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

来源:注会 发布时间:2020-11-17 点击:

 黄浦区“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上海迈向“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开局起步期,也是黄浦区持续打造“四个标杆”、实现“四个前列”,“铸功能高峰、树品质典范”,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依据《上海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十四五”规划》《黄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本区就业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就业工作回顾 “十三五”期间,黄浦区促进就业工作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着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效的保障了民生,对区域产业发展、居民收入等起到了基础性支撑作用。通过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黄浦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困难群体就业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创业日趋活跃,但是面临“十四五”的新形势、产业发展的新动向,以及劳动者的新期待,需一步完善在创业就业、职业培训等方面政策措施。

 (一)“十三五”促进就业工作情况

 1. 实施重点人群就业促进计划,就业形势平稳可控

 一是针对长期失业青年,深化区域就业服务品牌。开展青年助业直通车、青年就业训练工厂、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周、面试会周周到等活动,增加区域青年的就业机会。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吸纳并认定 26 家优质企业成为见习基地,提升区域青年就业能力。截止到 2020 年 6 月底,帮助 1904 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

 二是针对就业困难人员,持续深化援助举措。完成本区 73 家公益性劳动组织转制工作,确立了 13 家就业援助基地,成立了 37 家市场化主体予以承接。鼓励困难人员以多种方式实现就业,试点开展委托社会中介机构为困难群体提供

 就业服务工作,结合社区辅助队伍规范管理工作,发挥就业援助基地的作用,鼓励本区涉及政府购买服务的岗位优先吸纳本区各类困难人员。截止到 2020 年 6月底,帮助经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 100%实现就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达 9451 人。

 三是聚焦对口帮扶,打好就业扶贫攻坚战。与云南普洱开展东西部对口援助工作,深入走访企业、乡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探讨各类补贴政策措施。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优势,在“黄浦就业”微信公众号设置“就业扶贫专区”,每月定期发布岗位信息。携企业赴普洱市举办招聘会,提供一批可提供住宿、工作餐、短时培训可上岗的普工岗位,做好来沪转移就业人员实现就业后的跟踪、稳岗工作。

 四是聚焦就业服务模式,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区级就业新政调整、实施,运用多种方式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扩大政策覆盖面,确保政策有效落地。探索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一口式受理服务模式,创新服务理念和模式,细化服务标准和流程,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加大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力度,启用黄浦区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系统,打通“区-街-社区”就业保障数据壁垒,及时发布、传达市区各类新政和操作口径,实现三方数据实时传送。

 2. 推进创业型城区创建活动,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推进“老字号·新活力”创新创业专项行动计划。推出老字号创新起跑营、成长营和加速营三大行动体系,面对不同阶段的创业群体提供更具精准的创业服务体系和平台,使企业内部创新与外部创业充分融合。设立集创业实训、技能培训、辐射就业、项目培育于一体的老字号实训基地,提升老字号创新和青年创业的融合度,加速老字号创新需求与社会创新资源、创业力量的整合。

 二是整合利用区域优质创业资源。充分调动区内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社会优质资源,盘活场地资源。目前我区已有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13 家,其中市级孵化基地 8 家。实施“投贷联动”计划,缓解创业资金瓶颈。持续开展创业培训工作,发挥创业指导专家团作用,开设“创智学院”,打造文创和电商等适应区域发展的创业培训品牌课程。开通“青年创业绿色通道”,设立服务女性创业者的“她空间”、“她联盟”,为不同创业群体搭建更为便捷、畅通的交流互动平台。

 培育创业服务机构参与创业扶持工作,通过购买媒体运营、宣传制作、融资路演、财务代理、创业组织开办、创业能力提升等社会服务,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加专业和全面的创业服务。

 三是营造浓郁创业氛围。推进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出台了涵盖项目扶持、重点产业发展、人才引进、融资等多项政策和服务举措,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截止到 2020 年 6 月底,帮扶引领成功创业 3018 人,创业带动就业 24903 人。鼓励条件成熟的街道,挖掘自身社区资源,形成社区创业品牌。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区级大赛选拔优秀选手推荐优秀选手参加上海市、全国大赛。开展优秀创业带头人、优秀创业服务机构和工作者选拔培养活动,极大的弘扬了创业精神,激发了创业热情,培育了创业文化。

 3. 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培训促进就业成效明显

 。

 一是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紧密结合本区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发挥培训补贴政策积极作用,制定出台《黄浦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培训与就业需求的对接。重点推进使用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开展职工职业培训工作,鼓励企业结合岗位实际开展职工培训,加强区域重点培训项目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断拓展培训覆盖面。截止到 2020 年 6 月底,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20.27 万人,其中高级以上职业技能培训2.22 万人,完成农民工培训 8.68 万人。

 二是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促进技能人才发展工作机制,实施技能人才专项激励试点,打造黄浦特色技能人才发展新路径。加强对区域内行业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实施服务,拓展技能人才多元化培养渠道,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协会、企业集团积极开展技能人才培养评价,现有实施单位和基地 16 家。积极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4 家单位参与试点工作。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聚焦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逐级推荐本区企事业单位职工参评国家级和上海市高技能人才评选和资助项目,本区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 5 人、全国技术能手 5 名,上海市杰出技术能手 3 名,上海市技能能手 7 名,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1 家,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3 家,上海市首席技师项目资助 34 个。

 三是完善多层次职业技能竞赛体 系。开展区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市级一类竞赛项目。鼓励区内委办局、街道、行业协会、企业集团开展各类岗位练兵、比武活动,扩大竞赛参与面,在全区营造提升技能的良好氛围。推广“竞赛、展示、互动、体验”为一体的办赛模式,开展竞赛决赛展示活动,提升技能竞赛的规范化水平和影响力。完善技能竞赛奖励制度,将竞赛奖励纳入技能人才激励制度体系,加大技能竞赛奖励力度。

 四是加强培训机构督导管理。着力提升区域职业培训资源整体能级,打造一批满足发展需要、符合市场需求、提供满意服务的优质培训资源。通过结果督导、现场督导、专项、综合及业务培训指导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提高培训机构的办学能力和培训质量,推进我区职业培训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黄浦区现有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31 家以及全国首家中外合资职业培训机构上海蓝带厨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11 家机构获评上海市“办学质量和诚信等级”A 级单位(项目),占全市 A 级机构总数的 10.5%。

 表 表 1 1 :“十三五”时期黄浦区就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到 2020 年 6 月底)

 指标 “十三五” 主要目标 完成情况 完成率 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 2000 1904 95.2% 帮扶引领成功创业(其中青年大学生成功创业) 3000(1800) 3018(1786)

 100.6%(99.2%)

 创业带动就业 15000 24903 166% 帮助经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100%就业 9451 100% 帮助有就业意向的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100%就业 4955 100% 帮助有就业意向的应届生实现就业 100%就业 976 100%

 完成职业技能培训 180000 202721 112.6% 完成高级及以上职业技能培训 5000 22208 444.2% 完成农民工培训 80000 86780 108.5% 新聘首席技师、技能大师 10 19 19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就业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速度不断加快,对劳动力的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的“两难”矛盾更加凸显。

 相关领域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储备不足,无法满足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和市场需求。大学毕业生等青年劳动力以及城镇就业困难人群等群体,缺乏知识储备和职业技能,难以与用工需求相匹配,就业压力持续存在。据黄浦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和商贸流通业等三大重点行业的抽样调查显示,这三类行业雇佣意愿强烈,但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的人员却比较少,主要原因包括适合人才存量较少、人员缺乏经验、岗位技能不足等。

 2. 创业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黄浦地处中心城区,可利用的场地较为分散,无法形成规模型、整建制的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再加上高昂的场地租金,对吸引创业者到黄浦创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随着优化营商环境等相关举措的不断落地,受制于现行人才引进等政策规定,导致这部分外省市人员、海外人员在企业开办等方面无法享受与本地人员创业同等的政策和服务。

 3. 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有待提高。技能培训项目的设置与产业融合度不够,与企业、劳动者的需求结合不够,相关领域的技能型人才存在短缺现象,职业技能培训的能级亟待提升。多数中小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不够,存

 在“重使用、轻培养,限制多、支持少”的情况,对于职工的培训流于形式,职工培训资金投入不足,培训效果不明显。部分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把主要精力放在短期培训上,“重数量、轻质量”,导致培训质量不高,参加培训的学员难以适应市场的实际用工需求。职业培训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因技能培训补贴而引发的就业资金违规违纪风险较高。

 4.。

 基层就业服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多项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业务下沉街道,加上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窗口实施“一口受理”模式,部分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工作面广、量大。同时,就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从“4050”转变为“2030”人员,这部分群体因新动能、新产业、新媒体迅速发展,就业观念更为灵活,职业生涯也不再是单向的“学习到就业”,可能是在“学习、失业、就业”中多次转换,对就业服务提出了更多维度的要求,亟需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就业服务,进一步加大了社区就业服务的工作量和难度。各种因素都对各街道的就业服务工作人员形成挑战,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二、“十四五”期间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机遇 1.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为就业政策执行提供有力支撑。国家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明确提出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上海围绕稳就业、防风险、提质量的目标,不断推进就业工作体系化、制度化建设。“十三五”期间,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并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十四五”期间继续做好就业创业制度建设和政策落实工作夯实了基础。

 2. 改革创新先行机遇,为就业需求增长创造有利条件。上海自贸区升级与科创中心建设通过先行先试、制度创新,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而促进创新创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供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提出,有利于促进区域一体化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推动区域人力资源协作共享。黄浦区在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也将迎来就业创业新机遇。

 3. 区域经济健康有序,为就业市场持续稳定奠定基础。“十三五”期间,黄浦区各项经济社会指标总体运行良好,核心指标保持平稳增长,经济密度位居全市前列。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有利于保持区内就业市场的稳定,缓解区内就业压力。“十三五”后期尤其是“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引领性的金融服务业、面向全球的专业服务业、枢纽型的商贸流通业、都市型的科技创新业和“最上海”的文化旅游业,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催生新的就业增长点和经济增长动能,从而倒逼区域人才资源引进,全面带动就业质量提升。

 (二 )面临挑战 1. 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就业市场稳定。近年来,整体经济增速出现放缓迹象,黄浦区 GDP 和财政收入同样出现这种趋势。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给政府可用财力、实体经济发展以及就业环境等带来极大压力和挑战。受中美贸易等多重外部因素持续发酵影响,市场预期不稳导致股市、汇市、期市等资本市场交易大幅波动,这将对黄浦金融服务业、专业服务发展构成传导影响,部分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及其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收到的影响和挑战增加,导致经济增速进一步降低,同时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共卫生、国际关系等方面面临不确定性,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可能延续到“十四五”期间,对劳动力市场造成冲击。

 2. 新技术发展冲击中低端就业岗位。新技术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社会普遍出现对“机器换人”的恐慌与焦虑,人工智能对现有就业岗位的替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具有程序性、重复性及操作较为简单的工作岗位首当其冲,尤其是工业、农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中的低端岗位,从事该类工作的群体普遍知识文化程度较低、劳动技能水平不高,在求职市场中不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当前阶段内人工智能对该类群体就业所造成的冲击最为明显。

 3. 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大劳动力供给压力。近年来,全国、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均呈现日益加深的态势,户籍年轻劳动力供给的相对减少,以及来沪从业人口平均年龄的逐步增长。2018 年末,黄浦区户籍劳动年龄段人口的平均年龄为 41.7岁,近年来总体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且与全市总体水平(40.9 岁)相比,黄

 浦区户籍劳动年龄段人口的平均年龄高于全市 0.8 岁,劳动年龄段人口老化程度高于全市总体水平。本区户籍劳动力年龄相对偏大,导致区内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给就业部门的就业促进服务和技能培训等工作造成较大压力。

 三、“十四五”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推进“四个标杆、四个前列、四个进一步”的总体目标和“抓落实、促改革、聚重点、补短板、走前列”的工作主线,结合黄浦区产业布局、就业等民生工作现状,按照全市统一要求,着力健全“保底线”的就业保障体系、“扩就业”的创业扶持体系、“强供给”的技能培训体系、“促匹配”的就业服务体系、“防失业”的风险防范体系,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创业环境,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在就业帮扶培训、新业态管理服务、就业监测、创新创业等方面探索具有黄浦区特点的政策措施,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努力推动黄浦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发展目标 1. 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十四五”时期,本区户籍劳动者就业比重保持在 8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期末帮扶长期失业青年就业人数达到 2000 人次;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员劳动生产率位于全市首列。

 2. 创业环境显著改善,带动就业能力持续增强。促进创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各类劳动者创业通道更加畅通,支持创业、参与创业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创业成功率明显提升。“十四五”期间,帮助引领成功创业4000 人,累计带动就业超过 2 万人。

 3. 公共服务不断优化,技能培训水平明显提高。不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加强公共就业服务队伍建设,深化“精细化”就业服务模式。着力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探索实施分层、分类、分群体的有效帮扶重点就业群体,进一步健全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长效机制,推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十四五”期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 15 万人次 ,其中等级工培训达到 40 %以上。

 表 表 2 2 :“十四五”时期促进就业工作主要指标 指标 “十四五”主要目标 属性 本区户籍劳动者就业比重 80%以上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控制在市下达标准以内 约束性 引领帮扶创业成功人数 3300 人 约束性 帮扶长期失业青年就业人数 2000 人 约束性 全员劳动生产率 位于全市首列 预期性 职业技能培训

  15 万人次 约束性 四、“十四五”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1.。

 完善促进就业的体制机制。把就业工作摆在黄浦区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要以推动就业工作重心向高质量就业转变为导向,建立和完善全方位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加强就业政策与区域经济、产业、金融等其他政策措施的协调互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扩量提质互促共进。抓住新经济机遇,主动适应新经济行业,加强就业信息匹配、培训项目开发和实施、就业跟踪等全系列的就业服务管理,使之成为黄浦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就业质量的新抓手、新动力。

 2. 全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坚持精准发力与靶向施策,探索协调推进各类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的新方式和新办法,托住并稳住黄浦区就业保障的“底线”。结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周、“面试会周周到”等专项活动,综合运用我区青年就业服务品牌项目,推进离校未就业应届毕业生、长期失业青年等重点人群实现就业。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工作机制,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到特定的行业和产业就业,并强化对残疾人、刑满释放人员、社区服刑人员、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就业援助,提升对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的实效性。

 3. 探索实施“分类服务”新模式。聚焦就业服务对象的多样化需求,以“需求导向、科学分类、精准服务”为原则,探索实施“分类精准服务”的新模式,提升公共就业服务的有效供给。对就业意愿强烈、就业能力较强的,以招聘信息、求职技巧、就业形势分析等为主,帮助其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市场化就业;对就业意愿强烈、就业能力较弱的,以职业培训、职业见习等为主,帮助其提升就业能力后实现市场化就业;对就业愿望特别强烈、就业能力特别弱的,以购买社会化就业服务或公益性岗位安置为主,帮助其短期内迅速实现就业;对暂无就业意愿的,通过定期回访、动态关注,及时跟进并提供相应的就业服务。

 (二)深入推进创业型城区建设,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1.。

 深入推进创业型城区的常态化建设。按照全市新一轮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要求与部署,坚持“明确区域定位、优势资源聚焦”目标,结合黄浦区实际探索实施“机制+政策+服务”的全过程扶持模式,统筹协调推动创业扶持政策落实,积极开展创业型社区创建活动,选树创业社区先进典型,形成社区创业品牌,继续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创业型城区的长态化建设。

 2.。

 积极推进黄浦特色创业生态圈建设。根据全市第四轮创业促进就业专项计划(2018-2022 年),进一步完善黄浦区创业扶持政策,健全创业全过程的政策扶持体系。积极做好各类创业政策的宣传、培训和落实,进一步扩大创业政策的知晓度和覆盖面。充分利用高质量创新创业空间聚集的特色,推进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和引导创业园区、众创空间积极发挥自身资源和优势,向专业化、

 精细化、高质量方向升级。依托中心城区的经济环境优势,探索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发掘和对接黄浦中高端企业创新平台,开展具有黄浦特色的体验式服务。深入推进“老字号·新活力”创新创业专项行动计划,努力促进成果转化落地。

 3. 统筹推进多层次创业服务。

 平台建设。按照创建多层次创业服务平台的要求,注重发挥市场的力量,引进和引导专业化的社会创业服务机构的集聚与发展,进一步探索与社会创业服务机构的合作,着力在“精细化、精准化、精品化”上挖掘创业服务工作特色,聚焦重点人群和孵化培育,为各类创业者提供丰富、专业、高效的第三方服务。充分发挥市、区创业指导专家志愿者的力量,发挥有关行业协会、创业指导专家团队等专业团队力量,提升创业指导服务的针对性和专业化。

 (三)加强就业市场建设,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级 1. 构建多维度动态就业监测体系。加快构建覆盖性的区域就业实时监测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信息共享,动态监测、判断和评估区内就业形势的变化趋势。聚焦传统就业监测存在盲区的领域,探索对新业态从业人员、社区就业人员的就业状况监测,加强前瞻性预判。借助第三方机构专业服务,探索研究适合黄浦区特点的高质量就业的指标体系、统计体系、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

 2.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就业服务。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进区内公共就业服务资源整合,充分借助和发挥专业机构、人力资源企业、社工团体、行业协会、志愿者队伍等各类社会组织的力量,加快提升区内公共就业服务工作能级。

 3.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进一步明确三方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指导、帮助和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职代会等规范劳动关系的制度,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不断完善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机制,逐步扩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的覆盖面。加大劳动关系法律和政策宣传力度,发挥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的引领作用,营造区域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氛围。

 (四)持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

 1.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运用好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完善资金管理监督机制,保障资金安全和效益。加强对企业培训协调和指导,将资金投入重点放到愿意培训且培训效果好的企业,发挥其风向标作用。加强对培训机构日常督导,稳妥推进培训机构网检和补贴培训签约工作,加强中小微企业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平台管理,鼓励在职职工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做好培训指导及跟踪服务工作。

 2. 不断创新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围绕黄浦区重点产业建设,结合市场紧缺需求,探索建立培训项目对接区域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摸清和挖掘本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企业发展对职业培训与技能人才的市场需求,统筹开发和推出一批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结合大数据、5G 运营,鼓励培训机构探索多样化培训方式。通过精准化项目开发、个性化培训服务、大规模培训投入以及技能提升计划的实施,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为黄浦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3. 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国家级和市级技能大赛为导向,区级技能竞赛为主体,企业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为基础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借鉴上海举办第 46 届世界技能大赛先进理念,积极打造黄浦特色职业技能竞赛品牌。结合行业特点、区域特征和企业需求,围绕本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发展特点,通过提升技能素质,提高服务水平,以竞赛服务区域整体发展。完善竞赛经费支持政策,带动全区各行业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树立技能成才、技能就业的良好环境。研究技能竞赛奖励办法,制定竞赛奖励指导线,将竞赛奖励纳入技能人才激励制度体系,让获奖对象在带徒传技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五、“十四五”就业工作的重大项目 (一)深入贯彻落实新一轮创业带动就业计划

 结合区域实际继续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创业型城区创建。进一步完善区域创业扶持政策,使市区创业政策互补,各有侧重。切实推进区域经济与创建创业型城区工作。积极开展特色创业型社区创建工作,完善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一批有影响力、有示范性的创建品牌。培育创业服务机构参与创业扶持工作,通过购买媒体运营、宣传制作、融资路演等社会服务,为创业者提供更加专业和全面创业服务。

 (二)深入推进“老字号·新活力”创新创业专项行动计划 通过创新需求发布、创智论坛、创业训练营、创业项目对接等各类活动,激发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吸引更多的优秀创业者在老字号品牌的号召力下成为新一代的创业新秀。使老字号品牌文化传播到青年人中,同步推进老字号的技能传承、人才培育工作。通过专项行动为提升上海传统品牌的影响力,发挥更突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三)推进实施技能提升行动计划 针对黄浦引领性的金融服务业、面向全球的专业服务业等积极开展区域培训,不断完善黄浦区职工技能素质培训体系,健全区域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丰富区域技能大赛和企业技能比武活动,做好大师工作室、首席技师等高技能人才评选工作,以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为龙头,加快培养一批适合黄浦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全面提升本区劳动者整体技能素质,优化技能人才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四)实施新业态就业帮扶计划 推进多元化就业方式,鼓励劳动者进入灵活化、网络化、低门槛的新就业形态。结合黄浦区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电竞、网络销售等新业态的就业帮扶。加强对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就业状况监测,建立新业态就业信息供需平台。根据新业态发展趋势和行业特征,出台新业态劳动者的就业扶持政策,了解新业态行业和劳动者的培训需求,及时调整培训项目,通过培训带动创业、就业,实现新业态高质量稳定就业。

 (五)大力推进青年见习计划 大力推进青年见习计划,聚焦金融服务、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联合规模企业开发一批高质量见习基地,挖掘一批技术含量高、就业需求大的见习岗位,促进青年通过见习提升岗位实践能力。积极拓展职业训练营的规模和类型,满足高校毕业生多样化需求,通过针对性的职业训练增强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六)推行落实企业新型学徒制 落实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广计划,逐步扩大区域内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的实施范围。不断完善企业新型学徒制扶持政策,对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单位加大培训补贴力度。支持企业探索完善师徒结对签约、培养课程开发整合、相关激励措施配套和考核颁证等新型学徒制运行配套制度。

 (七)构建科学精准的多维度就业监测体系 以科学、精准、全面为原则,在现有就业监测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全面覆盖和重点关注相结合的区域多维度就业监测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信息共享,加快构建区域就业实时监测系统;以就业困难人员、应届毕业生、受经贸摩擦企业员工等关键群体为核心,加强对重点关注群体就业状况的监测和前瞻性预判,同时探索对新业态从业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的就业状况监测, 六、“十四五”就业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规划贯 彻实施的组织领导体制 坚持统一领导,完善区委区政府牵头抓总,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政府主管职能作用,建立起上下联动、政企协作、社会多方参与的管理体制,统筹组织、协同推进“黄浦区就业‘十四五’专项规划”的各项工作。区委区政府在多方面给予政策支撑和资源倾斜,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推动规划的组织实施,逐步形成规划贯彻实施的整体合力。

 (二)夯实规划实施的工作责任与考核评估机制 加强规划实施的指导和宣传动员,制定规划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按年度将重点工作、政策制定、项目实施等工作任务分解到各有关部门,明确工作质量和进度要求,落实规划贯彻实施责任。强化规划实施的考核评估,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报告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形成完善的监测、评估、考核机制,加强督促检查,把规划重点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作为部门和街镇政府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规划实施的投入保障 坚持民生优先,将就业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收入分配大局中统筹考虑,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就业的投入力度。规范投入资金的管理,合理确定支出内容和标准,增强预算透明度,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坚持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为补充,多渠道募集资金,构建多元投入机制。根据适应全区就业管理服务的需要,加大对就业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保障经办服务工作经费。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切实提高公共就业创业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营造良好的就业综合环境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上海关于就业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规章,建立就业领域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切实依法履职。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全区就业系统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大力宣传就业方面的国家方针政策,借助网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和专业媒介推广等媒体,广泛宣传促进就业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事迹,提高公众对促进就业的知晓度和认同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就业的良好氛围。

推荐访问:黄浦区 促进就业 规划
上一篇:安装工人劳动合同
下一篇:市妇联信息调研工作会议上讲话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