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方策--东太战略项目—物流中心系统化布置与规划

来源:税务师 发布时间:2020-08-09 点击:

 物流中心系统化的布置与规划

 目

 录

 前 言 壹、系统化的规划设置程序 贰、计画筹设与准备 1 计画开始与组成 2 基础规划资料的搜集 3 系统规划策略目标的制定 参、系统规划设计 1 基础规划资料的分析 2 规划条件设定 3 作业需求功能规划 4 设施需求规划与选用 5 信息系统规划 6 区域布置规划 肆、方案评估与选择 1. 方案评估 2. 物流系统规划方案的评估要因应用 3.物流中心的区位选择 伍、细部规划设计 1 物流设备规格设计 2 外围设施规格设计

 3 细部布置规划 4 事务流程与窗体系统设计 5 作业规范与人力需求规划 6 布置计画的评核与验证 7 成本分析与效益评估 8. 计画执行

 ★下一页

  前

 言

 根据经济部商业司对「物流」一词所下的定义,所谓物流,就物的演变过程而言可分为资材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及废弃物流。而目前一般业者所称之「物流中心」主要系针对销售物流为主,使能有效处理商品从制造者至消费者手中的实体流程,其主要营业项目为商品之采购、保管、暂存、接单、拣取、分类、流通加工、配送等,其中商品之配送为现阶段物流中心之基本营业项目。至于以配合生产或资材调度为主的营运单位,一般业者常称之为「发货中心」或「储运中心」等,究其相关作业内容而言,仍有相似之处。

  随着国民所得提高及国人购物消费习惯的改变,近年来便利商店、连锁超市、量贩店及大型百货公司等大型零售通路蓬勃发展,带来了台湾流通业近十年来的一场通路革命,也改变了过去传统制造商、批发商及零售商的角色扮演。过去由于台湾零售通路并不发达,商品价格通常决定于上游制造商,但是由于通路革命的变化及市场竞争愈形激烈,新兴的连锁零售业及流通业在统一采购的议价能力、产销流程的缩短及物流效率的提升下,已逐渐掌握了通路优势及商品价格的决定权。因此整个通路革命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行为,也直接影响了传统批发商的生存间,更进一步牵动了上游制造商的经营策略,故如何在新的市场规则中寻找利基,已成为制造商及配销流通业者目前最重要的挑战与课题。

  处在这个商业活动的急剧转型期,现代化零售通路革命的战场,已由生产竞争延伸到流通战及商品情报战上,而整合「物流、商流、金流、信息流」等通路机能于一身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则将成为未来台湾商业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图1 为物流中心机能架构图。

 为结合商流与物流以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商品竞争力,愈来愈多的企业集团投入设立物流中心的行列中。国内几家大型的食品业者在向下发展零售通路体系后,也纷纷投资攸关营运的后勤物流配送系统,以朝制造、配送、销售的垂直整合体系发展。而除了以食品业制造商为主的物流中心陆续成立以外,其它由商品批发商、代理商或由运输货运业为主投入物流行业的企业集团也愈来愈多。在制造商纷纷向下建立自己的零售通路系统后,传统的经销商或大盘商也已开始朝向物流与商流分工之趋势发展,并朝建立策略联盟及共同配送物流中心方向努力,以因应市场竞争日愈激烈的挑战。

 图 1. 物流中心机能架构图

  由于台湾内需市场掀起的流通革命,新的业种、业态及新的流通与物流技术不断的引入,使得流通业面临了莫大的冲击,促使对经营效率提升的要求。而物流中心即扮演了流通业经营效率的决定性角色,其不再只是从事作业性功能的仓储、运送作业,而是提升至具有决策性使命的事业体,而随着自动化搬运、储存设备的发展,及信息网络应用逐渐普及,物流中心在自动化程度的规划需求上也逐渐提高。由于系统规划与厂房布置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物流中心营运的成效,因此在初期规划与布置的阶段,即应作全盘的考虑与规划,以期发挥物流中心最大的效能。

  目前坊间对于物料搬运、厂房布置的书籍与研究多以传统生产工厂为主,至于以物流中心型态为主的规划设置研究则较缺乏。另外以日本物流业界为主的规划模式及实例研究虽也不少,但失之本土化的应用并缺乏系统化的整理。工研院

 机械所近几年来在执行「商业自动化计画」的过程中,累积厂商辅导及业者合作的经验,深知物流中心系统规划布置之重要性。在搜集国内外相关书籍、期刊、研讨会讲义等资料,并配合本所历年的厂商辅导经验与研究成果,尝试将物流中心规划设置程序予以系统化的建立,并将其观念进一步予以模块化的分析与应用,建立明确而可以执行的系统规划步骤。期望提供业者及规划研究设计单位,在着手进行物流中心及相关系统规划设置时的参考,以整合业者未来物流与信息系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并发挥业者投资的最大经济效益。

 ★上一页 ★下一页 壹、系统化规划设置程序

 国内物流中心依成立来源及经营型态的不同,整理如表 1-1 几种型态。针对不同业种与业态而设立的物流中心,其作业内容、设备类型、营运范围可能完全不同,但是就系统规划分析的方法与步骤而言仍有共通之处。目前依国内物流中心的发展、设立及经营管理的内容而言,已逐渐由传统的仓库型物流中心提升至计算机化、信息化、自动化的整合型物流中心,其发展趋势如图 1-1 所示。

  表 1-1 国内物流中心之分类型态 分 类 名 称 说 明 业者例 MDC

 (Distribution Center built by Maker) 由制造商所成立的物流中心。

 侨聚、光泉、宝桥、资生堂、彬泰、世达低温物流

 WDC

 (Distribution Center built by Wholesaler) 由批发商或代理商所成立的物流中心。

 康国、德记、侨泰

 ReDC

 (Distribution Center built by Retailer) 由零售商向上整合所成立的物流中心。

 全台物流、捷盟、行销、惠康

 TDC

 (Distribution Center built by Trucker) 由货运公司所成立的物流中心。

 新竹货运、大荣货运、祥亿货运、东源储运

 RDC

 (Regional Distribution Center) 区域性的物流中心。负责特定小区域的物流中心业物。

 日茂物流

 FDC

 (Frontier Distribution Center) 1.货品暂时存放的转运站。

 2.大车辆转载或小车辆的中继站。

 图 1-1 国内物流中心发展 [4]

  针对各类型的物流中心及可能的发展阶段,本书将规划建置一个物流中心的系统规划程序,分为五个主要阶段,包括:

 (1)计画筹设准备阶段 (2)系统规划设计阶段 (3)方案评估阶段 (4)细部规划设计阶段 (5)计画执行阶段 整体系统化的规划设置程序如图 1-2 所示,而各阶段的内容将于以下各章节逐一说明之。

  图 1-2 物流中心系统规划设置程序

 贰、计画筹设与准备

 1 计画开始与组成

 一般企业在执行项目过程时,项目的组成与执行有以下几种类型:

 (1)以企业体内部相关部门的主管或人员为主。

 (2)委聘物流技术顾问或专家参与项目。

 (3)与国外业者合作。

 (4)委由物流仓储设备厂商进行规划。

 (5)委由工程技术顾问公司进行规划。

 物流中心筹备规划项目之设置架构程序

 2 基础规划资料的搜集

  2.1 现行作业环境资料的搜集 (1)基本营运资料 (2)商品资料 (3)订单资料

 (4)物品特性资料 (5)销售资料 (6)作业流程 (7)事务流程与使用单据 (8)厂房设施资料 (9)人力与作业工时资料 (10) 物料搬运资料 (11) 供货厂商资料 (12) 配送据点与分布 2.2 未来规划需求资料的搜集 (1)营运策略与中长程发展计画 (2)商品未来需求预测资料 (3)品项数量的变动趋势 (4)可能的预定厂址与面积 (5)作业实施限制与范围 (6)附属功能的需求 (7)预算范围与经营模式 (8)时程限制 (9)预期工作时数与人力 (10) 未来扩充的需求 2.3 需求资料的分析 (1) 确定性需求因素 (2) 政策性需求因素 (3)规划导向的需求因素

  3 系统规划策略目标的制定

  3.1 物流中心定位与策略功能制定 一般主要的策略考量因素包括:

 (1)通路架构策略 (2)位置网络策略 (3)顾客服务水准策略 (4)系统整合策略 a.作业层次:如储运作业的整合与标准化(栈板、储运箱与容器共同化)、配送运输作业整合(车辆共同化)、作业信息输入整合(条形码化)、采购作业与订单信息传递(EDI、EOS)等。

 b.作业管理层次:如库存管理、存货管理(MRP、ABC 分级)、行销信息回馈(POS)与分析、出货订单排程、拣货工作指派等作业的规划管理。

 c.决策支持层次:如配派车系统、配送区域规划、物流成本分析与计费定价策略等。

 d.经营管理层次:策略联盟、联合采购、共同配送等业者间的资源整合。可由产业垂直整合、水平整合,或异业间的整合方向进行。

 3.2 计画执行目标制定 一般业者设立物流中心常见的计画执行目标如:

 (1)降低物流成本 (2)降低库存水准 (3)提高顾客服务水准 (4)缩短物流作业周期 (5)整合上下游通路环境

 (6)支持零售通路据点 (7)降低物流作业错误率 (8)提升物流服务竞争力 (9)集中分散的处理量以产生规模经济效果 (10)迅速掌握行销分配信息 3.3 计画执行限制因素

 (1)计画预定执行时程 (2)预期可使用人力及来源 (3)预期使用年限 (4)计画预算资金限制及来源 (5)预定的设置地点及土地取得的可行性 (6)预期投资效益的水准

 ★上一页 ★下一页 参、系统规划设计

 图 3-1 物流中心系统规划设计阶段模块

  物流中心资料分析与规划设计流程 1.1 订单变动趋势分析 所有利用历史资料的分析过程,均乃利用过去的经验值来推估未来趋势的变化。在物流中心的规划过程中,首先须针对历史销售或出货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销货趋势及变动。如能找出各种可能的变动趋势或周期性变化,则有利于后续资料的分析。

 常见的变动趋势包括:

 (1)长期趋势:长时间内呈现渐增或渐减的趋向,必须在时间数列中去除其它可能的变动影响因子。

 (2)季节变动:以一年为周期的循环变动,发生原因通常乃由于自然气候、文化传统、商业习惯等因素。

 (3)循环变动:以一固定周期(如月、周)为单位的变动趋势。部份长期的循环(如景气循环)有时长达数年以上。

 (4)偶然变动:为一种不规则的变动趋势,可能为多项变动因素的混合结果。

 依据不同的变动趋势可设定产能水准的目标,并订定必要能力的水准,通常以达成尖峰值的 80%为基准,再视尖峰值出现的频率来调整。

 1.2 订单品项与数量分析 订单品项数量的分析步骤说如下:

 (1)订单出货资料的分解 a.订单量(EQ)分析:单张订单出货数量的分析。

 b.订货品项数(EN)分析:单张订单出货品项数的分析。

 c.品项数量(IQ)分析:每单一品项出货总数量的分析。

 d.品项受订次数(IK)分析:每单一品项出货次数的分析。

 在资料分解过程尤须注意的是数量单位的一致性,在进行后续分析过程中,必须将所有订单品项的出货数量转换成相同的计算单位,否则分析将失去意义。

 (2)订单出货资料的取样 (3)资料统计分析

 EIQ 分析以量化的分析为主,常用的统计手法包括:平均值、最大最小值、总数、柏拉图分析、次数分布及 ABC 分析等。

 (4)图表数据判读与分析 此乃量化资料分析过程最重要的步骤,通常需配合交叉分析及其它相关资料作出综合判断的结论。

  1.3 物品特性与储运单位分析

  进行订单品项与数量分析时,仅针对订单出货资料进行分析,如能配合相关物性、包装规格及特性、储运单位等因素,进行关联及交叉分析,则更易于对仓储及拣货区域进行规划。结合订单出货资料与物品包装储运单位的 EIQ-PCB分析(P=栈板、C=箱子、B=单品),即可将订单资料以 PCB的单位加以分类,再依各分类别的资料个别分析。

 1.4 物流与信息流分析 (1)作业流程分析 可针对一般常态性及非常态的作业加以分类,并整理出物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可依个别企业的特性找出原有作业流程,并逐步分析其必要性与合理性,经合理化分析以后再依序建立其作业流程之规划。

 (2)事务流程分析 物流中心内与仓储物流作业相对应的是相关事务流程的执行运作,作业过程中以结合物流、信息流及相关窗体流程为主。基本上可依个别企业的特性找出原有信息窗体流程步骤、输出入方式及资料接口传递方式等现况,并逐步分析其必要性与合理性,经窗体与信息接口合理化以后,再依序建立其作业流程之规划。

 (3)作业时序分析 规划物流中心的过程中,须了解过去的作业型态及作业时间的分布。将物流中心一个正常工作天内各项作业之工作时段,逐一条列化描述及分析,较有利于观察物流中心的作业时序与特性。

 (4)人力需求与素质分析 对物流中心使用人数、背景及各层级人数进行分析,并考虑劳动人数及劳动程度,以作为后续规划物流系统经营效率、设备自动化与机械化程度的参考。

 (5)自动化水准的分析 可就现有系统设备自动化设置程度进行分析及检讨,是否有过度依赖劳力现象或自动化设备因不当投资设置而不适用之处,其分析结果可作后续规划物流系统设备的参考依据。

 2 规划条件设定

  (1)基本储运单位之规划 其目标即在使储运单位易于量化及转换,并且使不同作业阶段的装载单位逐一确认。

 (2) 基本运转能量之规划 包括进货区、仓储区、拣货区、出货区的基本运转能量的估计及规划。除需考虑基本作业需求量以外,亦须配合作业弹性及未来成长趋势。

 (3)自动化程度之规划 配合自动化程度的分析、作业时数的分析及基本运转能量的规划下,各阶段设备应采取自动化程度之政策,须在此作一界定,以利后续物流系统设备的选用。

 3 作业需求功能规划

  主要精神重点在于:

 (1) 合理化 (2) 简单化 (3)机械化

 3.1 作业流程规划( (图 图 3 3- - 7)

 图 3-7 一般物流中心的物流作业流程图

  2 3.2 作业区域之需求功能规划 基本上将物流中心各类作业区区分为以下类型,包括:

 (1) 一般性物流作业区域 (2) 退货物流作业区域 (3) 换货补货作业区域 (4) 流通加工作业区域

 (5) 物流配合作业区域 (6) 仓储管理作业区域 (7) 厂房使用配合作业区域 (8) 办公事务区域 (9) 计算机作业区域 (10) 劳务性质活动区域 (11) 厂区相关活动区域

 作业区域功能与需求规划流程图 3.3 作业需求能量的规划 3.3.1 仓储区的储运量规划 (1)周转率估计法 a.年运转量计算:将物流中心的各项进出产品依单元负载单位换算成相同单位的储存总量,(如栈板或标准箱等单位),此单位为现况或预

 期规划使用的仓储作业基本单位,经加总各品项全年之总量后,可得到物流中心之年运转量。实际计算时如果产品物性差异很大(如干货与冷冻品)或基本储运单位不同(如箱出货与单品出货),可以分别加总计算。

 b.估计周转率:定出未来物流中心仓储存量周转率目标,目前一般食品零售业年周转次数约20~25,制造业约 12~15。企业在设立物流中心时,可针对经营品项的特性、产品价值、附加利润、缺货成本等因素,决定仓储区的周转次数。

 c.估算仓容量:以年仓储运转量除以周转次数计算仓容量, 仓容量 =

 年仓储运转量

  周转次数

 d.估计宽放比:估计仓储运转的变动弹性,以估算之仓容量乘以宽放比,求出规划仓容量,以支应尖峰时期的高运转量。

 (2)商品送货频率估计法 a.年运转量计算:将各类产品依单元负载单位换算成相同单位的年储运总量。

 b.估计工作天数(出货天数):依各类产品别估计年出货天数。

 c.计算平均出货单日的储运量:将各产品年运转量除以年出货天数。

 d.估计送货频率:依产品别估计厂商送货频率。

 e.估算仓容量:以平均单日储运量乘以送货频率, 仓容量 = 平均单日储运量×送货频率

 f.估计宽放比:估计仓储运转的变动弹性,以估算之仓容量乘以宽放比,求出规划仓容量,以支应尖峰时期的高运转需求。

 3.3.2 拣货区的储运量规划 (1) 年出货量计算:将物流中心的各项进出产品换算成相同拣货单位的拣货量,并估计各产品别的年出货量,如果产品物性差异很大(如干货与冷冻品)或基本储运单位不同(如箱出货与单品出货),可以分别加总计算。

 (2) 估计各产品别出货天数:依各类产品别估计年出货天数。

 (3) 计算各产品平均出货天数的出货量:将各产品年出货量除以年出货天数。

 (4) ABC 分析:依产品别进行年出货量及平均出货天数的出货量 ABC 分析,并定出出货量高、中、低的等级及范围,在后续规划设计阶段,可针对高、中、低类的产品族群作进一步的物性分析,以适当的分类及分组。基本上若欲求得初步的拣货区拣货单位估算,可依出货高、中、低类别,订定不同的拣货区存量水准,再乘以各类别的产品品项数,即可求得拣货区储运量的初估值。

 (5) ABC 交叉分析:如须进一步考虑产品出货的实际情形,须将年出量配合单日出货量加以分析。针对年出货量及平均出货天数出货量的高、中、低分类,进行组合交叉分析,则可得到 9 组出货类型族群,依其出货特性作适当的归并,再作不同存量水准的规划。

 (6)ABC 组合交叉分析:出货特性的分析过程,如有足够的分析数据并配合计算机化的作业进行,可建议将各类产品出货天数加入平均单日出货量及年出货量三项因素综合考虑,进行交叉分析与综合判断,以更有效掌握产品出货特性。

 3.4 物量平衡分析

 4 设施需求规划与选用

 一个完整的物流中心规划中,其所包含的设施需求相当广泛,基本上可将其分为三类:

 (1) 物流作业区域设施 (2) 辅助作业区域设施 (3)厂房建筑外围设施 (4)物流作业区域设施 在物流作业区域的各项物流设备说明如下:

 (1)容器设施:包括搬运用容器、储存用容器、拣取用容器及配送用容器,如纸箱、栈板、铁箱、塑料箱等。

 (2)储存设备:包括自动仓储设备(如单元负载式、水平旋转式、垂直旋转式、轻负荷式)、大量型储存设备(如一般重型钢架、直入式钢架、移动式钢架、重量型流动棚架)、多种少量储存设备(轻型料架、轻型流动棚架、移动式储柜等)。

 (3)订单拣取设备:包括一般型订单拣取设备、计算机辅助拣取设备(CAPS、计算机辅助拣货台车)、自动化订单拣取设备(A-frame 系统)。

 (4)物料搬运设备:包括自动化配合之搬运设备(如无人搬运车、轴驱动搬运台车)、机械化搬运设备(如堆高机、油压拖板车)、输送带设备、分类输送设备、叠卸栈设备、垂直搬运设备等。

 (5)流通加工设备:包括裹包集包设备、外包装配合设备、印贴条形码卷标设备、拆箱设备、称重设备等。

 (6)物流外围配合设备:包括楼层流通设施、装卸货平台、装卸载设施、容器暂存设施、废料处理设施等,须视物流中心业者需求特性而异。

 4.2 辅助作业区域设施 物流中心内主要的外围设施包括:

 (1)办公设施:如办公桌椅、会议演示文稿设施、文件保管设备、休闲康乐设施等。

 (2)计算机与计算机外设设施:如信息系统设施、计算机主机、网络设施及相关外围设备等。

 (3)劳务设施:如盥洗室、康乐室、休息室、餐厅、司机休息室、医务室等。

 4.3 厂房建筑外围设施 为配合整体物流中心运作与使用,包括厂房建筑结构的主要型式,所需相关水电、动力、土木、空调与安全消防等厂房建筑之外围设施等,在物流中心厂房布置规划时,亦须配合考虑,并针对主要设施进行规划选用之程序。

 5 信息系统规划

  5.1 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功能规划 (1)销售贩卖机能:以商业活动的相关业务为主,如订单处理、采购议价、市场分析等。

 (2)仓储保管机能:以仓库运作的相关业务为主,如进、销、存数据管理、储位管理、库存管理等。

 (3)输配送机能:以配送运输的调度与指派为主,如拣货计画、配派车辆、路线规划等。

 (4)信息提供机能:进一步提供汇整分析的管理信息,如绩效管理、决策支持分析、资源计画等。

 就现代化的物流中心而言,信息系统的功能已不再只是作业信息的处理层次,而是进一步向绩效管理与决策支持分析的层级发展。因此在规划物流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架构时,基本上应包括以下六个单元:

  (1)采购进货管理系统 (2)销货出货管理系统 (3)库存储位管理系统 (4)财务会计系统

 (5)营运绩效管理系统 (6)决策支持系统

  5.1.1 采购进货管理系统 (1)厂商资料文件维护 (2)采购订货数据处理 (3)进货操作系统 (4)采购时程管理系统 (5)货源与报价管理

  5.1.2 销货 出货管理系统 (1)客户资料建文件维护 (2)订单数据处理 (3)出货排程计划 (4)拣货工令指派 (5)车辆配派计划 (6)折扣促销作业 (7)换货退货作业 (8)客户交易咨询服务 5.1.3 库存储位管理系统 (1)商品资料建文件维护 (2)储位管理维护系统 (3)库存控管系统 (4)到期日管制系统

 (5)盘点操作系统 5.1.4 财务会计系统 (1)人事薪资系统 (2)一般会计处理 (3)应收帐款系统 (4)应付帐款系统 (5)物流成本分析系统 (6)物流计费管理系统

  5.1.5 营运绩效管理系统 (1) 物流日志维护 (2) 绩效指针管理 (3)成本差异分析 5.1.6 决策支持系统 (1)配送资源计画 (2)运输路线规划 (3)存货管理系统 (4)销售分析与销售预测系统 5.2 物流中心信息系统架构建立

 物流中心整体信息系统架构图

 6 区域布置规划

 而在物流中心的厂房区域布置模式中,基本上可区分为三个规划阶段:

 (1)物流作业区域之布置 (2)厂房作业区域之布置 (3)厂区布置 6.1 活动关联分析 在各类作业区域间可能有不同的活动关系存在,包括:

 (1) 程序性的关系:因物料流、信息流而建立的关系。

 (2) 组织上的关系:部门组织上形成的关系。

 (3) 功能上的关系:区域间因功能需要形成的关系。

 (4) 环境上的关系:因操作环境、安全考虑上需保持的关系。

 6.2 作业空间规划

 6.2.1 信道空间的布置规划 影响信道位置及宽度的因素包括:

 ‧ 信道型式 ‧ 搬运设备-型式、尺寸、产能、回转半径 ‧ 储存货品的尺寸 ‧ 与进出口及装卸区的距离 ‧ 储存的批量尺寸 ‧ 防火墙的位置 ‧ 行列空间 ‧ 服务区及设备的位置 ‧ 地板负载能量 ‧ 电梯及斜道位置 ‧ 出入简易的考虑

  良好信道的设计需注意以下考量重点:

 (1) 流量经济 (2) 空间经济 (3) 设计的顺序 (4) 大规模厂房的空间经济 (5) 危险条件 (6) 楼层间的交通

  6.2.2 进出货区的作业空间规划 (1)进出货平台的规划

 (2)进出货码头配置型式的规划 (3)码头设计型式的选用设计 (4)月台数量计算 6.2.3 仓储区的作业空间规划 进行储区空间规划时,需考量所有影响因素及存货变动的情况。如 -货品尺寸、数量 -栈板尺寸、料架空间 -使用的机械设备(型式、尺寸、产能、回转半径) -廊道宽度、位置及需求空间 -行列空间(柱与柱的距离) -建筑尺寸与型式 -进出货及搬运位置 -补货或服务设施的位置(防火墙、灭火器、排水口) -作业原则:动作经济原则、单元化负载、货品不落地原则、减少搬运次数及距离、空间利用原则等。

 (1)栈板平置堆栈 (2)使用栈板或积叠架就地堆栈 (3)使用栈板料架储放 (4)使用轻型料架储放 6.2.4 拣货区的作业空间 规划 (1) 储存与拣货区共享栈板料架之箱拣取模式 (2) 储存与拣货区共享之零星拣货模式 a.流动棚架的拣货模式

 b.一般料架的拣货模式 (3) 储存与拣货区分开之零星拣货模式 (4) 分段拣取的少量拣货模块 (5) U 型多种少量拣货/补货模块 6.2.5 集货区的作业空间规划 (1) 单一订单拣取:以单一订单客户为单元,拣取后之出货单元负载单位可能为储运箱、笼车、台车或栈板,集货区可以此出货单元负载单位为规划依据,划分暂存格位。

 (2) 订单分区拣取:以单一订单客户为主,但是依储存区分割成数张拣货单,拣取后之出货单元负载单位可能同时包含储运箱、笼车或栈板等组合,因此可能有另行装并、组合或贴标、注记等程序,以利装载上车及送货人员识别不同客户之货品,因此所需空间较大。集货区规划时可区分主要客户及次要客户,划分不同大小之集货格位。

 (3)订单批量拣取:以多张订单批量拣取后仍须进行分类作业,因此另须考虑分类输送设备的设置空间,或者以人工进行分货的作业空间。

 6.2.6 行政劳务区的空间规划 (1) 办公室:分为一般办公室或现场办公区,乃按作业人数及内部设备来决定其面积。

 (2) 档案室:作为文件储存保管之用,除档案架或档案拉柜空间外,须预留信道及档案存取空间,有抽屉取出之一端须留宽 1.2~1.5m 信道以利作业。

 (3) 会客室:以接近主管办公室为宜。

 (4) 会议室:会议桌有采长方形、U 形、H 型、环形等排列,如与演示文稿室合用,则须考虑放映室、器材室等空间需求。

 (5) 休息室:依人员数及作息时间考量,如人员较多可另行区隔茶水间及吸烟室,以提供不同使用需求。

 (6) 司机休息室:为配合车辆司机作业习性及库存区管制要求,可另设司机休息区于入出库作业区附近,以便利司机上、下货或等待相关事务窗体作业。

 (7) 盥洗室:良好之卫生设备使员工情绪愉快,适量的设备配置则可减少员工使用分配不均的现象。

 (8) 衣帽间:为提供员工个人物品及物流中心库存区物品管制需求,可于库存区外另行设置员工个人衣帽间,予每一员工一个格位并附给门锁,以便利员工放置个人物品,亦与库存区物品进出有所区隔。

 (9)膳食区:须考虑厨房、餐厅、有无附设贩卖部或设置自动贩卖机,餐厅部份按尖峰时段人数与台位面积计算,每人约 0.8~1.5 m2,厨房面积约为餐厅区域 2%~35%。

  6.2.7 厂区作业空间规划 (1)出入大门与警卫室 (2)停车场 (3)运输车辆回车空间 (4)车辆停泊与绿化空间 6.3 活动关联与区域面积的配置 完成各作业区域面积的需求计算及基本规划后,接下来必须将物料流程性的关系及活动关联性的关系作一整合,以决定部门区域的可行位置。基本上可以模板布置模式(Templet)为主要应用方法。说明如下:

 (1) 将各作业区域依估计面积大小与长宽比例制作成模板型式。

 (2) 配置逻辑的决定:配置前必须先行决定各区域模板与整个厂房(或厂区)模板的关系,包括下列两种型式。

 a.内围式程序:先决定厂房(或厂区)模板面积之大小与长宽比例,然后在此范围内配置各相关作业区域。

 b.外张式程序:先配置各作业区域之相邻关系,完成可行之面积组合型式,再框出外部厂房(或厂区)之

 面积范围,并进行各区域面积的局部调整,以完成各区域面积的配置。

 (3)分析区域性质的配置程序 a.流程式:以物流作业区域之布置为主,因其多半具有流程性的作业关系,在以模板进行配置时可考虑区域间物流动线的型式,以作为配置过程的参考。

 b.关系型:以整个厂房作业区域或厂区配置时为主,经由活动关联分析所得出各区域间的活动流量,可以在两两区域之间以线条表示出来,此即活动关系配置图。。

 (4)区域配置安排:在区分各区的作业性质后即进行区域模板之配置,其先后顺序说明如下:

 a.决定物流中心对外的联外道路型式 b.决定物流中心厂房空间范围、大小及长宽比例 c.决定物流中心内由进货到出货的主要行进路线型式 d.依作业流程顺序配置各区域位置 e.决定行政办公区与物流仓储区的关系 f.决定行政活动区域内的配置 g.进行各作业流程与活动关联的布置组合

  6.4 活动流程的动线分析 (1)首先须就厂房装卸货之出入型式、厂房内物流动线型式、及各区域的相对位置,规划厂房内之主要信道。

 (2)进行主要物流设备方向与面积的配置,配置过程需考虑作业空间及区域内信道等因素。

 (3)分析各区域间物流动线的型式,并制作物流动线图(Flow Diagram),逐一检讨其物流动线之合理性及流畅性,若其流线分析并不顺畅,则可以调整该区域设备方位的配置,经反复调整后完成最后之物流线图。

 6.5 实体限制的修正 经由前述各阶段之规划分析,厂房区域布置之规划已接近完成,但是仍有一些限制条件必须加以考虑,以作必要的修正与调整。这些因素包括:

 a.厂房与土地面积比例 b.厂房建筑的特性 c.法规限制 d.交通出入限制 d.其它:如经费预算限制、政策配合因素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肆、方案评估与选择

 1. 方案评估

 (1)优缺点列举法 优缺点列举法只是将每个方案的配置图、物流动线、搬运距离、扩充弹性等相关优缺点分别列举互相比较。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规划案所欲完成的重要事项-目标因素,由规划者与决策者共同讨论列出,并设定各因素重要程度,权数比重可采百分比值或分数数值(如 1~10),其它每个因素再与这个因素作比较,而分别决定其权数值。接着,再逐一用每一个因素来评估比较各个方案,并决定每一方案各因素的评分数值(如 4、3、2、1、0 等),当其它各评估因素逐一评估完成后,再将因素权重与评估数值相乘合计后,选出最可被接受的方案。

 (3)点评估法(Point Evaluation Method)

 点评估法与因素分析法类似,都有考虑主客观因素并计算方案的得分高低,作为方案取舍的依据。

 (4)权值分析法(Value Analysis) 权值分析法是一种更详细的评估方法,它也是比较许多彼此互相独立的评估因素(Criteria)、不同的因素层级(Dimensions),并将主观、客观的因素都列入比较。

 (5)成本比较法 最具实质评估参考价值的方案评估方法,是以投入成本比较或经济效益分析等量化数据分析。

 (6)以 AHP 为基础的方案评估 AHP 主要应用在不确定情况下及具有多数个评估要因的决策问题上。其目的是将复杂的问题系统化,由不同的层面给与层级分解,并透过量化的判断觅得脉络后再加以综合评估,以提供决策者选择适当方案的充分信息,同时减少决策错误的风险性。

 2. 物流系统规划方案的评估要因应用

  (1)构建物流中心系统评估要因阶层图。

 (2)建立要因评点基准表。

 (3) AHP 要因权重计算,依要因层次建立各阶层的要因权重分配表 (4)各方案要因评点评分 (5)计算各方案评点总分及优先次序

 3. 物流中心的区位选择

  (1)决策步骤 a.选择合适的地理区域 b.选择特定的区域型态

 c.确定座落地点 (2)区域位置的选择因素 a.地理因素 b.气候因素 c.交通运输 d.有关单位的地缘分布 e.资源取得 (3)区域类型的选择因素 a.市镇的大小 b.土地与地形的限制 c.土地大小与地价 d.运输形态 e.居民的态度

 ★上一页 ★下一页 伍、细部规划设计

 1 物流设备规格设计

 1.1 物流系统基本 设计原则 以下简要介绍一般储运系统规划设计时应注意的基本原则[24]:

 (1) 单元负载原则 (2) 简单化原则 (3) 标准化原则

 (4) 搬运距离原则 (5) 机械化原则 (6) 合并原则 (7) 及时化原则 (8) 人因原则 (9) 能源原则 (10) 生态原则 (11) 空间利用原则 (12) 弹性原则 (13) 重力原则 (14) 安全原则 (15)愚巧化原则 (16) 信息化原则 (17) 系统流程原则 (18) 空间运用原则 (19) 物量节省原则 (20) 方案原则 (21) 成本原则 (22) 维护原则 (23) 汰旧原则 1.2 物流设备设计原则 (1)单位容器的使用 a.设计之容器应可适用于接收、搬运、储存运送及厂内各工作区间搬运用。

 b.力求使用厂内外共同之标准容器。

 c.容器之大小须配合货运卡车等限制。

 d.可利用可折叠或易于堆栈之容器,以节省空闲堆放之空间。

 e.设计适于自动搬运之容器。

 f.增加单位搬运容量以达经济输送目的 g.须考虑容器流通使用程序及回流成本 h.须视需要设计外包装用品防止物品受损,并作为搬运单位之容器使用。

 i.单位负荷量之大小须考虑厂房容量、搬运设备、产品型态等因素。

 (2)搬运设备的使用 a.应配合容器及整体搬运系统来选择各项设备。

 b.须使物料搬运与生产进度配合。

 c.考虑具安全防卫之设备。

 d.输送速度易于配合生产进度调整。

 e.定期性的保养与维护各项设备。

 f.尽量节省空间的使用。

 1.3 物流系统设备规格设计 常见之自动仓库类型及规格功能

 仓库系统 性

 能 单元负载

 自动仓库

 密集式

 仓库

 杆料自动

 仓库

 拣选式

 自动仓库

 轻负荷旋转式自动仓库

 水平旋转

 自动仓库

 垂直旋转

 自动仓库

 积载荷重 500~ 1500kg 100kg~ 2000kg 500kg~ 1500kg 500kg 以下

 200kg 以下

 30kg 以下

 30kg 以下

 仓库可利用空间 (通常情形) 35m 13m 12m 25m 25m 3m 可转弯 布置 整个栈板或料盒 之存入或取出 ○ ○ ○ × ○ △ × 储存多量多样货品 △ × △ ○ ○ ○ ○ 储存多量少样货品 ○

  ○ × ○ ○ △ 储存少量多样货品 △ 物料管理

 复杂

 × × 最佳 ○ ○ ○ 存取频率高 ○ ○ ○ 最佳 ○ ○ ○

  存取率低 ○ ○ ○ △ 可用轻负荷式取代

 ○ ○ ○ 手动操作 △ 很少

 △ 很少

 △ 很少

 ○ × ○ ○ 全自动操作 ○ ○ ○ △ 很少

 ○ ○ ○ 计算机控制操作 ○ ○ ○ × ○ ○ △ 很少

 先进先出 ○ 需用计算机软件控制

 最佳 百分之一百先进先出

 ○ 需用计算机软件控制

 △ 需靠人力或离线管理

 ○ 需用计算机软件控制

 ○ 需用计算机软件控制

 ○ 需用计算机软件控制

 同高度面积下之 存货密度 ○ 最佳 ○ ○ ○ ○ ○ 注:○适合 △:尚可 ×:不适合

 2 外围设施规格设计

  (1)企业象征的选定 (2)颜色与采光 a.有天然日光工作时间应尽量设计采用天然光线,但是须考虑采光方向与太阳升起落下之方向,避免日光直接照射使厂房内过热增加空调及排风系统的负担。

 b.执行工作场所光线应较亮,休息、会客场所光线宜较弱且柔和。

 c.照度需求:在不同作业区域下的照度需求。

 d.墙壁颜色的配合。

 (3)工作安全 (4)温湿度调节 (5)仓库开关门设计 (6) 支柱设计

 3 细部布置规划

  3.1 设备面积与实际方位之配置( (图 图 5 5- - 4) 2 3.2 实体限制的调整( (图 图 5 5- - 5) 3.3 物流与外围设施的整合规划设计( (图 图 5 5- - 6)

  图 5-4 细部布置设备面积与实际方位配置之程序

  图 5-5 细部布置阶段实体限制调整之程序

 图 5-6 细部布置阶段物流与外围设施的整合规划设计

 4 事务流程与窗体系统设计

  4.1 事务流程分析

 事务流程分析图例 4.2 信 息系统细部设计

 (1)系统设计:包含各系统与子系统之系统关联、档案结构、数据结构、资料字典与属性定义等设计。

 (2)硬设备与信息网络接口设计:依系统功能需求制定软硬件设备规格需求、系统接口、输出入界接口及格式等设计。

 (3)程序设计制作:完成系统程序制作文件与测试规范。

 5 作业规范与人力需求规划

  (1)作业时序的安排 (2)作业规范 (3)人力配置计画

 6 布置计画的评核与验证

  6.1 系统规划方案的评核

 物流操作系统的评价项目 [15] 大 区 分 中 区 分 具 体 的 评 价 项 目 评核意见 1.设备评价

 1.整体的布局

 1.动线计画 (1)人 (2)物 2.使用面积 (1)多目的区域 (2)自动仓库

 (3)拣取区域 (4)分类区域 (5)集货区域 3.弹性 (1)操作系统的变化 (2)作业量、品项的变化 (3)配送点的增加

  2.设备能力

 1. 保管量(仓储区)

 2. 拣取能力

 3. 起重机能力

 4. 分类能力

 5. 暂时贮藏、放置能力

 6. 搬送能力

 7. 装载出货能力

 8. 同时处理进出货车辆作业能力

 物流操作系统的评价项目(续) 大 区 分 中 区 分 具 体 的 评 价 项 目 评核意见 1.设备评价

 3.对于建筑的要求

 1.面积需求

 2.地板所能承受货物的重量 3.地板的粗细度 4.柱子的跨度(Span) 5.厂房高度与作业需求限制

  4.保养需求

 1.设备维修保养

 (1)厂商服务据点 (2)服务人员素质

 (3)到场服务时效 2.一般保养 (1)保养项目与周期 (2)备品与零件需求

  5.故障对策

 1.设备故障

 (1)设备可靠度规划 (2)替代设备的弹性 (3)人工替代作业的弹性 2.情报、控制系统故障 (1)信息储存保管规划 (2)实时处理与批处理的运用 (3)替代设备与不断电系统规划

  6.搬运作业的困难点

 1.仓储系统作业

 2.拣取作业 3.分类输送带设备 4.出货作业

  7.作业安全

 1.设备的安全对策的处理方法

 2.保养检点时的处理方法 3.作业安全规范 4.消防设施的配置点及距离

  8.工作环境

 1.工作场所照明度

 2.废弃物的回收作业 3.环境美化及员工休息去处

  9.噪音对策

 1.居民可能的反对

 2.夜间设备操作 3.夜间出货的需求 2.运用评价

 1.进货作业

 1.进货登录的难易度

 2.进货堆高机搬运要求 3.同时可处理的车辆数

  2.拣取作业

 1.拣取时的难易度

 (1)A 群作业的比例 (2)BC 群品项数 2.作业特性和防错措施 3.对于拣取量增大时的对应性

  表 5-11 物流操作系统的评价项目(续) 大 区 分 中 区 分 具 体 的 评 价 项 目 评核意见 2.运用评价

 3.分类作业

 1.分类作业的正确度

 2.分类作业的难易度 3.件数变化的对应处理

  4.出货作业

 1.出货分类情报(商标)和商品的组合

 2.出货家数、记入的正确度 3.发货单的发行和张贴的难易度 4.集货和出货装载时间的迅速 5.细分类作业的难易度 6.交货点收程序的难易度 7.退货处理及分类难易度

  5.配送作业

 1.缩短装载时间的可行性

 2.路线和配送点的判断 3.寻找商家客户点难易度

  6.对作业指示的顾虑

 (指示的媒体) 1.进货、入库指示的难易度和正确性

 2.补充指示的难易度和正确性 3.拣取指示的难易度和正确性 4.分类指示的难易度和正确性 5.出货指示的难易度和正确性

  7.需要人员的计画

 1.人员数的需求

 2.人力需求的结构与比例 3.特殊时段的工作人数 4.兼职人员的需求及比例

  3.费用评价

 1.初期成本

 1.物流仓储设备

 2.信息设备 3.系统规划设计 4.安装设置工程 5.试运转调整 6.开办经费及一般管理费

  2.营运资金

 1.设备的营运资金

 2.信息系统的营运资金 3.库存品的运转资金

  3. 单 价 (Unit Cost)

 1.自动仓库系统(每一个出货口)

 2.拣取系统单位成本(每一拣货单别) 3.分类系统单位成本(每一拣货单别)

 4.作业区别的成本 5.退货作业的处理成本(每一订单及每一件单品)

  4.生产力评估

 1.平均面积的保管效率

 2.平均面积的拣取效率 3.各作业平均每人的处理能力 4.缺货率 5.错误率

  6.2 系统仿真评估验证 一般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的步骤说明如下[20]:

 (1)系统定义 (2)模式构建 (3)模式编译与执行 (4)模式确认与验证 (5)模式的实验 (6)评估分析

 7 成本分析与效益评估

  7.1 物流中心成本分类

  物流中心成本科目分类 [22] 物流成本 科目分类 财务会计上的分类 1.直接人事费

  现场作业员薪资

  薪水

  奖金

  杂费

  退职金

  退休金专款编入

  退职金专款退回

  旅费交通费

  各类手续费

 2.变动销管费用

 a.仓储费用

  折旧费用

  保管费用

  租借费用

  出入库费用

  商品保险费

 b.运输费用

  自有车辆运送的费用

  委托他人运送的费用

  车辆油料、通行费用

 3.变动间接费用

 a.材料

  包装材料费用

  卷标材料费

 b.车辆费用

  各类牌照、燃料税费用

  车辆维修、保管费用

  车辆保险费用

 c.厂务费用

  水电费

  通讯费用

  设备维修费用

 d.订货费用

  订单处理人员薪资

  资料传递处理

  邮电费用

 4.固定间接费用

  法定福利费用

  教育研究费

  会议费用

  邮电费用

  消耗品费

  图书印刷费

  保险费

  事务杂费

 表 5-12 物流中心成本科目分类(续) 物流成本 科目分类 财务会计上的分类 5.管销费用

 a.业务费

  广告宣传费

  有关单位的课税金

  负担金额

  手续费用

  事务杂费

 b.人事费

  管理人员薪金

  旅费交通费

  奖金

  杂费

  退职金

  退休金专款编入

  退职金专款退回

 c.其它费用

  价格变动准备金的编入

  呆帐、专款的编入

  收入印花税

  特别奖励金

  杂费

  奖金专款的编入

 6.折旧费

  建物折旧费

  设备折旧费

 7.税捐

  房屋税

  营利事业所得税

  营业税

 7.2 效益评估分析

 (1)期初投资成本分析 

 土地成本

 

 土地改良与房屋建筑成本

 

 机器设备成本

 

 开办费用

 

 营运期间投资费用

 (2)营运期间之成本分析  直接人事费用

  固定销管费用

  变动间接费用

  固定间接费用

  变动销管费用

  建物折旧

  设备折旧

  保险费。

  房屋税

  营利事业所得税

 (3)财务可行性分析  事业长期财务预测

  事业财务管理策略

  事业资金调度计画

  资金来源

 (4)投资效益分析  现金流量计算

  内部报酬率分析

  投资回收年限

 (5)风险评估分析 

 竞争优劣趋势(SWOT)分析

 

 工程可行性

 

 环境接受性

 

 外部效益及成本

 

 不确定性分析

  8. 计画执行

 当完成各项成本及效益评估之分析后,如果企业决定设置物流中心,则进入计画执行阶段。原有「物流中心筹备规划委员会」或「物流中心筹备小组」等项目组织,则大功告成,并可另行成立「物流中心执行委员会」等执行小组,负责后续细部规划、协调、招商、发包采购及整合规划设置工作,至系统设置完成并试行导入及推广阶段,而后进入物流中心正式营运的新时代。

 ★上一页 ★下一页

推荐访问:系统化 上海 物流中心
上一篇:公司人事工作总结例文2021
下一篇:武汉科技大学858写作与翻译2017(A卷答案)考研真题答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