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聚类表现形态 [中国汉族男性上前牙牙龈形态的聚类分析研究]

来源:税务师 发布时间:2019-03-29 点击:

  [摘要]目的:观察中国汉族人上前牙牙龈形态,归纳上前牙牙龈形态特征及类别。方法:对5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口内测量及上前牙区模型测量,分析中国人牙龈形态指标数据,以聚类分析方法对上前牙区牙龈形态进行分类。结果:上前牙龈形态可有2种形态分类,Ⅰ型占全部样本的26%(游离龈较薄、角化龈较窄、牙冠较窄),Ⅱ型占74%(游离龈较厚、角化龈较宽、牙冠较宽)。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上前牙牙龈形态有2种类型,牙龈形态特征存在种族差异。
  [关键词]牙龈形态;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3-0380-03
  
  近年来,美容修复已成为口腔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对修复体的美学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上前牙区,上前牙及牙龈较易外露,修复体的美观及其与周围软组织的协调显得更为重要。牙龈与牙槽骨及牙冠的关系密切,牙龈可以间接反映出牙冠及牙槽骨的形态,也影响修复体形态、边缘的设计。因此,临床医师不仅要熟悉牙体形态结构,还要全面的了解牙龈的生物学与美学性能。Muller研究发现白种人上前牙龈及牙冠形态特征有3种类型,各类型间牙龈厚度、角化龈宽度、牙冠形状都有显著差别,并且推测其对刺激的反映亦不同,而国内尚无类似的研究报道。因此本实验观察中国汉族健康志愿者上前牙区牙龈形态特征,以聚类分析法归纳上前牙区的牙龈形态类别。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口内观察并制取上前牙石膏模型。纳入标准:①汉族男性,年龄18~30岁;②上前牙列排列整齐,无扭转移位,无缺牙,无修复体;③牙龈无炎症,未服用过可能引起牙龈增生的药物;④如有少量龈上结石,则先行洁治,2周后再进行观察,取石膏模型。
  
  1.2 观察的形态学指标及测量方法:①唇侧龈沟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以弗罗里达探针测量唇侧正中龈沟深度,探诊压力20g,精确到0.1mm;②游离龈厚度(gingival thickness,gth):测量龈沟深度后,在地卡因表面麻醉下以带有橡皮片标记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针头在唇侧正中龈沟底水平垂直于牙龈刺入,直达牙面,将橡皮片移至牙龈表面作为标记,游标卡尺测量橡皮片到针尖距离,精确到0.1mm:③角化龈宽度(width ofkeratinized gingival,wg):以测径器在牙唇侧正中量取龈缘至膜龈联合距离,精确到0.1mm,如膜龈联合不明显,可用皱褶法测量,向冠方轻推牙槽粘膜,则在膜龈联合处形成粘膜皱褶,皱褶的冠方边界即为膜龈联合位置;④龈乳头高度(interdental papilla height,ph)在石膏模型上,连接相邻2牙唇面龈缘弧形最凸点形成一直线,再经牙间龈乳头顶点平行于牙长轴做一直线与之相交,测量交点到龈乳头顶点距离,每牙位记录近中ph;⑤牙冠宽长比(ratio of the width ofthe crown to its length,cw/cl):将牙唇面沿牙长轴方向均分为切、中、颈三等份,在中1/3与颈1/3交界线处,以测径器量取每牙近远中邻面间距离,作为牙冠宽度;在牙唇侧正中量取切缘(牙尖)到牙龈弧形最凸点距离作为牙冠长度,计算两者比值。
  
  1.3 统计学处理: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中的聚类分析程序对wg、gth及cw/cl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2 结果
  
  2.1 上前牙区各牙龈形态指标均值见表1。基于pd、gth及ew/cl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如图1)。从图中所示可得出2种形态类型。Ⅰ型共13例占总样本的26.0%,Ⅱ型共37例占总样本的74.0%,方差分析显示各类型间指标比较除龈沟深度外其均值均有显著差异(见表2)。



  
  3 讨论
  
  牙龈是覆盖牙齿及其附着结构的咀嚼粘膜,围绕牙颈部紧密附着在牙及牙槽骨上,龈缘呈现弧形外观,牙龈乳头还占据相邻牙接触区根方空间。龈乳头形态由解剖牙冠的形态、位置以及邻接区和楔状隙形态决定。龈沟指游离龈与牙冠间的间隙,其边界由牙面和龈沟上皮构成。
  在二十世纪70年代国外已经有学者关注牙龈形态研究,Seibert及Lindhe根据临床观察于1989年提出“牙周生物型(periodontal biotype)”假说,推测有2种牙周生物型:厚平型和薄扇型,且不同生物型的牙龈组织对牙龈炎症反应的临床表现不同,但后续研究结果不完全支持该假说。
  近年来“牙周显型(periodontal phenotype)”概念代替牙周生物型被用于描述牙龈形态特征。Muller等于1997年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了42例男性志愿者的牙冠和牙龈形态指标,认为有3种形态类型,并认为不同性别、种族中牙周显型可能不同。其后来相关的研究也证实了相似的牙周显型的存在,且不同牙周显形的咀嚼粘膜厚度及龈沟深度也不同,并推测其生物学宽度亦有差异。
  聚类分析是将随机现象归类的统计学方法,已广泛用于医学科学研究中,是一种探索性统计分析法,是根据某些个体或变量的若干特征,加以分类的统计方法,在总体类别划分不清楚的情况下,可以用聚类的方法对个体或变量进行归类。
  国内针对牙龈形态学的研究报道比较少,因此本实验参考国外文献所用牙龈形态指标,以中国汉族人群为观察对象,采用针对样本聚类常用的系统聚类方法,以欧氏距离作为相似系数衡量指标的相似性。所得分类结果与国外学者在白种人群中观察的结果不一致,只得到2种形态类型:Ⅰ型占较小比例(游离龈较薄、角化龈较窄、牙冠较窄),Ⅱ型占较大比例(游离龈较厚、角化龈较宽、牙冠较宽)。受牙冠形态决定的龈乳头高度也有显著的差异。两种类型间龈沟深度不同,Ⅱ型较Ⅰ型略深,但是没有显著差异。
  国外学者在白种人群中进行的牙龈形态观察结果如下。Mullet等所测牙龈厚度:中切牙1.28mm、侧切牙1.14mm、尖牙0.89mm;龈沟深度:中切牙1.48mm、侧切牙1.61mm、尖牙1.56mm角化龈宽度:中切牙4.23mm、侧切牙4.81mm、尖牙4.44mm。Olsson等所测龈乳头高度:中切牙4.16nun、侧切牙4.02mm、尖牙4.21mm。和本实验结果比较提示,中国汉族人牙龈较白种人厚(Vandana等的研究结果认为黄种人附着龈较白种人厚);角化龈宽度较白种人宽;龈沟深度较白种人略浅。龈乳头高度也较白种人高,这可能与黄种人牙冠较自种人宽大,且切牙唇倾有关,故与之密切相关的龈乳头高度也有同样的趋势。以上结果提示牙龈形态有人种差异,也验证了Muller等的推测。
  
  4 结论
  
  4.1 牙龈形态特征存在种族差异。
  
  4.2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上前牙龈形态有两种类型。

推荐访问:汉族 分析研究 中国 上前
上一篇:[前移大鼠下颌后髁突软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Ⅱ的表达] 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下一篇:多曲方丝弓和平面导板辅助矫治成人前牙深覆牙合的临床对比研究 平面导板矫治器图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