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Word版含解析

来源:注会 发布时间:2020-11-08 点击:

  第四单元

 演讲辞

 本单元学习演讲辞。演讲辞是演讲的书面文稿,也是演讲的重要组成部分。演讲旨在表达感情,发表见解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通过演讲,讲话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主张、观点、见解以及思想感情传达给与会者,从而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因此,演讲一般来说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往往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演讲要以说服听众为目的,往往中心突出,逻辑性强;演讲还讲究 内容的鼓动性和表达的综合性,演讲者总是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听众的情绪,并运用语言的力量和多种表达方式激起听众的共鸣,使演讲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所以,学习演讲辞要注意把握演讲者的观点,体会演讲辞的情感力量,学习其中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看看它们是如何将鼓动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本单元所选文本,都是著名的演讲辞,但各具特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蔡元培先生面对师生的就职演说,侧重于说理性;《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集会演讲辞,侧重于鼓动性;《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悼词,更多的是抒发赞美和哀悼 之情。

 【图说· 画中有话】

  【概说· 单元内容】

 1. . 了解并掌握演讲辞观点鲜明、逻辑性强的特点。

 2 .分析演讲辞的主旨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3 .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深刻透彻的说理方法。

 4 .体会演讲辞的情感力量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揣摩其中的感情、

 语气和表达技巧。

 【师说· 单元所学】

 1. . 设置情境,反复诵读。演讲辞是演讲的文稿,承 载着演讲者的思想和情感。学习演讲辞,首先必须反复诵读文稿,了解演讲的语气、节奏和遣词造句的风格,把握演讲的内容,揣摩演讲者的情感。诵读时,可以设想是在面对听众的演讲现场,这样更利于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 .把握文脉,理清思路。演讲是说与听的艺术, “ 说 ” 要有条理,有层次; “ 听 ” 要有重点,有中心。因此,把握演讲辞的结构思路至关重要。演讲辞常见的结构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常见的层次安排有并列式、总分式、层进式、对照式。

 3 .体会语言,了解手法。这三篇演讲辞各具特色:有的心平气和,诚挚恳切;有的慷慨激昂 ,奔放热烈;有的高屋建瓴,深刻透彻;有的条分缕析,逻辑严密 …… 但无论哪种风格,都与它们各自的内容水乳交融,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多方面了解。

 演讲辞的特点,体会演讲辞优美的文辞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

  第 第 11 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提起北京大学这所让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就会生出无限的向往与仰慕之情。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北京大学办学之初是怎样的情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一百年前,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为我们提供 了最好的答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北大,去聆听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子的殷切希望吧!

  1. . 走近作者 生平 经历 蔡元培(1868—1940) ,字鹤卿,号孑民,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浙江绍兴山阴人,原籍浙江诸暨。中国现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称之为 “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 。他是中国近代美育的倡导者,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富有开创性的。

 贡献。1917—1928 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 “ 学术 ” 与 “ 自由 ” 之风;1920—1930 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他提出了 “ 五育” ”( 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

 育 育) 并举的教育方针和 “ 尚自然 ”“ 展个性 ” 的儿童教育主张。他试图通过贫儿院的实验和推广,逐步以 学前儿童公共教育替代当时的家庭教育,最终实现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主要 作品 教育论著有《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

 2. 背景解读 于 北京大学创办于 1898 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 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 年 年 5 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7 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 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学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而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

 1916 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 “ 中华民国 ” 教育部电,教育部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并非美差,当时的北大以学风败坏、腐败而声名狼藉。蔡元培一到上海,就有许多朋友劝其不要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倒会把自己的名誉毁掉;也有少数人支持其上任,认为腐败总要有人整顿。蔡元培最终听从了少数人的建议,担任北大校长一职,任职之初发表了就职演说。

 蔡元培上任后以坚定的决心, 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他对北大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他提出的著名的“ 十六字箴言 ”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蔡元培校长的革新精神指导下,北大面貌焕然一新,在全国教育界、学。

 术界以及思想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五四爱国运动的中心。

 3. . 文体知识 演讲又称演说, “ 演 ” 是借助声音、表情、动作来加强演讲的生动性, “ 讲 ” 是讲明道理,诉说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演讲以 讲为主,以演为辅,运用有声语言,加上 “ 无声 ” 的动作、体态、表情,两者相辅相成,巧妙结合,融为一体。要 “ 讲 ” 得好,必须有逻辑、修辞、音韵、朗读等方面的知识和修养。成功的演讲应当首先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演讲稿的写作结构。

 (1) 开头一般是 “ 开门见山 ” ,直接说出演讲者的意图,不要兜圈子,因为演讲时间有限,一兜圈子就把时间全兜掉了。从某种角度来讲,演讲稿也是一篇小论文,所以,上来就亮出自己的观点( 论点) 比较明了。但是演讲稿的开头也是最难写的,既要直接,又要能够吸引听众,好的开头能一下子就抓住听众的心。总 之,开头要避免套话、空话、题外话,直奔主题为好。

 (2) 中间要展开,充分阐述主题,可以从正面、反面两方面来论证观点;也可以像剥笋一样一层层地展开,层层递进,引人入胜。但展开部分必须紧紧围绕主题,就像是 “ 众星捧月 ” ,既有 “ 自转 ” 也有“ 公转 ” ,一切都为表达主题服务, “ 枝枝蔓蔓 ” 要删除,中心要突出。

 (3) 结尾要有力,形成亮点和高潮,一个有力的结尾能够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人以回味和思考,起到 “ 文止而意留 ” 以及 “ 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 的效果。

 写作演讲辞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弄清演讲的目的,就是要弄清楚 为什么而演讲,这是写作演讲辞的前提; 第二,要弄清听众,就是要弄清对什么人演讲,这样才能根据听众的特点有的放矢,也才可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第三,内容要新鲜,材料要充实,这样才能有吸引力,使听众觉得有所收获;

 第四,结构要清晰,条理要层层展开,要有一以贯之的线索,这样才能有较强的逻辑性,也才会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五,语言要生动,口语化,多用短句,流畅而有节奏,这样才适宜于演讲的氛围。

 4. . 作者逸事 (1) 勤奋学习 培 蔡元培 36 岁时,住在徐家汇南洋公学,每天早晨步行到土山湾跟从马相伯先生学习拉丁文,往返有 十里之遥。蔡元培早年左脚有疾,曾动过手术,步行不大方便。为了不迟到,他早早出发,风尘仆仆,结果五点就到了,天尚未明,他就等候。马相伯叫他八点后再来,他便按时再来,面无难色。

 (2) 支持爱国学生 1919 年 年 5 月 月 4 日,北京各校五千名学生游行示威,三十名学生被捕,关在北河沿,其中北大学生二十名。事发后,蔡元培立即以北大校长的名义,并以身家作保,要求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几天后,这些学生一个个从监狱里走出,当大队群众伴着他们走进汉花园广场时,人们看到蔡元培目光沉毅,表情慈祥,眼里含着泪水。那一刻人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 蔡元培。

 (3) 守法要严 蔡元培担任中研院院长后,应酬较繁,开销亦大。他的部属眼见他的薪水是入不敷出,就在他原来的薪水之外,多加了二百元。蔡元培领薪水时发现多了二百元,就问主管发薪的人。对方说明情况后,蔡元培当场将多发的钱退了回去,并告诉发薪的人,一切要按规定办理。他说,生活苦不要紧,但守法必须要严格做到。

 (4) 清廉的北大校长 1940 年 年 3 月 月 5 日,蔡元培病殁于香港九龙。死后无一间屋、一寸土,且欠下医院千余元医药费,就连入殓时的衣衾棺木,也是商务印书馆的王云五先生代筹,其清廉几乎叫人落泪。出殡时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北大学生许地山找来十面锣,在出殡的队伍前敲打,很多香

 港人闻声出来看热闹,遗憾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蔡元培是什么人。

 1. . 字音识记 (1) 单音字 肄.业 业(yì)

 弭.谤 谤(mǐ)

 干 干 禄.(lù) 敷衍..(fū)(yǎn)

 訾詈..(zǐ)(lì)

 切 切 磋.(cuō) 相 勖.(xù)

 提 提 携.(xié)

 商 商 榷.(què) 砥砺..(dǐ)(lì)

 旁 旁 稽.(jī)

 裨 裨.益 益(bì) 无 虞.(yú)

 贻 贻.误 误(yí) (2) 多音字 载       一年半 载. zǎi 载.歌载舞 zài 

 裨       裨.益 益 bì 裨.将 将 pí 

 稽       稽.查 jī 稽.首 qǐ  丧       沦 丧. sàng 吊 丧. sāng 

 鲜       鲜.为人知 xiǎn 屡见不 鲜. xiān  2. . 字形辨认       肄  肄业 肆  放肆 肇  肇事 

       弭  弭谤 弥  弥漫 猕  猕猴 

       磋  切磋 蹉  蹉跎 搓  搓板        潦  潦草 镣  镣铐 瞭  瞭望 

       砥  砥砺 邸  官邸 诋  诋毁 

       贻  贻误 怡  心旷神怡 饴  甘之如饴  3. . 近义词辨析 (1) 商榷· 商量 辨析:

 两者都有 “ 交换意见 ” 的意思。

 “ 商榷 ” ,就解决较大的、较复杂的问题而言,使用频率较低,一般不带宾语。

 “ 商量 ” ,使用

 频率较高,可以带宾语。

 “ 商榷 ” 属于书面语词汇, “ 商量 ” 属于口语词汇。

 即时小练:

 ① 环保部门相关人士分析,不少非官方的空气质量指数并没有标明采用了何种国际标准,如何计算,只是 “ 一家之言 ” ,可信度有待 商 榷。

 。

 ② 近日,阿里执行副主席蔡崇信接受了福布斯杂志的专访,期间蔡崇信对外明确表示,阿里巴巴上市时,在确保合伙人制度这件事情上,没有 商量 的余地。

 (2)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辨析:

 两者都有 “ 不允许推脱、推辞 ” 的意思。

 “ 责无旁贷 ” 侧重于在责任上不可推脱。

 “ 义不容辞 ” 侧重于在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即时小练:

 ① 除了煤电厂,与人们切身相关的汽车尾气排放、抽生 油烟机器、取暖器,都可能产生 PM2.5 造成空气污染。在环境治理问题上,政府、企业、我们每个人都 责无旁贷。

 。

 ② 在制订老龄服务规划、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服务方面,政府 义不容辞 , 但是在老年人服务市场的发展中,一定要真正实现 “ 公退民进 ”。

 。

 (3) 束之高阁· 置之不理 辨析:

 两者都有 “ 不管不问 ” 的意思,但在使用的对象和表意的程度上有所不同。

 “ 束之高阁 ” ,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比喻扔在一边不用它,不管它。

 “ 置之不理 ” ,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可以用在物上,也可以用在人上。程度比 “ 束之高阁 ” 重。

 即时小练:

 ① 图书馆设立盲人书架两个多月来,至今无一人前来值 借阅,价值 10 万多元的 300 余册各类盲文书籍只得 束之高阁 ,令人痛惜。

 ② 城建部门对监督机构发出的停工通知书或整改通知书 置之不理 ,继续施 工。

 (4) 刮目相看· 侧目而视 辨析:

 两者都有 “ 看 ” 的意思,但 “ 看 ” 的眼光和态度不同。

 “ 刮

 目相看 ”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 侧目而视 ” ,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即时小练:

 ① 北京某市政公司挑战高端技术,攻破韩国热力隧道工程的几个难题,让韩国人对中国市政服务公司 刮目相看。

 。

 ② 使通国之人重足而立, 侧目而视 者,无过于此辈穷凶极恶之特务人员。(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 (5) 指摘· 指责 辨析:

 两者都有 “ 指出 ” 的意思,但使用的对象和程度不同。

 “ 指摘 ” ,挑出错误,加以批评。

 “ 指责 ” ,指出问 题并加以责备。

 即时小练:

 ① 在遭到损坏的核电站周边地区,有焦炙不安的市民指摘 政府的通告中存在隐瞒核辐射危害的言辞。

 ② “ 咄咄怪事天天有, ” 老郑说, “ 我见义勇为受伤反遭被救助者 指责 多事。” ” 4. . 词语释义 (1) 姑不具论:

 姑且不一一论述。

 (2) 容有底止:

 或许能相当深。

 (3) 放荡冶游:

 不约束自己,四处游玩。

 (4) 风俗日偷:

 风俗越来越苟且敷衍,只顾眼前。

 (5) 责无旁贷:

 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6) 终南捷径:

 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7) 开诚布公:

 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8) 精旨奥义:

 精深的主旨,深 奥的道理。

 (9) 旁稽博采:

 说话、写文章多方引用材料和例证。

  1. . 在演讲中,蔡元培为什么要把 “ 抱定宗旨 ” 放在首要位置?

 提示:

 演讲一开始,蔡元培就开门见山、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了求学的目的。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是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的弊端。他尖锐地 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对此,演讲从正反两方面深入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于当局的不满 ,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

 2 .从这篇演讲辞中可以看出蔡元培是怎样的一个人? 提示:

 首先,蔡元培是一个爱国的有志之士。他清醒地看到了当时人人追求功名利禄,道德日益沦丧的社会现实,心中慨叹、忧愤,欲尽己力挽救日益颓靡的社会风气。

 其次,蔡元培是一个满怀斗志的改良之士。当时,北大一些教师满身官僚习气,在学术上却无所成就。而少数学生只为混个资历以便将来谋个官位,根本无心读书做学问。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可谓是 “ 受命于危难之时 ” ,但他曾经表示:

 “ 觉北京大学虽然声 名狼藉,然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故允为担任。” ” 最后,蔡元培是一个对教育有着科学的、深刻的认识的教育家。在本篇演讲辞中,他指出了大学的性质:

 “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 ,告诫人们对待学业不能敷衍塞责,要勤其学。又指出要砥砺德行,还要敬爱师友。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蔡元培科学、民主的教育观念以及对教育的意义和方法的独到认识。

 3 .本文是一篇演讲稿,作者对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作者在阐述

 这些要求时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在文中找出实例,并分析这些论证方法在文中起的作用。

 提示:(1)“ “ 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 …… 问心无愧,于我何损? ” 此处是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作者用触目惊心的事例说明当时社会 “ 做官心热 ” 的现实,说明当时北大不重学术的状况。

 (2)“ “。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

 ……。

 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此处是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学与不学的不同宗旨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再警诫学子要 “ 爱惜光阴,孜孜求学 ” ,这样才无愧自己北大学子的称号。

 (3)“ “ 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 …… 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

 ” 此处是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作者告诫学子要束身自爱,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肩负的重任,要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要 树立远大理想,对自己要严格自律,洁身自好,对社会要标榜自己的形象,既要感己,又要励人,通过自己的力量,尽力扭转社会的颓势。

 4 .在演讲结尾,蔡元培先生提出了近期计划要做的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一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是不是太小了,与他教育改革家的形象不相符? 提示:

 这恰恰反映了蔡元培先生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的务实作风,说明他不是好大喜功的人。这两件事都是很迫切、很实用的。改良讲义可以改变学生懒惰的毛病,使那些平时不看书,考试突击讲义的混文凭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添购书籍和他推行的著名的 “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 的治 校原则是分不开的。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所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是改良北大流弊、树立健康校风最迫切需要的,都很重要。

 你对蔡元培的话有无感触?他的三点要求中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谈谈你的感想。

 [ 他人之见] 观点一:针对 “ 抱定宗旨 ” 。当年北大有无心向学、只为升官发财而读书、在学校混文凭的学生,现在这样的学生更多。选科不是选自己喜欢、真正想读的,而是选发展前景好的;报考大学、专业也一样,只看热不热门,工作后工资 高不高,不看适不适合自己。功利至上,只为升官发财而读书。在学校混日子的就更不用说了,平时无所事事,放荡冶游,考试则开夜车,临时抱佛脚, “ 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 ” ,甚至作弊、抄袭,样样都来。所以无论大学还是中学,所有的学生只要进了学校,都必须首先 “ 抱定宗旨 ” ,认真学习。

 观点二:针对 “ 砥砺德行 ” 。蔡元培说当时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 “ 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 ” ,我觉得现在也好不了多少,物欲横流,拜金主义思潮盛行,败德毁行的事情,一样到处都有。正如作者说的, “ 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 ,连大学生都很难避 免被流俗污染,更何况我们中学生?现在的中学生拍拖早恋、抽烟酗酒、沉迷游戏、打架斗殴等现象都有,甚至很普遍。所以,蔡元培的 “ 砥砺德行 ” ,对我们仍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不说 “ 力矫颓俗 ” ,起码要品行端正吧。希望我们都能像蔡元培所说的,砥砺德行,以正当之娱乐,代替不正当之娱乐,追求无愧于道德而又有益于身心的娱乐方式和业余爱好,做一个健康正派、品行端正的中学生。

 观点三:针对 “ 敬爱师友 ” 。我们这一代人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 “ 小皇帝 ”“ 小公主 ” ,自小养尊处优惯了,唯我独尊的优越感很强,比较自私,也比较自大,很多人不懂 得尊重人,连最基本的礼貌也不会。在学校不懂得尊重老师,也不懂得与人相处,学生之间不要说互相勉励、互相促进,连平等交往、友好相处也不容易。所以“ 敬爱师友 ” ,是做一个好学生的最基本要求。

 [ 吾之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主旨归纳 本 文是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初在学生大会上所做的演讲,主要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抱定宗旨,二是砥砺德行,三是敬爱师友。最后提出了今后工作的两个主要方向: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表现了蔡先生鲜明的办学思想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也表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和青年学生的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示了一个民主、务实的教育家的高大形象。

 2. . 结构图示

 3. . 写法赏析 (1) 联系现实,针对性强 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就职演说 ,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将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个要求。这三个要求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所普遍关心的。这样,本文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

 能激起听众的兴趣。

 (2) 文章结构严谨,行文连贯,思路清晰 演讲,由于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辞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 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作者开篇就道出了与北大的关联,紧接着提出了三个要求—— “ 抱定宗旨 ”“ 砥砺德行 ”“ 敬爱师友 ” ,作者对之进行了逐一论证,条目清晰,脉络分明。三个要求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组织起来,详略得当,主次分明。作者论证三个要求时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语言恳切,事例翔实,有很强的说服力,在三个要求的基础。

 上,作者又提出了新近要解决的问题,前后照应,一气呵成。

 (3) 语言简洁,铿锵有力 本文是用半文言文写的,但这并不能决定本文的语言就一定简洁,决定语言简洁的主要是作者的 风格。开篇第一段,只几十个字,就把历史、现状、演讲要旨说得明明白白。再如在说 “ 砥砺德行 ” 的必要性时,把 “ 风俗日偷,道德沦丧 ” 的现状用几句话概括出来,既点明现状,又略显含蓄,不直接指出师生中的此类情况,然而听者自明。

 语言表达得体 一、知识讲解 “ 得体 ” 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主要应注意以下方面:

 1 .看准对象,掌握分 寸。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就应有不同的。

 说法;同一个内容,对不同的对象,说话时的重点也应不同。

 2 .适应场合,巧妙用语。所谓 “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指的就是要适应不同的场合,说话用语巧妙自然。场合有种种不同,或悲痛,

 或欢乐;或正式,或随意;或紧张繁忙,或轻松愉快;等等。不同的场合,对语言运用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说来,在悲痛的场合,应该严肃、庄重,不能尽说些无关痛痒的话;在欢乐的场合,应该轻松、愉快,不能尽唠叨自己的苦恼、不满;等等。这是交际的总体氛围对说话内容的制约,要根据具体的场合选择明智的、充满内涵和智慧的 语言。

 3 .把握语体,准确用语。不同的语体,往往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以适应各自不同的语境和交际需要,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比如,文言词语典雅、简洁、庄重,在比较庄重的书面语体,如公文事务语体中经常使用;方言词语、俚词俗语等,简明、通俗、易懂,在口头语体或书面语体的文艺语体中经常使用。又如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常常使用长句、常式句、完全句等,而口头语体、文艺语体则常常使用短句、变式句、省略句等。

 4 .明确目的,有的放矢。语言的表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方式。能根据表达目 的选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就是所谓的有的放矢。即使是同一内容,因不同的表达目的,在内容的取舍和侧重点等方面也应有所不同。

 5 .面陈转述,恰当运用。当面陈述和请人转述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恰当运用。面陈时,根据双方的关系,把陈述的内容讲清就行,这种表达方式相对简单一些。请人代转,涉及第三人,不仅叙述角度变了,时间、地点、称谓等因素也变了。这种表达方式复杂一些,。

 必须考虑变化了的各因素,综合运用以上各种方法恰当表述。

 6 .注意遣词,谦敬恰当。汉语中不少词有明显的倾向性,有的用于自谦,称为谦辞;有的用于他人表示敬意, 称为敬辞。积累一些谦辞、敬辞的使用常识,是备考的一大捷径。

 二、实战演练 1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C

 ) A .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 .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解析:A 项,谦敬失当, “ 承蒙 ” 是谦辞,表示心怀感激地接受,用于自己。B 项,谦敬失当, “ 高足 ” 是敬辞,赞扬别人的弟子本 领高强,用于他人。D 项,谦敬失当, “ 恭候 ” 是谦辞,恭敬地等候,用于自己。

 2 .某高校毕业生听完著名就业辅导专家张教授的报告后,深受启发,立刻用手机给张教授发短信,希望得到帮助。下列四条短信中用语恰当、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 A .张教授,您好!今天听了您的报告,我深受启发。我想请您帮我看看求职自荐信,不知您能不能把邮箱地址告诉我?情急之中,未免有些唐突,请见谅!学生 ×× B .张教授,今天听了您的报告,我深受启发。我想让您帮我看看求职自荐信,不知您能不能把邮箱地址告诉我?情急之中,可能有些唐突,但您务必要回 复我!学生 ×× C .张教授,今天听了您的报告,我深受启发。我想请您帮我看看求职自荐信,不知您能不能把邮箱地址告诉我?情急之中,未免有些唐突,请见谅!

 D .张教授好!今天听了您的报告,我深受启发。我想让您帮我看看求职自荐信,请您尽快把邮箱地址发给我。情急之中,虽然有些唐突,但相信您能理解!学生 ×× 解析:B 项,用词不当, “ 可能 ” 说明有可能不 “ 唐突 ” , “ 务必 ” 带有命令的语气;此外, “ 张教授 ” 后应加 “ 您好 ” 等问候语。C项,直呼张教授,语气生硬,没有看准对象,用语缺乏分寸;另外还缺少署名。D 项, “ 让 ”“ 尽快 ”“ 虽然 …… 但 ……” 语气强硬,用

 语不够礼貌,分寸掌握得不好。

 3. . 下列四副对联中,用来迎接友人来访最得体的一项是(

 D

 ) A .珠联璧合乾坤定,花好月圆鸾凤鸣。

 B .华夏年年腾骏业,新春岁岁展宏图。

 C .一生俭朴留典范,半世勤劳传嘉风。

 D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四副对联的意思。A 项, “ 珠联璧合乾坤定,花好月圆鸾凤鸣 ” 是结婚时用的婚联,不适合迎接友人来访这一场合。B 项, “ 华夏年年腾骏业,新春岁岁展宏图 ” 是春联,不适合迎接友人来访这一场合。C 项, “ 一生俭朴留典范,半世勤劳传嘉风 ” 是 挽联,不适合迎接友人来访这一场合。D 项, “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 是杜甫《客至》中的诗句,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打开。这两句,前后映衬,更显示出主人与客人的情谊深厚。

 4. . 已到古稀之年的陈老师受学生邀请参加聚会,不慎当众摔了一跤,虽然不是很重,但场面极为尴尬。下列替陈老师打圆场的话,表达通顺、得体的一句是(

 B

 ) A .陈老师年纪大了,走路摔跤是难免的,希望您以后走路要多加小心。

 B .陈老师今天很高兴,被大家的热情倾倒,让我们再次以 热烈的掌声欢迎他吧!

 C .陈老师您没事吧,早知您腿脚不方便,我们就应该去您家接您来这里的。

 D .陈老师,摔一跤没关系,您之前不是经常教导我们 “ 人生一世哪有不摔跤的 ” 吗? 解析:以 因为是要替陈老师打圆场,所以 A 、C 两项不合适。D 项 项不适合对老师说。B 项委婉幽默又切合语境,容易让人接受。

  [ 课内素材] 蔡元培被毛泽东称为 “ 民族伟人 ”“ 学术领袖 ”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 “ 影响世界历史百人名单 ” 中,蔡元培排在孔子、孟子 、孙中山、毛泽东之后,是中国第五人。蔡元培在教育上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的大学。蔡元培的演说告知当时学生以 “ 三事 ” :一曰抱定宗旨,即研究学问而非做官、致富。二曰砥砺德行,即学生要束身自爱,以身作则,不同乎流俗,不合乎污世。三曰敬爱师友,以诚相待,敬礼有加。以上 “ 三事 ” ,构成了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一生躬行的办学理念。

 { 角度点拨}

 { 精彩运用}

 示例 1 :面对性格迥异的同 学,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人,最宝贵的是什么?老舍说得好:宽容。中国传统历来追求一个 “ 忍 ” 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宽容;与人交往要拥有一颗宽容心;对己要心存宽容,不骄不躁。心存宽容,才能独善其身、善心常驻。我想起蔡元培的海纳百川之胸襟,他既能提倡新文化、新思想,又能接受迂讷古板的旧学说,新旧两派文化交流融合才鸣响了北大振聋发聩的文化钟声。我们同学之间正是需要这般宽广的胸怀,耐心等候,以自身宽容的态度孕育同学心中宽容的种子,这就如同温暖的阳光、甘甜的雨露滋润稚嫩的萌芽。循循善诱何尝不是大智慧? 示例 例 2 :面对乌烟瘴气的北大,蔡元培以担当之精神,引进德国古典大学的办学理念,在北大提倡学术民主,思想自由。他用高洁的理

 想、坚贞的信念,驱散了密布的乌云,赋予北大一个兼容并包的全新灵魂。面对电视节目的日益商业化、庸俗化,崔永元冷眼相看、毫不妥协,以一己之力对抗浅薄与浮躁,呼唤道德与良知,尽管长期为此而抑郁、失眠,他却不屈不挠,守护着心中的一缕光明。蔡元培和崔永元,他们心怀天下的兴衰,不计一己之得失,终会因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而被历史铭记。

 [ 拓展阅读] 富有的是精神 ——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迎新会上的演讲( 节选) 谢

 冕 冕 过 热烈祝贺你们来到北大。你们将在这里度过 20 世纪仅剩的最后几年。在这几年中,你们无疑将接受本世纪全部伟大的精神财富,以及这一世纪无边无际的民族忧患的洗礼。你们将以此为营养,充实并塑接 造自己,并以你们的聪明才智在这里迎接 21 世纪的第一线曙光。你们是名副其实的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们要珍惜这百年不遇的机会。

 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我在欢迎本系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迎新会上,也发表过一个讲话。那时我讲北大是做学问的地方,但是就重要性讲,还是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做人的问题很复杂,但也很简单,就是在人的质量和品德方面有高的标 准和要求。只有人做好了,学问才能有好的发挥。

 北大这所学校出过许多学者,也出过许多革命者。这些学者中的出色的人物,往往是人的品行高洁,而学问也是前瞻和开创的。如李大钊,他最早把马克思主义引到中国来,他呼唤并参与了中国青春的创造;又如鲁迅—— 北大校徽的设计者,他在这里的身份只是讲师,但却是中国文化的伟人。不论是李大钊,还是鲁迅,他们都是伟大的爱国者。所以,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做人和做学问的统一,爱国和敬业精神的统一。

 一个人的成就有大小,水平有高低,决定这一切的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学习。学习是不能偷巧的 ,一靠积累,二靠思考,综合

 起来,才有了创造。但是第一步是积累。积累说白了,就是抓紧时间读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让自己的大脑活跃起来。用前人的经验来充实自己,先学习前人,而后发展前人,而后才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

 但无论怎么说,首先是学习,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我的经验是,不要抱怨,更不要拒绝老师提供的那一串长长的书单,那里边有的道理,你们现在并不理解,但是要接受它,按照那个参考书目或必读书目,一本一本地读,古今中外都读,分门别类地读。有的书要反复读,细读;有的书可以走马观花,快读;但是一定要读。这叫机不可失,时 不再来。

 事实上,人一旦走上了工作岗位,现在这样专注的、系统的、全力以赴的学习机会也就随之失去了。等到工作临头,你发现没有读过罗曼· 罗兰,没有读过高尔基,没有读过《离骚》,没有读过《故事新编》,也没有读过但丁和普希金,那时工作逼着你发言,你只好手忙脚乱地临时乱翻。那是应急,不是学习。匆忙中谁能把《约翰· 克利斯朵夫》一口吞下来?即使能吞下来,你又能发表出什么意见呢?离开了大学,可以说,你基本上失去了大学学习的条件,那时想起那一串长长的书单,你真是悔之莫及了。

 所以,你们到北大来,我第一要劝你们的,是做书呆子。

 只有先做呆子,然后才能做聪明人。一开始就想做聪明人,什么都没有,而要装天才,做神童,那才是真正的呆子。聪明绝顶,目空一切,这是。

 北大学生容易犯的毛病。我们要杜绝这种小聪明,争取将来的大智慧。

 因为文学是你们的专业,所以我还要谈谈文学。在我的心目中,文学是非常神圣的。我们讲敬业,就是要对文学怀有敬畏之心。文学,有人说起源于劳动,有人说起源于游戏。在文学的功能中,是有游戏的成分,有让人愉快让人轻松的作用。但文学从根本上说不能等同于游戏,因此,我们不能游戏文学。

 文学中的优秀部分,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人类崇高精神的诗 化。文学是一种让人变得高雅、变得充实、变得聪明、变得有情趣的精神

 劳作。我们学习文学,是要把文学当作事业去创造、去发展、去发扬光大,而不是把它当作手中的玩物。我讲这些话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感于当前文学的某种缺陷和某种失落。

 号称全国最高学府的北大,物质条件很差,有的方面如学生宿舍则是超乎寻常的差。物质的贫乏并不等于精神的贫乏。在精神方面,北大是富有的,是强者,北大的这种富有,足以抵抗物质的贫乏。走在我们前面的,有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他们是一介布衣,终生清贫,但却是我们永远敬重的精神的强者。

 { 美点借鉴}

 本 本 文是一篇演讲稿,也是一篇议论文。作者以长者和老师的身份,对北大新入校的中文系学生表示热烈的祝贺,深情地嘱咐他们担负起历史的使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把做人和做学问统一起来,传承和发扬北大精神。

 本文语言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却不失文采,行云流水般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比如,在谈到北大传统中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时,说到 “ 走在我们前面的,有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他们是一介布衣,终生清贫,但却是我们永远敬重的精神的强者 ” ,用一种类似白描的手法勾勒出北大学者的形象,使听众对北大精神能够真正理解并深切向往。

推荐访问:北京大学 就任 演说
上一篇:某副局长“防风险、守底线”专题会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下一篇:责任护士半年总结例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