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220千伏升压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来源:注会 发布时间:2020-09-18 点击:

  编号:\ 版号:A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版)

  项目名称:

 :

 应县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

  220 千伏升压站工程

  )

 建设单位(盖章):

 朔州市海装久众新能源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中核新能核工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日期:2019 年 5 月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应县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 220 千伏升压站工程 建设单位 朔州市海装久众新能源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高源 联系人 田树斐 通讯地址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金亿建材城北区 16 号 联系电话

 传真 -- 邮政编码 030000 建设地点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白马石乡里坨村西 700m 处 立项审批部门 -- 批准文号 -- 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电力行业 (D4420)

 占地面积 (平方米) 11378 绿化面积 (平方米) 1700 总投资 (万元)

 3500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50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43% 评价经费 (万元)

 预计投产日期 2020 年 6 月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山西水电资源贫乏,主要以燃煤发电为主,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煤炭资源消耗量大,燃煤排放的 SO 2 、烟尘、氮氧化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因燃煤发电需水量大,加剧了地区干旱缺水的紧张局面。风电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能源,基本不存在环境污染,在山西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风电场,可减少对煤炭和水资源的消耗,保护环境,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山西省相继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和发展规划,大力推进风力发电的开发利用发展。根据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山西省风电开发规划》,山西省风电开发规划总装机容量为 3000 万 kW,其中十二五(2011 年~2015 年)期间共规划风电装机容量为 1200 万 kW,十三五(2016 年~2020 年)期间共规划风电装机容量为 1800 万 kW。

 朔州市海装久众新能源有限公司拟在朔州市应县白马石乡一带建设风力发电项目,该风力发电项目包括建设一座规模为 1×50MVA 的 220kV 升压站,但不包括场外输电线路工程。升压后的电能以1回220kV 架空线路接入大唐青龙山220kV 变电站,线路总长度 6km(场外输电线路工程另行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应县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县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已由山西高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完成,并经朔州市生态环境局以朔环审【2019】22号文予以批复,批复文件见附件3。朔州市海装久众新能源有限公司于2019年2月18日委托我公司承担应县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220千伏升压站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因此,本次评价内容主要以升压站的环境影响评价为主,不包括风电场及场外输电线路工程的评价内容。

 山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 2019 年 5 月 9 日下发通知,决定对水环境质量差的吕梁市和水环境质量改善缓慢的朔州市进行区域限批并挂牌督办。通知要求:挂牌督办期间,吕梁市、朔州市全域暂停受理、审批新增水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民生项目与节能减排项目除外)。本项目实施后风能电量可部分置换火力发电量,有利增加清洁能源供应,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可节能减排保护大气环境,与《山西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中“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发展清洁能源”专项规划相协调,且项目建成后无水污染物排放,因此,本项目不在区域限批范围内。

 我单位接受任务后,收集了有关工程情况、可行性研究和背景资料,对拟建升压站站址进行了现场踏勘;根据工程情况,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单位对工程拟选站址周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监测,按照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编制完成了《应县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 220 千伏升压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2019 年5 月 14 日,山西省辐射环境监督站在太原市主持召开了该《报告表》技术审查会,根据技术审查意见,我公司对报告表进行了认真修改,完成了《应县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 220 千伏升压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版),现提交项目建设单位,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

 2.编制依据 2.1 任务依据 ⑴应县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 220 千伏升压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朔州

 市海装久众新能源有限公司。

 2.2 法律、法规及政策性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年 1 月 1 日实施;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 年 12 月 29 日修正;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 年 1 月 1 日;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 年 12 月 29 日修订;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 年 3 月 1 日;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 年 7 月 1 日; ⑺ 国务院第 682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⑻ 环境保护部第 44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 年 4月 28 日修改施行; ⑼《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15 年 4 月 24 日修正; 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39 号《电力设施保护条例》,2011 年 1 月 8 日修改; ⑾ 国家环境保护局[1999]第 18 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9 年 2月 1 日施行; ⑿ 环境保护部环办[2012]131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输变电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通知》,2012 年 10 月 26 日; ⒀《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 ⒁ 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7 年第 43 号“关于发布《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的公告”,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⒂《山西省环境保护条例》,2017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2.3 技术依据 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⑵《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 ⑸《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 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⑺《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⑻《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⑼《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⑽《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⑾《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 ⑿《220kV~750kV 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DL/T 5218-2012)。

 2.4 参考资料 ⑴《应县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⑵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建设相关资料。

 3.工程内容及建设规模 3.1 工程概况 ⑴升压站地理位置 应县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220千伏升压站工程位于应县白马石乡里坨村西700m处,升压站地理位置见附图1。升压站四周拐点坐标见表1。

 表1

 升压站四周拐点坐标 序号 经度 纬度 1 113°24"22.390240" 39°26"34.366406" 2 113°24"27.536529" 39°26"37.090154" 3 113°24"29.240211" 39°26"35.165261" 4 113°24"24.093917" 39°26"32.441533" ⑵升压站建设规模 ①变规模1×50MVA主变压器,电压等级220/35kV。

 ②出线规模与接线形式:

 220kV最终出线1回。

 35kV进线2回。

 无功补偿:电容器容量12Mvar。

 ⑶工程组成 ①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概况 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原定装机规模 100MW,拟设 31 台 3200kW 风机;建设 1座 220kV 升压站,安装 2 台 50MVA 变压器。根据晋能源新能源发〔2019〕141 号文件,山西省能源局核准本项目装机规模为 50MW,根据该文件,企业调整了建设内容,拟建设 25 台 2000kW 风机,装机规模为 50MW;建设 1 座 220kV 升压站,安装 1 台 50MVA 变压器。并以 1 回 220kV 架空线路接入大唐青龙山变电站的 220kV母线,线路长度约 6km。

 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25 座风电机组及箱变基础构筑与安装、220kV 升压站内附属建(构)筑物、进场及施工临时道路建设、场内集电线路架设。不包括场外输电线路工程。

 ②升压站工程内容 本次220kV升压站拟建于风电场区域中部。升压站按2台50MVA容量规划设计,本次拟安装1台50MVA主变压器,因此,本次评价包括升压站内1×50MVA主变,综合楼、35kV配电装置等建筑物以及各项辅助构筑物。

 项目工程组成情况详见表 2。

 表 2

 项目组成及规模 项目名称 应县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 220 千伏升压站工程 建设单位 朔州市海装久众新能源有限公司 工程设计单位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电压等级 220kV/35kV 工程地理位置 应县白马石乡里坨村西 700m 工程组成 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 主体工程 主变压器 1×50MVA 220kV 配电装置 出线 1 回 35kV 配电装置 进线 2 回 办公用房 生产控制楼、主变压器装置区,附属建筑包括 35kV 配电间、无功补偿装置、车库及材料库、消防及生活泵房等

 续表 2

 项目组成及规模 工程组成 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 辅助工程 计算机控制系统 1 套 无功补偿 12Mvar 公用工程 供水 供水水源采用站外打井供水,采用水罐车运至升压站消防水池和生活水箱。

 排水 雨水采用地面自然散排与雨水暗沟相结合的方式排至站外。

 污水经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不外排。

 采暖 采用温控型电暖器采暖。

 消防 设置整套成品室外消防点(包含消防厅、各类型灭火器,消防沙箱,消防铲、消防桶、消防斧等)

 环保工程 生活污水处理 食堂废水经隔油后同其他生活污水集中排至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能力为 1m 3 /h,隔油池 30m 3 ,污水蓄水池容积为300m 3 。

 固体废物 设事故油池 1 座,容积 40m 3 设危险废物暂存间 1 座,面积 10m 2 站内设置垃圾桶,集中收集后送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理 生态环境 升压站内绿化面积 1700m 2 ⑷主要设备设施 升压站内的主要设备设施见表 3。

 表 3

 220kV 升压站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型号及规格 单位 数量 主变部分 1 主变压器 油浸式有载调压变压器,型为:SZ11-50000/220 230±8×1.25%/35kV 台 1 2 中性点接地设备 220kV(配不锈钢支架)

 套 1 220kV 配电装置部分设备材料表 4 断路器 SF6 2000A 50kA252kV 组 1 5 隔离开关 2000A

 50kA/3S252kV 组 2 6 电流互感器 750/1A;5P40/5P40/0.2S/0.2/5P40/5P40 台 3

 续表 3

 220kV 升压站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型号及规格 单位 数量 7 电压互感器 TYD220/-0.005H,220/√3,0.1/√3,0.1/√3 台 3 8 避雷针 Y10W-204/532W 组 3 35kV 配电装置部分设备材料表 9 35kV 开关柜 KYN-40.5 1600A 面 2 10 35kV 开关柜

 PT 柜 KYN-40.5 1600A 面 1 11 无功补偿装置(SVG)

 12Mvar 套 1 12 站用变压器 SC11-400 台 1 ⑸总平面布置 升压站位于白马石乡里坨村西 700m处,升压站围墙中心尺寸为 149.00m×72.00m,占地 10728m²。东侧新建进站道路与进场道路相接,进站道路长度约 100m,路宽 6m,进站道路占地 650m 2 。

 站内设生产控制楼、35kV配电装置等建筑物以及各项辅助构筑物。升压站主要分两个部分。西部为生产控制楼,东部布置配电楼(含主控室、保护盘室、配电室、蓄电池室)、主变压器及有关电缆、电线构架等电气设备,各个区间均有站内道路沟通。

 生产控制楼北侧设置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综合泵房及车库等。事故油池位于东部北侧。

 站内道路生活区道路宽 4.0m,生产区主干道宽 4.0m,消防道路宽 4.0m,混凝土路面,道路宽及转弯半径满足运输及消防要求,一般情况取 9m,消防车可直通站内各建筑物。

 生产控制楼建筑的平面布置形式为一字型,共为二层,具有生活、生产办公及监测功能。一层按使用功能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为生产区,一部分为餐饮区,还有一部分办公室。二层一部分为控制室和会议室等,一部分为职工休息室及活动室。

 具体见附图 3 升压站平面布置图。

 ⑹技术指标 本升压站主要技术指标见表 4。

 表 4

 本升压站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序号 技术指标 单位 数量 1 升压站占地面积 m 2

 10728 2 建构筑物用地面积 m 2

 1735 3 厂内道路及广场用地面积 m 2

 2660 4 场地利用面积 m 2

 4395 5 围墙长度 m 442 6 绿化面积 m 2

 1700 7 进站道路 m 2

 650 ⑺建设进度 根据本期风电场项目实际情况,本升压站施工建设期拟定为12个月。本工程预计从2019年6月开工,经土建工程、安装工程、调试调配,最后于2020年7月竣工。

 ⑻工程定员 升压站的运行是通过计算机来控制完成的,可实现无人操作的程度,风电场运行维护人员日常在升压站内驻扎,风电场工程定员18人,主要负责风电场巡视、日常维护等。

 4.公用工程 ⑴给排水 ①给水 供水水源采用站外打井供水,采用水罐车运至升压站消防水池和生活水箱。生活给水系统由生活水箱和一套全自动稳压供水设备(安装在生活消防水泵房中)供水管线组成。从生活消防水泵房中接出 1 根 DN100 的生活给水干管,负责向升压站内的生产控制楼等建筑物供生活用水,水质水量能满足本项目用水需求。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升压站和综合楼产生的生活污水。本升压站内驻扎人员 18 人,主要负责风电场日常维护、管理等工作。根据《山西省用水定额》(DB14 1049-2015),每人日用水量按 120L/人计算(包含食堂用水),每日用水量为 2.16m 3 ,年用水量 788.4m 3 /a。

 ②排水 站区生活污水及雨水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水采用地面自然散排与雨水暗沟

 相结合的方式排至站外。

 营运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升压站职工生活产生的污水,包括食堂废水、洗漱废水等,项目生活污水产生量按照用水量的 80%计算,则产生量为 1.73m 3 /d,食堂废水经隔油后同其他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道排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m 3 /h),出水非采暖期用于站内绿化,采暖期暂存于污水蓄水池(300m 3 ),来年用于绿化及道路洒水。

 ⑵消防 站内控制室、配电室及室外设备区配置有干粉灭火器、砂箱、消防铲、消防桶等主要消防器材,电缆沟设置阻火墙。

 ⑶采暖 本项目升压站所建的生产控制楼、水泵房采暖全部采用温控型电暖器。

 5.“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根据环境保护部环环评[2016]150 号“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本项目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如下:

 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位于应县白马石乡里坨村西 700m 处,应县目前尚未发布当地的生态保护红线。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应在事关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重点生态功能、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以及其他重要的生态区域内,规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严格保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本项目选址不在特殊生态敏感区,即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也不在重要生态敏感区,即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原始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

 因此,本项目建设不违背生态保护红线保护要求。

 环境质量底线:对照国家和地方设置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目标,本项目升压站废水综合回用,废油及废旧蓄电池送有资质单位合理处置,本项目对区域环境质量影响较小,符合环境质量底线的要求。

 资源利用上线:本项目行业类别属风力发电,充分利用当地风能资源转化为电

 能能源并上网,符合资源利用上线的要求; 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的相关内容,本项目属产业政策允许类,不属于禁止准入限制类和禁止类项目,且能实现污染物综合利用和风能资源转化利用,因此符合环境准入要求。

 综上,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三线一单”的管控原则。

 6.相关部门意见 2018 年 12 月 18 日,朔州市环境保护局以朔环函【2018】231 号“关于应县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用地范围与饮用水原地保护区重叠核查情况的复函”明确本项目建设用地与县城及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不重叠。

 2018 年 12 月 18 日,朔州市林业局以朔林便【2018】210 号“关于核查应县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用地范围与各类保护区重叠情况的复函”明确应县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升压站用地范围与南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应县镇子梁省级湿地公园、国家一级公益林、Ⅰ级保护林地和山西省永久性生态公益林均不重叠,同意该选址。

 2019 年 3 月 28 日,应县林业局以应林便字〔2019〕7 号“关于核查应县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用地范围与各类保护区重叠情况的复函的补充说明”明确本项目风机点位、升压站、检修道路及集电线路均未与应县有林地区域发生落界重叠。

 2018 年 12 月 17 日,朔州市神头泉域管理处以朔神管函【2018】172 号“关于对应县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用地范围与各类保护区重叠情况复查的函”明确本项目用地不在神头泉域 50km 2 重点保护区内。

 2018 年 12 月 14 日,朔州市文物局以朔文物函【2018】134 号“关于应县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用地范围与各类保护区重叠情况复查的函”明确本项目与应县文物保护区不重叠。

 2018 年 12 月 14 日,朔州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以朔建城函【2018】495号以“关于应县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用地范围与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重叠情况的说明”同意本项目与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不重叠。

 2018 年 12 月 21 日,朔州市国土资源局文件“关于应县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用地范围与地质遗迹范围重叠情况的核查意见”明确项目用地与重要地质遗迹点保护

 范围不重叠。

 7.评价因子、评价等级、评价范围 7.1 评价因子 ⑴现状评价因子 ①施工期: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

 ②运行期: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

 ⑵预测评价因子 ①施工期: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

 ②运行期: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昼间、夜间等效声级,Leq。

 7.2 评价等级 ⑴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表 2 中关于评价等级的确定,本项目评价等级确定具体见表 5 所示。

 表 5

 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分类 电压等级 工程 条件 评价工作等级 交流 220kV 升压站 户内式、地下式 三级 户外式 二级 本次 220 千伏升压站为户外式,故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详见电磁环境影响评价专题。

 ⑵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的区域声环境质量为1类,敏感目标处的人员数量波动不大,故确定本次升压站评价等级应为二级。

 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确定本风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具体见表6。

 表 6

 生态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方法 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 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 面积≥20km 2

 或长度≥100km 面积 2~20km 2

 或长度 50~100km 面积≤2km 2

 或长度≤50km 特殊生态敏感区 一级 一级 一级 重要生态敏感区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区域 二级 三级 三级 本工程升压站所在区域为一般区域,升压站占地约11378m 2 (包括进站道路),升压站选址占地面积较小,通过现场的勘查,升压站建设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根据HJ19-2011并结合本项目具体情况,确定本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低于三级。本项目只做生态影响分析。

 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本项目营运期废水主要为升压站产生的职工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全部综合回用,不外排,因此,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仅作一般性影响分析。

 7.3 评价范围 ⑴施工期 施工扬尘:升压站周围环境。

 施工噪声:升压站围墙向外 200m 范围内。

 施工废水、施工弃渣:对处理处置措施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生态环境:升压站周边 500m。

 ⑵运行期 ①噪声:

 升压站围墙向外 200m 范围内。

 ②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升压站站界外 40m 范围内区域。

 ③生态环境:

 升压站站址围墙外 500m 范围内,进站道路两侧 500m 范围内。

 与:

 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环境问题。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社会环境情况 :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应县位于朔州市北部,地处雁门关之北,大同市之南,东临北岳恒山,西接朔州山阴。全县位于东经 112°58′-113°28′,北纬 39°20′-39°42′之间,南北长 47.5km,东西宽 46.5km,总面积 1708.3km 2 。版图呈西北、东南平行四边形状,县城位于全县平川区中心,略偏西北。

 应县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白马石乡一带,风场范围东经113°20′43.42″~113°32′33.81″,北纬39°25′35.34″~39°32′02.28″,地形起伏较大,工程场区高程约为1610~2250m之间,场区规划面积为98km 2 。

 本次 220kV 升压站位于应县白马石乡里坨村西 700m 处,站址及周边均为草地。项目地理位置及风电场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1。

 站址周边四邻关系图见附图 2。

 2.自然物理环境 ⑴地形、地貌 应县位于大同盆地南缘,为桑干河断裂带的一部分,南面恒山地块与恒山大断层接触,沿恒山北麓东起浑源,西至宁武达百余公里,大面积的沉积区为晚期地层,盆地内基岩断陷深度 1000-3000m 左右。恒山的隆起及桑干河背斜的陷落决定了区内沉积环境,不断上升的南山受强烈侵蚀及剥蚀作用,古老岩层不断被夷平,盆地沉积逐渐加厚。

 整个县城地势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倾斜,境内相对高差 1350m。全县可分为三大地貌单元。即:南部剥蚀、侵蚀土石山区、中部洪积、冲积平原与东北、西北黄土丘陵区。平原低洼地带盐碱化严重,在北部和西部,还散布着许多人为的盐土堆。

 应县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位于朔州市应县白马石乡一带。项目所在区域位于恒山断块隆起区恒山山脉中段,地貌上属于中山区及中高山区,地势总体上呈东北高西南低之势,基岩裸露,沟谷纵横,局部为黄土披挂,地面标高一般在 1610~2250m之间,地形破碎,切割强烈。升压站所处地貌单元属山前丘陵区,站址处于北高南低的阶地上,海拔 1830m 左右。

 ⑵地质构造 应县南部翠微同山脉,以恒山大断裂为边界与盆地分野,断层西起朔县王万庄,向东北方向延伸山阴,应县直到浑源县恒山山前,全长 140km 左右,断层走向北东45 度,倾向北西,倾角 70 度,断距大于 500m。断层下盘强烈上升形成翠微山脉,主要由太古代片麻岩,元古代砂页岩,古代灰岩所组成。该隆起断裂构造发育,走向以北东东向和北西向为主体,燕山运动期,沿断裂侵入了一些小型的花岗岩体及岩脉。隆起的南部与繁峙县接壤处,喜马拉雅运动时火山活动频繁,形成了第三纪玄武岩。

 盆地东北边缘为庙山山脉隆起,主要受小石口—镇子梁—边跃南北向正断层的控制,断层走向呈折线北东,北北西,北西向,倾向西。断层延伸至边跃一带,向北东经大同县麻峪口与阳高六陵山大断裂相接。这一隆起的庙山山脉(断层下盘上升),主要由太古代五台群片麻岩组成。

 喜马拉雅运动继承了燕山运动,在拉张作用下,构成应县盆地基本轮廓,盆地内逐渐持续沉降,其中堆积了巨厚的湖相,冲湖积相地层。

 ⑶气候气象 应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占全年总降水量的 70~80%,秋季清爽。常年主导风为东风,年平均风速 2.1m/s,其中四月风速最大,为 2.9m/s,受地形影响,全年以静风频率出现最高,为 12.6%,其次为西南风。年平均相对湿度 53.9%,多年平均降水量 360.3mm,年最大降水量 533.4 mm,最小降水量 262mm,一年中降水多集中在七、八月份,降水量年内随季节变化较大,且受地形影响特别明显,随海拔高程的增高而增多。年平均日照时数 2750 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 1843.7mm,是降水量的 5.12 倍。县境的年平均气温为 8.4℃,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9.4℃;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3.3℃,极端最高气温为 40.4℃,极端最低气温为-29.8℃。应县地处塞外高原,气候寒冷,风大沙多,山口山峪较多,灾害性气象出现较频繁,主要有干旱、洪涝、冰雪、霜冻和干热风等。

 据应县气象站统计资料,本区主要气象特征见表 7。

 表 7

 应县气象站多年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值 项目

 单位

 指标

 气温

 多年平均

 ℃

 7.8

 气压

 多年平均气压

 hPa

 902.3

 多年平均水气压

 hPa

 7.0

 降水量

 多年平均年总量

 mm

 365.4

 风速

 多年平均

 m/s

 2.1

 风向

 多年主导

 方位

 SSE

 根据累年统计资料,应县主导风向为 SW,风玫瑰图见图 1。

 图 1

 应县风玫瑰图 ⑷地表水 应县境内河流主要为桑干河水系,南山区南部边缘一小部分为滹沱河水系。

 桑干河源于宁武、朔州经山阴而来,自辛义村入境,从北张寨出境,由西向东北流,境内全长 39.2km。河底为土质,河岸经常移动,弯曲度 1.14 度。正常年径流总量为 2.18 亿 m 3 ,有清水流量 5 秒 m 3 ,上游东榆林水库蓄水时则清水断流。

 浑河源于浑源县崞山,系土质河床,自寺庄入境,由东向西流,经镇子梁水库折转向北,至南柳会入境,境内全长 33km。出境后,在怀仁县辛桥村与桑干河合流。河床宽 110m。

 黄水河源于朔州王万庄,经山阴而来,从小东庄入境,至圪塔与西朱庄之间汇入桑干河。全长 21km。沿岸流经 12 个村庄,枯水年干涸无水,丰水年水势颇大。河水浑如黄汤,而河床无定,屡侵两岸农田,利用甚少。河床宽 115m。

 木瓜河源于山阴苑家辛庄,绕黄花梁而来,从侯家岭入境,至北贾寨汇入桑干河,全长 10.5km。沿岸流经 6 个村庄,由于上游山阴县已有水库拦蓄,与“民生渠”沟通,一般年份基本干涸,遇有洪水时可泄流。

 虾河源于怀仁县南阜村,经水磨、小清水河、肖寨,至屯儿汇入桑干河,全长10km。平时只有细流,干旱季节枯竭。

 本区河流属海河水系的桑干河,项目区地处黄水河流域,黄水河是桑干河的一级支流。黄水河发源于忻州宁武薛家洼一带,自南向北流经宁武阳方口镇从朔城区的沙塄河乡进入朔州市境内,从山阴县后所乡的元营进入山阴县,由山阴县古城镇的李珠庄经应县杏寨镇的大东庄,经杏寨、大黄魏、藏寨,在藏寨的西朱庄汇入桑干河。黄水河流域面积 2489.63km 2 ,河道主干流长 100km。其中应县境内流域面积862.18 km 2 ,主干流长 21km,在应县境内平均纵坡 0.9‰,河床糙率为 0.050~0.070,河型为蜿蜒型。由于中下游河道淤积严重,多年没有发生过洪水,已成为一条退水河,受桑干河顶托黄水河地下水位较高。

 本升压站站址距河流较远,站内产生废水较少,不外排,不会对当地地表水造成明显影响。

 ⑸水文地质 应县水文地质分为山区基岩裂隙水、山前满盈积冲积扇群孔隙水、山前倾斜平原孔隙潜水和承压水、冲积湖积平原中的孔隙潜水与自流水及半自流水四个区。

 ①南山、边耀山变质岩裂隙水区 分别位于应县南部、东北部地区,面积为 400km 2 。基岩裂隙节理发育,地下水分布中一般为无压泉水。但由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控制了山区地下水的运动与排泄规律,因而产生部分地区的裂隙承压水,水量丰富而压力亦高。

 ②南山前洪积冲积扇裙孔隙潜水区 位于前南山区与山前自流水之间,面积约为 150km 2 ,地下水量极为丰富、水质良好,含水层埋藏 20-50m。岩性为粗砂、砾石、卵石组成,顶底板无良好的隔水层,水位 1-12 至 50m 属潜水类型。地下水补给大部分为山区各沟谷之地表径流补给,部分为大气降水直接渗透补给。

 ③山前洪积倾斜平原自流水区 分布于南山前、罗庄、下社、南曹山、南泉、望岩一带,面积约 400km 2 。该区水量丰富,水质良好。含水层埋藏较厚朋较稳定的有三层。各层顶底板为褐黄色粘土与亚粘土互质,隔水性较好,因而形成各层自流条件。

 该区地下水多属山前洪积冲积扇裙中之地下水补给,由于多数来自山区大小沟谷的地表径流,故其出水量受季节性影响较很大。

 ④桑干河、浑河流域为冲积湖积平原孔隙潜水与自流水、半自流水区位于应县中北部,总面积约 600km 2 ,该区系冲积湖积盆地,主要含水层仅两层,90-110m 厚约 20m,135-150 少存约 15m。两层均为细砂组成,顶底板为灰黑色粘土与亚粘土,质细而硬,隔水性尚好。该区自流水量不大。收于湖相沉积,含水层多为凸镜体,水平变化明显分布不匀,地下水补给为北部盆地与山区地下水补给。

 ⑤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 工程场地位于南山变质岩裂隙水区,一般为无压泉水。但由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控制了山区地下水的运动与排泄规律,部分地区的裂隙承压水,水量丰富而压力高。

 ⑹矿产资源 应县境内已经发现矿产资源 20 多种,主要分布在南山。脉金矿、沙金矿初估储金量 1t 左右。赤铁矿矿体厚度 3m 左右,最高品位 58.2%,储铁量 400 万 t。银矿储银量 800t 左右,铜矿储铜量 900t 左右。稀土金属矿石储量 5 万多 t,稀土总储量298t。非金属矿石英石质地纯白,含硅达 98%以上,易于开采储量 500 万 t。石灰石氧化钙含量 54%,储量达 8000 万 t。瓷石矿储量 2000 万 t,长石储量 22 万 t,沸石储量 1000 万 t,花岗石、辉绿岩、玄武岩质地硬、色泽好、块度大、易开采,总储量达 1 亿万 m 3 ,是加工石板材的好原料。

 本项升压站不存在采空及压覆矿产资源的情况。

 ⑺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1/400 万《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以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 年版)),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 7

 度,近场区范围内地震活动相对较弱。

 ⒊自然生态环境 ⑴植被 应县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全县植被按垂直分布,可分为南部山区,边山峪口洪积倾斜地带,冲积平原地带,龙首山、黄花岭丘陵地带,四条带。

 应县木本植物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门,18 个科,71 个树种。天然林木稀少,只在山区有少量桦树和杨树,但多不成材。零星分布的树种有乔木 38 种,灌木 33 种。人工林木以落叶松和杨树为主。应县野生草本植物中天然野草已定出科种名的有 275 种。共有各种花卉 74 种。藻类与真菌植物有:哈蟆衣、地木耳、蘑菇、地花、葫芦鲜等。

 本次评价范围内植被以草地为主,没有国家和地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

 ⑵野生动物 应县境内野生动物有 54 种。哺乳类有灰狼、沙狐、猪獾、金钱豹等,草食动物有狍子、野兔、鼠类等。鸟纲类有野雉、石鸡、半翅、猫头鹰、啄木鸟、麻雀、鸽等。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未见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分布。

 ⑶土壤 项目区年积温低,降雨量少,且年均分布不均。土壤类型主要是栗钙土,土壤侵蚀严重,土壤团粒结构不明显,水、土、肥易于流失。土壤孔隙率 33%~45%。

 栗钙土土壤养分含量较低,有较明显的腐殖质累积和石灰的淋溶一淀积过程,并多存在弱度的石膏化和盐化过程。剖面上部呈栗色,下部有菌丝状或斑块状或网纹状的钙积层。由于降水较少,土壤干旱,植被多为旱生草原,高度、覆盖度、生物量均比草甸草原低,微生物分解较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中等,N 含量极低,速效磷水平低,速效钾含量高。有机质含量多在 1.5~4.0%;土层呈弱碱性反应。

 4.应县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⑴应县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介绍 山 西 应 县 南 山 省 级 自 然 保 护 区 位 于 应 县 最 南 端 , 地 理 坐 标 介 于 东 经113°8′-113°34′,北纬 39°17′-39°27′之间,东为浑源县,西边为代县,南与繁峙县接

 壤,北界以应县下马峪乡团城村、箭杆村、麻峪村、梨树坪乡的莲花池村、梨树坪村、白马石乡的清佛庵村、道回峪村、麻燕寺村、土忽洞村、南沟村和尧峪村为界,东西长 46.5km,南北宽 4.5km,总面积 27425.6hm 2 (按省政府批文,该保护区的总面积为 20810hm 2 ,规划阶段,在保护区四至界线不变的情况下,现地核实的保护区总面积为 27425.6hm 2 ,与批建面积有差异),其中有林地面积 2310.7hm 2 ,森林覆盖率为 8.4%。

 山西应县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集生态保护、科研监测、宣传教育和持续利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类型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保护区主要分布于土层深厚的阴坡、半阴坡的中部、中下部,在海拔超过 1700m的山梁上没有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分布。

 山西应县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①核心区 该区生态系统保护良好,物种丰富,是水源涵养林集中分布,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主要区域。核心区面积为 10795.1hm 2 ,占保护区总面积的 39.36%,其中林分面积 1687.5hm 2 ,森林覆盖率 15.63%。

 ②缓冲区 缓冲区面积 8029.7hm 2 ,占保护区总面积的 29.28%,其中林分面积 354.6hm 2 ,森林覆盖率为 4.42%。

 ③实验区 实验区面积 8600.8hm 2 ,占保护区总面积的 31.36%,其中林分面积 268.5hm 2 ,森林覆盖率为 3.12%。

 ⑵应县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 ①植被概述 保护区植被主要有人工华北落叶松防护林,沙棘灌木和以米口袋、针茅、狼尾草等为主的天然草地,局部分布有白桦和山杨天然次生林。植被总盖度 0.8-0.9,生态环境较为优越。保护区内野生木本植物主要有白桦、山杨、沙棘、山刺玫、山桃、

 山杏、榆叶梅等;野生草本植物重要有早熟禾、碱草、鹅冠草、野青茅、紫羊茅、蒿类等。

 ②植物资源 根据调查并参考有关资料统计,应县南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有 65 科、195 属、276 种。其中草本植物 169 种,占总数的 61.2%,木本植物 107 种,占总数的 38.8%。主要科的分析:自然保护区内植物各科所含种数差异悬殊,按科的植物种数排前五名的是:第一、蔷薇科 37 种,占总数的 13.4%;第二、菊科 30 种,占总数的 10.9%;第三、禾本科 21 种,占总数的 7.6%;第四、豆科 19 种,占总数的 6.9%;第五、杨柳科和唇形科各 14 种,各占总数的 5.1%。

 ③动物资源 根据查阅资料,保护区区域内分布有陆生脊椎动物 171 种,其中有两栖动物 3种,爬行动物 9 种,鸟类 133 种,兽类 26 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24 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 种,分别为黑鹳、大鸨;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17 种,有白琵鹭、大天鹅、小天鹅、苍鹰、雀鹰、松雀鹰、大鵟、白尾海雕、白尾鹞、白头鹞、猎隼、游隼、燕隼、阿穆尔隼、红隼、纵纹腹小鸮、短耳鸮。

 另有山西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6 种,全部为鸟类;鸟类中有属于中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种类 42 种。

 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风场边界与应县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临界长度为 16km,最近处距离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边界约 480m;距离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边界最近的风机T02 风机距离保护区实验区边界 650m,升压站边界距离保护区实验区边界 2.4km,风电场及升压站均不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

 升压站边界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见附图 4。

 5.文物古迹 应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繁多。其中矗立于县城的应县释迦木塔最为著名。县城东北隅的净土寺(又称北寺),建于金代,历经修葺。寺内殿堂构造玲巧,金碧辉煌,为金代建筑之精品。其他还有长城、古城、三岗、四镇等古遗址,都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 处,北齐长城、明长城遗存 104km,明清古寺

 庙 80 余处等一大批珍贵文物。

 长城沟风力发电项目T12 风机距离北齐长城 869m,本升压站距离北齐长城的距离为 2.9km。

 风电场及升压站与应县范围内古长城位置关系见附图 5。

 环境质量状况 本工程主要环境问题为升压站运行产生的噪声、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为了解升压站周围的电磁及声环境现状,建设单位委托山西佰奥环辐科技有限公司对升压站站址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厂界四周声环境进行了现状监测。具体如下:

 ⑴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环境质量现状

 建设单位委托山西佰奥环辐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2月21日对升压站站址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进行了现状监测(详见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由现状监测结果可见,拟建站址处工频电场强度为0.560V/m,工频磁场强度为0.0321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规定的公众工频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4kV/m、磁感应强度为100μT的控制限值。

 ⑵声环境 建设单位委托山西佰奥环辐科技有限公司对升压站厂界四周声环境进行了现状监测。具体如下:

 ①监测时间:2019年2月21日;监测时气象条件昼间为:晴、5℃、湿度35%、风速0.7m/s,夜间:晴、-7℃、湿度33%、风速0.9m/s。

 ②监测设备及方法 声环境监测采用多功能声级计AWA5688型,在年检有效期内。

 声环境测量方法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执行。

 ③监测点位 升压站站界四周,具体见监测报告。

 ④声环境监测结果 本工程声环境质量状况见表 8 所示。

 表 8

 噪声监测结果一览表 测点 昼间 夜间 Leq L 10

 L 50

 L 90

 Leq L 10

 L 50

 L 90

 1#

  2#

  3#

  4#

  由监测结果可知,升压站站界四周 1#-4#监测点昼间等效声级值范围在

 ~ dB(A)之间,夜间等效声级值范围在

 ~

 dB(A)之间,昼间、夜间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1 类标准要求,声环境质量良好。

 ⑶生态环境现状 ①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利用信息是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次解译采用 2017 年 9月的 2.5m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采用目视+解译结合实地调查完成了最终的解译,给出了项目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

 评价区及工程永久占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统计见表 9。

 表 9

 评价区及工程永久占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览表

 占地类型 占地范围面积(m 2 )

 评价范围面积(hm 2 )

 进站道路 升压站 进站道路 升压站 阔叶落叶林 - - - 40.65 针叶林 - - - 3.8 草丛 650 10728 10 68.69 农田植被 - - - 29.36 合计 650 10728 10 142.5 评价区以山地地貌为主,现阶段评价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草地、林地、耕地,评价区域受地理位置、地貌形态、气候条件、土壤发育及植被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区内荒草地广布,自然条件较差,土地利用率较低。工程占地范围内主要为草地。

 ②植被类型现状 项目占地范围内本土植被主要为草地,评价范围内除草地外,零星分布有灌木,无乔木。草地主要为碱草、硬质早熟禾、茵陈、铁杆蒿、小红菊、苦苣、苔草、百里香、飞廉、委陵菜等为主,灌木类型主要以荆条、锦鸡儿、河朔尧花等为主,乔木主要有华北云杉、落叶松、油松等。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经现场调查,本工程所在区域非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等需特殊保护的地区,亦无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天然林等生态敏感与脆弱区。

 本升压站距最近的村庄里坨村约 700m,评价范围内无电磁辐射保护目标及声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10。

 表 10

 本工程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环境要素 敏感目标名称 距离 保护要求 工频电场 工频磁场 无

 达到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工频电场强度4kV/m,磁感应强度 100μT。

 噪声 无

 满足 1 类区标准限值昼间 55dB(A)、夜间45dB(A)的要求。

 生态 升压站区植被和土壤

 施工过程中预防、减轻生态破坏,施工结束后恢复生态功能,防止水土流失。

 文物保护敏感区 北齐古长城、明代古长城 升压站边界距离北齐长城 2.9km 不在古长城保护区和控制地带(550m)范围内。保护范围:文物本体为中心外扩50m;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边界外扩500m。施工期远离文物保护单位,减小对其扰动。

 自然 保护区 山西应县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实验区边界距离升压站最近约为 2.4km 不在保护区,符合保护区总体规划。

 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⑴声环境质量标准:升压站站界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 1 类标准,即昼间 55dB(A)、夜间 45dB(A)。

 ⑵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 1 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见表 11 所示。

 表 11

 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频率范围 电场强度 V/m 磁感应强度 B(μT)

 0.025~1.2kHz 200/f 5/f 注 1:频率 f 的单位为所在行中第一栏的单位。

 注 2:100KHz 以下频率,需同时限制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

 本输变电工程频率为 50Hz,根据表 11 中计算确定: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电场强度为 4kV/m,磁感应强度为 100μT。

 污染物排放标准 ⑴噪声排放标准: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要求,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

 升压站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1类标准要求,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

 ⑵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以 4kV/m 作为工频电场公众曝露控制限值;以 100μT 作为工频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⑶工业固体废物:事故废油及废蓄电池等危废的临时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控制标准》GB18597-2001 及其修改单。

  总量控制指标 本项目运行过程中不产生需进行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其中,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道路的洒水和厂区绿化,不外排。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⑴施工期工艺流程 本工程施工准备阶段主要是征地、施工备料,之后进行主体工程阶段的基础施工,包括场地平整、基础开挖、浇筑、回填,设备安装等,施工完成后,对基面进行防护,最后投入使用,施工期工艺流程见图 2。

 图 2

 升压站施工流程及产污节点示意图 ⑵营运期工艺流程 项目以 2 回 35kV 集电线路送入升压站 35kV 母线段,由主变升压至 220kV,并外送实现并网发电。本项目营运期工艺流程见图 3。

 图 3

 升压站营运期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示意图

 主要污染工序:

 1.施工期 ⑴噪声 220kV升压站项目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施工时需使用较多的高噪声机械设备,如:挖掘机、推土机等,其源强噪声级最大可达到95dB(A)。

 ⑵生态环境及土地占用 本风电项目220kV升压站站址位于应县白马石乡里坨村西700m处,升压站选址占地面积较小,通过现场的勘查,升压站建设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以草地为主。

 ⑶废(污)水 施工期的生活污水主要是施工生活区产生的生活污水。由于施工过程常驻人口不多,多数施工人员交班后就离开施工场地。因此,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量较少。

 ⑷废气 施工期升压站的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有各类燃油动力机械在进行施工活动时排放的废气。由于施工的燃油机械为间断作业,且使用数量不多,因此所排的燃油废气污染物仅对施工点的空气质量产生间断的较小不利影响。

 站址地基开挖、散装水泥和建筑材料运输等施工活动将产生二次扬尘。根据类似工程实地监测资料,在正常风况下,施工活动产生的粉尘在施工区域近地面环境空气中TSP浓度不大于3.0mg/m 3 ,对施工区域周围50~100m范围以外的贡献值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在大风(>5级)情况下,施工粉尘对施工区域周围100~300m范围以外的贡献值符合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⑸固体废物 施工期升压站的固体废物主要有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及开挖的土石方。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以人均垃圾产生量0.5kg/d计算,施工人员按照50人来计算,施工期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为25kg/d,统一收集,及时清运。站址地基开挖的土石方用于回填及升压站周围护坡的建设,基本能够达到土石方平衡。

 2.运营期 ⑴电磁影响 升压站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一定强度的工频电磁场。其电磁影响主要来源于各种变压设备,包括变压器、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交换器、电抗器、耦合电容器以及母线、绝缘子等附件。

 ⑵噪声 升压站噪声来源于主变压器、高压电抗器、高压带电架构电晕噪声。参照变压器声级...

推荐访问:应县 升压 长城
上一篇:护士自我鉴定文辑
下一篇:全市新任科级领导干部廉政谈话暨家庭助廉活动上讲话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