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来源:初三 发布时间:2020-10-14 点击: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二〇二〇年十月

 I 目

 录 第一章

 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 ................................................ 1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成就 ........................................ 2 第二节

 ‚十四五‛面临形势 ........................................ 7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与 发展目标 .............................................. 10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10 第二节

 基本原则 .......................................................... 11 第三节

 发展目标 .......................................................... 13 第 三章 章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增强农业持续增长 活力 力 ...... 17 第一节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17 第二节

 加强农业平台载体建设 .................................. 19 第三节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 21 第四节

 完善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 23 第五节

 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 25 第 四章 章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明确 兴农 产业发展重点 ...... 27 第一节

 ‚一带四片区‛的总体布局 .......................... 27 第二节

 重点产业发展布局 .......................................... 30 第 五章 章

 围绕农村产业现代化,构建产业融合新格局 ...... 35 第一节

 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 .................................. 35 第二节

 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 ...................................... 36 第三节

 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 ...................................... 38 第四节

 大力发展乡村信息产业 .................................. 39 第 六章 章

 紧扣 绿色生态 现代化 , 打造 生态宜居新风貌 ...... 41 第一节

 全域推进人居环境品质建设 .......................... 41

 II 第二节

 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 .............................. 42 第三节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 43 第四节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 44 第 七章 章

 围绕农民生活现代化,实现农民富裕新态势 ...... 46 第一节

 跟踪关注关心农村弱势群体 .......................... 46 第二节

 切实保障进城农民工合法权益....................... 46 第三节

 建立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 47 第四节

 健全稳定可持续的脱贫长效机制 ................... 48 第 八章 章

 聚焦乡村治理现代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 49 第一节

 构建新时代基层善治体系 .............................. 49 第二节

 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 .................................. 50 第三节

 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 ................... 51 第四节

 支持多方主体参与乡村治理 .......................... 52 第 九章 章

 谱写城乡融合新篇章 ,健全 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 53 第一节

 建立健全城乡空间融合发展机制 ................... 53 第二节

 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机制 ............... 54 第三节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一体化56 第十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健全规划推进机制 .............. 58 第一节

 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 58 第二节

 建立完备规划体系 .......................................... 58 第三节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 .......................................... 58 第四节

 健全评估考核机制 .......................................... 59 附件:NN 市‚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表 ........................... 60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1 ‚十四五‛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五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农村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一并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目标。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标志着‚三农‛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为描绘好战略蓝图,强化规划引领,根据《NN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NN 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 年)》部署要求,阐明未来五年 NN 农业农村领域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重点举措、重大项目,为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依据,特编制本规划。规划基期为 2020 年,规划年限为 2021 年—2025 年。

 第一章

 现实基础 与发展环境 ‚十三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梅州市一系列‚三农‛工作决策部署,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在抓好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科技推广、惠农政策落实等的同时,大力推进产业组织化、管理信息化、经营品牌化、流通市场化、生产机械化、服务社会化和土地、人才、融资改革等创新工作,开创了农业工作新局面,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2 第一节

 ‚十三五‛ 发展成就 一、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2020 年农业总产值*亿元、农业增加值*亿元,分别比‚十二五‛期末增加(65.41)*亿元、(41.05)*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十三五‛期间,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15年的 10636 元增加到 2020 年的*元,年均增长*%,呈现农业增加值和农民收入‚双增长‛的良好态势。

 二、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我市作为广东省粮食主产区,粮食单产位于梅州市首位、全省前列,大力推广优质稻,持续提升粮食产能和品质。‚十三五‛末 1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 77.69 万亩,总产 34.8 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 60.5 万亩,年推广优质稻*万亩以上,占水稻播种面积的*%。稳定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达*万亩,创建水稻百亩试验区*个和千亩示范片*个。稻、蔬菜、水果、油茶、养殖、茶叶六大特色农业取得良好成效,其中柚果产业发展的‚大户担纲‛局面已经形成,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十三五‛期间,龙田镇成为梅州首个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的乡镇,碧园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径南等 3 个镇入选省‚一

  1

 此处暂用 2019 年数据,待 2020 数据更新后修正,下同。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3 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

 三、农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农业科技贡献率从 2015 年的 56%提高到 2020 年的*%,居梅州市前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个百分点。建立了水稻、肉鸽、柚果、油茶和特色蔬菜等 5 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进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在 2017 年,荣获双季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奖。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构建了农业信息采集监测预警、农业大数据综合应用管理、农业政务管理等信息化平台,农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借力农业项目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资源,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十三五‛末,农机总动力 31.2781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72.97%,其中机收率 95.3%;机耕率 98.8%。

 四、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培育发展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四大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十三五‛末,各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 100 家(国家级 1 家、省级 25 家、市级 33 家、县级 41 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 753 家(国家级示范社 7 家、省级示范社 17 家、市级示范社 22 家),家庭农场 142 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1 家)。农业效益不断提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4 高,创建梅州市级以上农业标准示范园*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79 人。培育发展在水稻种植、稻米加工、畜牧、养蜂、水果种植、桑蚕、水产、油茶种植、蔬菜种植、金鸽养殖、茶叶种植、食品加工、农电商、园林等产业领域的新农人,推动农业农村事业发展。

 五、质量安全保障有效提升 ‚十三五‛以来,大力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培育名牌产品。‚三品‛认证有效期内的企业共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 17 家,绿色食品认证 2 家,有机食品认证 1 家,分别比‚十二五‛末增加*家、*家、*家;大力发展农产品品牌建设,落实‚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创建行动,拥有广东省名牌农产品 22 个,占梅州市近*/*,比‚十二五‛末增加*个,有 14 个‚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形成了以企业品牌为基础,以区域品牌为支柱,以长寿品牌为特色的农业品牌化发展新格局。培育 16 个广东省‚菜篮子‛基地和 10 个富硒农业生产基地;打造农产品‚三品一标‛产品数*个。27 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实施已完成项目入库。‚十三五‛期间没有发生重大农业安全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全市农产品质量供给安全、农业行业安全有效保障。全市食用农产品不定期抽检合格率在99.48%以上;‚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检测合格率达 100%;水产品检测合格率达 100%。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稳步推进,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5 动物疫病强制免疫、非洲猪瘟等重点动物疫病防控排查、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产地检疫等已构建常态化工作机制。

 六、农业生态治理初见成效 农业绿色发展保障不断完善,完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土壤修复,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监测、垦造水田管护地力培肥等工作任务,‚十三五‛末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水产养殖污染防控不断加强,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稳步发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取得良好成效,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进程持续推进。2020 年(预计)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 9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 100%。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为抓手,扎实推进村庄人居环境整治。2020 年,自然村基本实现雨污分流、污水排放管道收集或暗渠化,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至 40%以上;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 100%,全市90%以上自然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4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58 个省定贫困村全面建成新农村示范村。

 七、农业农村改革稳步推进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农村承包地确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6 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支持保护、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社会治理制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农村改革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激发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效明显,全市已发放权证 20.735 万本,颁证率 99.3%,摸清了承包地底数,让承包农户吃上了‚定心丸‛,促进了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抵押融资,推动了农业人口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逐步消除无收益村(居)。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及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坚定农民从事粮食生产信心。

 八、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 年)》,以保障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基本生活、促进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增收脱贫为工作目标,强化产业、就业、消费、金融扶贫、保障扶贫等精准帮扶措施,确保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聚焦‚三保障、饮水安全、稳定收入来源‛,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建立工作台账,一项一项整改清零,逐村逐户逐项对账销号,根据《NN 市脱贫攻坚挂牌督导挂钩联系工作方案》要求,开展挂牌督战,确保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认真查找漏洞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7 缺项,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巩固脱贫成果。2020 年实现我市 75 户 277 人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58 个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

 九、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高 多元化社会治理机制不断完善,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三五‛期间,民俗《上灯》、民间技艺《大坪布骆包子豆腐制作技艺》等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熙和湾花灯楼荣获‚世界最大灯笼型建筑‛。拥有‚中国围龙屋之乡‛‚中国花灯之乡‛‚版画之乡‛等美誉。支持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不断深化,逐步健全乡风文明长效机制,实现文明村镇覆盖率 95%。径南镇东升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兴田街道、坭陂镇社工站获评‚粤东片区建设示范点‛。平安 NN、法治 NN 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实现‚雪亮工程‛村级全覆盖,径南镇派出所获评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所)82 个,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 99.7%,实现‚民主法治村‛全覆盖。

 第二节

 ‚十四五‛面临 形势 展望‚十四五‛,加快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面临重要机遇。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8 一、良好机遇 (一)‚五 期交汇‛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孕育新机 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和重点领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既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破解‚三农‛发展系列难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当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建设需顺期开局交汇过渡,精准脱贫任务需按期完成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适期深化的关键历史节点,‚五期交汇 2 ‛为科学谋划、顺利推进‚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孕育新机遇。

 (二)‚三区建 设‛为农业农村 发展带来发展新空间。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梅州生态发展区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为我市在引进项目、争取资金、创新制度、协调发展和壮大特色产业、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等方面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为实现与‚三区 3 ‛在农产品供给、乡村旅游、智慧农业等方面合作提供了契机,助力打造‚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茶罐子‛‚油瓶子‛。

 2

 五期交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建设需顺期开局、精准脱贫任务需按期完成、乡村振兴战略需即期有机衔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适期深化。

 3

 三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试验区、老区苏区。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9 (三)‚三大驱动‛为农业农村发展提出新要求。近年来,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速,尤其是随着新消费的崛起,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例,已由原来的单纯休闲旅游,逐步拓展到文化传承、生态涵养、农业科普等多个方面,休闲农业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和旅居的重要目的地,市场和消费驱动力不断增强。以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进步为主要支撑的数字化和数字经济,在推动流通模式变革创新、提升消费者参与度和体验感、促进供给侧和需求侧对接等方面的驱动力不断增强。‚三大驱动 4 ‛为农业农村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

 二、面临挑战 (一)资源要素瓶颈与农村公共服务欠账并存。城乡资源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机制发育尚不充分,尤其是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滞后,直接影响到城乡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优化配置,导致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我市劳动就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短板明显,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十四五‛时期我市面临健全城乡要素配置机制和补齐短板的任务。

 (二)新动能不足与旧动能乏力并存。从整体上来说,农村‚三新‛尚未形成能够有效支撑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劲动

  4

 三大驱动力:市场驱动力、消费驱动力、技术驱动力。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10 能,我市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化格局还未形成。而与此同时,以投资拉动为主要驱动力的传统动能呈现乏力态势。农业投资尤其是新项目、大项目投资的持续下滑,将导致乡村产业转型面临新旧动能断档的风险考验。‚十四五‛时期我市面临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任务。

 (三)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与产业链条延伸不充分并存。产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我市农业产业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不高,农产品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滞后,附加值低,缺乏精品名品,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为*∶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产业链条延伸不充分,第一产业向后端延伸不够,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的功能互补和深度融合还有待挖掘,农业的科技教育、文化传承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附加功能需要进一步开发、拓展和提升。‚十四五‛时期我市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延伸、拓展的任务。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与 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领会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 1 号文件要求和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部署,坚持农业农村发展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11 总方针,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制度保障,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深化农业农村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在供需匹配、要素配置、投入产出、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方面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农业农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为 2035 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节

 基本原则 —— 坚持创新发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坚持改革创新双轮驱动,加快构建创新机制和发展多种新型业态模式,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活力。推进‚5+1‛全链条建设,着力延伸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完善组织链、优化资金链、强化安全链、提升政府服务链,形成支撑农业现代化的主框架。注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调整结构,稳定提高粮食产能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强化供给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充分释放现代农业发展活力,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 坚持协调发展,加快三产融合。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需着力解决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农业产业结构不协调、农村三产融合不紧密等突出短板。促进区域协调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12 发展,突出区域发展重点,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全产业链模式,推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加快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

 —— 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保护。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自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节约资源,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培育绿色优质品牌。

 —— 坚持开放发展,推进农业合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激活主体,以乡村企业为载体,引导资源要素更多地向乡村汇聚。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战略机遇,重点加强港澳地区的农业合作,不断拓展农业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开展技术合作、人才交流、资金引进等。

 —— 坚持共享发展,促进城乡融合。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把二三产业留在乡村,把就业创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坚持市场政府两手发力,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宏观调控、支持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完善‚三权‛分置改革,扎实推进农村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13 土地确权登记,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培育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村就业创业,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一体化,谱写城乡融合新篇章。

 第三节

 发展 目标 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动,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到 2025 年,‚五化一融‛(农村产业现代化、农村生态现代化、农村文化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大成果;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 产业融合新格局。农业创新驱动和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成产业兴旺的‚富裕乡村‛。到 2025 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以上,粮食产能稳定在*吨以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万亩。农机总动力达到*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以上。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以上,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力争突破*亿元。安全特色农产品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14 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农业名牌产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优质农产品明显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 生态宜居新风貌。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打造成生态宜居的‚秀美乡村‛。单位耕地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利用率达到*%以上。到 2025 年,*%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绿色村庄达标率达到 70%以上,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占比 100%。

 —— 乡风文明新气象。围绕农村文化现代化,打造成具有客家特色的‚魅力乡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民俗文化等历史遗存得到充分,拥有全国重点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得到抢救性保护,南粤古驿道沿线、客家风韵较独特、特别是围龙屋保存较完整的传统村落实现活化利用。乡村历史文化保护机制健全完善,乡土文化得到活态传承。

 —— 乡村治理新局面。基本形成党建引领、‚三治‛结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治理新局面。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组织为领导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村民自治实践进一步深化,村级议事协商制度进一步健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15 全,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 农民富裕新态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左右,恩格尔系数保持在 x 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 x∶x 以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人次以上,引育*名左右优秀乡土人才。

 —— 城乡融合新篇章。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打造成舒适便捷的‚幸福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机制逐步完善。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和城乡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逐步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表 1)。

 表 表 1

 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指标体系表 (待与省市规划衔接)

 类别 序号 指 标 “十三五”期末(2020 年)基期值 “十四五”期末(2025 年)目标值 年均增速 〔累计〕 指标 属性 农业产业现代化

 农业总产值(亿元)

 预期性

 农业增加值(亿元)

 预期性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预期性

 高标准农田面积(万亩)

 约束性

 农产品加工与农业总产值比(%)

 预期性

 省、市级龙头企业(家)

 预期性

 农民专业合作社(家)

 预期性

 家庭农场(家)

 预期性

 省级名牌产品(个)

 预期性

 无公害农产品(个)

 预期性

 绿色食品(个)

 预期性

 有机食品(个)

 预期性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16

 农村生态现代化

 农机总动力(万千瓦)

 预期性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预期性

 耕地保有量(万亩)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约束性

 农作物秸秆利用率(%)

 预期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预期性

 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利用率(%)

 约束性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占比(%)

 约束性 乡村治理现代化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预期性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预期性

 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占比

 预期性

 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普及率(%)

 预期性

 集体经济强村占比(%)

 预期性 农民生活现代化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约束性

 城乡居民收入比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预期性

 新型职业农民中大专(含)以上学历人数占比(%)

 预期性

 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数(名)

 预期性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17 第 三章 章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增强农业持续增长 活力 力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加强农业平台载体建设,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深入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第一节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集中统一管理,形成‚一个任务清单、一个资金渠道、一套管理体系‛的新模式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全市农田建设投资标准、技术路线、建设模式、项目实施、建设规范‚五统一‛,促进粮食生产稳产高产、节本增效。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清查,摸清高标准农田数量、质量、分布和管护利用状况。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性,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先建后补‛方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有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健全农田保护机制,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防止‚非农化‛。‚十四五‛时期完成对全市 20 万亩高标准农田的提质改造。

 (二)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新时期围绕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升级版,突出节约高效利用水土资源,大力普及喷灌、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18 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灌溉技术和农艺,推进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完善灌排体系、深化水权改革,着力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发挥农业节水整体效应。继续推进农田水利‚五小 5 ‛工程建设,提高‚三防‛能力建设,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进一步夯实农业水利基础。探索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监管机制。

 (三)推动特色农业机械化装备提升建设。按照现代农业精准化、设施化的要求,结合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已形成的蔬菜、水果、油茶、养殖、茶叶等特色主导产业,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大力扶持在生产流程中的微喷滴灌溉、水肥一体化、养殖配套设施、山地运输机械化、耕种机械化、园间管理机械、设施大棚、农产品加工、冷库仓储等高效设施项目。通过项目扶持引导一批农业优势企业提升我市特色农业装备,打造富有 NN 特色高质量的特色农业产品。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整市推进行动,到 2025 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提升设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普及推广,推进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集成应用,努力拓展设施农业生产领域,提高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和生态化水平,深入挖掘设施农业的生产潜能。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农业科技创新企业,加快农业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和成果转

  5

 五小: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的总称。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19 化,到 2025 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第二节

 加强农业平台载体建设 (一)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强镇。在总结龙田镇产业强镇示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市资源条件和特色要素,以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产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为主线,按‚优产业、强龙头、建基地、重特色、创品牌‛的总体思路再发展谋划 1-2 个农业产业强镇,形成农业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发展格局。统筹整合各类资源,推动财政资金向农业产业强镇发展集聚投入,撬动社会各类资金投向农业产业强镇,带动产业发展。落实农业产业强镇优惠扶持政策,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创新优化服务,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轻负担,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多渠道、全方位开展产业强镇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意义、目标和内容,提高公众认知度,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切实营造良好的社会共建农业产业强镇氛围。

 (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体系。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一批产业优势突出、要素高度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融合、辐射带动有力、利益联结紧密、农民增收明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型经济圈发展格局。发挥省级丝苗米产业园的示范带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20 动作用,打造‚一园、三心、多基地 6 ‛的发展平台,力争建成面向广东省、辐射华南地区的大米产业振兴与升级的创新引领区、稻米全产业链发展技术装备集成示范区、生态循环与绿色发展核心示范区和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创新区。到 2025年再创建1-2个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7 和1个特色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到 2025 年建成以省级为龙头、以市级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

 (三)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突出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培育品种品质优良、规模体量较大、融合深度较深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型经济圈的发展格局。构建以龙田镇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集群,辐射带动新陂、宁中、叶塘、合水等镇,形成以点带面,以面连片的发展格局,打造生态产业示范区和梅州市盆地型农业产业综合示范区。

 (四)打造优势农业田园综合体。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充分利用区域内产业基地等园区基础及自然、人文禀赋条件,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森林康养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在推进龙腾东方生态田园综合体、晟农生态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基础上,全市选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强、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较好、区位和生态资源环境条件

  6

 一园、三心、多基地:一园是指省级丝苗米产业园,三心是指创新与服务中心、稻米检测中心、农耕文化展示中心,多基地是指产业园各区域丝苗米名优品种筛选基地和优质稻种植示范基地等。

 7

 选取由省统筹谋划菠萝、荔枝、茶叶、柚子、生猪、深海网箱养殖、农产品冷链物流等 7 大产业作为一批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21 优越,符合田园综合体发展要求的片区 2-3 个,开展连片建设;到 2022 年,打造完成省市级特色田园综合体 5 个以上,创建2个都市田园综合体,完成万亩田园综合体建设。到2025年,再培育 1-3 个模式多样、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宜居宜业、惠及各方的田园综合体。

 第三节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一)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继续抓好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四大经营主体‛发展,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工程,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市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到 2025 年各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各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达到*家以上,家庭农场达到*家。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构建完善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四位一体”培育制度,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人。发挥‚陈小鸽‛‚梅一客‛等示范带动作用,培育更多‚新农人‛。开展高素质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多技能实用新型人才和高标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选树一批有学历、有技术、爱农业、爱农村、愿意带动村民共同发展的青年农民,列入培养计划,打造生产技术型、科技研发型、职业经理型、产品营销型等多类别的农业精英人才。

 (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鼓励镇、村以市场为导向,本着‚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渔则渔‛的原则,大胆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22 探索,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强弱统筹。组织经济发展较好的街道(乡镇)与 20 万元以下村开展跨区域合作共建,通过发展‚飞地经济‛、共同开发产业项目、提供配套服务等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以强带弱支持 20 万元以下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村企统筹。鼓励市域范围大中型企业发挥产业优势、项目优势、资金优势、信息优势,与 20万元以下村开展‚一对一‛结对共建,通过产业带动、项目共建、入股经营、劳务合作、消费增收、人才交流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以企带村支持 20 万以下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抓好统筹方面工作,确保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三年内全部提高至 20 万元以上的目标任务。

 (三)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拓展功能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重组供应链,积极发展企农契约型、利益分红型、股份合作型合作模式,引导融合主体通过‚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固定租金+企业就业+农民养老金‛‚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返利分红‛等多种方式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将产业链打造成为利益共享、命运与共的产业融合共同体,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链条增值收益,实现产业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到 2025 年,农民‚获农金、收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的跨界增收、跨界获利格局基本形成;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的农户覆盖率达 75%以上。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23 第四节

 完善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一)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农业出路在现代化,不断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要依靠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做到创新引领。要加强科技创新,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施农业重大技术攻关行动,围绕重点发展的水稻、油茶、茶叶、百香果、肉鸽等优势特色产业的重大科技需求,突出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要求,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农业科技专项,到 2025年在‚超级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油茶早实丰产栽培、茶叶高效生态栽培等重大技术取得突破,研发一批水稻、油茶、柚子、肉鸽等种养全程智能化装备,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体系,搭建特色农业科技成果孵化平台,建设集研发中心、培训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生产加工中心于一体的农业科技成果综合型孵化器。认定和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园区,提升科技园区的辐射带动能力。着力引进省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到园区共建创新平台。聚集各类人才到园区创办、领办企业,引导科研人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到园区创新创业。建立园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线上交易、线下服务、信息交流。加强农业‚星创天地‛建设与管理,依托现有 2 家星创天地,提高在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24 农村成果转化、创业指导、技术培训等综合服务水平,营造农业创新创业氛围。

 (三)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支持基层农技人员进入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为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提供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等形式的增值服务并获取合理报酬。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遴选科技示范户,遴选新型职业农民、规模种养(农机)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责任人为科技示范户。加强专家组建设,充分发挥 NN 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站长张玲引领带动作用,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链式推广服务模式。加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围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建设 3 个长期稳定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多形式提升农技人员服务能力,制定基层农技人员培训计划,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多种形式,分层分类分批对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快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工作步伐,全力推进农技推广在线服务,引导广大农技人员、专家教授等,通过 APP、微信群、QQ 群、直播平台等网络媒介,在线开展问题解答、咨询指导、互动交流、技术普及等服务。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25 第五节

 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一)加强农业质量安全建设。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健全“田头到餐桌”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推进“食安NN”建设。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完善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到 2025 年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 98%以上,80%以上的规模以上农业经营主体基本实现农产品可追溯。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和检疫体系建设,加大动物疫情监测防控力度,到 2025 年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保障有力的动物卫生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保证让老百姓吃上放心农产品。开展品牌提升行动,借助‚NN 茶油‛这一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打造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到 2025年‚两品一标 8 ‛产品达到*个以上。

 (二)紧抓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按照新建与改造并举,硬件与机制共建原则,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领域改革和创新,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骨干流通企业。建立健全农产品卖难应对机制,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密切产销衔接,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电商平台等各类渠道优势,利用‚互联网+‛等手段推动经营模式与功能创新,提升运行效率。组织农业企业参加稻米节、省农博会、梅州柚推介会、中国农民丰收

  8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两品一标"。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26 节、天河帮扶展销会等农业展会,持续举办 NN 农特产品展销暨农电商交流贸易会、农民丰收节,加大 NN 优质农特产品宣传推广力度,让农产品走出去,把采购商引进来,把NN 打造成大湾区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三)完善农产品市场监管制度。完善科学选药、合理用药制度,指导种植养殖者科学选药用药,依法合规生产,严格落实安全间隔期、休药期制度,落实生产记录制度,保障农业生产用药安全。强化优势食用农产品集中上市期监管,以乡镇为单位调查统计农产品集中上市时间和交易区域,建立重点时段监管名录。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管执法队伍协调机制,强化县、乡、村联动机制,在已有农资打假工作基础上,紧盯薄弱环节,实行乡镇监管队伍常态化巡查,保障农业投入品供给质量。深入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压实主体责任,积极探索信息化开具模式,提升智慧监管能力,严防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与公安机关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完善监管信息共享制度,及时通报食用农产品抽检监测、农资打假、巡查检查等发现的问题信息,加强质量安全风险防范合作。积极推动出台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把农批市场食品安全规范作为推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能力现代化基础工作,规范市场管理。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27 第 四章 章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明确 兴农 产业发展重点 按照‚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逐步建立起农业生产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农业生产新格局。

 第一节

 ‚一带四片区‛的总体布局 围绕‚一城一廊一带‛空间发展格局,在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提下,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重点镇域畜禽养殖区等区域。按照国家生态功能区的定位和梅州市农业总体发展思路,我市打造成精致高效农业创新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全域各镇区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重点做大做强茶叶、水果、蔬菜、腐竹加工、花卉苗木、特色养殖等深加工业、园艺产业、养殖产业,优化生态涵养发展带、东部镇片区、南部镇片区、北部镇片区、中部镇片区的‚一带四片区‛的总体农业产业发展布局。

 ——生态涵养发展带。罗浮、罗岗、大坪、黄槐、黄陂、合水、径南等镇重点围绕打造‚生态涵养发展带‛,在严控污染物排放、抓好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等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发挥各镇现有资源禀赋,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和农业标准化发展步伐,打响水稻、油茶、柚果、茶叶等生态农业特色品牌,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旅游、康养、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28 文化等特色小镇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东部镇片区。径南、永和、龙田、合水、石马等镇以种植茶叶、油茶、沙田柚、李果、火龙果等和养殖肉鸽为主,重点发展创意农业、订单农业、数字化智能化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建立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产业体系,以旅促农,以农强旅,农旅结合,重点推进明珠养生山城项目相关配套场馆、富荣‚云山谷‛生态农业综合旅游区、宝山寨国家级‚AAA‛乡村旅游区、睿山森林康养旅游生态园、名峰油茶基地、广东 NN 柚果种植科研基地、马头坪森林公园、何天炯故居等建设,打造成农旅深度融合产业片区。

 ——南部镇片区。水口、新圩、坭陂等镇以种植无花果、蜜雪梨、绿茶、柚果、南药等为主,完善旅游产业配套体系,积极发展乡村红色旅游、农业生态旅游,探索多种产业结合的农业休闲旅游经营模式。发挥新圩镇‚一河五村‛新农村连片示范片效应,重点抓好宋声农业生态旅游、汤一汤二合湖温泉休闲游、陂宁农家乐、文德文东花木观光游等特色旅游开发建设,将平安寺、鸿源温泉生态园、进士第和毛公寨文武二帝庙等景区景点串珠成链,形成覆盖全市、特色鲜明的 NN 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区。

 ——北部镇片区。罗浮、罗岗、黄槐、黄陂、大坪等镇以种植优质稻、甘薯、子姜、灵芝、油茶、木耳为主,继续大力推进‚一镇一业‛建设,重点挖掘罗岗和罗浮镇发展特

 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初稿

 29 色甘薯种植产业的潜力,不断迎合市场需求,做活甘薯深加工文章,开展薯粉,薯片、薯条等加工产业,完善农产品仓储和配送服务产业链,探索打造第三产业基地。以多村联动乡村振兴连片示范点建设项目为契机,依据特色资源和文化打造文旅疗养产业基地、农旅休闲基地、综...

推荐访问:现代化 农村 规划
上一篇:四川政府采购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2020年度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采购公告3284
下一篇:工人进场安全教育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