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转型调研报告(共)

来源:税务师 发布时间:2021-02-08 点击:

工业转型调研报告(共3篇)
第1篇:工业转型升级情况调研报告工业转型升级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七届五十七次主席会议按排,市政协经济委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在市政协副主席赵泽义的带领下,于年6月6日开始,对我市工业转型升级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部分工业企业,召集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能源局等相关部门座谈,充分征求意见,并到山西太原市和xxx鄂尔多斯市进行考察,学_借鉴。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推进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推进情况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和部署,我市明确了工业发展新方向,探索工业发展新路径,做大工业规模,调优工业结构,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相继出台了《**市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市“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及《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提出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探寻保障措施,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类资金5亿元左右,引导支持我市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制定了“**市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等工作方案,找准有效载体,强化协调服务,及时解决我市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我市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已呈现良好态势。一是经济总量持续稳步增长。“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年达到亿元,较年增长倍;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增长倍;
年50万元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1亿元,是年的倍。年上半年,完成规模以上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0%。二是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产业比重由年的6∶∶调整到年的∶∶,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年的%下降到年的43%。三是工业转型升级初显成效。煤炭资源的就地转化率从年的20%提高到年的60%;
煤层气、焦炉气、页岩气等能源开发利用扎实推进,煤层气开发利用率达40%。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医药大健康、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轻、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比提高了个百分点,达到:。四是多元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十二五”期间,我市在积极促进钢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材料、大健康医药、大数据、节能环保、健康水等产业逐步形成。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电子商务开始发展,物流业发展迅速。五是转型载体建设步伐加快。年,我市11个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亿元,同比增长%。完成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完成税收亿元,同比增长%。全市产业园区已投产项目148个,达产60个。

(二)存在问题 一是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结构不合理。我市是因三线建设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已形成一个以原煤开采和初级产品加工生产为主的重工业基地。工业涉煤、重工业占比过高,重工业总产值比重为%,轻重工业比重失调,发展过度依赖能耗资源。二是传统产业不景气,新兴产业增长缓慢。年以来,由于受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煤矿整合等影响,传统产业发展不景气,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下滑,经济贡献率下降,传统产业企业面临破产等状态。从新兴产业发展来看,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业、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医药产业等发展刚起步、总量较小,对经济贡献率不高。三是二产带动作用有限,就业结构待优化。我市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但需求却逐渐萎缩。资源型产业大部分是依赖外部投资的“嵌入型”模式,随着二产比重增加,就业比例不升反降,二产对本地就业的带动有限。四是园区主导产业趋同明显,同质化竞争显现。长期以来由于受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影响,各园区在规划布局主导产业时,出现了明显趋同,具有一定盲从性,造成同质化竞争,不利于产业聚集发展。五是煤矿等传统工业历史遗留问题多,转型升级受影响。地方煤矿涉及股权多元,加上纠纷较多,上一轮煤矿企业兼并重组遗留问题未得到有效处置。煤炭产量严格按照不超过设计(核定能力)规模的84%组织生产,对矿井正常组织生产有一定影响。煤 3 / 10 层气开采存在煤矿采矿权和煤层气采气权“权属分离,设置重叠”等问题。火电今年以来处于低负荷运行,成本增加,亏损严重,如六枝电厂刚生产就亏损。煤矿企业退出机制不完善,前期融资额巨大,持续亏损将造成资金链断裂,导致融资难、融资贵。

二、外地的主要作法及经验 我们先后到山西太原、xxx鄂尔多斯两个与我市产业相近的城市考察学_,他们主要有以下作法和经验。

(一)着力提高新兴接替产业比重。山西省出台《年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新兴制造业占比和传统产业产能效率;
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工业投资增速力争达到5%左右,新兴产业投资占比达到47%左右;
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太原市政府出台《太原工业振兴行动方案》,建立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重点发展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接替产业。逐步使新兴接替产业成为太原市工业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引擎,装备制造业也一跃成为全市工业最大的支柱产业。如山西科达自控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已投入使用的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系统、主井风机自动节能控制系统、矿井自动化排水控制系统、全矿综合自动化系统设备等,一举成为矿山生产无人值守的推动者、践行者和领导者。年以来,太原市以铁路装备制造业为工业转型升级突破口,现产值超百亿。

(二)多元化发展服务业。太原市政府相继出台《太原市加快发展服务业行动方案》、《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对现代物流、金融业、总部经济、商业综合体、高技术服务业、会展业、文化创意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予以扶持,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太原市仅年服务业增加值就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

(三)创新创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鄂尔多斯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制定出台鼓励支持政策,加强财政资金引导,进一步降低创新创业门槛,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鼓励以科技人员和大学生为主带动的大众创业,掀起了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鄂尔多斯第三次创业新浪潮。一是创新创业带动第一产业提质增效。将创新创业作为第一产业新的驱动力,推进实施“互联网+农牧业”,调整种养结构,不断提高种养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特色种养、订单种养、健康种养,培育种养规模经营户,带动农牧民增收。二是创新创业助推第二产业转型发展。将创新创业作为第二产业新的增长点,全面推动传统资源型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

5 / 10 三是创新创业促进第三产业服务提升。将创新创业作为第三产业新的助推器,大力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发展新型服务业,注重以创新、创意引领创业,改变就业观念。如鄂尔多斯高新区创建启迪孵化器,创新完善服务平台,培育孵化园区代表性高新科技创新创业机构,有效地引领地方工业转型升级。

三、对推进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产业规划,优化转型发展环境。一是要按照“三大战略”、“四条新路”总体目标,强化产业规划指导规范作用,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国际国内产业加速转移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积极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二是通过政府推动、龙头带动、项目拉动、高效服务、路径优化、资源整合、布局调整等措施,促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总要求,探求速度与效率并重、当前与长远兼顾、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模式,如围绕凉都气候资源、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山地特色旅游、山地特色农业等等。三是要借鉴太原经验,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充分发挥产业规划指导的规范作用,下大力气解决市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以工业园区为依托,调整规划和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公共设施建设和生产力布局,培育发展新增长区域,形成分工明晰、布局合理、优势突出、衔接协调的城区发展格局和区域发展板块,并且保持布局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四是继续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发展动力。根据我市实际情况,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平台。五是抓紧建立完善市、县两级产业转型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根据各城区主体功能的不同确定相应的考核指标权重,提高指标的合理性、内容的明确性和考核评估体系的科学性,改变“大而全”的考核模式,进一步优化转型发展环境。

(二)做好转型升级的统筹谋划,找准发展路径。太原和鄂尔多斯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应将统筹思维的触角尽可能延伸到每一个领域的每一个角落,逐步形成完整的络体系,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探寻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一是依托龙头带动。以培养和引进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大自主创新,延伸产业链,从研发、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各节点培育一批示范典型。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加强监管,完善标准,避免工业转型升级的盲目性。二是借助信息驱动。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围绕转型的关键环节,破解难题,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驱动升级;
建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支撑体系,组织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一批技术创新载体,依靠创新驱动促进转型,打造一批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的优势产业和行业骨干企业,发展研发经济。三是推动集群融合。积极推动** 7 / 10 市产业向融合化转型,加快引进高新技术,带动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发展、渗透升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通过产业升级促转型。引导企业和生产要素向产业园区聚集,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实现产业的高端发展和集群化发展。四是注重协调发展。因地制宜,确定重点产业和各产业重点产品的重点发展方向。极力提升和优化优势产业,从而在全市不同区域之间,形成布局有序、错位发展、分工合作、协调互补的产业格局,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五是完善体制机制。针对煤炭企业,争取从省级层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煤炭产能退出机制,制定出台支持**市内煤层气勘探开发企业申办煤层气探矿权和采矿权,提高对煤炭行业在电力直接交易中的优惠幅度,以有效降低煤炭行业用电成本,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等相关政策,进一步推进煤矿企业转型发展。

(三)实施新兴产业承接培育工程和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工程,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步伐,逐步实施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大健康医药、大数据五大新兴产业承接培育工程。二是品牌化、系列化、精细化实施农产品加工、旅游商品制造、健康水、纺织加工、农产品包装、五大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工程。三是因城施策,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和自动化、信息化建设要求,因域制宜,有针对性地大力实施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四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工程。

(四)逐步建立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诚信体系、风险担保机制和多元化投融资体系。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融资平台,提高政府资本的运作效率。创新融资方式,激发增加科技投入的内在动力,鼓励企业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资本市场,提高筹集资金能力,改善资金使用结构,使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与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客观需要相适应。探索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施行事后贷款贴息经费支持方式引导企业创新成果转化,逐步建设和完善科技风险投资的投入、运作和退出机制,营造良好的资金供给、运作和需求环境,吸引社会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建立健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和其他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

(五)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依靠生态文明促进转型。“底线”就是最低要求,是强制性的、不能逾越的“红线”。在工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旅游“四个价值最大化”目标,以“5个100工程”为平台,以“3155工程”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实现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有机统一。

(六)引进培育高端技术人才,孵化园区高新科技创新创业机构。借鉴xxx鄂尔多斯高新区经验,制定我市转型升级产业人才引进计划,继续培养和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和 9 / 10 技术骨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引进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到我市创办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新技术人才,孵化园区具有代表性的高新科技创新创业机构,引领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第2篇: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既是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盐城顺应经济发展形势、重构经济发展格局、奋力进位争先的必然途径。

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以科学发我展观为指导,坚持快增快转相结合,通过抓项目推进、抓新特产业、抓招商引资、抓三服务、抓千百十工程等一系列举措,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工业经济总体呈现运行平稳、增长较快、转型提速、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一、我市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取得的主要成效和亮点 1、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20**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54亿元,增长%;开票销售2771亿元,增长%。增加值、开票销售两项指标增幅均居全省第二,增幅排名为近十年新高。工业投资在登上千亿台阶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4%,居全省第一。20**年,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八成,工业提供的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六成,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在推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2、重点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对区域经济引领拉动作用明显。

全市重点培育的30户大企业(集团)实现销售亿元,占全市的%,同比增长%,较定报企业面上高出个百分点,增长面为%,高出全市面上个百分点。其中,东风悦达起亚公司全年共生产汽车万台,销售万台,实现开票销售亿元,同比增长%,高出全市面上1个百分点;响水德龙镍业20**年新增开票销售亿元,占全县新增开票销售的%;大丰博汇集团和北大荒油脂两家企业新增开票销售亿元,占该市增量的30%以上。

3、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驱动引领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全市共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4家,列苏北第一。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6个,省著名商标151个,省名牌产品130个。东方一号创意产业园被省认定为苏北唯一一家工业设计示范园,中恒宠物被认定为省工业设计中心。25户企业获批20**年度首批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列全省第一。华盛变压器等10户企业被省认定为高成长型中小企业,长虹汽车等12户为省重点培育企业,认定数均列全省第一。

4、工业经济集群效应日益显现,主导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全市共有国家级开发区1个(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开发区10个(含省级高新区1个)、省级化工集中区2个。20**年,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及化工集中区实现主营业务总收入亿元,增长%;24个特色产业完成开票销售1700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市工业企业的比重达%。

5、推进绿色制造成效显著,节能减排工作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到20**年底,我市万元gdp能耗为吨标准煤,同比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超额完成省下达我市的节能目标任务。按省下达我市十二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17%的目标任务,到十二五末我市万元gdp能耗应达到吨标准煤。十二五前两年我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超十二五目标序时进度。

二、我市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做法 盐城工业经济之所以能在近几年复杂多变的形势中保持企稳向好的态势,既是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驱动内需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得益于对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深,抓得早,抓得紧,抓得主动。具体地说,主要做到了三个到位:
(一)政策引导到位。

一是制定出台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千百十工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财政支持市区实施千百十工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市区实施千百十工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并且,我市还高度重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结合盐城实际,制定出台了《盐城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和《盐城市工业转型升级重点产业产品导向目录》等。二是抓好财政扶持政策落实。20**年度,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分两次发放市区千百十工程和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近4000万元,涉及项目121个。同时,还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项目,有9个项目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争取国家专项资金9679万元;争取省财政补助项目47 个,补助金额达2157万元。

(二)帮扶措施到位。

一是做好三服务工作。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开展三服务活动,及时会办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类难题。市经信委组织委领导班子同志开展服务企业暖冬行动和进百企、解难题、促转型活动,积极帮助市区工业企业解决困难,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和肯定。20**年,三服务挂钩干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445个,争取资金亿元,招聘工人9094名,增加技改投入亿元,协助新上项目131个。二是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组织企业参加江苏产品万里行、跨采会、服装节、中小企业博览会等系列活动,提高产品覆盖范围。合计参展企业达200多家,帮助企业达成销售和意向协议1亿多元。三是强化服务平台建设。成立盐城市中小企业互助协会,全方位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20**年,新建和认定三星级公共服务平台18家、四星级4家,建立市、县、镇、园四级服务中心60家。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融资直通车、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暖冬行动和银企对接活动,全市43户融资性担保机构20**年累计为7010户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68亿元。

(三)重点工作推进到位。

一是抓项目推进。把项目推进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推进节点化。对竣工项目建设和挂钩服务情况开展督查,作为干部年终考评、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二是抓新特产业。市里抓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县(市、区)抓24个特色产业,按照四有三聚要求,快抓猛推,强力突破。并出台专门政策,提供集成服务,推动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向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聚集。三抓千百十工程。排出了千家升级企业、百家重组企业和百家上市培育企业名单,出台了7份高含金量的政策文件,建立了强有力的督查考核推进机制。全市上下形成十企忙上市、百企忙重组、千企忙升级、万企忙发展的良好局面。四抓培植大企业。召开全市工业大企业(集团)培育动员大会,出台了专门的培育意见,提出围绕千亿元企业为龙头、百亿元企业为支撑、50亿元企业为骨干、10亿元企业为基础的培育目标,大力实施30家大企业培育工程。五抓智慧盐城建设。研究制定推进智慧盐城建设的意见、盐城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草案。推动市政府成立市长挂帅的领导小组,信息化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目标任务绩效考核。与市开发区结成战略联盟,建立了市信息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成功申报省级三网融合试点示范园区、项目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示范工程。

三、我市工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市工业转型升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转型升级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还存在不少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从外部看,主要有资源、能源、土地、环境方面的硬约束。从工业经济自身看,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产业结构不优,层次不高。

突出表现为五多五少:小企业多,大企业少。目前全市拥有一般纳税人工业企业万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16户,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369户,但超10亿元的只有23户,超百亿企业仅2家,50-100亿的企业还是空白,大企业数全省靠后。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我市产品多为大路货,尤其是传统支柱产业纺织、化工中的多数企业处在产业链、价值链低端,总体上靠低价格参与市场竞争,抗风险能力普遍不强。偏重产业多,偏轻产业少。近几年我市工业主要依赖汽车产业以及重化工业拉动,低能耗、高效益、高产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不充分。沿海项目多,市区项目少。得益于沿海发展战略,近几年沿海项目推进势头较好,20**年计划实施的30个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沿海地区有18项,但市区仅有7项。投资总量多,实际产出少。近三年我市投入产出比仅为1:,远低于全省1:2的平均水平。

2、创新能力不强,竞争力低。

一是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不足1 %,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我市实行的千百十工程及中小企业扶持资金等财政优惠政策看,财政资金支持新特产业、技术改造的力度还不大,对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不强。二是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因企业家自身素质、理念限制、以及创新投资风险大等原因产生的畏难、怕烦情绪,使得企业自主创新热情不高,企业并未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三是企业创新缺乏人才智力支持。盐城本地的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缺乏,科研实力比较薄弱是制约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与上海等大城市空间距离相对较远、第三产业及现代服务业较为落后,也很难吸引高端人才落户盐城。

3、要素制约突出。

一是工业用地制约严重,很多项目落地投资以及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都受到土地指标的限制。二是用电紧张状况加剧。我市当前沿海开发势头强劲、高耗能行业有抬头迹象,完成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难度加大。20**年我市工业用电量增幅较20**年提高了个百分点,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指标任务艰巨。三是人才资源匮乏,技能人员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企业在员工培训上投入不够,企业人才素质提升缓慢。四是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压缩利润空间,一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生存压力巨大。

4、政府各部门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一要抓好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地。一些年度产业扶持政策,出台时间滞后,成效也不明显。中小企业融资难、转贷成本高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建议对已经出台的政策进行梳理,使各项政策措施真正惠及企业、行业,发挥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引导作用;二是要求政府部门在产业对接、科技对接以及银企、校企对接等工作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三是政府部门要大力营造转型升级舆论氛围,积极指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强市场信息平台建设,发挥好行业协会作用。

四、下阶段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我市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推动工业发展由注重规模速度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转变,由消耗传统生产要素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由依赖投资拉动向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由外延粗放式向内涵集约型转变,把工业发展真正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工业强市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产业集聚拉动。

一是培育壮大新兴特色产业。要以人才国际化、技术高端化、发展集约化为方向,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四有标准,加大三聚力度,集中力量培育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等特色产业。力争在3-5年内,形成一批有自主核心技术,有一定市场规模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集群,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盐城的支柱产业。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结构从加工制造环节为主的纺锤形向加工制造与研发服务环节协调发展的哑铃型转变,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鼓励企业围绕产业优化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实施技术改造,每年实施100项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三是突破生产服务业。积极培育现代物流、研发设计、金融商务、软件和服务外包、会展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工业企业由产品制造商向技术研发商和工程服务商转变。放大盐城南洋机场和大丰港两个一类开放口岸优势,大力推进盐城现代物流园区、城西南物流园区、大丰港区现代物流园区和滨海港区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二)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一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突出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抓好一批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四新技改项目。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全力组织实施企业技术中心创建115计划,即新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0家。二是推动企业制度创新。积极促进企业家理念的转变,摒弃畏难求稳心态和家族化管理模式;培育企业做大做强,引入风险和创投基金等资本,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从业主管理制向职业化管理制转变。三是加强人才的培养引进。落实培育和引进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到国内外招聘领军人才;分批组织企业家赴海外和国内著名高校培训,拓展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培育国际思维;鼓励、支持企业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引进紧缺急需的技能人才。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体系,加强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紧缺专业骨干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形成从初级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三)强化要素保障推动。

一是突出重大项目实施。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转变,围绕沿海开发、新特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大力开展招商选资,重点突破一批超10亿元乃至超30亿元、50亿元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在继续抓好工业三百工程的基础上,滚动实施30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当期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大力实施新增长点培育333工程,全市30个新增开票销售3亿元以上的企业力争全年新增开票销售300亿元。引导国家级开发区瞄准打造千亿元级园区,推动各县(市、区)省级开发区打造500亿元级园区。大力实施3030工程,在全市重点发展30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和30个中小企业园。二是突出龙头企业培植。深入推进千百十工程,督促千家升级企业滚动实施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力争实施技改覆盖面达到70%以上;着力推动6-8户企业完成战略重组;滚动培育上市后备企业100家,启动上市工作10家,进入上市流程5家。全力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计划,组织30户重点企业做好战略规划修订工作,完善大企业(集团)培育服务制度,建立健全大企业工作联席会议等各项制度;扩大百亿元企业梯队,打造千亿元级的规模企业。加快推进企业国际化步伐,抓紧出台盐城企业国际化发展规划,瞄准韩国、港台开展国际化招商,积极稳妥地推进跨境重组上市,引进和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人才。三是突出智慧盐城建设。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步伐。重点完成智慧盐城顶层设计方案,明确智慧盐城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研究制定智慧盐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目标。加快实施一卡一中心一平台工程。大力实施信息产业倍增工程。加快盐城国际软件园和服务外包基地、城南新区创意产业园等产业载体建设。加__市电子产品制造业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力度。积极助推td-lte等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的研发和规模应用。加快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服务范围覆盖65%以上的行政村。四是突出绿色制造推进。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全力抓好高耗能的重点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严把能耗增长源头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一批重点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企业,在重点行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升工业整体能效。继续深化节能执法行动,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主动提前淘汰低端产品制造能力和相对落后产能。

第3篇: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既是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盐城顺应经济发展形势、重构经济发展格局、奋力进位争先的必然途径。

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工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以科学发我展观为指导,坚持快增快转相结合,通过抓项目推进、抓新特产业、抓招商引资、抓三服务、抓千百十工程等一系列举措,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工业经济总体呈现运行平稳、增长较快、转型提速、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一、我市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取得 的主要成效和亮点 1、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20**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54亿元,增长%;开票销售2771亿元,增长%。增加值、开票销售两项指标增幅均居全省第二,增幅排名为近十年新高。工业投资在登上千亿台阶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4%,居全省第一。20**年,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八成,工业提供的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六成,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在推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2、重点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对区域经济引领拉动作用明显。

全市重点培育的30户大企业(集团)实现销售亿元,占全市的%,同比增长%,较定报企业面上高出个百分点,增长面为%,高出全市面上个百分点。

其中,东风悦达起亚公司全年共生产汽车万台,销售万台,实现开票销售亿元,同比增长%,高出全市面上1个百分点;响水德龙镍业20**年新增开票销售亿元,占全县新增开票销售的%;大丰博汇集团和北大荒油脂两家企业新增开票销售亿元,占该市增量的30%以上。

3、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驱动引领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全市共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4家,列苏北第一。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6个,省著名商标151个,省名牌产品130个。东方一号创意产业园被省认定为苏北唯一一家工业设计示范园,中恒宠物被认定为省工业设计中心。25户企业获批20**年度首批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列全省第一。华盛变压器等10户企业被省认定为高成长型中小企业,长虹汽车等12户为省重点培育企业,认定数均列全省第一。

4、工业经济集群效应日益显现, 主导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全市共有国家级开发区1个(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开发区10个(含省级高新区1个)、省级化工集中区2个。20**年,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及化工集中区实现主营业务总收入亿元,增长%;24个特色产业完成开票销售1700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市工业企业的比重达%。

5、推进绿色制造成效显著,节能减排工作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到20**年底,我市万元gdp能耗为吨标准煤,同比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超额完成省下达我市的节能目标任务。按省下达我市十二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17%的目标任务,到十二五末我市万元gdp能耗应达到吨标准煤。十二五前两年我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超十二五目标序时进度。

二、我市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做法 盐城工业经济之所以能在近几年 复杂多变的形势中保持企稳向好的态势,既是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驱动内需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得益于对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深,抓得早,抓得紧,抓得主动。具体地说,主要做到了三个到位:
(一)政策引导到位。

一是制定出台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千百十工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财政支持市区实施千百十工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市区实施千百十工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并且,我市还高度重视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结合盐城实际,制定出台了《盐城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和《盐城市工业转型升级重点产业产品导向目录》等。二是抓好财政扶持政策落实。20**年度,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分两次发放市区千百十工程和中小企业专项资 金近4000万元,涉及项目121个。同时,还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项目,有9个项目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争取国家专项资金9679万元;争取省财政补助项目47 个,补助金额达2157万元。

(二)帮扶措施到位。

一是做好三服务工作。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开展三服务活动,及时会办解决企业遇到的各类难题。市经信委组织委领导班子同志开展服务企业暖冬行动和进百企、解难题、促转型活动,积极帮助市区工业企业解决困难,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和肯定。20**年,三服务挂钩干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445个,争取资金亿元,招聘工人9094名,增加技改投入亿元,协助新上项目131个。二是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组织企业参加江苏产品万里行、跨采会、服装节、中小企业博览会等系列活动,提高产品覆盖范围。合计参展企业达200多家,帮助企业达成销售和意向协议1亿 多元。三是强化服务平台建设。成立盐城市中小企业互助协会,全方位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20**年,新建和认定三星级公共服务平台18家、四星级4家,建立市、县、镇、园四级服务中心60家。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融资直通车、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暖冬行动和银企对接活动,全市43户融资性担保机构20**年累计为7010户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68亿元。

(三)重点工作推进到位。

一是抓项目推进。把项目推进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推进节点化。对竣工项目建设和挂钩服务情况开展督查,作为干部年终考评、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二是抓新特产业。市里抓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县(市、区)抓24个特色产业,按照四有三聚要求,快抓猛推,强力突破。并出台专门政策,提供集成服务,推动人才、资金、土地 等要素向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聚集。三抓千百十工程。排出了千家升级企业、百家重组企业和百家上市培育企业名单,出台了7份高含金量的政策文件,建立了强有力的督查考核推进机制。全市上下形成十企忙上市、百企忙重组、千企忙升级、万企忙发展的良好局面。四抓培植大企业。召开全市工业大企业(集团)培育动员大会,出台了专门的培育意见,提出围绕千亿元企业为龙头、百亿元企业为支撑、50亿元企业为骨干、10亿元企业为基础的培育目标,大力实施30家大企业培育工程。五抓智慧盐城建设。研究制定推进智慧盐城建设的意见、盐城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草案。推动市政府成立市长挂帅的领导小组,信息化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目标任务绩效考核。与市开发区结成战略联盟,建立了市信息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成功申报省级三网融合试点示范园区、项目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示范工程。

三、我市工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市工业转型升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转型升级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还存在不少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从外部看,主要有资源、能源、土地、环境方面的硬约束。从工业经济自身看,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产业结构不优,层次不高。

突出表现为五多五少:小企业多,大企业少。目前全市拥有一般纳税人工业企业万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16户,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369户,但超10亿元的只有23户,超百亿企业仅2家,50-100亿的企业还是空白,大企业数全省靠后。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我市产品多为大路货,尤其是传统支柱产业纺织、化工中的多数企业处在产业链、价值链低端,总体上靠低价格参与市场竞争,抗风险能力普遍不强。偏重产业多,偏轻产业少。近几年我市工业主要依赖汽车产业以及重化工业拉 动,低能耗、高效益、高产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不充分。沿海项目多,市区项目少。得益于沿海发展战略,近几年沿海项目推进势头较好,20**年计划实施的30个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沿海地区有18项,但市区仅有7项。投资总量多,实际产出少。近三年我市投入产出比仅为1:,远低于全省1:2的平均水平。

2、创新能力不强,竞争力低。

一是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不足1 %,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我市实行的千百十工程及中小企业扶持资金等财政优惠政策看,财政资金支持新特产业、技术改造的力度还不大,对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不强。二是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因企业家自身素质、理念限制、以及创新投资风险大等原因产生的畏难、怕烦情绪,使得企业自主创新热情不高,企业并未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三是企业创新缺乏 人才智力支持。盐城本地的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缺乏,科研实力比较薄弱是制约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与上海等大城市空间距离相对较远、第三产业及现代服务业较为落后,也很难吸引高端人才落户盐城。

3、要素制约突出。

一是工业用地制约严重,很多项目落地投资以及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都受到土地指标的限制。二是用电紧张状况加剧。我市当前沿海开发势头强劲、高耗能行业有抬头迹象,完成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难度加大。20**年我市工业用电量增幅较20**年提高了个百分点,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指标任务艰巨。三是人才资源匮乏,技能人员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企业在员工培训上投入不够,企业人才素质提升缓慢。四是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压缩利润空间,一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生存压力巨大。

4、政府各部门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一要抓好已出台政策措施的落地。一些年度产业扶持政策,出台时间滞后,成效也不明显。中小企业融资难、转贷成本高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建议对已经出台的政策进行梳理,使各项政策措施真正惠及企业、行业,发挥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引导作用;二是要求政府部门在产业对接、科技对接以及银企、校企对接等工作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三是政府部门要大力营造转型升级舆论氛围,积极指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强市场信息平台建设,发挥好行业协会作用。

四、下阶段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我市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推动工业发展由注重规模速度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转变,由消耗传统生产要素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由依赖投资拉动向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由外延粗放式向内涵集约型转变,把工业发展真正建立在创新驱 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工业强市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产业集聚拉动。

一是培育壮大新兴特色产业。要以人才国际化、技术高端化、发展集约化为方向,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四有标准,加大三聚力度,集中力量培育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等特色产业。力争在3-5年内,形成一批有自主核心技术,有一定市场规模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集群,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盐城的支柱产业。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结构从加工制造环节为主的纺锤形向加工制造与研发服务环节协调发展的哑铃型转变,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鼓励企业围绕产业优化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实施技术改造,每 年实施100项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三是突破生产服务业。积极培育现代物流、研发设计、金融商务、软件和服务外包、会展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工业企业由产品制造商向技术研发商和工程服务商转变。放大盐城南洋机场和大丰港两个一类开放口岸优势,大力推进盐城现代物流园区、城西南物流园区、大丰港区现代物流园区和滨海港区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二)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一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突出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抓好一批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四新技改项目。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全力组织实施企业技术中心创建115计划,即新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0家。二是推动企业制度创新。积极促进企业家理念的转变, 摒弃畏难求稳心态和家族化管理模式;培育企业做大做强,引入风险和创投基金等资本,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从业主管理制向职业化管理制转变。三是加强人才的培养引进。落实培育和引进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到国内外招聘领军人才;分批组织企业家赴海外和国内著名高校培训,拓展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培育国际思维;鼓励、支持企业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引进紧缺急需的技能人才。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体系,加强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紧缺专业骨干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形成从初级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三)强化要素保障推动。

一是突出重大项目实施。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转变,围绕沿海开发、新特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大力开展招商选资,重点突破一批超10亿元乃至超30亿元、50亿元的龙头型、基地 型项目。在继续抓好工业三百工程的基础上,滚动实施30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当期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大力实施新增长点培育333工程,全市30个新增开票销售3亿元以上的企业力争全年新增开票销售300亿元。引导国家级开发区瞄准打造千亿元级园区,推动各县(市、区)省级开发区打造500亿元级园区。大力实施3030工程,在全市重点发展30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和30个中小企业园。二是突出龙头企业培植。深入推进千百十工程,督促千家升级企业滚动实施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力争实施技改覆盖面达到70%以上;着力推动6-8户企业完成战略重组;滚动培育上市后备企业100家,启动上市工作10家,进入上市流程5家。全力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计划,组织30户重点企业做好战略规划修订工作,完善大企业(集团)培育服务制度,建立健全大企业工作联席会议等各项制度;扩大百亿元企业梯队,打造千亿元级的规模企业。加快推进企业国际化 步伐,抓紧出台盐城企业国际化发展规划,瞄准韩国、港台开展国际化招商,积极稳妥地推进跨境重组上市,引进和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人才。三是突出智慧盐城建设。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步伐。重点完成智慧盐城顶层设计方案,明确智慧盐城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研究制定智慧盐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目标。加快实施一卡一中心一平台工程。大力实施信息产业倍增工程。加快盐城国际软件园和服务外包基地、城南新区创意产业园等产业载体建设。加__市电子产品制造业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力度。积极助推td-lte等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的研发和规模应用。加快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服务范围覆盖65%以上的行政村。四是突出绿色制造推进。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全力抓好高耗能的重点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严把能耗增长源头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一批重点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企业,在 重点行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升工业整体能效。继续深化节能执法行动,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设备,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主动提前淘汰低端产品制造能力和相对落后产能。

转型发展调研报告(共15篇)
转型升级 调研报告(共6篇)
调研报告型(共6篇)
三转调研报告 军转调研报告

推荐访问:
上一篇:11.ie,üe,er(教案)
下一篇:工程设计合同()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