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刺络拔罐加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40例|刺络拔罐的血是果冻状

来源:初三 发布时间:2019-04-30 点击: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治疗; 推拿; 刺络拔罐; 手法   [中图分类号] R24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颈源性头痛是推拿科常见病、多发病,它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1]。笔者临床运用推拿、刺络拔罐加龙氏正骨手法综合治疗颈源性头痛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80例,源于2007年10月-2010年10月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30-67岁,病程最短2d-5a。根据患者就治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长短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1.1 临床症状 均以头痛为主症。右侧痛56例,左侧痛24例,其中双侧31例。伴有头晕52例,颈肩臂疼痛且活动受限68例,心慌、胸闷22例,耳鸣16例 。影像学资料:经CT、MRI检查确诊C2~3、C3-4椎间盘突出症40例;经DR颈椎正侧位片提示钩椎关节骨质增生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反弓者48例;经DR颈椎左右斜位片显示C2-C4椎间孔变窄者18例,环齿侧间隙及寰枢关节间隙左右不对称者6例。
  1.1.2 诊断标准[2] 根据Sjaastad提出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①单侧头痛(包括枕部、顶部、颞部、额部、眶部的钝痛或酸痛),同时伴有上颈部不适(如疼痛、僵紧、活动受限)。②以下情况会使头痛症状加重:a.颈部活动和(或)头部维持于非常规体位时;b.在头痛侧的上颈段或枕部压迫时。③排除颅内疾病引起的头痛,排除颈椎结核、肿瘤者。
  1.1.3 诊断要点 有头痛、枕部及枕下部不适,以及颈椎病表现。颈椎触诊1-4颈椎横突不对称,2-4颈椎棘突偏歪、压痛,颈枕部疼痛。沿紧张斜角肌向上摸到横突附着处,可有条索感,或是一个硬结,此为该处钩椎关节错位的症状。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1.2.1.1 推拿 患者裸背,俯卧于治疗床上,嘱其放松伸长颈项,医者立于侧后方,先在患者项背、肩胛骨脊柱旁两侧肌肉涂上少许液体石蜡油,用拇指指腹或掌根进行推揉、点按颈项部双侧、斜方肌、肩胛区的肌群,使肌肉逐层放松,手法渗透有力,至肌肉温热,约10min;用一指禅推法、拿法和弹拔法,在痛点阳性反应点,则重点弹拔或按揉,手法轻重适宜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约10min。
  1.2.1.2 刺络拔罐 术者选择适号玻璃罐进行走罐法,刮拭经络督脉风府―身柱,胆经风池―肩井,膀胱经天柱―膈俞。颈部自上而下,肩部由内向外,用力均匀,反复刮走10-15次,至皮肤潮红,大部分患者会呈现鲜红色、暗红色或紫色的痧斑,再于颈项部压痛点处用梅花针叩打至出血,用闪火法拔罐,其它部位沿经络走向在背肌拔罐并留罐,时间为5min,拔罐结束后,擦净瘀血,消毒后外敷创可贴。以上治法每隔5d1次,6次为1个疗程。
  1.2.1.3 龙氏正骨复位 ①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头顶和床头边缘平齐,医者立于床头侧,以右手拇指顶住枢椎右侧横突,食指勾位枢椎棘突,掌部紧贴枕部,左手托住患者下颌部,嘱患者放轻慢慢转动颈部,术者在缓慢拔伸颈椎的同时,双手协同动作反向“闪动力”,当听到关节复位时弹响“咯嗒”声即告整复。②低头摇正法:适用于2-6颈椎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取坐位,术者一手轻托后颈,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作支点将头前后摇动2-3下,嘱患者放松,再用力加压闪动,复位时可听到关节复位时弹响“咯嗒”声。此手法动作要稳、准、巧,用力要适当,要用巧力、闪动力,忌用蛮力、暴力。
  1.2.2 对照组 采取单纯的推拿手法,如上“1.2.1.1”,疗程同治疗组。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头痛颈部不适等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随访3个月无复发;好转:头痛颈部不适等症状明显减轻,不影响生活和工作,随访期间,偶有发作,治疗后减轻;无效:头痛颈部不适症状无改善或稍减轻,随访期间仍发作,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3]。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1个疗程结束3个月后判定疗效,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注: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
  3 讨论 Sjaastad于1983年提出颈源性头痛的术语。并于1998年制订了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颈源性头痛逐渐被临床工作者认知和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呈现出年轻化、发病率上升的趋势,这在临床已较常见。从解剖学上看枕大神经来源于C2颈神经的后支,分布于上项线上,可达颅顶的皮肤;枕小神经来自C2、3颈神经或两者之间的神经袢,分布于耳后至后正中线之间。由于颈部劳损、负重、外伤等因素(长期高枕、工作环境寒冷潮湿、长时间的低头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不良姿势),继而发生骨质增生、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软组织劳损、椎体移位或滑脱,直接或间接刺激压迫颈脊神经、椎管外血管、交感神经而引起头颈疼痛。
  本症的中医治疗以“松则通”“正则通”“通则不痛”为原则,重在通血通络,理气止痛。笔者采取常规推拿手法放松颈背部肌肉,重点用弹拔等手法解除风池穴及其附近明确的压痛点或条索状的阳性反应点,减轻颈项部的板滞感,从而达到“松则通”,可使患者的头痛眩晕症状减轻,部分患者治疗后常有眼前发亮,头清目爽的感觉[4]。采用走罐疗法通过火罐的负压吸附与温热按摩作用,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并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局部血液供应,促进经络通畅、气血通达、瘀血化散的作用。刺络拔罐放血符合《灵枢?九针十二原》“菀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杨继洲也在《针灸大成》中指出刺络放血的特异功效,曰:“盖针砭所以通经脉,均气血,蠲邪扶正,故曰捷法最奇者哉。”刺络拔罐放血可以在放血局部形成负压吸引,直接将富含致痛物质的血液释放出,加速局部瘀滞积血的排出,促进新鲜血液流动,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损伤组织修复,达到祛瘀生新,通经活络,“通则不痛”的目的。龙氏正骨手法是我国著名骨外科专家魏征、龙层花教授综合中医各家手法之长,并结合解剖学和生物学研究,集40多年保健和临床经验所创造的中西医结合正骨手法。它具有轻、巧、稳、准的特点,在治疗中能够解除痉挛和松解粘连,改善血液循环,并恢复颈椎正常的解剖位置,恢复关节正常功能,消除小关节错位对枕大枕小神经刺激而引起的头、颈部疼痛作用[5]。通过上述综合治疗,可迅速消除颈椎病症状且复发率低。
  参考文献
  [1] 张宗峰,姚猛,滕立臣.颈源性头痛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3,7(6):970.
  [2] 李义凯.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9,7(6):55-56.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9.
  [4] 李建媛,符健,张丽等.按压风池穴加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5(6):17-18.
  [5] 龙层花.脊柱病及脊椎相关疾病中西结合诊疗教程[M].广西省卫生厅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课程,2002:59.

推荐访问:推拿 头痛 手法 治疗
上一篇:[中医治疗肾盂肾炎54例体会] 中医治疗前例腺炎怎么样
下一篇:[危重新生儿的早期识别] 危重新生儿识别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