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行政章节重点要点分析

来源:六年级 发布时间:2020-08-22 点击:

  绪论社会工作行政,是指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的福利保障组织对社会福利工作进行行政管理,实施社会政策,满足人民各类福利需求的活动。中心含义为制定、执行、实施社会政策、提高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及服务品质。P2

 社会工作行政特征:P31.社会工作行政服务范围的有限性。

  2.社会工作行政服务职能的非赢利性。3.社会工作行政服务手段的专业性。

  4.社会工作行政服务实施的层次性。

 社会工作行政运作程序的环节(多选) 组织,计划,执行,评估。P4

 社会工作行政应遵循的原则 :P61)社会工作价值原则 。

 2)整体性原则。

  3)专业责任的原则 。

  4)法制原则。5)协调的原则 。

 6)行政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社会工作行政的功能:P11 1)实施社会政策。

  2)进行有效管理 。

 3)总结经验,修订政策。

 学习和研究社会工作行政学的目的:P131、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体制。2、实现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法制化、大大提高行政管理效率。3、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服务,为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社会其他各项事业服务,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社会工作行政体制在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活动中,所采取的基本组织结构形式和基本制度与方法的统称。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

 组织的基本要素(多选):人员、目标、结构、制度、行为、环境等。P22

 行政组织的组成要素(多选):P23 1)物质要素 2)精神(形式)要素 3)环境要素 4)目的要素

 组织成员极其职位构成了行政组织两个最基本的元素,是行政组织的基本单位。P23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是指一切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组织,其中包括政府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社会的工作服务组织(如社团协会、民间营利性组织)。P23

 1911年,泰罗发表《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科学管理成为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学术思潮和组织管理方式。P24

 韦伯所划分的三种权威(选):传统权威、感召权威、法理的权威。P25

 1933年,艾顿.梅奥发表《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标志行为主义管理理论兴起。(单选)P25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的设计原则(选):P271)传统原则 2)动态设计原则 3)权变原则。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的结构包括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

 P29

 行政幅度:又称控制幅度,指一个层次的行政机构或一位行政领导所能直接、有效控制的下级结构或人员的数目。P30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类型:P31 1)政府机关。

 2)服务机构 。3)社会中介组织。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体制的核心问题:行政权力的分配,即行政权力的名义、实际归属及其运用。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体制的类型:P32 1)首长制与委员制。

  2)分级制与分职制。

  3)集权制与分权制。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组织环境:P35 1)社会环境(一般/特定社会环境)。2)团体社会环境。

 3)社会工作行政组织气候。

 社会工作行政组织权力是组织实施管理的基础。P39

 具有以下特征的组织可被视为第三部门的一部分: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P44

 第三部门,又称社会中介组织是指能够在政府调控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沟通政府与社会主体之间的信息、平衡社会利益冲突、协调各方行为的“中介作用”的组织。P44

 第三部门形成和发展的原因:P45 1)政府职能的转变。

 2)体制因素。

 3)经济主体的需要 。4)公民参政议政意识的增强。

 第三部门中的公益性组织具有的功能:P47 1)社会服务功能 。2)社会沟通功能。

 3)监督管理功能。

 第三部门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P48(简答)1)缺乏总体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2)对公益性机构缺乏法律的规范。

 3)组织内部管理不规范。

 4)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质量欠佳。

 第二章 社会工作行政体制

 社会工作行政体制,是指国家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行政管理体制,其组织管理模式和其他公共领域的行政管理没有太大的区别,仅仅在服务的对象、内容和方法方面有所不同,或者由于服务及管理内容的特殊性,导致管理模式与制度方面一定的差异性。P51

 根据社会政策的不同层次,大致可分为宏观社会工作行政和微观社会工作行政。P52

 西方国家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构成方式及特点:P551)社会工作行政体制专业化。

  2)社会工作行政人员职业化。3)社会工作行政组织机构多元化。

  4)政府对社会福利财政资金的宏观调控。

 社会工作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容:P59(简答)1)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维护的职能,保卫的职能,扶助的职能,管制的职能,服务的职能,发展的职能)。2)政府机构的改革。

 3)政府行政权力的调整。

 4)人事制度的改革。

 5)行政行为的规范。

 社会工作行政体制改革的作用:P621)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2)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3)推进我国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科学化。

 我国社会工作行政体制存在的问题(论述):P651)政府统揽而缺乏团体中介。

  2)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但专业水平较低。3)福利资源短缺。

  4)行政作用突出而法制配套不完善。

 我国的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思路(论述):P681)形成不同层次的行政管理组织体系。

  2)转变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观念。3)调整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职能与范围。

  4)规范政府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行为。

 社会工作行政领导

 领导,就是领导者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中依据有关的规章制度,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影响去共同努力,以实行既定的管理目标的行为过程。P72

 社会工作行政领导,是指领导者依法行使社会工作行政权力,全面履行策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人员配备等主要管理功能,并能积极有效地激励其下属员工实现机构所定目标的过程。P72

 社会工作行政领导的要素:P73 1)领导者。2)被领导者。3)领导行为的内容。4)客观环境。

 社会工作行政领导的功能:(简答)P741)鼓舞下属的工作情绪。2)维持组织的完整。3)倡导机构达成行政目标。4)保持组织对环境的适应 。5)维持工作纪律。

 社会工作行政领导的独特性:P76 1)等级性。2)权威性。3)综合性。4)服务性。

 社会工作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P78 1)选举制。2)任命制。3)考任制。4)聘任制。

 社会工作行政领导者职责的具体内容:(论述)P83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社会福利政策。2)主持制订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3)负责制定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决策,决定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组织建设 。5)选用人才。

 6)协调组织活动及冲突 。7)控制与监督。

 社会工作行政领导的过程归纳为两个方面:科学化过程和艺术化过程。P86

 社会工作行政领导艺术的特点:P87 1)灵活性。2)经验性。3)科学性。

 社会工作行政领导艺术的类型:P87 1)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2)选才用人的艺术。

 3)授权艺术。

 社会工作行政领导的方式:(论述)P891)按领导贯彻意图的不同方式分类(选):A、强制性方式;B、说明方式;C、激励方式;D、示范方。2)按领导工作目标的不同侧重点分类(选):A、以事为中心的领导方式;B、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C、人事并重的领导方式。3)根据社会工作行政领导对下属管理的宽严程度分类:A、独断型的领导行为模式;B、放任型的领导行为模式;C、民主型(也称参与型)的领导行为模式。

 第四章 社会工作行政决策

 决策,是指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期优化地达到目标。P101

 社会工作行政决策区别于其他决策的特征:P1021)权威性。2)广泛性。3)政治性。

 西蒙的决策程序论决策过程分四个阶段:P103 1)情报活动阶段。2)设计活动阶段。3)抉择活动阶。4)审查活动阶段。

 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的地位及作用:P1061)—是社会工作行政过程的首要环节和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

  2)—是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成功的关键。3)社会工作行政决策水平是衡量领导者能力的重要标准。

 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的一般运作原则:P1071)信息准确全面原则 。2)目标原则。

 3)系统原则。

 4)可行性原则。

 5)时效原则。

 6)权变原则。7)满足原则。8)行动原则。

 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的组织体系包含: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的密切配合和合作。P109

 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的类型:(论述、简答)P1111)依据社会工作行政决策主体地位的不同,可分为组织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多选)。2)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可分为常规型(或程序化)决策和非常规型(或非程序化)决策两种(选)。3)依据决策条件和结果的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4)按照使用的决策方法的先进程度,可以把行政决策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5)依据决策目标实现的时间的长短,决策可分为长期性决策、短期性决策和年度决策三种。

 社会工作行政决策程序的几个步骤:P1131)评估需要,发现问题。2)目标的制定。3)方案安排。4)方案的修正完善。

 决策者在对各种预选方案作选择时,通常要考虑的因素:P1251)合理性因素。2)综合效益因素。3)风险性因素。

 第五章 社会工作行政计划

 社会工作行政计划,是指社会工作行政机构为达成行政决策目标而进行的筹划活动及所制定的实施步骤及方法。P138

 一个完整的社会工作行政计划的构成因素:P1381)计划目标。

  2)计划主体。

  3)地理区域 。

 4)详细程度。

  5)达成计划的手段。6)计划期限。

  7)权力与责任分布。

  8)成本和收益。

 社会工作行政计划的特点P1391)目标性。2)普遍性。3)超前性。4)可行性。5)具体性。6)适应性。7)整体性。8)连续性。9)时效性。

 社会工作行政计划类型:P1421)按期限长短分:长期计划、短期计划、年度计划。

  2)按计划层次分:国家计划、地方计划、机构计划。3)按制定程序先后分:策略性计划、管理性计划。

 社会工作行政计划的地位与作用:P1441)社会工作行政计划能消除不确定性及变化。

  2)能集中人们对目标的思考。3)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4)能为人们提供行政控制的标准和手段。

 社会工作行政计划的程序:P147调查研究。2)确立目标。3)拟订方案。4)制订计划。

 第六章 社会工作行政的实施

 社会工作行政实施,是指社会工作行政机构为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社会福利政策所进行的全部行政活动及整个过程。P158

 社会工作行政实施的特点:P1591)目的性。2)实务性。3)经常性。4)连续性。5)时效性。6)灵活性。7)层次性。

 社会工作行政实施的地位和作用:(简答)P1601)社会工作行政实施是行政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是决策目标的实践检验过程。3)其政策是评估、判断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的客观依据。

 社会工作行政实施前的准备阶段:P1621)法律准备。2)组织准备。3)物质准备。4)思想准备。5)技术准备。

 从纯粹的指挥形式看,指挥的方式分为:P1661)口头指挥。2)书面指挥。3)会议指挥。

 社会工作行政沟通,就是指在社会工作行政体系中,社会工作机构内的成员之间、社会工作机构间或社会工作机构与有关方面之间所作的信息上的传递交流与联系。P167

 沟通过程涉及的五个要素:P1671)信息发送者。2)信息接受者。3)信息。4)沟通途径。(5)反馈。

 社会工作行政沟通作用:(简答)P1671)有利于社会工作行政目标的确定。

  2)有利于社会工作行政的实施。3)有利于社会工作行政实施的管理。

  4)有利于社会工作行政实施的效果评估。

 正式沟通,是指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其优点在于沟通效果比较好,并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缺点在于沟通速度较慢,且缺乏一定的灵活性。P168

 正式沟通又可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P169

 导致沟通障碍的原因:(简答)P1701)语言符号方面的障碍 。

 2)认识和理解上的障碍 。

 3)组织和地位上的障碍。

  4)空间距离的障碍。

  5)信息量负荷过重的障碍。

 行政沟通的三种关系模式:聚联式、单联式、互联式.P171

 社会工作行政沟通的改善:(简答)P1721)创造适宜的沟通气氛。

  2)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3)控制信息的流量。4)组织架构的设置应有利于沟通的需要 。

  5)沟通技术的现代化。

 社会工作行政协调的功能(简答):P1741)对社会工作机构的各种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合理配置。2)为机构内部创造一个相互尊重、平等待人、互助互利、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温暖和谐的人事环境。3)通过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维持与服务对象的工作关系,建立与社区的良好关系,从而扩大机构在整个社会的影响。

  4)使有关规章制度相互配套 。5)消除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消费,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社会工作行政协调的原则:(简答)P1751)坚持社会福利制度的根本目的。2)尽量将社会工作行政实施计划考虑周全3)授予参与协调的人员以适当的权限。4)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5)追求组织内外关系的动态平衡。

 社会工作行政协调的具体操作形式(多选):P1761)会议协调;2)信息协调;3)谈话协调;4)网络协调。

 社会工作行政控制,是指社会工作机构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确保实现既定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偏等管理活动。P177

 行政控制的过程:P1771)确定标准。2)评估成效。3)纠正偏差。

 社会工作行政控制的种类:P1781)过程控制。2)冲突控制。

 第七章 社会工作行政的效率与评估

 社会工作行政效率,是指在保证社会福利制度和政策的目标方向正确,并给社会带来有益成果的前提下,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活动的产出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之间的比率关系。P181

 社会工作行政效率特点:P1811)方向性。2)关键性。3)社会价值性。4)相对性。

 社会工作行政的效率的类型:P1831)微观效率和宏观效率。

  2)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

 3)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

  4)组织效率和个人效率。

 研究社会工作行政效率的意义(简答):P1841)社会工作行政效率化是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2)社会工作行政效率问题是社会工作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3)提高社会工作行政效率有助于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关系。4)提高社会工作行政效率是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极为重要环节。

 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的一般意义:(论述)P186-1891)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的作用,从宏观看:A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有助于社会福利管理体制的转变。B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有助于政府行政管理绩效的提高。C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能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赢得民众对社会的信任与支持。2)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的作用,从微观看:A有助于社会工作机构做出正确的行政决策。B有助于机构改善服务的品质,从而找到改善机构服务品质的切入点。C有助于机构获得政府及资助团体的进一步的财政支持。

  D有助于机构员工个人绩效的提高。

 社会工作机构服务方案评估的四种类型:P189 1)努力评估。2)成果评估。3)效率评估。4)影响评估。

 绩效评估的标准:P1921)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质量标准。2)数量标准。3)时效标准 。

  4)费用标准。

 社会工作行政绩效评估的困难(简答):P1931)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体制的单一性。2)社会福利需求的多元性。3)社会工作服务产出的非营利性和无形性。4)社会福利制度与实施的变动性。5)社会工作服务产出的中间性。

 社会工作行政绩效测定的方法:P1591)根据社会工作行政投入与产出的有形与无形因素去划分,可分为直接测定方法和间接测定方法。2)根据社会工作行政投入与产出的过程去划分,可分为投入评估、过程评估、成果评估、效率评估四种。

 影响社会工作行政效率的因素:P2011)环境因素。2)组织因素。3)人员因素。4)科学技术因素。

 提高我国社会工作行政效率的途径(简答):P2031)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树立效率的观念。

 3)推进机构改善,建立合理的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体制。4)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5)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与服务队伍。6)实现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这是提高社会工作行政效率的物质技术保证。

 第八章 财务行政

 预算管理是全部财务行政的中心环节。P206

 财务行政是政府对国家财政收支分配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活动的总称。P207

 财务行政的特点:P2071)政策性强。2)涉及面广。3)类型复杂。

 社会福利资金管理的一般职能:P2071)宏观职能。2)微观职能。

 国家社会福利财务行政的三大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P208

 社会福利财政支出的原则:P2131)公平原则。2)经济效益原则。3)调整原则。

 财政预算各国、各级政府、各个组织机构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关键性环节。P216

 国家社会福利预算,是政府为实现职能,通过法律形式确定的筹集和利用资金的计划。P216

 国家社会福利财政预算的原则:(多选/简答)P2171)发展性。2)公开性。3)可靠性。4)统一性。5)综合平衡性。

 预算编制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开始。P217

 预算执行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重要环节。P218

 决算是整个预算程序的总结和终结。P218

 世界各国采用的预算方法:P2181)绩效预算。2)计划规划预算。3)零基预算。4)单一预算。

 政府审计的一般原则:P2281)政策法规性原则。2)客观公正性原则。3)独立性原则。4)效益性原则。

 政府审计的基本方法:P2281)审计分析。2)审计检查。3)审计调整。4)审计报告

 第九章 社会工作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行政,是指政府为达成其职能,推行其工作,通过一定的人事机关及相应的制度、法规、方法和手段等,对其所任用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选拔、任用、培训、奖惩、考核、调配、工资福利、退职退休等方面的管理活动。P234

 人事行政所应遵循的主要原则:P2351)力求“人与事”的最优结合。

  2)量才录用,任人唯贤,实行公开竞争,保证机会均等。3)考、训、用三结合,即举即用,边训边用,定期考核。4) 有奖有惩,赏罚分明。

 人本主义精神的追求:P2371)功绩精神。2)法治精神。3)人才精神。4)市场精神。5)分权精神。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内在运行机制的具体体现:P2381)竞争机制。2)保障机制。3)激励机制。4)更新机制。5)监控机制。

 我国人事行政的转变将呈现出以下几大发展趋势:P2401)人事职位体系由大一统型转变为分类型。2)人事管理模式由单一型转变为多元型。

  3)人事权力形态由集中型转变为分散型。4)人事管理行为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经验型、依靠政策型转变为依靠法律管理的学型、现代化管理型。5)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由计划型转变为市场型。6)人事管理机构的管理行为由微观型转变为宏观型。

 社会工作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P2421)公平性。2)公开性。3)客观性。4)具体性。5)适应性。6)专业性。

 社会工作机构人力资源开发主要内容:P2431)预测与规划。2)教育与培训。3)选拔与使用。4)配置与管理。

 我国社会工作机构的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简答):P2451)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2)我国人事行政的总体水平不高。3)我国社会福利资源有限。

 我国社会工作机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论述):P245-2481)提高认识,重视对社会工作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开发与培养。2)配套改革,提供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保障。3)健全机制,巩固和完善社会工作机构的人事管理制度。

 第十章 社会工作机构的职位分类制度

 人事分类的制度有两种: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P249

 人事品位分类:把员工的资格地位高低作为等级划分的主要标准。P249

 人事职位分类把官和职融为一体,将各种职位的工作性质、工作种类、繁简难易、责任轻重、工作环境、人员关系和每个职位所需工作人员的资格条件,加以分类整理,作为考试、奖惩等的依据。P250

 职务分类制度在各部门的人事管理中的作用:P2531)促进了人事行政观念的变革。

 2)健全行政体系 。3)人事配合,适才适所。

 4)考绩合理化。5)实现同工同酬,按劳取酬 。

  6)健全退休制度。

 职位分类的具体过程:P2581)职位调查。2)职系区分。3)职位评价。4)制定职级规范。5)职位归纳。

 第十一章 社会工作机构的人事更新制度

 机构员工的更新包含两方面的涵义:P2611)机构员工的更新。2)机构员工素质的更新。

 选拔任用制度的基本原则:P2621)平等原则。2)公开原则。3)择优录用原则。4)因事择人的原则。

 选拔任用的方式或领导者产生方式:P2621)选任制。2)委任制。3)聘任制。4)考任制。

 选拔任用的程序:(简)P2631)制订机构现在和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计划。

 2)工作分析。3)招募通知。4)收集申请者资料。5)初步评估选择。6)最后录用。7安排职位。

 面谈的目的:P2691)获取资料。2)提供资讯。3)充分沟通。4)资料处理。

 培训的步骤:P275-279 1)评估员工的学习需要。

  2)决定培训的优先顺序。3)制订培训方案目标。4)拟订培训方案。5)设计和实施培训计划。

 6)预算培训方案成本。

  7)评估培训方案的效能。

 评估培训方案的四个测量指标:P279-2811)反应测量—2)学习测量—3)行为测量—4)结果测量—

 我国规定男性工作人员退休年龄为60,女性为55岁。P283

 退休方式分类:P2831)社会工作者本人的愿望分:自愿退休和强制退休。2)社会工作者本人身体状况分:正常退休和特殊退休。3)社会工作者退休后是否再参加工作分:终身退休和暂时退休。

 退休金的种类:P2841)普通退休金。2)退休津贴。3)一次性退休金。4)残疾退休金。5)遗嘱退休金等。

 第十二章 社会工作机构的人事激励制度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揭示了激励的方式大体可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P286

 员工考核的功能:(简答)P2911)作为奖惩的标准。

  2)培训与发展。

  3)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4)提高工作士气。

  5)提高工作效果及效率。

 员工考核的内容:P2921)考勤。2)考绩 。

 员工考核的原则:P2931)坦诚原则。2)积极原则。3)客观原则。4)持续原则。5)公平原则。6)严守秘密的原则。

 员工考核的方法:P2951)比较法。2)绝对法。3)成效量度。

 第十三章 社会工作机构的人事行为调控制度

 督导制在社会服务机构内设立的一种由有经验资深的机构高层次要员对其他较低级员工在工作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工作关系等方面进行指导的一种制度。P300

 督导的功能:P3001)行政的功能。2)教育的功能。3)支持的功能。

 影响督导关系建立的因素有:P300-3021)督导者的领导风格。2)受导者的动机。3)受导者的学习形态。4)督导者的影响力。

 督导的模式:P3031)正式的----有计划的模式。2)正式的---临时性的模式。3)非正式的---有计划的模式。4)非正式的---临时性的模式。

 督导的方法:P3041)讨论。2)计划。3)问题解决法。4)模拟方法。5)直接督导。

 督导的形式:P3041)个别督导。2)一对督导。3)小组督导。

 督导计划的内容:督导需要、督导目标、督导模式、督导方法和督导安排。P305

 惩戒制,是指对机构员工违法违纪行为,工作绩效不良行为进行处理的制度。P308

 第十四章 社会工作行政的立法与监督

 社会工作行政法制的基本原则:P3161)社会工作行政的法治原则。2)社会工作行政的合法原则。3)社会工作行政的适当原则。4)社会工作行政公开原则。

 推进社会工作行政法制化的意义(论述):P3181)有利于完善我国社会工作行政立法体系,做到有法可依。

  2)有利于加强执法工作,做到执法必严。3)有利于开展法治宣传,增强公民法律意识。

 社会工作行政立法,是指特定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针对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制定并发布具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P320

 社会工作行政立法的基本原则:P3221)依法立法原则。2)民主立法原则。3)科学立法原则。

 社会工作行政立法一般程序:P3231)规划。2)起草、列入规划。3)审议。4)签署发布。

 我国现有社会工作行政立法的缺陷:(简答)P324-3261)社会工作行政立法观念落后。

  2)——权限不清。

  3)——质量不高。

  4)——程序不严格。

 我国社会工作行政立法体系缺失具体表现:(简答)P3261)立法效力的缺乏。2)对社会工作机构管理的具体环节缺乏系统规范。3)对具有特殊性质的社会工作机构缺乏法律的专门规定。

 完善社会工作行政立法的有效途径:(简答)P3271)注重法制观念,加强社会工作行政立法的研究。

  2)更新立法观念,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3)改革与完善立法行政体制及其运行。

 社会工作行政监督,是指国家主管社会工作的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对一切社会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政所作的监督。P330监督的表层功能:P3311)监督行政的有效实施,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防止社会工作行政人员滥用权力。3)纠正和处罚违反乱纪行为。

  4)筛选和纯化队伍。

 社会工作行政监督的意义:(1)现实意义。2)深远意义。P331

 社会工作机构内部的专门监督:1)行政监察。

  2)审计监督。P333

 社会工作行政机构外部权力监督:P3341)政党的监督。2)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3)司法监督。

 社会工作机构外部非权力监督:P3361新闻舆论的监督。2审计通报制度。3社会公众的监督。4政协、民主党派监督。

 社会工作行政监督的原则:P3371)合法性原则。2)统一性原则。3)公正原则。4)时效原则。5)以人为本原则。6)竞争的原则。

 社会工作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P339-3401)社会工作行政监督观念滞后。2) ——体制多元且缺乏协调。3)监督主体缺乏独立性。4)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体制的单一性。5)社会环境中存在一些不利于监督的制约性因素。

 社会工作行政监督的改革途径:P3411)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 。

 2)完善和改革法规。3)提高监督主体的权威性。

 4)政府对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模式的改变。

 第十五章 社会工作行政的改革与发展

 当代西方国家社会工作行政改革的措施(简答):P349-3551)推行社会福利政策改革,收缩政府社会职能。2)社会福利服务公私并举,政府与市场两种制度优势与功能互补。3)革新社会工作机构的行政管理制度、建立精干高效的公务员队伍。4)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实行合理分权。

 西方社会工作行政改革的趋势与特点:(简答)P356-3581)政府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职能的强化。2)福利服务的市场化。3)社会工作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4)社会工作管理手段的科技化和信息化。

 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弊端体现在:(论述)P3611)政府机构不断膨胀,人员逐渐增多,管理效率低下。2)集权化的社会工作管理模式极易造成腐败。3)传统的社会工作管理模式政社不分。4)传统的社会工作管理模式也使社会自治和自组织能力受到剥夺和抑制。5)传统的社会工作管理方法和手段亟待更新。

 社会工作行政系统的功能更新:P3621)科学地界定政府职能。2)将市场机制逐渐引入政府社会工作管理部门。3)增加公众对政府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参与。

 社会工作行政系统的组织结构改革:P3641)组织重构主要指如何在各级政府和国家行政机关内部合理调整社会工作机构设置,划分职权和职能范围。2)自上而下的分权,合理调整权力结构。3)发展民间非政府组织。

 社会工作行政制度的创新:P3641)政府社会工作决策体制的创新。2)完善政府公务员制度,提高政府公务员的专业水平。3)加强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监督体制建设。

 社会工作行政改革的外部社会条件的制约的表现:P3661)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性的制约。2)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性的制约。3)改革配套程度的制约。

 我国社会工作行政改革的动力因素:1)社会工作行政改革的外部动力。2)社会工作行政改革的内在动力。P368

 注:补充社会工作行政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的福利保障组织对社会福利工作进行行政管理,实施社会政策,满足人民各类福利需求的活动;中心含义为制定、执行、实施社会政策、提高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及服务品质。

 社会工作行政(广义)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有关行政管理法律规范性文件的行为,也包括特定的行政机关依其权限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狭义)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依法制定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

 社会工作行政决策是指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制定社会政策及其执行动方案时,为达到预定的服务目标,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在掌握大量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或处理的事务,做出决定。

 职位:是指符合一定规格标准的机构工作人员所担负的职务和责任的集合体。

 我国社会工作行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存在的问题:1)政府统揽而缺乏团体中介。2)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但专业水平较低。3)福利资源短缺。4)行政作用突出而法制配套不完善。改革思路:1)成不同层次的行政管理组织体系 。

  2)转变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观念。3)调整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职能与范围。

  4)规范政府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行为。

 研究社会工作行政学的意义?1)加强对其的研究很重要,是由社会福利事业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2)我国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体制现状,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对其的研究,以有力推进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3)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引入,促使我们必须加强对其的研究。

 论述我国现有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弊端及解决办法:(论述)我国现有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弊端:1)政府统揽而缺乏团体中介。2)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但专业水平较低。3)福利资源短缺。4)行政作用突出而法制配套不完善。解决办法:1)形成不同层次的行政管理组织体系。

  2)转变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观念。3)调整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职能与范围。

 4)规范政府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行为。

 我国社会工作机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与对策:(论述)P244~248现状:1)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2)我国人事行政的总体水平不高。3)我国社会福利资源有限。对策:1)提高认识,重视对社会工作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开发与培养。2)配套改革,提供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保障。3)健全机制,巩固完善社会工作机构的人事管理制度。

 社会工作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改革途径:(论述)社会工作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1)社会工作行政监督观念滞后。2)社会工作行政监督体制多元且缺乏协调。3)监督主体缺乏独立性。4)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体制的单一性。5)社会环境中存在一些不利于监督的制约性因素。改革途径:1)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2)完善和改革法规。3)提高监督主体的权威性。4)政府对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模式的改变。

 我国社会工作行政改革的核心内容与措施:(论述)P362~366(一)社会工作行政系统的功能更新:1)科学地界定政府职能。2)将市场机制逐渐引入政府社会工作管理部门。3)增加公众对政府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参与。(二)社会工作行政系统的组织结构改革:1)组织重构主要指如何在各级政府和国家行政机关内部合理调整社会工作机构设置,划分职权和职能范围。2)自上而下的分权,合理调整权力结构。

  3)发展民间非政府组织。(三)社会工作行政制度的创新:1)政府社会工作决策体制的创新。

 2)完善政府公务员制度,提高政府公务员的专业水平。

 3)加强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监督体制建设。

推荐访问:社会工作行政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 要点 重点
上一篇:浅谈数学作业批改几点方法
下一篇:浅谈作业批改和评价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