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治小儿哮喘_哮喘外敷散的临床运用与体会

来源:税务师 发布时间:2019-04-29 点击:

  [关键词] 哮喘外敷散; 穴位敷贴; 冬病夏治; 冬夏并治   [中图分类号] R256.1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141-01
  
  中药穴位敷贴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的特色治疗方法。敷贴药物经皮肤进入穴位,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到达相关脏腑组织发挥防病治病的目的。我们广泛查阅古文献,以《张氏医通》“白芥子散”为基础,制哮喘外敷散,在临床上使用近20年,效果显著,就其临床运用谈点个人心得体会,以飧同道、读者。
  1 温阳散寒为治疗大法
  1.1 哮喘外敷散的来源与方解 《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清朝张璐《张氏医通》云:“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哮喘外敷散即来源于此。药用: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以2:2:1:1配伍,以生姜汁、甘油调成糊状。选大椎、肺俞、心俞、膈俞、定喘、膏肓穴,在夏月三伏,每10天敷贴一次,每次贴敷时间约1-6小时不等,3次为一疗程。白芥子、延胡索为君药。白芥子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白芥子含黑芥子甙,遇水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运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起水泡。延胡索味辛、苦,性温。有活血散瘀,利气止痛的功能。《本草纲目》载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甘遂、细辛为臣药。甘遂归肺、肾、大肠经,攻水逐饮。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开窍。生姜汁为佐、使药,发汗解表,温肺止咳。纵观全方,哮喘外敷散具有温通经络、温阳逐饮的功效。
  1.2 治疗穴位的选择 早在《黄帝内经》中《素问・咳论》篇:“治脏者,治其俞。”哮喘外敷散多用于肺系疾病,因此穴位多选择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此穴有宣散外邪、祛风止痛的作用)、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穴主治咳嗽气喘)、心俞(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穴具有养心安神、调理气血的作用)、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血之会,主治胃痛呃逆、咳嗽吐血)、定喘(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主治哮喘咳嗽)、膏肓穴(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主治咳嗽气喘)。药物敷贴在这些穴位上,可产生协同作用,且这些穴位多处于背部交感神经链处,药物作用于这些穴位使阴阳得以平衡,邪去则正安。
  2 哮喘外敷散的临床运用
  2.1 治已病―常见的中医肺系疾病 支气管哮喘,中医称为哮病,多因正气虚弱、宿痰伏肺,感受风寒等外邪而诱发,其好发于秋冬季,属于中医“冬病”的范畴。对于哮喘患者,穴位敷贴可以刺激穴位,药物随腧穴入肺,起着温通经络、温阳逐饮的作用,该功效正是针对哮喘的病因病机,故临床上用途最广,效果最佳。在冬病夏治基础上,我科采用“冬夏并治”法(夏季初、中、末三伏;冬季冬至至始三次)穴位敷贴治疗哮病,并与常规“冬病夏治”作对照,研究发现“冬夏并治”法能有效防止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可明显降低哮喘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其降低程度与疗效成正相关[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顽固性呼吸道疾病,中医归为“肺胀”。其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由于痰浊水饮、瘀血内阻,肺、脾、肾虚弱,脏腑功能失调,机体防御能力降低,故最易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和加剧。肺胀也属于“冬病”的范畴。哮喘外敷散的“温通经络、温阳逐饮”的功效正切肺胀的病机,治其本,故临床上亦广泛用之。慢性支气管炎(肺咳)也是常见的肺系疾病,它的发生与发展常与外邪的反复侵袭,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总的来说,病因病机可归结于肺气阳虚。通过“冬病夏治”,可以减少和控制复发,甚至可望治愈。
  无论是哮病,还是肺胀、肺咳,其本质多为肺气阳虚,复感外邪,邪客肺系而致病。哮喘外敷散穴位敷贴,可以刺激人体体表穴位,激发经络功能,温经通络,温阳逐饮,从而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促进和调整机体免疫机能,调动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实现内病外治。需要指出的是,中药敷贴一定要以中医辨证为指导,实热、痰热、阴虚、血热的患者就不宜使用哮喘外敷散。
  2.2 治未病―未见器质性病变,体质阳虚者 药王孙思邈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由于生活、事业等多方面带来的压力,以及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即中医所说的“未病”,主要表现在脏腑功能的衰退,但还不至于出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先天素体阳虚者也好,或者后天失养导致阳虚者也罢,平时均表现为形寒怕冷、喜热饮、遇风寒则容易感冒。哮喘外敷散尤其适用于反反复复容易感冒的亚健康人群。这类人群多数肺气阳虚,易感受寒邪而致病。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均为辛温走窜之药,借助三伏天自然的阳气及药力之温行来温补体内缺失之阳气,或者驱赶体内寒气,从而达到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的状态。
  3 哮喘外敷散穴位敷贴体会
  3.1 哮喘外敷散治疗肺系疾病的机理 哮喘外敷散穴位敷贴,直接刺激穴位,温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使气血得以调和,阴阳得以平衡。现代有研究认为皮肤吸收药物后激活腺苷酸环化酶(CAMP),使CAMP增多,提高CAMP/CGMP的比值,从而扩张支气管,达到平喘的效果;药物有效成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支气管腺分泌,产生祛痰的作用;药物有效成份随血流进入大脑,抑制咳嗽中枢而止咳[2]。
  3.2 哮喘外敷散穴位敷贴的时间的选择 对于常见的肺系疾病,我们提倡“冬夏并治”。“夏者,经满气溢,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三伏天人体学期最旺,腠理开泄,此时敷贴,药力更易直达脏腑,起到激发正气的作用。冬日从冬至始进行穴位敷贴,以药之偏性补充人体缺失之阳气,对夏季的治疗可起到巩固的作用。
  3.3 哮喘外敷散穴位敷贴的特殊护理 每次敷贴时间1-6小时,孩童及老年人敷贴时间应当较年轻人短暂。如有轻微的皮肤瘙痒、灼热感,属于药物作用于皮肤的正常反应。如患者不能耐受,或出现皮肤过敏,可及早揭去药饼。皮肤出现水疱,及早到医院处理,切勿搔抓,以免感染。糖尿病病人不宜行穴位敷贴。敷贴后避免出汗导致药饼脱落,影响药物的作用。同时建议穴位敷贴当天不要洗澡,尤其是冷水澡,以免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影响疗效。敷贴期间宜清淡饮食,不可贪食生冷、辛辣之物。
  3.4 哮喘外敷散的剂型改革 目前我们制作的哮喘外敷散仍然是将各种药物制成散剂,用时以生姜汁、甘油调和,做成药饼,以胶布敷贴于穴位。优点在于制作简单,价格低廉,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患者的需要。散剂毕竟是粗加工,与生姜汁、甘油调和后,如何达到一定的干湿度,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仍是经验之谈。药饼太干了,则药物有效成份补易被皮肤吸收;太湿了,储存不善则会影响疗效。因此,能否把这种药饼开发成经济适用、使用简便、存储方便的透皮贴剂,是值得我们医务人员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良�,万丽玲,吴铭娟等.哮喘外敷散“冬夏并治”预防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及机 理讨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4,(12):56-58.
  [2] 石萍,王玉珍,杨敏.穴位止咳敷贴辅助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8,48(4):56.

推荐访问:外敷 哮喘 临床 体会
上一篇:[眼科老年患者的中医特色护理]眼科通患者版
下一篇:刺五加注射液对Ⅱ型糖尿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血液流变学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