优势是靠时间差形成的,本身竞争力并不强。随着两广地区反季节瓜菜及北方冬季大棚瓜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XX 反季节产品“人无我有”的优势正逐渐减弱,加之路途遥远、漂洋过海成本加大,和两广及北方大棚瓜菜相比没有明显优势。一旦因天气原因导致反季节瓜菜上市时间“撞车”,往往竞争不过两广地区,甚至出现滞销现象。

 四是部分传统农产品竞争力下降。我省是全国罗非鱼的主要产区,2015 年全省罗非鱼养殖面积 45.16 万亩、产量 33.1 万吨,位居全国第二。但过于依赖国外市场,出口量占总产量七成。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而越南等国罗非鱼生产凭借低廉的土地、人工成本,发展迅速,严重压缩了我省罗非鱼竞争空间。

 五是农产品附加值不高。一些农产品资源优势明显、产量可观,但由于缺乏深加工,绝大部分只能卖初级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如槟榔产业,总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 98%以上,但主要靠卖青果,在每年高达 400 亿元的产值中,有 70%、300 亿留在主销区湖南,只有 30%的产值留在 XX。再如胡椒产业,约 3 万多吨的胡椒年产量占据了全国胡椒产量 96%以上,但由于加工工艺落后,胡椒产品品质难以保障,销售以卖颗粒、胡椒粉等初级产品为主,大部分加工产品无法达到出口标准,国内市场也倾向于进口国外胡椒。

 六是农产品供销方式和渠道不畅。由于 XX 农产品运销距离长、物流成本高,流通体系组织化程度低、冷链储运水平低、销售方式落后、信息滞后,导致“卖难”

 现象频发。如销售方式主要是生产者—收购商—各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传统方式,中间环节较多,而且供应链各个角色间并未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影响整个链条。

 二、我省农产品供给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 总体而言,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实现从低水平供需失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具体而言,区别采取五方面措施。

 (一)调减 对于低效、土地依赖度高、市场竞争力弱的农产品,要调减种植面积,逐步实现亩均纯收益低于 600 元的产业、产品基本退出。比如,对传统番薯种植要进行适度规模的调减,适度增加桥头地瓜等受市场欢迎的优良品种。糖蔗产业要确保 3—5年内基本退出,儋州、昌江、临高、白沙、东方、澄迈、海口等主产市县要制定调减年度计划,因地制宜发展替代产业。

 (二)调增 对需求量大、品质高的产品,要有计划地增加种植面积,提高供给能力。常年蔬菜是我省农产品市场最大的刚性需求之一,菜价常年偏高已成为老百姓反映强烈的“老大难”民生问题。要把常年蔬菜基地建设作为提升蔬菜产能的重要内容,将“候鸟”、游客等流动人口纳入全省蔬菜需求考虑范围,着力提升生产能力。琼中绿橙、无核荔枝等,都要选育优良品种,通过推广示范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和产量,确保产品品质。

 (三)调长 对具有资源垄断优势,但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产品,要发展加工环节,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槟榔方面,引进湖南大型知名企业到 XX 进行槟榔深加工生产,借助外力快速提升我省槟榔加工业整体水平,使加工利润更多地留在 XX。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充分挖掘槟榔药用价值,开发精深加工系列产品,开拓高端消费市场。胡椒方面,探索“公司+农户”等生产方式,提高种植组织化程度,制定统一的生产加工标准,加快引进推广先进脱皮加工工艺,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和医药级方向发展。

 (四)调优 对于具有战略意义和刚性需求的产品,要稳定总量、优化结构,提高适销对路率。水稻方面,把种植面积稳定在 450 万亩,总产量维持在 150 万吨左右,以确保本省粮食安全。同时大力调减普通水稻的种植面积,扩大优质稻、特种水稻的比重,争取 5 年内推广优质稻面积 100 万亩以上,优质稻比重达 70%以上。打造富硒米、火山米、五指山红米等具有地理标志认证、生态有机等优势的高端优质大米品牌。橡胶方面,在当前胶价低迷的形势下,要优化布局,集中精力在中西部优势区域建设 400 万亩高标准核心胶园;稳定产能,力争单产提升 10%以上,稳定总产能 40万吨左右;加快对老残胶园的更新改造,适当改种木本油料、经济果林、珍贵乡土树种等;鼓励引导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因地制宜开发套间种模式,提高产出效率。还要积极发展橡胶加工业,开发生产高品质初级产品和生活日用的乳胶产品,如乳胶枕头、床垫等,将更多附加值留在岛内。冬季瓜菜方面,保持生产量基本稳定在

 300 万亩、出岛量基本稳定在 400 万吨左右,指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科学种植管理,探索开展冬季瓜菜价格保险,继续严把产品质量安全关,实现全省冬季瓜菜二维码信息化监管全覆盖。畜禽方面,要以“稳猪、增禽、促牛羊”为发展方向,生猪出栏量保持在 600 万头左右,加强 XX 和牛、文昌鸡、加积鸭、东山羊、XX 黑猪、白莲鹅等地方特色品种的种资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依托龙头企业提升XX 畜牧农产品知名品牌,推动特色产品进入中高端超市、高档餐厅、海外市场等。

 (五)调精 对有一定独特优势但总体水平粗放的产业,在精致上下功夫,从种植、包装、加工、运输各个环节入手,提高档次,提供精品。热带水果方面,引导杧果、荔枝、龙眼、莲雾等主要热带水果的优势产区种植大户根据市场需求科学配置早中晚熟品种比重,使产品上市均匀,价格稳定。提高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水平,逐步建立采后清洗、打蜡、机械化分级分拣、包装处理、保鲜储运等生产流程标准化制度。针对中高端消费市场,打造地理标志品牌,利用博鳌论坛等大型国际国内会展平台进行营销。茶叶方面,切实改变基地、加工、品牌、销售分散的现状,以农垦的白沙、金江、乌石等农场为主体,统一法人、标准、品牌、销售,切实提高知名度。罗非鱼方面,丰富产品类型,鼓励企业研发调味品、罐头、休闲食品、风味鱼片等精深加工产品。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国内消费市场,巩固国外消费市场。

 三、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措施 (一)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提高 XX 农垦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 XX 农垦人口占全省九分之一,土地占全省五分之一,改善农垦产业结构,对于

 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大意义。要以实施“八八”战略为抓手,提高 XX 农垦优质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水平。

 1. 整合垦区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优势产业。突出主导产业优势,加强对外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成立专业化项目公司。一是通过对垦区现有胶园布局调整,打造 200万亩高产核心胶园,加快推动橡胶产品高端应用研究,尽快实现民用航空轮胎、军用橡胶产品国产化生产。二是以新组建的果业、茶业、胡椒三家公司为龙头,推动垦区热带水果资源整合,形成集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2. 构建新型母子公司关系,打造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推行股权多元化,探索管理层和员工持股,完善省农垦控股集团与农场公司的新型母子公司关系。加快与国药集团、保利集团、光明乳业等国内知名企业的合作对接,稳步推进农垦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竞争力。

 3. 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造,把垦区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垦区农场全面推广东昌农场公司制改革经验,选择资源条件好、价值高、具有产业发展优势的农垦土地,推进垦区土地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采取“爆破式”方式清理规范农场土地承包关系,妥善解决无地或少地职工收入问题,千方百计提高农垦职工特别是一线胶工收入。

 (二)做强生态循环农业,提高绿色、安全农产品供给能力 当前农业发展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以往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已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破解环境资源矛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 大力推进种养殖业生态化、循环化。借鉴国内外经验,探索三种模式。一是物质循环利用模式。重点实施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沼气工程,通过生产使用有机肥和沼气,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力争 2020 年全省规模化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80%以上。二是产业立体复合循环模式。重点利用现有林地资源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种花、种药、养殖等复合经营模式,培育和建成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三是生产清洁节约模式。重点实施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工程,实现规模田洋废弃物回收网点全覆盖,大力推广应用标准地膜和可降解农膜。

 2. 以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要大力提升研发能力。对香蕉枯萎病、槟榔黄化病、柑橘黄龙病等实施全面检测、重点科技攻关;研究改进采摘期调控、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实用技术,力争到 2020 年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比 2015 年减少 20%、30%,土壤 pH 值高于 5.0 的耕地增加 20 万亩。二要不断强化科技平台建设。整合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优势资源,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三要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探索实施培育职业农民试点,宽领域、多频次组织培训,提高农民种养技术。

 3.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树立产业业态大循环理念,推动农业与农产品加工、农业休闲观光、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把农业打造成既能吃、又能看,既是劳作、又是风景的高效产业,让农民更多分享二、三产业的增值收益。特别是要推进农业与旅游业深入融合,以发展全域旅游为契机,依托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引导企业和民间资金投资经营农家乐、休闲农庄,发展壮大休闲、观光、体验农业。

 (三)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竞争能力 适度规模经营通过优化农业生产要素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当前我省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

 1. 加快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不断创新土地流转、托管、入股等形式,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土地规模经营为方向、依法自愿有偿为原则,引导农户采取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地经营权。一要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和管理网络,支持发展多种形式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二要鼓励引导农户长期流转承包地经营权,采取互换并地等方式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三要积极推广托管服务模式,把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鼓励普通农民、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开展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实现统一耕作。四要探索建立农户入股土地生产性能评价制度,按照耕地数量质量、参照当地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计价入股,鼓励农民以承包地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组织。

 2.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促进以农民利益为核心、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的合作与联合。二要支持有实力的农业企业、种植大户,以农户土地或现金入股、农产品返利等形式,整合现有农户资源和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三要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技能培训、信贷保险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

 3. 加快发展品牌农业。一要紧抓特色优势资源和产品,以企业为主体,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大力培育区域公共品牌。二要制定实施 XX 公共品牌使用管理规定,

 组织实施名牌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大“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识产品)认证力度。三要加大品牌农产品营销力度,办好“冬交会”“农博会”等农产品交易会,建立健全省内外 XX 品牌销售中心。

 (四)疏浚产销渠道,提高优质农产品“送达”能力 在供给能力中,“送达”能力是重要一环。我省近年来屡屡出现农产品贱卖、卖难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知道需求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把农产品送到需求的地方。应从以下环节入手,疏浚产销渠道:

 1. 发展“互联网+农业”,变“有形市场”为“无形市场”。一要制定 XX 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建立农业信息化体系框架、技术标准和市场规则。二要围绕特色产业,高水平建设 10 个互联网农业小镇,整合生产、电商、金融、保险、快递、质检等资源,通过示范带动,促进 XX 农业电子商务全面发展。三要引入专业电商团队,持续发力建设好“优电联盟”,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电商平台。

 2. 加快建设 XX 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集散体系。依托罗牛山农产品加工园区,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XX 农产品电商物流园区。支持海口林安国际物流商城建设,打造“线上+线下”一站式物流信息交易平台和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在XX 大型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项目的资金、用地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规划建设由马村港到该市场的铁路建设,提升运输能力。

 3. 提高冷链物流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保鲜农产品供应品质。一要提高冷藏容量和设施水平,提高预冷、保鲜、包装等冷链技术水平,加强冷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企业冷链物流资源,提高设施利用率和流通效率。二要推动冷

 链物流标准化建设,规范人员操作和管理,形成“不断链”的冷链物流整合性标准体系。

 (五)狠抓最大短板,推进精准化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大短板。推动脱贫攻坚,可以提高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和购买能力,不断扩大市场需求,带动供给能力提升。XX 有 47 万人需要脱贫攻坚和巩固提升,有 5 个国家级贫困市县需要摘帽。建议把贫困地区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与扶贫脱贫攻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纳入地方党委政府工作议程,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特别要坚持精准施策,“滴灌”脱贫,对贫困地区的贫困对象一家一户了解得清清楚楚,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确保不落下一户一人。此外,我省贫困地区大多处在中部深山区,既是生态功能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必须紧紧抓住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利时机,精心实施白沙生态扶贫搬迁试点工作,打好生态扶贫搬迁这场硬仗,确保生态贫困地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双赢。

推荐访问:结构性 供给 调研报告
上一篇:高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
下一篇:财税干部综合素质培训班开班致词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