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总结

来源:初三 发布时间:2021-04-29 点击:

乡镇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总结 近年来,特别是国家和省、市、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按照县委县zf的安排部署,立足镇情实际,抢抓乡村振兴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聚焦精准脱贫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升行政效能,弘扬新风正气,着力实施生态美镇、产业富镇、旅游活镇、文化强镇和人才兴镇五大工程,推动形成人口集聚、生态良好、产业合理、结构优化、体制创新、社会和谐的发展局面,努力把*建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副中心和全国重点现代新兴城镇。

一、着力实施生态美镇工程,不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改善提升农村环境,突出抓好生态修复与治理,大力实施国土增绿行动,打造“绿色”*,让群众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中。

一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了头图堡、常营堡和阴坡大洼山景观,先后修建蓄水池3座,凉亭观景台1处,每年实施补植扩面工作,如今*境内路路绿树成荫、村村成片成带,春有花、夏有果,且四季常青,北山造林示范区已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的绿色屏障和天然氧吧。

二是按照县委“一轴三线”总体规划,巩固提升百里生态文化长廊建设成果,按照“三个五”工作思路,发动党员干部、涉及村村组干部、护林队员和全镇公益性岗位人员五支力量,每年冬季利用两个多月时间,投入上百人,对*、北山和湿地公园、生态林5000余亩苗木,通过树干涂白、树枝修建、清除杂草、浇水灌溉、施足冬肥等措施,开展防火、防寒、抗旱、防虫等管护活动,苗木成活率大幅提升。

三是积极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坚持彻底治理和长效维护并重的原则,创新工作方式,采取zf购买服务的模式,对陈旧垃圾进行了排查、清理和集中清运,做到了发现一处,治理一处,监管一处,保洁一处。在全镇各村配备环卫人员,组建由公益性岗位人员组成的镇区环卫队伍,配发清扫清运工具,对镇区街道、公共场所和各村通村主次干道沿线、景区及沿线的卫生进行清扫,做到日产日清日运,营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四是积极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先后投入各种项目资金200万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项目2个村,加快推进小巷道硬化、一事一议、整村推进和安全饮水等民生工程,硬化15个村小巷道50公里,改造危旧房883间52980平方米,彻底解决了农民饮水不安全问题,群众居住环境切实改善,住房面貌焕然一新。

五是全面落实河长制,设立防护栏、警示牌,修砌护墙,改善水环境。持续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启动了卫生厕所改造工程,计划建设垃圾填焚烧站1处,完善生活污水管网,并入莲花镇污水处理厂。

二、着力实施产业富镇工程,切实推动群众增收致富 一是林果产业助推精准脱贫工作。针对全镇12个贫困村419名贫困户,*倡导倡议“人均一亩园,致富一家人”,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动员,凝聚了各方力量,特别是激发了广大贫困户发展林果产业的热情和信心,投身于建园工作的积极性和,取得了初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镇先后有216户贫困户人通过销售苹果、花椒等增加收入,摆脱贫困,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二是积极建设南山万亩果椒基地。在去年完成400.86公顷土地整理项目的基础上,采用“梯田+全膜+路网+林果+节灌”旱作农业模式,推动山水田林路综合开发,实施了南山万亩果椒基地建设,初步完成5000亩建园任务。今年开始从常营至王李12村、沿线10公里、6个区域的南山万亩流域万亩果椒基地,大规模栽植花椒,发展富民产业。

三是大幅增加果椒种植面积。坚持建园标准化、种植规模化,在原有西番坪现代林果基地和常营高光效林果基地的基础上,近两年在张湾、山王、常营、娲皇、凤尾等村完成果园补植补栽1000亩,在10个贫困村新栽优质苹果1000亩,花椒3000亩,目前全镇苹果面积达到2.8万亩,花椒2000亩,初步形成了全镇有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村村林果产业发展壮大的良好局面。

四是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济实体。林果产业种、产、销等链条长,辐射带动能力强,全镇先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9个,家庭农场26个,为4365个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拉升了当地群众收入,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三、着力实施旅游兴镇工程,综合开发利用各类资源 *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文化优势,坚持两产并重的原则,综合开发利用文化、民俗、生态等各类资源,发展壮大新兴旅游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在进入*境内的西关,建成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牌楼;
实施了*祭祀广场改扩建、*洞广场和停车场新建、略阳*景观等工程,对*祠入口处、龙泉官井、汉代*墙等1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遗存进行了保护、修缮和改造,同步开展了环境治理和绿化美化。

二是在保护好原有名胜古迹、文物遗址的前提下,扩大景区的内涵与外延,*祠景区整体提升工程初见成效,宗教文化圣地西番寺经过多年修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游人络绎不绝,旅游综合效益不断凸显。

三是积极做好丝绸之路文化传承世行贷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及时启动大地湾文化产业园项目明清街建设以及镇区道路维修和排水管网建设,改造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完善城镇功能,全方位提升景区档次和城镇品位。

四是结合“三变”改革,依托*故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合理布局,合理设置,打造了一批寻根祭祖、参观考察、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等特点特色的旅游项目,北山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功能不断完善,集生产种植、休闲娱乐、农事体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上袁村田园综合体初具规模。同时,食醋、豆腐以及雕刻、马尾荷包、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品制作,进一步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增加了群众旅游收入。

四、着力实施文化立镇工程,传承弘扬地方历史文化 一是举办*祭祀活动。为保护、传承、弘扬*文化,凝聚海内外华人情结,连续二十多年来每年举办祭祀人文始祖*典礼大型活动,并配套举办文化论坛、学术交流、商贸洽谈、民俗展演等系列活动,弘扬了*文化,提高了*历史文化名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传承弘扬*文化。通过举办*祭祀活动、文化论坛等方式,缅怀*丰功伟绩,传承弘扬*文化,特别是学习弘扬*“炼石补天”的自强不息精神,“战天治地”的顽强拼搏精神,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培养群众强烈的文化自信意识。

三是编纂地方文化书籍。历经两年多的艰辛编纂,30余万字的《*志》于2018年11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并成为入选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的甘肃首部镇志。

四是培育文明和谐乡风。有机融合历史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引导群众讲文明、讲道德,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文明和谐、遵纪守法、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正能量,打造文化乡村、培育文明风尚、建设文明城镇。

五、着力实施人才兴镇工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一是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回引”一批眼界宽、思路活、资源广的外出务工致富能人回村任职。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把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齐心聚力投身乡村经济社会建设。

三是新建、改造、提升村组活动场所,高标准打造党建示范点5个,去年以来发展党员10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5名,为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虽然*在乡村振兴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是创新社会管理、教育宣传群众的方式不多不新,城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二是部分偏远乡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大,亟需通过实施项目进行改善提升;
三是广大群众对劳务务工、经营生意等产业普遍能够接受并投入,而对林果种植、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认识不是很到位,投入的热情不高。

下一步,*将在县委、县zf正确领导下,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补短板、强弱项、抓重点,继续实施“五大”工程,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走好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绿色发展之路、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精准脱贫之路,努力把*建设成为“文化名镇古韵美、产业发展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四美”新型现代城镇。

推荐访问:
上一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面积单位间进率,同步练习,A卷
下一篇:建筑垃圾运输资格管理工作方案(六页)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