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发展下文化旅游产业问题及对策

来源:注会 发布时间:2020-08-11 点击:

 X X X X X 论

 文

  题

 目:

  专

  业

  学

  号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论

 文

 完

 成

 日

 期

 20X XX 年 年 X XX 月

  历史 发展下文化旅游产业问题及对策

  一、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景点与自然景观交映生辉。从全国范围看,其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显著。近些年来,随着河南省政府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河南向建设经济旅游强省的目标大步迈进。(一)河南省旅游业总体发展情况。近五年来,河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产品竞争力、市场影响力和综合带动力不断提升,旅游总收入占省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4年12 49%增长到2018年16 89%。据河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8582 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入境游客321 73万人次,增长4 7%。旅游总收入8120 21亿元,增长20 3%,在全国排名第10位。年末4A级以上景区178处,星级饭店432个,旅行社1137家。旅游业已经成为河南省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和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1]。(二)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近年来,河南省制定实施了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积极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推进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建设,培育知名文化旅游品牌。“十一五”期间,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展现出巨大的文化魅力,成为河南旅游的一张名片。除此之外,河南地区涌现出以大黄河之旅、王朝街道之旅为代表的文化精品线路;以云台山、少林寺、龙门石窟景区为代表的传统旅游景区;以及以嵩山《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开封清明上河园《大宋•东京梦华》为代表的旅游文化相结合的创新品牌。至此,带有鲜明中原特色的黄河文化、功夫文化与旅游充分融合,在赢得海内外游客一致关注的同时又凸显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十二五”期间,河南省提出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目标,在尊重历史、彰显文化

  底蕴的基础上,不断打造以中岳嵩山为依托的世界遗产文化旅游目的地、以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旅游目的地、以“记忆中原、老家河南”为品牌的根亲文化旅游目的地、以清明上河园为龙头的大宋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成功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洛阳牡丹文化节等活动,使河南文化旅游的影响力更进一步。

  二、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

  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审视河南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其存在的优势显而易见,一方面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平分秋色,与文化、历史相关的旅游景点几乎遍布河南全境;另一方面,中原腹地的优渥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为文化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样,河南地区文化旅游发展中的短板也与其优长一样极为明显,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整体水平仍有上升空间,此外,产业链不完善、大型文娱项目与专业人才稀缺等均极大地制约着河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一)发展优势。厚重的文化底蕴及多样的自然景观。河南在人文地理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黄河文明发展的腹地,先后有20多个朝代先后建都或迁都于此,河南地区现有龙门石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文化建筑群、安阳殷墟博物苑、丝绸之路河南段遗产点、中国大运河河南段遗产点5处世界文化遗产;开封、洛阳、安阳、南阳、商丘、郑州、浚县、濮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8处,省文物保护单位1231处;博物馆335个,馆藏文物140万件,约占全国总量的1/8[2]。同时,河南还拥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资源。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呈半环形环绕,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自然景观丰富多样。现有云台山、嵩山、王屋山—黛眉山、西峡伏牛山4个世界地质公园,洛阳龙门石窟、开封清明上河园、安阳殷墟、栾川老君山等13个国家5A级景区,5A级景区数量仅

  次于江苏省和浙江省,全国排名第三。瑰丽壮观的山水湖泊,众多的文物古迹,吸引着国内外大批观光游客,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地理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河南地处中原,是全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南北、东西交通大动脉交汇,京广、京九、焦柳、陇海等9条铁路干线纵横交织,京港澳、连霍等国家级高速公路纵横其间,拥有新郑、洛阳北郊等五家国际机场,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原城市群等“三区一群”战略实施,为河南旅游产业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3]。作为中原城市群建设的核心、国家中心城市,郑州与周边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构建了“1+4”大都市区,集聚了全省近20%的人口和超过30%的经济总量,形成了大都市区半小时高铁交通圈、一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为大都市圈及周边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二)存在问题。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近五年来,国内旅游业区域竞争加剧,各省旅游业发展迅猛,河南旅游业虽然持续高速发展,但是与其他旅游大省相比,在整体水平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2018年各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进行分析,从旅游人次来看,2018年河南旅游总人数7 58亿人次,同比增长18 2%,贵州旅游总人数9 69亿人次,同比增长30 2%,江西26 6%,河北24 5%,云南20 24%。河南旅游总人次的增长速度虽然很快,但是与其他省份特别是旅游业规模接近河南的省份相比,优势减弱。从旅游总收入上看,2018年广东旅游总收入1 36万亿、江苏1 32万亿、山东1 046万亿、四川1 01万亿、浙江1万亿,均破万亿元大关。贵州、云南、湖南、江西、河南均突破8000亿元,河南排名有所下降。紧随河南之后的河北,旅游总收入为7636 4亿元,与河南差距进一步缩小。从游客人均消费额上看,2018年广东、江苏、山东、四川、浙江分别接待国内外游客4 9亿、8 18亿、8 6亿、703亿、6 9亿人次,游客平均消费额分别是2775元,1613元,1216元,1438元、1449元,均高于河南的平均消费额1071元。旅游骨干企业和大型旅游集团少。截至2019年4月,沪深两市共有3584家上

  市公司,其中旅游酒店行业37家。河南省共有上市公司80家,无一家旅游酒店行业公司[4]。2018年,河南景区营收过亿元的景区只有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清明上河园、老君山5家国家5A级景区,河南1178家旅行社中,进入全国百强社名录的仅有河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1家,旅游企业整体规模不大,整体呈现“散、乱、弱、小”等特点,距离旅游强省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以开封清明上河园为分析样本,作为河南旅游业的龙头企业,中国最大的宋文化主题公园,拥有宋代仿古建筑群景观3万多平米,各类表演性、参与性文化节目100多个,市场覆盖了济南、徐州、石家庄、太原、陕西、武汉、合肥等周边省市,2018年共接待游客330万,旅游总收入3 56亿、增长2027%。而同样主打宋文化的杭州宋城演艺,虽然只是4A级景区,但2018年总收入达到32 11亿元,营业利润为16 03亿元,同比增长19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 89亿元,同比增长20 76%[5]。作为两个几乎同时起步的公司,清明上河园曾于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挂牌新三板,成为河南第一个登陆新三板的旅游景区,之后终止挂牌并筹备沪深主板上市。1996年,宋城景区开园,2010年12月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上市并更名为宋城演艺,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大力建投国内外文化娱乐项目,整合酒店、剧场、互联网娱乐等旅游产业链,市值349亿,在旅游酒店类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二,经营规模与效益都远好于清明上河园开园,从两家公司发展对比来看,河南部分文旅企业在市场融资、产业链整合上,在整体规模和发展速度上,与国内大型文旅企业存在不小的差距,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大型文旅项目匮乏。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新型业态迅速崛起,主题公园、体育旅游、水上运动、航空运动、旅游小镇等国际上广受欢迎的文旅业态,在我国逐步得到市场认可。《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2017》指出,与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文旅产业1 0版本相比,以资本、创意和科技为驱动的文旅产业2 0版本,是今后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文旅产业2 0版本的布局重点,大型主题公园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兴盛影响巨大。《上海迪士尼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效应评估》指出,上海迪士尼20

  16年开园后,一年内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突破了1100万人次,年均拉动新增就业6 26万人次,带动上海本土知名景点及长三角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当前,环球影城、“六旗”主题乐园、乐高乐园等国外文旅巨头,以及恒大、碧桂园、世茂等地产公司,纷纷投资兴建大型主题公园。从布局来看,投资规模越来越大、集聚特征更加突出,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渗透;从科技创新上看,华强方特、宋城演艺、华侨城等大型文旅集团都拥有大量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及专业技术人才,实现VR技术与知名IP的深度融合,开发互动式体验项目;从类型来看,特种类型主题公园品牌已初步形成,主题公园种类和收益渠道日益多元化。与上述投资巨大、科技含量高、富有时代气息的主题乐园相比,河南文旅项目大多依托古代建筑、自然山水,产品表现方式简单,产品附加值低,后续资本投入不够,科技含量不高,项目体量不大,同质化景观对游客吸引力不强,一些精品旅游路线、旅游文化带享有盛名但实际营收不够理想,项目发展规划整体相对滞后。产业链结构不完善。目前,河南省国内外游客停留天数及平均消费额低,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景点门票、餐饮、住宿、交通收入上,文化旅游产业链不完善,关联性不强,以“游”为主,“食”“住”为辅,“娱”“购”要素还没有充分发掘,旅游购物和休闲娱乐环节薄弱。同类企业主要是以价格和标准服务为主要竞争手段,同一旅游产品生产线上的产品项目少,结构搭配不科学;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缺乏合作,产业集聚后的规模效应不明显;旅游交通与公共交通衔接不够充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能力不强;餐饮与住宿的层次搭配不够合理,景区游览和导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在河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过程中,星级饭店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星级饭店在旅游中不仅占据着“住”一项,作为地方旅游发展的基础,更承载着一方水土的独特风情;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会反向促进星级饭店的发展。目前,河南星级饭店从整体规模、经营情况上都与其他省份存在一定差距。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通过审核的四星级、五星级饭店数量分别是2351家、819家,河南省四星级、五星级饭店分别是95家、20家,主要集中在郑州、开封、洛阳等城市,数量少,分布不均衡,整体规模在全国处于落后位置。从经营情况看,河南星级饭店平均房价为234 7元,平均出租率为55 58%,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为130 4元/间,每间客房平摊营业收入为27120 7元/

  间,主要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素质旅游人才稀缺。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强、跨界性广、文化含量高的现代服务型产业,大部分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主打创意设计,自身具有竞争激烈、更新周期短、易模仿复制、易受流行趋势影响的特点,是资源、资本、技术、艺术、服务的综合体,其中人才是最稀缺的要素。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动辄数十亿的投资,涉及众多专业、技术、艺术领域,需要文案策划、景观设计、编剧导演、后台开发、品牌营销等多方面人才,还需要景区管理、游乐设备运营等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对河南来说,劳动力人口众多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现有文化旅游产业仍然存在着部分从业人员、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较差等问题[6]。在文旅项目规划设计、科技研发、市场营销、投资运营上,缺少产业领军型、高层创新型旅游人才团队;人才引进激励措施力度小,对旅游产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吸引力不足;省内高校旅游院系教育资源与文旅产业结合不够紧密,缺少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大型旅行社、星级饭店、景区运营等管理人才少,一线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上述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目前,全国各地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河南省要实现由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的跨越,必须遵循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加强产业规划与政策支持,培育有竞争力的旅游骨干企业,引进开发新型文旅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优化旅游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主要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加强产业规划与政策支持。优化文化旅游空间结构。2010-2016年河南省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不断增强,旅游经济网络结构逐渐复杂化,但空间结构不均衡,呈现出中西部网络相对密集、东部网络相对稀疏的格局[7]。在现有格局下,应该坚持多核引领的

  旅游发展模式,进一步发挥郑州旅游经济“龙头”效应,协调推进周边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开封、焦作、新乡等城市的文化旅游业发展,同时打破行政边界,推进跨区域文化旅游合作,重点解决河南中东部与西南部文化旅游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促进全省文化旅游经济均衡化发展。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以传统历史文化氛围和传统习俗为主体的历史街区和历史名城的旅游产品的开发,迎合了高层次旅游群体的需要[8]。河南在国内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城,在省内17个地级市中,洛阳、开封、商丘、许昌等8个城市均为古都,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资源有待开发,可以通过规划打造文化街区,挖掘完善文物单位等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同时,推进旅游产业集聚发展,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绿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平台,在全省建设一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创意街区等,解决相关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产业缺乏配套等问题,打造一批融文化创意、商务会展、休闲娱乐、观光度假于一体的高品质文化旅游综合体。加强政策支持保障力度。作为综合性的经济产业,文化旅游市场潜力巨大,经济效益可观,在产业政策的制定及具体问题的解决上,应该给予一定的倾斜支持,并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前瞻性。要加强财政保障,积极争取并合理分配专项建设基金、旅游发展基金,重点扶植发展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要加强金融保障,大力支持省内旅游企业在各类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加大对小微旅游企业和文化旅游的信贷支持力度;要加强用地保障,要全面落实国家部委的相关意见,出台支持文化旅游业发展用地的一揽子政策,优先保障重大旅游项目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用地。(二)培育旅游骨干企业和大型集团。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大省的河南,旅游上市企业一直是空白状态。2018年6月,云台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终止辅导”的方式,暂缓A股上市之路,2018年11月,开封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终止新三板挂牌,准备冲击A股主板市场,截至目前,省内还没有一家本地酒店旅游类企业成功在A股上市。虽然清明上河园、龙门石窟、云台山等景区在全国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是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还必须借助资本的力量,走上市融资的道路,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河南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当中。特别是区域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政府要抓住文化旅游产业迅猛发展的契机,推动河南旅游企业兼并重组和集团化发展,加快中州国际集团等优质旅游酒

  店类企业上市步伐,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旅行商、酒店管理集团、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河南旅游投资建设,培育更多的全国百强旅行社,打造更多的大型文旅项目,真正实现河南旅游品牌的资本扩张和品牌输出。(三)加强文旅项目建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建设精品景区。应该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河南独特的文化资源,开发文化衍生旅游产品。依托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运输体系,连接重要旅游城市和品牌景区,打造姓氏寻根、功夫河南、老家记忆民俗体验、薪火相传红色旅游等精品旅游线。坚持A级景区创建与品质提升并举,在资源特色突出、市场开发成熟、发展潜力大的旅游景区中遴选一批精品景区,进行重点打造,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若干个5A级旅游景区。加快主题公园等大型文旅项目建设。主题乐园是一种旅游产品,也是一个文化传播平台,具有投资额高、游客量大、场景体验感强、文化影响力大等特点,是集科技、文化、娱乐体验为一体的造梦世界,是旅游业皇冠上的明珠[9]。目前,河南拥有郑州方特梦幻王国、东京梦华表演、大堡礁欢乐世界、郑州世纪欢乐园等主题公园,从数量上、规模上、营收上,与华侨城、长隆集团、宋城演艺等国内大型文旅集团有较大差距。在建的主题公园项目有开封恒大童世界,投资约1000亿元,预计2020年有望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每年将带动周边旅游人数增长1500万人次。下一步,河南应该抓住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加强与传统文旅集团及跨界地产公司的合作,引进或共建更多的大型文旅项目,为中原经济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四)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文化旅游产业链指的是文化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由市场需求链延伸出来的文化旅游产品链条,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商、学、养、闲等众多环节和领域。河南要通过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条,优化旅游消费结构,努力扭转旅游景区门票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偏高的局面。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近年来,以全息投影、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科技与景区的游览体验项目紧密结合,创造出的全新“沉浸式互动体验”产品,新的旅游体验场景与内容不断被创造出来,数字化、智能化还渗透到了文旅产业的服务、管理、体验、营销等各个环节,不断拓展和延伸着文化旅游产业链。河南要高度重视信息化技术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大作用,以数字科技推动主题公园提档升级,提升旅游演艺的技术含量及营收比重;要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信息化配套建设,实现交通中转站、景点景区、餐饮

  街区等重点涉旅区域的互联网全覆盖;要打造“智慧景区”,通过电子售检票系统、户外显示终端、自助终端设备等信息化设备,提供智能化的自助服务,方便游客随时获取旅游景点信息、门票信息、餐饮住宿信息。优化旅游消费结构,提高住宿、餐饮服务水平。针对游客平均消费额偏低的现状,降低对门票收入的依赖,提高住宿、购物、餐饮等消费比重。要鼓励景区开发有本地特色的表演项目,学习借鉴各地景区的成功经验,增加文艺表演的互动式体验内容及声光电技术水平,丰富文化旅游内容形式,增加旅游演艺收入;要在中心城市、重要旅游目的地及交通枢纽,建设一批休闲购物街区,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提升购物消费比重;要支持本地餐饮企业打造特色餐饮品牌,支持旅游城市打造美食街区,提供具有地方文化特色、风土人情的餐饮产品,提升餐饮消费比重;要加强度假酒店建设,加快传统酒店提升改造,引进知名品牌连锁酒店,推进住宿企业连锁化、网络化、集团化发展,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住宿品牌,提升住宿消费比重。(五)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强人才引进培养。针对文旅产业发展需要,结合河南自身实际情况,应该从三个层次推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从决策层次看,要打造河南文化旅游发展智库,在现有河南文化旅游研究院等研究咨询机构的基础上,立足中原,放眼全国,加强与国家级文化旅游机构的课题合作,进一步整合理论研究、旅游规划、市场营销等各方面智力资源,为政府、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高质量咨询服务及全方位的智力支持。从管理层次看,要继续优化产业人才结构,提高中高级管理人才比重,加大对旅游策划、职业经理人、资本运作等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依托河南高校旅游教育资源,建设高标准产学研基地,改革旅游教育培训的机制、内容和方法,针对主题乐园、特色小镇等新型文旅项目的运营需要,重点培养一大批实用技能型人才;加强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分门别类建立人才信息档案,完善人才交流信息网络平台,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促进旅游人才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从执行层面看,要完善旅游培训体系,建立完善旅游从业人员岗位培训、资格认证、技能考核、级别认证等制度,通过举办导游大赛、服务技能大赛等活动,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水平。

 作者:赵霞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推荐访问:对策 旅游产业 发展
上一篇:灌溉局人事教育科副科长技术能手候选人事迹材料
下一篇:申纪兰-唯一从第1届连任到第11届人大代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