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来源:初三 发布时间:2020-07-29 点击:

 学 长郡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政 政

  治 第 Ⅰ共 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万物是因为气的凝聚和稀薄所形成的。使物体凝聚和浓缩的是冷,而使物体稀薄和松弛的是热。气逐渐凝聚而次第成为风、云、水、土、石头等物体。气稀薄化就成为火。一切事物都由于气在数量上的差别所致。正是由于气的不同程度上的浓厚化或者稀薄化,所以才有各种不同的东西出现。这表明阿那克西美尼 ①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的代表

 ②其思想与神创论相比具有一定的进步 性③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先驱④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辩证关系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2.如果预警时间为 3 秒,可使伤亡率减少 14%;如果预警时间为 10 秒或 60 秒,可使人员伤亡相应减少 39%或 95%。在 2019 年 6 月 17 日 22 时 55 分发生的四川宜宾长宁县的 6.0级地震中,地震预警网提前 61 秒向成都预警,提前 10 秒向宜宾预警,为震区群众赢得了宝贵的逃生时间。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防止灾害的发生 ②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③地理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④突破地质地貌的复杂条件是科学防灾减灾的关键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意象”是一个独特的美学概念,“象”指具体可感的形象,“意”指思想、情意。“意象”是建立在中国传统艺术基础上的中国式审美名词,凝聚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文化体验。

 《易经》中就有“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观点。下列对中国意象观理解正确的是 ①有什么样的“意”,就有什么样的“象”②“象”是第一性的,但“意”能够改造“象”③“意”寓于“象”之中,并通过“象”表现卅来④“意”根源于“象”,但又高于“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风沙中,焦裕禄斩钉截铁,“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浪涛里,王继才意志如钢,“我定要把岛守好,直到守不动为止”。葆有强大的意气、志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始终拥有往前冲的力量。从唯物论角度看,这是基于 ①意识能够创造出这个世界原来没有的东西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意气志气是人们改造世界能否成功的关键

 ④意识对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有重要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什么是闰秒?国际原子时的准确度为每日数纳秒,而世界时的准确度为每日数毫秒。对于这种情况,一种称为协调世界时的折中时标闰秒就产生了。它是对协调世界时作出加一秒或减一秒的调整,对于电子、金融、军事等需要精密时间的领域,这一秒的差异可能对整个系统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导致系统崩溃。这说明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是稳定的、单 一的

 ③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审时度势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性、选择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

 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①前者正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后者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③二者的观点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④二者的观点在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约 100 年前,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伟大科学家预言,大质量恒星在燃料耗尽、生命终结之后会向内部中心区域崩塌、集聚,最终形成黑洞。2019 年 4 月 10 日,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 工)对星系 M87 中心的观测,获得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也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这主要说明了 ①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②实践的根本目的是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③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认识的进步与发展

 ④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如不及时治疗,可通过破坏对重要器官的供血而致人死亡。近十年间,得益于疟疾快速检测、有效治疗及使用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预防,全球疟疾致死人数大幅下降。从联系的观点看,上述事例表明 ①联系具有条件性,事物的联系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要以尊重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前提④联系具有客观性,人的实践活动不能改变事物原有的联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旨在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依据是 ①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阻碍我国经济发展②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发展③我国已经全面认识了我国社会基本发展规律④社会历史发展是通过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实现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酒务头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经过考古发掘,确定这是一处商代晚期高等级墓地。在此之前,运城盆地几乎没有发现较大的商代晚期遗存,学术界也因此认为,这一地带可能就没有商代晚期的遗存。酒务头墓地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修正了学界以往认为晋南地区缺少晚商阶段遗存的认识。材料旨在强调 ①人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②对晋南地区是否存在晚商阶段遗存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的限制③考古发掘是晋南地区存在商代晚期遗存认识的基础

 ④酒务头墓地验证了晋南地区没有商代晚期遗存认识的错误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II.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提出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并努力实践这一原则。他的作品很少使用形容词、副词以及修饰性从句,避免代替读者作判断、下结论,只是用准确生动的名词与动词描绘场景,讲述故事,将“水面上的八分之一”传达给读者,剩下的“八分之七”则需要读者再思考。他的作品深邃隽永,耐人寻味。针对“冰山原则”,下列见解正确的是 ①文学创作应尊重读者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②文学作品应避免用作家自己的创作意图影响读者③读者阅读的过程应是积极调动自身主观因素与作品形成个性化契合的过程④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在白己的脑海中真实还原作品中场景与故事的过程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12.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剑”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厚古薄今”③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不要“纸上谈兵”

 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3.第二曲线理论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逃不开 S 型曲线(即第一曲线),所以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另辟蹊径,一次次跃过那些由成功铺设的“陷阱”,力争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找到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并在第一曲线达到顶点前开始增长,才能实现永续增长。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第一曲线实现量变的基础上,第二曲线促成了事物的质变

 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第二曲线理论指导人们避开曲折的过程

 ③第二曲线理论符合事物发展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④超越第一曲线,找到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是一条辩证否定的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吕龄的这首《采莲曲》虽然只有 28 个字,但我们从有限的描写中,似乎可以嗅到荷花的清香,窥见采莲女的娇媚、采莲小舟轻盈的剪影,听见舟行击水的轻响,品出采莲女歌声的悠扬,让人沉浸在清新、生动的采莲意境中。该诗所营造的意境 ①是诗人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实践的结果②是诗人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所构思的产物③是诗人对采莲女劳动场面的艺术加工再现④是诗人对采莲女及其采莲过程的生动反映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5.年味并非凝固不变,随时代进步而变化,随社会发展而变化。年味变化,变的是那些与现代文明相去甚远、与时代观念渐行渐远、与新消费理念不相适应的习俗,不变的是年的精神内核与内生引力。从年味的“变”与“不变”中,我们获得的哲学感悟是 ①不同的年味是对不同时期的社会存在的反映②年味的“变”体现了对“不变”的辩证否定③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④年味的“变”与“不变”源于人们的心理感受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6.下图是“德”的四种字体。“德”是个会意字。甲骨文的左边是“彳”,在古文字中是表示行动的符号;右边是眼睛之上加一条竖线,表示目光直视之意。因此,“德”就是“目正”“行正”。金文在“目”下又加了“心”,表明“德”不仅要“目正”“行正”,还要“心正”。这说明

 ①“目正”“行正”与“心正”存在密切联系②“心正”比“目正”和“行正”更为重要 ③人们对“德”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发展的④“正心”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近年来,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引发人们对生物安全的关注。习近平提出,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分析矛盾既看到矛盾主要方面,又不忽视次要方面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目的性故而更能促进事物发展③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总是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④立足整体,以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和处理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黄河流域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水资源分布不均、生态十分脆弱,同时,一些地区过度开发、无序排放导致水污染加剧。针对黄河流域干支流、上下游不同特点,有必要选择重要支流和干流河段开展试点,逐步探索适用黄河流域特点的排查整治经验,进一步带动整个流域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这一工作思路 ①坚持从黄河实际出发,做到了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奠定了基础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把握了治理黄河流域水污染的关键④抓住了主要矛盾,做到集中全部力量治理废水无序排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科学家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研究中发现,冠状病毒不仅可以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还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因此要对感染人群实行集中隔离治疗,警告未感染人群出门要戴口罩、勤洗手,在疫情严重时期尽量不要外出活动,要居家隔离,家里要勤通风换气。这说明 ①病毒可以自觉地利用客观联系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②人类可以创造条件有效阻断病毒感染传播的途径③人类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联系④人为事物的联系通常包含于自在事物的联系之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读名著,学文学,辨哲理——作为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之《红楼梦》已被确定为高中生必读名著。下列红楼梦名句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① 21.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但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教师的地位和角色面临新的挑战。有专家预测,互联网或许可以完全取代教师传授知识的地位和角色,因为学生可以白行上网查找所需学习的内容,所以教师必须转变为思维方法的指导者,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要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需要教师

 ①勇于寻找新思路,彻底颠覆自身定位

 ②注意研究新情况,积极变革教学规律

  ③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实现自我超越④敢于在实践中创新,促进自身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习近平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官僚主义实质是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做官当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我们党之所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基于它们 ①个人利益至上,没有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②忽视矛盾的普遍性,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视而不见

 ③否认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思想不够解放④忽视调查研究,背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 2020 年 4 月 30 日,习近平在给某公司全体职工回信中指出,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从一线医务人员到各个方面参与防控的人员,从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到生产防疫物资的工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在各白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汇聚起了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习近平高度赞美劳动群众的原因在于 ①劳动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的主力军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③劳动是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④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长期以来,大运河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等突出问题。2019 年 2 月,国家出台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对于大运河丈化保护传承有重要作用。国家出台规划纲要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有 ①人民群众是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形成与发展的源泉②人们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往往同步发生变化③人们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④先进的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山胡萝卜又名山海螺,是伞形科蔓生草本植物。现代医学发现,以山胡萝卜的根入药,可以补虚润肺、解毒疗疮。十几年前,这种山野菜在农村随处可见,根本无人问津。如今,山胡萝卜的药用价值被不断发现后,其身价已经上涨了几百倍,可是由于农村环境的改变,山胡萝卜的数量已经大幅减少了。这一事例说明 ①人们对山胡萝卜价值的真理性认识是实现其价值的前提②对山胡萝卜药用价值的认可实现了其价值的增值③山胡萝卜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④山胡萝卜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第 Ⅱ 卷非选择题(共 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

 26.(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人说,生活是灰色的;也有人说,生活是彩色的。其实,没有乏味的岁月,只有失趣的生活。无论什么年纪、什么职业,生活不只是眼前的鸡毛蒜皮,还有沿途的美景与喜悦,关键在于发现。从近 50 岁开始学习跳舞的保洁师傅王世金,到边送外卖边背诗、最终夺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的雷海为,不输给时间、不败于生活的人不在少数,有梦的日子会闪光,有趣的日子也能光彩夺目。

 可见,如何让岁月美好、让生活精彩,每个人都握着自己的遥控器。平淡不意味着无奇,我们不妨静下来、沉下心,发现生活的美好,也许最精彩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

 据此,有人得出结论:“如何让岁月美好、让生活精彩,取决于每个人的生活态度。”你是如何评价这种观点的?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10 分)

 27.(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打破改革的僵局;20 世纪 90 年代初,我们排除“姓社姓资”的干扰,跳出“计划还是市场”的理论窠臼。当前,中国正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聆听时代声音,进一步破除各种思想的藩篱和旧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改革开放再出发,创造中国新时代的新辉煌。

 结合材料并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是如何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10分)

 28.(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从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掀起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胡福明,到将文学创作融入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优秀作家路遥;从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袁隆平,到航天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孙家栋;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推动者郑德荣,到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探索者林毅夫;从拉开我国农村改革序幕的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到带动城市集体企业改革的先行者步鑫生一位位改革先锋,勇立潮头、锐意创新,敢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打破僵化封闭的体制机制,助推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 的伟大跨越。

 结合材料,运用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改革先锋们是如何通过创新助推伟大跨越的。(10 分)

 29.(2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本着对人民负责、为世界担当的坚定信念,亲自部署和指挥抗击疫情的斗争,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

 材料一

 中国的抗疫行动最大程度地遏制疫情蔓延,取得重要成果,为全球疫情防控赢得了时间、积累了经验。中国政府及时发布分享疫情相关信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向其他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为各国建立应对疫情机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世界各国在学习借鉴“中国战疫”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积极探索有效的防控措施。

 材料二战“疫”中处处是“逆行者”的身影。请战书上的红手印、道路旁的防疫关卡,战斗在一线的医生、护士、警察等,以“血肉之躯”为国家和人民构筑起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把大爱无疆、青春热血的文章写在这场为国为民的战斗中。两个月时间里,全国累计派出 346支国家医疗队,共 42 600 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抗疫最前线。与此同时,国家迅速开设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医院和方舱医院,组织 19 个省份对口支援……中国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强大的动员能力和雄厚的综合实力,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使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1)“中国战疫”为世界各国建立应对疫情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0 分)

 (2)战“疫”中处处是“逆行者”的身影。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谈谈战“疫”中的“逆行者”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10 分)

 学 长郡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

 1.D【解析】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体,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正确;传统的超自然解释是以神的形式解释世界,与之相比,阿那克西美尼的唯物主义具有进步性,②正确;③④说法错误。

 2.C【解析】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之一,具有物质性,②入选。人们能够提前进行地震预警说明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能认识与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③入选。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降低自然灾害发生后带来的损害,但不能防止灾害的发生,①错误。④中“突破”说法错误。

 3.D【解析】本题以中国特有的意象审美观念为话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意识能动性等知识和学生解读信息、解构话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文化自信,培养审美观念,渗透中华文化精神。“象”属哲学物质范畴,是第一性的,“意”属意识范畴,是“象”决定“意”,①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意”只是思想意识而不是人类实践,不能改造“象”而只能反映“象”,②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在意象审美中,“象”是“意”的物质载体,“意”作为思想意识不能脱离“象”(物质)独立存在,③是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正确理解。意象审美中,“象”只是载体,“意”才是审美追求,“意”虽根源于“象”,但又是对“象”蕴含的情感与思想的改造,故高于“象”,④正确。

 4.C【解析】①表述错误,意识不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需要通过实践才能把意识中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②符合题意,“葆有强大的意气、志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表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③表述错误,意气、志气会影响人们改造世界,但不能说意气、志气是人们改造世界能否成功的关键;④符合题意,焦裕禄斩钉截铁,改变了兰考的面貌,王继才意志如铜,把岛守好了,这都表明人的意志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5.D【解析】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而没有涉及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表述错误,规律内容是稳定的,但发生作用的形式却可以多样;③④符合题意,闰秒是对协调世界时作出加一秒或减一秒的调整,对于电子、金融、军事等需要精密时间的领域,这一秒的差异可能对整个系统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导致系统崩溃。这说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审时度势,也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性、选择性。

 6.C【解析】①说法错误,前者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只是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而没有说明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所以并没有正确描述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②符合题意,后者认为“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即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桓谭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说明二者的观点对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在根本上是对立的;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表明二者的观点在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

 7.A【解析】借助于现代实践活动给人们提供的先进设备,人们得到了对黑洞的进一步认识,这说明了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认识的进步与发展,①③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但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不是实践的根本目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是看它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存在,而不是是否经过了实践的检验,②④是对实践的目的、作用的错误认识。

 8.C【解析】近十年间,得益于疟疾快速检测、有效治疗及使用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预防,全球疟疾致死人数大幅下降,表明联系具有条件性,事物的联系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要以尊重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前提,①③正确;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②说法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可以根据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④说法错误。

 9.C【解析】国务院机构之所以需要改革,是因为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需要对上层建筑进行一定的改革,②说法正确;国务院机构改革,将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是通过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实现的,④说法正确。国务院机构改革不涉及生产关系,①排除;③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排除。

 10.B【解析】经过考古发掘,学界对运城盆地商代晚期遗存认识的变化,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同时也说明了认识受实践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具有反复性,②③正确。①与题意不符。客观事物自身不能验证认识是否正确,实践才能检验认识是否正确,④错误。

 11.D【解析】①③正确,“冰山原则”这一创作原则,与接受美学的原理是相符合的。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并不是带着一个空白的脑袋,而是带着他业已形成的价值观,带着他累积的人生经历与经验,主动地理解与丰富作品,与作品形成个性化的契合。这就是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缘故。因此,作家在创作时,应尊重读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不能像上帝一般全知全觉、一览无遗地描写,而应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参与作品的完成。只有这样,作品才含蓄深邃,意象丰富,耐人寻味。②④错误,尽管“冰山原则”要求作家尽可能隐藏自己,只通过“八分之一”客观地描绘场景,讲述故事,呈现意象,但作家创作不可能没有、也不可能不展示自己的意图。事实上,作家创作的本意就是向读者传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观察与思考,传达自己的价值信念,完全客观的作品是没有的,故②错误。与②否定作家的主观能动性相类似, ④否定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否定读者审美活动中的主动参与,也是错误的。故答案为 D。

 12.A【解析】对于中国的崛起,习近平主席要求人们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克服片面性和静止地看问题。同时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辨证否定的观点,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体现实践的观点,且“事必躬亲”说法不妥,③不选。

 13.D【解析】第二曲线理论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超越第一曲线,找到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是一条辨证否定的道路,体现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③④符合题意。第二曲线是在新的质变的基础上,开始的新的量变到质变的飞跃,①错误。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人们无法避开曲折的过程,②错误。

 14.D【解析】该意境不是由诗人在主客观条件实践下的结果,也不是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诗人对劳动者实践的画面的反映。所以①②都是错误的。

 15.B【解析】①符合题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年味并非凝固不变,随时代进步而变化”表明不同的年味是对不同时期的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不符合题意,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材料体现不出“变”与“不变”之间有辩证否定的关系。③符合题意,“变的是那些与现代文明相去甚远、与时代观念渐行渐远、与新消费理念不相适应的习俗”体现的是绝对运动,“不变的是年的精神内核与内生引力”体现的是

 相对静止,表明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④说法错误,年味的“变”与“不变”源于社会实践。

 16.B【解析】本题以“德”字字体的历史变迁为题材,考查学生对联系的普遍性、认识的无限性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德”字字形从甲骨文到金文,增加一个“心”字,表明人们看到了“心正”对于“目正”“行正”的重要性,①正确。从“德”的字形演变和字意丰富不难看出,人们对“德”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发展的,③正确。“目正”“行正”代表道德行为,“心正”代表道德观念,两者都重要,并不确定哪一项更重要,②不正确;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是天生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因此社会实践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④不正确。

 17.B【解析】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的论述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矛盾的主次方面、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人为事物的联系等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唯物辨证法,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事物的性质,正确看待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既要看到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重大战略意义,又不能忽视作为次要方面的潜在威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①正确;联系是事物存在的条件,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才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但人为事物的联系并非因其目的性而更能促进事物发展,②错误;站在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的战略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体现了立足整体,促进系统功能优化,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④正确;由于材料并未体现生物安全作为“关键部分”发挥决定性作用,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总是”起决定作用,③不正确。

 18.B【解析】本题以黄河水资源保护和整治为素材,考查学生唯物论、辩证法矛盾观的相关知识。针对黄河不同流域不同特点,选择了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带动了整个流域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这体现了从黄河实际出发,在整治水域污染的过程中坚持了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正确把握了治理黄河流域水污染的关键,①③符合题意。②是错误的,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辩证法、解决问题的前提,不是“基础”。题干关于治理的工作思路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把握事物特殊性的体现,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有必要选择重要支流和干流河段开展试点”体现了我们抓住主要矛盾,集中主要力量治理废水无序排放而不是全部力量,④说法错误。

 19.C【解析】自觉性是人类意识能动活动的重要标志,其他生物没有自觉性,①中“自觉地”说法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各不相同,④说法错误。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20.D【解析】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意思是你固然聪明有才能,也有高远的志向,却生于衰亡的时代,命运偏偏不济.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无关,①排除。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强调事物发展到最后的阶段,即将灭亡的惨淡情景,体现旧事物的灭亡,哲理对应错误,②排除。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意思是月亮圆的时候就开始向缺损转变,水满了就会溢出来,比喻事物盛到极点就会衰落,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符合题意。心病终须心药治,意思是对症下药,解铃还是系铃人,意思是解铃人最了解情况,能精准施策,两句话体现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符合题意。

 21.D【解析】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①中“彻底颠覆”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规律、利用规律,而不是改变规律,②说法错误。

 22.B【解析】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我们党之所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基于它们忽视调查研究,背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个人利益至上,没有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①④符合题意。矛盾的普遍性不属于唯物史观知识范围,②与题意不符。形式

 主义和官僚主义不是否认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而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认为社会意识可以独立于社会存在,③错误。故本题选 B。

 23.B【解析】习近平在给某公司全体职工回信中赞美劳动群众在战胜疫情中所发挥的作用,其原因在于劳动群众是社会历史进步的主力军,劳动是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①③符合题意。②颠倒因果。④表述错误。

 24.D【解析】本题以保护大运河为话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理解。针对大运河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等突出问题,国家出台《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正确。纲要的出台,对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先进的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④是正确的。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实践才是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源泉,①表述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变化与社会存在并不完全同步,②错误。

 25.C【解析】此题考查价值的相关知识。起初人们对山胡萝卜的价值缺乏正确认识,导致其无人问津,后来人们正确认识到它的药用价值,从此它身价倍增,这说明缺乏对山胡萝 1、价值的正确认识是无法实现其价值的,①正确;事物价值的增值要通过实践来实现,仅仅是“对山胡萝卜价值的认可”是无法实现其价值的增值的,②说法错误,排除;价值是由事物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决定的,③正确;山胡萝 l、的价值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变,改变的是人的认识,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

 26.答案示例一:

 ①该观点具有合理性。(2 分)②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 分)③不同性质的生活态度指导下的生活,对人们生活的作用是不同的。(2 分)④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指导生活,可以发现生活的美好,培养人们创造有趣的日子的能力;基于消极、悲观的态度的生活,往往使人消沉,丧失斗志。(2 分)⑤当然,人们的生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活态度不是唯一的因素。(2 分)

 答案示例二:

 ①该观点存在片面性。(2 分)②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2 分)③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生活态度如果不转化为生活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离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这个前提,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 分)④人们的生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生活态度视为影响人们生活的唯一因素。

 (2 分)

 27.①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 分)②跳出“计划还是市场”的理论窠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等,使真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得到丰富、发展和完善。(3 分)③聆听时代声音,不断破除各种思想的藩篱和旧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实现理论的创新与发展。(4 分)

 28.①观念创新,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推动全国思想大解放;(2 分)②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航天等科技的进步,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 分)③理论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经济体制改革等理论创新,为我国社会发展和变革指明方向;(2 分)④制度创新,推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我国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2 分)⑤文化创新,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2 分)

 29.(1)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 分)②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的力量创造性地探索出中国特色的防控体系和防控举措,取得疫情防控的重要成果,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应对疫情机制提供重要借鉴。(3 分)③其他国家和地区借鉴“中国战疫”的宝贵经验,结合本国实际积极探索有效的防控措施,坚持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 分)

 (2)①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2 分)②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4 分)③战“疫”中的“逆行者”,坚守正确的价值观,为了人民的安康,舍小家为大家,不惧病魔,恪尽职守,迎难而上,奋斗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在为人民、为祖国的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4 分)

推荐访问:长沙市 湖南省 学年
上一篇:陈共第七版人大出版《财政学》习题
下一篇:手术室护士工作计划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