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学生国学教育实践与思考

来源:初三 发布时间:2020-09-17 点击:

  关于中学生国学教育实践与思考

 摘要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应得以继承和发展,伴随着国学热的升温,所以国学教育势在必行。中学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因此国学教育应从基础抓起。

  关键词国学教育 国学 中学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

  

  1 国学的内涵

  “国学 ”这一名词古己有之。近代的“国学”一词,盛行于二十世纪初叶。主要是指相对于新学的旧学,相对于西学的中学,即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其主要内容是指我国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汉民族传统文化及学术体系,其中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可以是国学的外延。而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儒学始终是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由于这种得天独厚的优越的历史地位,因此在狭义上来说,国学主要是指儒学。

  2 中学国学教育的现状

  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国学有两次振兴的机会。第一次是“五四”后兴起的国学热。那时,不仅北大、清华等成立了国学研究院,各地还应运而生了不少国学刊物,例如胡适先生的《国学季刊》。由于战乱,那次国学运动无果而终。国学的另一次振兴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先有北大版《国学研究》的问世,后有《人民日报》的助燃,之后又有诸多国学大师的呼吁,直到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宣布成立国学院,终于投石激浪,引发了关于国人对国学的大讨论。

  目前全国各地,至少有三千多所学校恢复教授孔子学说。在全国上下,正掀起一股“国学热”。不少学者和专家呼吁,国学教育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但国学教育在中小学的处境仍然尴尬。

  2.1 教材内容零散,编排不成系统

  中学语文课本里(人教版),从七至九年级总共有课文180篇,文言文篇目共60篇,占33%。内容相对较丰富,却往往引不起学生兴趣,好好一篇文章,被分解成了一个一个的语法点,以应付考试为目的,教学不得法。历史课本上的有一定数量的国学内容 ,但是其主要指向并不在此,因此往往也得不到教师的合理有效的利用。在编排上,语文教材古诗文内容欠缺系统性,比较零散。目前中学阶段的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两阶段采用的编排体例是不相同,这可能是为了照顾学生的新鲜感,但同进也失去内容上联系与衔接。例如对《论语》的学习,整个语文中学教材中只出现了一次,即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十课?D?D《论语十则》。对于这一部重要的荟萃、有孔子思想精华的儒家经典,整个中小学十二年的教材仅出现了一次。还有很多长期以来全盘照搬外国的一切 ,教学内容、教学设施都是外国的,传统的教育教学不见踪影。

  2.2 缺乏相关政策和措施

  当下正时兴国学热,这在一定程度得到了国家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提倡,然而有的地方也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并没有相应的制度措施。更没有相关专业教材,没有精研这方面的教师,专项资金投人也没有到位。很多地方的国学都处于试行阶段,没有协调,没有统一联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了国学教,自己制定教学计划,自己编写教材,聘请安排教师、专家授课,但这并不是任何一个学校都适用。

  2.3 中学语文教师国学素质欠缺

  鉴于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结构特点,其主要以年轻教师为主力,其国学素养状况本身就堪虞。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大多来自于以前的中等师范学校,所接受的教育本身与国学关涉就不大。他们对学生的国学教育是相对机械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考试当中获得高分数,对于经典中的圣贤怎样想和怎样做并没有明确的认识。这样便会导致从老师到学生,离传统文化就越来越远。因此,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师尤其是农村语文教师的培训已迫在眉睫。

  3 推广国学教育的方法途径

  3.1 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习惯

  许多著名的国学大师都是从小诵读国学经典,满腹经纶,积淀了丰厚的文学底蕴。著名的文学家钱钟书先生,9岁始习古文。据钱钟书在《槐聚诗存》序文里回忆说:“余童时从先伯父与先君读书,经、史、古文而外,有《唐诗三百首》,心焉好之。”在父亲的严厉要求下,钱钟书的国学功底很好,考清华是就是因为国学功底好被破格录取,最终成为一代国学大师。国学中有许多经典名篇平仄相对,言简意赅,蕴含为人处事之大道理,读来朗朗上口,很适合中学生诵读。

  3.2 拓宽国学教育的媒介

  传统中国文化系统性极强,格物的、致知的、诚意的、正心的、修身的、齐家的、治国的、平天下的无所不包,无所不备,其中有的也算得上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宝。然而,目前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语文和历史教材上。因此,推广国学教育可适当拓展国学知识的载体。思想品德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适时讲述古人的故事,启发青少年思考,让他们融入到故事中去,培养良好的德行。体育教师可因势利导,介绍学生干兴趣的运动项目。比如说气功、拳击,剑术等等。美术教师也可在讲课时抓住契机,把中国有名的书画引入校园,让他们一饱眼福,教学生学习国画知识,这些都会起到推广国学的作用。

  3.3 改进课程设置

  在不影响其他课程的前提下,可采用开发校本进课堂和学科渗透两种办法解决课程设置问题。校本教材的开发,各学校可组织骨干教师编写有自己特色的校本教材,融入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每周开设一节校本教材国语课。另一个方面就是学科渗透。例如,将国学内容变成歌谣短剧整合到音乐课堂中去;将经典诵读有机地整合到语文课堂中去;将传统的赛龙舟、舞狮子等传统艺术活动有机地融入体育课堂;将民俗活动与学生的社会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等等。

  3.4 重视文言文教学

  目前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已占有相当比例,这对国学教育的推广大有裨益,但是教师一定要改善教学方法。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越是在科技的飞速发达的今天,我们越是需要从国学所蕴含的精髓中汲取营养,时代的变迁能淘汰经不住考验的糟粕,但经典却有着永不褪色的光辉。《大学》中的所倡导的“三纲领”、“八条目”虽已时过境迁,但有些在当下依然有它的用武之地。中学的文言文中尤其是要注重这方面的学习,要更多地重视先秦元典的学习,譬如:《论语》、《庄子》、《老子》、《孟子》、《墨子》、《周易》、《春秋》等。因此还需要一大批国学素养较高的师资力量。

  3.5 相关制度措施保障

  教学主管部门必须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并加以落实。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国学教育大纲,积极展开教材的编写工作,为国学教育的开展提供充分可靠的保证。同时,认清当前国学教育薄弱环节,其软肋可能还在教师身上。我们的很多教师自身的国学修养与根基还不够牢固,对国学还停留下一知半解或者是浅尝辄止的阶段。国学难以传授给学生,这与国学本身的复杂度也密不可分,这就更求教师能够下深水,在自己真正弄懂的基础上在进行相关教学。并且,为了全面考查学生国学学习的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国家教学标准的前提条件下,每个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自我认可的标准。再者,国家和地方政府应与学校密切配合,搞好相关制度建设,投入相关人力、物力和财力,把此事作作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

  

  参考文献

  [1]谷建周德田.国学已成为不可回避的教育课题[J].高教观察,2006.8.

  [2]王素贞.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4):58-59.

  [3]高松寿.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学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6.

  [4]朱江.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之我见[J].科学教育家,2008.1(1)

  [5]余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国学”命运刍议[J].教书育人,2006.6.

  [6]曲殿彬.论国学与国学教育[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2.

  [7]姜国英.谈对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的必要性[J].校长参考,2007.3.

  [8]纪宝成.重估国学的价值[N].南方周末,2005-05-26.

  [9]张良田.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0]吕淑湘.吕淑湘论语文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推荐访问:关于国学教育的论文 国学 中学生 实践
上一篇:中学工会工作总结_2
下一篇:有声国学经典诵读 国学经典诵读主持稿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