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除皱十天后面部肿胀什么原因【肿胀抽吸技术在面部除皱中的应用体会】

来源:四年级 发布时间:2019-03-30 点击:

  自2008年2月以来,笔者尝试将肿胀抽吸技术用于面部除皱术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就医者18例,均为女性,年龄38~58岁。面部均为皮肤松弛下垂,鼻唇沟较深,颧脂肪垫下垂明显。面部除皱同期行额部除皱者3例,同期行隆鼻术者1例。切口均采用耳前至发际内切口。
  1.2 手术方法:均采用局部肿胀麻醉技术,肿胀液配制:0.9%生理盐水500ml+2%利多卡因15ml+1:30万肾上腺素0.5ml+碳酸氢钠5ml。先用龙胆紫标记耳前至发际内切口线,碘酊固定;然后用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2ml,在发际内标记的切口线上选一点注入1ml麻醉夜进行麻醉;接着用手术刀切一小口,用直径2.0mm钝头多空注水针顺颞浅筋膜浅层向面部放射状注入肿胀液。将整个剥离区注射均匀后,用直径3.0mm的手动抽脂管在面部皮下脂肪层,根据手术范围交叉穿刺,使手术区皮下脂肪层呈蜂窝状,再用解剖剪刀将皮下的纤维隔剪开,剥离面用纱布块压迫止血,充分止血后,将颧脂肪垫向上缝合悬吊,每侧均缝合三针,悬吊于颞深筋膜。接着将SMAS层折叠向上缝合,双侧缝合位置尽量对称一致。剥离的范围:颞部是从发际内切口线到同侧外眦部和颧骨隆突处;面部是从切口线到耳垂前约五横指颧大肌处。最后是缝合,缝合时先在耳轮上缘及耳垂处固定两针,剪除多余的皮肤,修剪“猫耳”。手术结束时酌情放引流条,皮下用5-0可吸收线行减张缝合,用6-0尼龙线依次缝合皮肤。术后用弹力绷带适度加压包扎,3天后拆除包扎,5天部分拆线,7~8天全部拆线。
  1.3 结果:所有就医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瘢痕不明显。经随访1年,1例患者对颞部切口脱发不满意,其它效果均满意(典型病例如图1),无神经损伤,无皮下血肿及皮肤坏死的发生。
  
  2讨论
  近年来,肿胀技术发展很快,广泛用于整形美容各个领域[1]。肿胀法在吸脂、乳房整形、组织扩张器埋置及腋臭中应用广泛。因头面部血管丰富,面部除皱术分离范围广泛,锐性分离,所以术中出血量较多(近两年加上微创的推广,手术切口小、视野暴露受限,进一步增加了手术风险);又因面部皮肤与皮下组织结合紧密,组织分离困难,手术费时间,且分离平面深浅难以掌握,所以建议扩大组织间隙以便减少分离过程中的风险。肿胀液的应用,即可以减少术中的出血,又可以使组织间隙扩大易于手术分离。肿胀液的注入第一可以使组织肿胀、坚实从而压缩血管,起到减少术中出血的作用;同时肿胀液中的肾上腺素使血管收缩,亦是减少术中出血的重要因素。第二可使组织具有一定的张力,从而限制了组织的移动性,使组织更易分离。大量盐水的注入也扩大了组织间隙,使解剖层次更清晰、更易剥离,也便于用手动抽脂针在皮下脂肪层穿刺,使皮下呈蜂窝状,减少锐性分离中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缩短了手术时间。切口设计的位置:在发际内及耳前皱褶,这样切口较隐蔽。在处理皮肤张力方面:采用5-0可吸收线行皮下减张缝合,避免应用丝线线结对皮肤的刺激,减少瘢痕的增生。术后用6-0尼龙线缝合皮肤,术后瘢痕不明显。通过18例患者的观察,无一例出现血肿、皮肤坏死、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将肿胀法应用于面部除皱术,既减少术中出血量,又易于组织分离且分离平面清楚,组织损伤小,缩短手术时间,利于门诊手术[2]。术中应用手动抽脂针将皮下穿刺呈蜂窝状,使组织更易剥离,进一步缩短了手术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蔡景龙,马玲,李东,等.肿胀局麻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1998,4(4):186-189.
  [2]李东,朱力,谢宏彬,等.适于国人面部除皱术的几点改进[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2000,6(4):172-174.
  
  [收稿日期]2011-02-16[修回日期]2011-04-21
  编辑/张惠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推荐访问:肿胀 面部 除皱 体会
上一篇:五单位排列计数法在毛发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毛发移植术
下一篇:压应力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_成纤维细胞名词解释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