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真谛] 和谐的名人例子

来源:四年级 发布时间:2019-04-13 点击:

  西方学人赫拉克利特说: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精彩。这个“看不见的和谐”,就是自我精神层面的心理和谐。因此,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摘自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
  看不见的和谐似海,平和博大,不拒点滴,自清自洁。海为百川会聚之处,“沔波流水,朝宗于海”(《诗・小稚》),“海纳风行,不疑不滞”(唐・陆贽《兴元论续》)。海性大度豁达,不嫌细流;海格平和,浪涛平缓;海德洁净,自理污淖。人心如大海,是一种整体素质,一种品行情操,一种人生态度,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人际和谐,自我和谐,与自然和谐,乃和谐社会三大支点。其中,个体的内心和谐起着基础性作用。没有人心理卜的和善、顺和、平和,和谐社会必将出现杂音与失衡。现实生活中,一些朋友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与激烈竞争,心浮气躁,心生闷气,心气阻塞,对任何事物都横挑鼻子竖挑眼,满腹牢骚。有的还表现出一种“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心态,自己把自己整得心不平,气不顺。原来事件与自身无关,也非要吵吵嚷嚷,发泄情绪。甚至自个儿在马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不是白嘲一声“倒霉”,起来拍拍灰土赶路,而是骂娘,埋怨是干部腐败,修的豆腐渣路。这种异变的情绪是由于群众利益受损害的情况比较多所致,也是人们心理失去平和的结果。倡导大家铸就如海的心态,就是要理智平和地对待社会,胸襟宽阔,舒坦释然,大度宽容,超越自我。懂得偏激无益,急躁有害,心情不舒,诱发疾病。惟有内心真正达到和谐,才有静心,才有深情,才有自由。内心和谐如同人海辽远广阔,是没有边界的。
  看不见的和谐如山,高耸挺拔,坚韧果敢,英勇无畏。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为山,“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带素披裘,自得山性”(梁・简文帝《七励》)。山骨傲然,山性质朴,山韵美妙。人心如高山,日击千里,远见卓识,劈难斩困,刚正不阿。内心和谐显示一种山的能量,难不倒,苦不倒,穷不倒,夸不倒,诱不倒。和谐靠调解矛盾实现,靠战胜逆境形成,靠攻克困难达到。人的内心和谐,要有一种胜人者力、自强者强的境界。对待个人所处的地位、待遇、环境,遇到的诸如小孩上学难、看病难、上岗难、成家难、挣钱难等问题,不抱怨,不攀比,积极面对,旷达以待,泰然处之。即使在拼搏中跌倒,仍不气馁,拍拍身上灰尘,继续挺胸向前。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悲伤在心头,四时都是好时节。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红军长征多么艰险,雪山过后,毛泽东吟出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绝唱。曹操败走华容道,可谓穷途末路,他却仰天大笑,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境由心造,面对艰苦挫折,需要的是和谐的内心,山一样的品格。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山。何况全社会都在关注弱势群体,抬高民众“幸福指数”。相信生命的每一天都会雨过天晴,阳光灿烂。
  看不见的和谐还像根,深扎沃土,广吸养分,默默贡献。“如流水必有源泉,卉木之茁于根藉”(鲁迅《坟》),“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淮南子・原道训》)。草木之根在于识时辨节,应发而生,不分土色,开辟新境,“根柢磐深,枝叶峻茂”(刘勰《文心雕龙》)。“根”的开拓观念、奉献精神、机遇意识也是个体内心和谐的三要素。上世纪美国探险家约翰・戈达德,当别人惊讶地追问他是凭借着怎样的力量让他把许多注定的“不可能”都踩在脚下时,他微笑着回答:“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人生在世,是活得亮丽、温暖踏实、富有创造性,还是活得阴暗、冷漠、果板、一事无成;是创造奋进、默默奉献,还是甘干平庸、沉湎幻想,往往取决于变异思迁,求新创造。“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强调人的内心平和,并不排斥追求拓展。改革生和谐,探求出快乐,奋进去忧郁。只有以心为根,以血为泉,不使自己的生命错过一次美丽的花期,才能远离失落,远离烦恼,活得自在,活得潇洒,活得幸福,活出人生价值。
  
  编辑:修 远

推荐访问:真谛 和谐
上一篇:【探讨节假日护理质控查房制度对护理安全的作用】 护理质控查房
下一篇:【单纯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护患沟通】 急性阑尾炎症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