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崖州区中央景观大道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来源:三年级 发布时间:2020-09-29 点击: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附声环境影响专项报告)

  项目名称 : 三亚市崖州区中央景观大道市政道路工程项目

 建设单位( ( 盖章 ):

  三亚市 崖州区住房 和城乡建设局

  编制日期

 二 二 O O 一 七 年 十 月

 环境保护部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三亚市崖州区中央景观大道市政道路工程项目 建设单位 三亚市崖洲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法人代表

 朱博阳 联系人 龙藉委 通讯地址 三亚市崖洲区水南大道 288 号

 联系电话

 传真 / 邮政编码 572000 建设地点 位于崖洲区,项目起点于崖州路,终点于南滨路,见附图 1

 立项审批部门 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三发改投[2017]443 号 建设性质 新建 √

 改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市政道路工程建筑 E4813

 占地面积 (平方米) 137500 绿化面积 (平方米) 33000 总投资 (万元) 38645 环保投资 (万元)

 1415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3.6%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18 年 12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由来 三亚市崖州区位于三亚市西北部地区,东邻凤凰镇,西靠九所镇,南接天涯镇,北与育才镇接壤,境内气候宜人,适合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业。三亚市崖州区中央景观大道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地点在三亚市崖州区,起点于崖州路,终点于南滨路,是崖州区中心区域的一条重要主干路。该道路的建设,可完善道路的路网结构,改善周边居民交通出行环境,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加快周边地块的开发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改善对外交通条件,促进崖州区经济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海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等有关条款规定的有关要求,本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本项目为“四十九 交通运输业 172、城市道路”,本项目为新建类城市主干路项目,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本项目建设单位三亚市崖洲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海南寰亚生态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组织人员踏勘现场,收集、分析有关资料,编制完成《三亚市崖州区中央景观大道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二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三亚市崖州区中央景观大道市政道路工程项目起点于崖州路, 终点于南滨路,全长 2530m。该道路总用地面积约 13.75hm2 ,道路红线宽 55m,城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设计行车速度为 50km/h,沥青混凝土路面。全线共布设涵洞四座,桥梁一座。工程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改河工程、给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景观绿化工程、综合管沟管线工程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 1,道路工程主要数量见表 2。改河工程主要数量见表 3。

 表 表 1 道路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位

 技

 术

 指

 标

 1 道路等级

 主干路 2 设计速度 km/h 50 3 建设红线宽度 m 55 4 机动车道数 股 双向6车道 5 路面设计轴载

 BZZ-100 6 路面设计使用年限 年 15 7 路面类型

 沥青混凝土路面 8 路基设计防洪频率

 100年一遇 9 平曲线半径设计值 圆曲线最小半径 m 500 平曲线最小长度 m 130.260 圆曲线最小长度 m 40.260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m 45 10 竖曲线半径设计值 凸形最小半径 m 12000 凹形最小半径 m 11000 竖曲线最小长度 m 102.752 11 最大纵坡 % 0.59 12 最小纵坡 % 0.35 13 最大坡长 m 535.0 14 最小坡长 m 265.0 15 机动车道宽度 m 2×11.50 16 行车道正常路拱横坡 % 2.0

 非机动车道宽度

  m 2×4.5 18 路侧绿化带宽度 m 2×4.0 19 人行道宽度 m 2×4.0

 表 表 2

 道路工程主要数量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征地、拆迁工程

 1 征地面积(约 345.96 亩)

 m 2

 230641

 2 拆除房屋(砖混)

 m 2

 43058

 (二)

 路基工程

 1 土方工程

 1.1 清表 0.3m m 3

 41927

 1.2 挖土方 m 3

 156984 含软土地基处理挖方 1.3 填土方 m 3

 138121

 2 软基处理

 2.1 砂垫层、砂砾垫层 m 3

 27308

 2.2 土工格栅 m 3

 98613

 3 路基边坡防护

 3.1 路基植草边坡防护 m 3

 975

 3.2 浆砌片石护坡 m 3

 688

 3.3 现浇 C20 砼方格形骨架 m 3

 1030

 (三)

 路面工程

 1 车行道

 1.1 4cm厚SMA-13 改性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m 2

 84354

 1.2 6cm 厚 AC-20C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m 2

 84354

 1.3 8cm 厚 AC-25C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m 2

 84345

 1.4 PC-3 粘层油 m 2

 168708

 1.5 透油层 m 2

 87255

 1.6 20cm 厚 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m 2

 87255

 1.7 20cm 厚级配碎石 m 2

 124518

 2 非机动车道

 2.1 4cm厚AC-14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m 2

 18233

  6cm厚AC-2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m 2

 18233

 2.2 PC-3 粘层油 m 2

 18233

 2.3 1cm 厚稀浆封层 ES-1 型 m 2

 20072

 2.4 PA-2 透层油 m 2

 20072

 2.5 20cm 厚 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m 2

 20072

 2.6 20cm 厚级配碎石 m 2

 22149

 3 人行道

 3.1 6cm 厚透水砼砖 m 2

 25006

 3.2 5cm 粗砂干拌 m 2

 25006

 3.3 20cm 厚级配碎石 m 2

 25006

 ( 四)

 )

 桥梁工程

 1 混凝土 m 3

 1424

 2 水泥砂浆 m 3

 2.9

 3 沥青混凝土 m 3

 37

 4 普通钢筋 kg 124742

 ( 五)

 )

 箱涵工程

 66.7

  1 2-Φ0.6m 钢筋混凝圆管涵

  m 63.8

 2 1-Φ1.5m 钢筋混凝圆管涵 m 59

 3 2-Φ0.8m 钢筋混凝圆管涵 m 81.4

 4 1-5.0*2.0 钢筋混凝箱涵 m 60.1

 (六)

 排水工程

 1 雨水工程

 1.1 HDPE 中空壁缠绕管 DN300 m 2257

 1.2 HDPE 中空壁缠绕管 DN600 m 3976

 1.3 Ⅱ级钢筋混凝土管 d800 m 1684

 1.4 Ⅱ级钢筋混凝土管 d1000 m 775

 1.5 Ⅱ级钢筋混凝土管 d1200 m 528

 1.6 Ⅱ级钢筋混凝土管 d1350 m 455

 2 污水工程

 2.1 HDPE 中空壁缠绕管 DN400 m 5350

 2.2 检查井 座 195

 2.3 沉泥井 m 56

 (七)

 绿化工程

  绿化面积 m 2

 33000

 表 表 3 改河工程主要数量表 (1 1 )

 表 表 3 改河工程主要数量表 (2 2 )

 ( 三 )

 工程内容 1 、道路工程 1)

 )

 道路平面设计 中央景观大道设计起点与崖州路相交,先后与现有崖城大道、正在修建的蔗南路、规划中的甘蔗路、官沟南路、官沟路、农牧西路、农牧路、农牧东路平交,终点止于南滨路平交口。道路起点坐标为:X=30335.333,Y=72347.093;终点坐标为:X=31898.694, Y=74211.866;路段全长 2530 米。全线共设有 4 处平曲线,平曲线半径分别为 520 米、500 米、500 米和 1110 米;圆曲线半径及曲线长度均符合设计技术指标要求。道路平面图见附图 2。

 2 )道路纵断面设计 本工程全线均为新建段,最大纵坡 0.59%,最小纵坡 0.35%,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11000m,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 12000m,最小竖曲线长度 102.752m,最小坡长 265.0m,竖曲线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本项目纵断面设计线位于道路中心处。道路纵断面图见

 附图 3 。

 3 )横断面设计 55.0m=4.0m(人行道)+4.5m(非机动车道)+4.0m(侧分带)+11.5m(机动车道)+7.0m(中央分隔带)+11.5m(机动车道)+4.0m(侧分带)+4.5m(非机动车道)+4.0m(人行道)。道路横断面图见附图 4 。

 4 )交叉口方案 被交道路中,崖州路和崖城大道为城市主干道;蔗南路、官沟路和南滨路为城市次干路;其他 5 条道路为城市次干路。10 个交叉口均采用平面交叉。交叉口设置形式见表 3。

 表 表 3

 交叉口设置形式

 序号

 交叉桩号

 被交路名

 被交路等级

 平交口

 形式

 备注

 1 K0+000.000 崖州路 主干路 T 字平交 路口渠化,并增设交通岛 2 K0+541.692 蔗南路 次干路 十字平交 路口渠化,并增设交通岛 3 K0+718.809 甘蔗路 支路 T 字平交 规划建设、未来建设时开口 4 K0+991.828 官沟南路 支路 十字平交 压缩中分带,增设左转专用道 5 K1+239.226 官沟路 次干路 T 字平交 规划建设、未来建设时开口 6 K1+490.449 崖城大道 主干路 十字平交 路口渠化,并增设交通岛 7 K1+723.412 农牧西路 支路 T 字平交 被交路右进右出,中分带不开口 8 K1+921.829 农牧路 支路 T 字平交 压缩侧分带,增设右出右进专用道 9 K2+130.422 农牧东路 支路 T 字平交 被交路右进右出,中分带不开口 10 K2+485.541 南滨路 次干路 十字平交 压缩中分带,增设左转专用道 5)

 )

 路基设计 (1)一般地基处理

 ①一般路段填筑路基前先清除地表杂填土、耕植土,清除厚度暂以 0.3m 计。实际施工时。应根据各路段实际情况,以开挖到原状土为准。

 ②路基填土高度 H≤路面结构层+0.8m 时的挖方路段:清表后,继续向下开挖至80cm 路床底,然后超挖 25cm 后,并对基底进行碾压,压实度不应小于 90%;超挖部分采用细、中砂回填碾压,压实度不小于 93%(重型击实,下同);行车道路上路床压实度不小于 95%。

 ③路基填土高度路 H≤路面结构层+0.8m 时的低填浅挖路段:清表后,进行碾压,压实度不应小于 93%;行车道路床压实度不小于 95%。

 ④路基填土高度 H>h+0.8m 时的高填方路段:清表后,碾压下卧层,压实度≥90%;

 然后采用素土回填压实直至路床顶。其中下路堤压实度≥90%,上路堤压实度≥93%;路床压实度≥95%。

 ⑤人行道路基压实度≥92%。

 ⑥本项目填料最小强度、填料最大粒径路及基压实度要求见表 4。

  表 表 4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填料最大粒径路及基压实度要求

 项目分类

 路床表面以下深度 (cm)

 填料最 CBR 值

 压实标准(%)

 填方路基 上路床 0~30 8 ≥95 下路床 30~80 5 ≥95 上路堤 80~150 4 ≥93 下路堤 150以下 3 ≥92 零填及 挖方路基 上路床 0~30 8 ≥95 上路床 30~80 5 ≥93 (2)特殊路基设计 本项目K2+200~K2+530路段软弱土层埋置较厚较深路段推荐采用水泥搅拌桩法提高软弱土层的地基承载力;本项目 K0+000~K1+160、K1+360~K1+670 和 K1+866~K2+120路段表层土为细砂和中砂,对路基进行压实时较难达到设计压实度,因此,对该路段表层土进行换填处理,采用砂砾土换填,换填厚度为 30cm,并设置土工格栅;道路K1+160~K1+360 路段地面水位较高,对路基影响较大,对该路段采用换填处理,采用碎石砂进行换填,换填深度为 60cm,并设置土工格栅;在路基施工期间采用基坑降水法降低路基水位;道路 K1+678~K1+860 和 K2+120~K2+200 路段表层素填土较厚,对该路段采用超挖至原状土后再回填碎石砂,并设置土工格栅;对道路 K2+380~K2+530路段处,斜穿道路的现有河道进行清淤换填处理,采用碎石砂进行换填,换填厚度为50cm,并设置土工格栅;道路 K0+000~K0+720、K1+160~K0+430、K1+670~K1+866 和K2+120~K2+200 填方路段为细、中砂回填路基,对路基进行压实时两侧边坡无法形成自然边坡,因此对两侧边坡设置 2.5m 宽的粘土包边处理。

 (3)路基防护工程 ①对于本项目,挖填方高度均在 7 米以下,挖法边坡坡率采用 1:1,填方路基边坡坡率采用 1:1.5,沿河段路基坡率采用 1:2。

 ②对于挖填土高度 H≤2m 的路段,采取植草护坡和骨架植草护坡的形式进行防护,设置路段为 K0+920~K1+170 两侧布设骨架植草护坡, K1+940~K2+020 右侧、K2+140~K2+240 两侧和 K2+425~K2+470 右侧布设植草护坡。

 ③对挖填方高度 2m<H≤7m 的路段,为节约占地,采取浆砌块石挡土墙支挡防护,设置路段为 K1+170~K1+350 两侧、K2+230~K2+3240 左侧和 K2+270~K2+350 右侧。

 ④对于项目终点 K2+380~K2+530 沿河段,下部路堤结合河道驳岸采用浆砌块石挡土墙进行支挡防护。

 6 )路面工程 本本道路车行道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1)本项目行车道路面结构自上而下结构组合为:

  总厚度为 75cm,具体路面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

 4cm

 SMA-13 细粒式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6cm

 AC-20C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8cm

 AC-25C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1cm

 沥青同步碎石下封层 36cm

 5.5%水泥稳定碎石 20cm

 级配碎石

 (2)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总厚度为 51cm,具体路面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

 4cm

 AC-13C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6cm

 AC-20C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cm

 沥青同步碎石下封层 20cm

 4.0%水泥稳定碎石 20cm

 级配碎石 (3)人行道路面结构方案

 总厚度为 31cm,具体路面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

 6cm

  透水砖 5cm

  中粗砂 20cm

 C25 透水水泥混凝土

 7)

 )

 无障碍设计及公交车站设计 本道路工程无障碍设施,在路段上铺设视力残疾者行进盲道,以引导视力残疾者利用脚底的触感行走。

 本项目设计路段公交停靠站,采用港湾式公交站台。公交车站总长 65 米,其中减速段长 15m,停靠段长 30m,加速段 20m。港湾式停靠车道宽 3.0 米,停靠车道路面同所在道路路面结构。

 2、桥涵工程 1)桥梁工程 本桥位于中央景观大道与南滨路平交口北侧,全长 20.84m。具体见表 5。

 表 5

 桥梁设置表 序号

 中心桩号

 结构类型

 孔径

 交角

 桥(涵)长

 备注

 (孔- -m m )

 ( ° )

 (m m )

 1 AK0+060.495 预应力砼空心板 1 - 20 90 20.84 跨规划河道 桥梁工程主要技术标准 荷载标准:设计荷载等级:城 A 级。

 设计车速:

 50km/h; 洪水设计频率:

 1/100; 抗震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A=0.05g。

 桥面宽度:0.5m(栏杆)+2.5m(人行道)+2.5m(非机动车道)+13.5m(机动车道)+2.5m(非机动车道)+2.5m(人行道)+0.5m(栏杆)= 24.5m,双向四车道。

 横坡:行车道双向 2.0%;人行道 2.0%。桥梁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5。

 上部结构:

 本桥为装配式后张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桥。桥梁横断面采用19片空心板,梁间距 1.25m,梁高 0.95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空心板采用 C50 混凝土。

 桥梁下部结构:

 下部结构桥台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式台,桥台各部位均为 C30 混凝土。桥台盖梁宽1.4m,高 1.2m。基础采用直径 1.2m 钻孔灌注桩。

 2)涵洞工程 本项目道路(崖州路~崖城大道段)两侧现状主要为农田和瓜菜地。近期,为了

 不中断现有灌溉沟渠的灌溉功能,在 K0+070.000、K1+171.793、K1+283.321 处分别新建 1 道 2-φ0.6、1-φ1.5、2-φ0.8 米圆管涵,沟通两侧灌溉沟。

 本项目在桩号 K1+343.693 处现状为 4 米宽的灌溉渠。远期,该处将规划为一条 5.0米宽的河道。因此,在该处新建一道 1-5.0 米×2.0 米箱涵,近期沟通两侧灌溉渠,远期沟通两侧河道。具体设置情况见表 6。

 表 表 6 6

 涵洞设置一览表

 涵洞

 编号

 中心

 桩号

 交角

 ( ( °) )

 涵长

 (m)

 孔数及孔径

 (孔- -m m )

 结构形式

 备

 注

 1# K0+070.000 90 63.80

 2-φ0.6 钢筋砼圆管涵 新建 2# K1+171.793 90 59.05

 1-φ1.5 钢筋砼圆管涵 新建 3# K1+283.321 50 81.38

 2-φ0.8 钢筋砼圆管涵 新建 4# K1+343.693 80 60.09

 1-5×2.0 钢筋砼箱涵 新建

 3、附属工程 1)给水工程

 本工程道路标准宽度为 55m,给水管道采用双侧布置,位于道路两侧非机动车道下。本道路消火栓采用双侧对称布置,以满足城市消防需要。据规划,本工程给水管径取DN300,接崖州路和崖城大道现状给水管道。根据规范规定,室外消火栓的间距按照间隔不大于 120m 进行布置,距离路边不超过 2m,十字路口 50m 范围内设置市政消火栓。

 2)中水工程 本工程道路标准宽度为 55m,根据规范要求中水管道采用双侧布置(其中一侧为主管,另一侧为配水管),位于道路两侧侧分带下。根据规划,本工程中水管径取DN200-DN300,接崖城大道和蔗南路规划中水管道。

 3)污水工程 本工程道路标准宽度为 55m,污水管道采用双侧布置,位于道路两侧机动车道下。根据规划,本工程污水管道基本为起端管,管径取 DN400。根据规划,本工程污水分段接至蔗南路、官沟南路、官沟路和崖城大道的污水系统中,最终进入水南污水泵站,由泵站抽送至宁远河北侧的崖城污水厂。

 污水管道具体布置如下:

 (1)道路起点—K0+670:污水流向为由两端向中间的蔗南路汇流,排入 K0+540

 处蔗南路在建污水管道;(2)K0+700—K1+140:污水流向为由两端向中间的官沟南路汇流,排入 K1+000 处官沟南路的规划污水系统;(3)K1+200—K1+300:污水流向由两端向中间的官沟路汇流,进入 K1+240 处官沟路的规划污水系统;(4)K1+400—道路终点:污水流向由两端向中间的崖城大道汇流,进入 K1+490 处崖城大道的规划污水系统。

 4)雨水工程 本工程道路标准宽度为 55m,雨水管道采用双侧布置,位于道路两侧机动车道下。根据规划,本工程雨水管道分段直接或间接排至现状河道,最终排入宁远河。在道路的终点现状有一条横穿道路的沟渠,根据其流向及规划情况,建议近期对该沟渠进行改道整治,将其引至景观大道北侧,直接排入宁远河。远期在南滨路建设时,在南滨路上设置排水涵洞。

 雨水管道布置如下:

 (1)道路起点—K0+540:雨水流向为由南向北排放,排入蔗南路的雨水系统。雨水管径为 DN600~d1200;(2)K0+580—K1+170:雨水流向为由南向北排放,排入 K1+170处规划现状河道,雨水管径为 DN600~d1350;(3)K1+180—K1+470:雨水流向为两端向中间排放,排入 K1+340 处的规划现状河道。雨水管径为 DN600~d800;(4)K1+500—K1+900:雨水流向为由北向南排放,排入 K1+500 处的崖城大道规划雨水管道,雨水管径为 DN600~d800。但崖城大道的雨水管暂未按规划建设,建议该段雨水管排至崖城大道时沿现状路往北建一条临时 d1200 雨水排放管排入宁远河;(5)K1+920—K2+260:雨水流向为由南向北排放,排入 K2+260 处的规划现状河道,雨水管径为 DN600~d1350;(6)K2+290—K2+530:雨水流向为两端向中间排放,排入 K2+440处的规划现状河道,雨水管径为 DN600~d1000。

 5 )照明工程 本项目采用一路 10KV 电源供电(专用),10KV 电源引自崖城大道公用电网。10KV电缆由位于本项目人行道下电缆管沟引至路灯箱式变电缆引入井。本项目行车道标准段采用 12 米/12 米高双挑臂灯杆,灯杆挑臂长均为 2.0 米。平交路口均增设 14 米中杆投光灯来补充照明。

 6)

 )

 交通工程 本项目交通工程包括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

 7 )

 景观绿化工程

 绿化总面积约 3.3 万 m2 ,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中苗为主,大苗为辅;既保证近期效果,又充分结合植物生长的特点,产生持续性的绿化景观效果;按照美学原则,按植物的不同形态颜色进行搭配。

 8 )综合管线布置 根据相关道路专业对道路横断面进行的优化设计,同时参考本次道路配套设计的污水收集管道、雨水排水管道、给水管道、中水管道、燃气管道、电力、电信管线等图纸内容对道路下各管线进行横断面敷设位置的考虑。按照管线尽量布置在人行道、绿化带以及非机动车道的原则进行布置。综合管线断面图见附图 6。

 4 4 、改河工程

 1)

 )

 工程概况 本项目终点中央景观大道与规划南滨路平交口有一现状河道斜穿平交口及部分本项目设计路段,整个斜穿长度约在 245 米。该现状河道若不进行改线,势必影响本项目的建设。

 现状河床宽在 10~13 米之间。根据规划,本次河道改线根据河道规划宽度 10 米进行控制。改线长度 415.318 米,河宽 10 米进行改道。现状河道与河道改线相对位置关系如下图所示。

 现状河道与河道改线相对位置示意图(虚线为现状河道走向)

 2 2 )设计要点

 (1)河道平面设计

 规划河道起点顺接现状河道,沿东北方向穿过规划南滨路后转向东南方穿越中央景观大道,终点亦与现状河道顺接。规划河道实施全长 415.318 米,宽 10 米。河道平面布置见附图 15。

 (2)河道横断面设计 考虑河道防洪排涝要求,并同时配合中央景观大道沿线景观建设需要,本次设计河道拟采用矩形断面。驳岸顶上部分采用直立式驳岸,驳岸平台设置绿化带和人行道,以满足造景需要。河道横断面见附图 16。

 3 3 )驳岸设计

 河道驳岸采用直立式浆砌片石挡墙,并设置 1.5m 人行道及 2.0m 景观绿化带。

 (四)道路交通量预测 根据设计方案,本项目道路交通量的预测结果见表 7。

 表 表 7 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

  辆/ 天 时间 近期(2019 年) 中期(2025 年)

 远期(2033 年)

 交通量 9196

 14023 21096

 ( 五 )项目路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本工程项目所需材料主要是沥青、水泥、砂、石、钢材等,当地有充足供应。项目所在地区有部分现状道路与本路相交,道路建筑材料可以通过临时道路运输;道路两侧部分路段有单位,工程施工所需的水、电均可就近接入。

 (六)施工平面布置 1)取、弃土场

  本项目挖方量 156984m³,填方量 138121m³,弃方量 65558m³,项目所需土方外购,不单独设置取土场,项目不单独设置弃土场,废弃土方量运送至三亚市相关部门指定的建筑垃圾消纳场或卖给需土单位进行回用。

 2)施工营地 本项目施工营地设于 K2+360- K2+400 的南侧,占地面积 500m2 ,地理坐标 N 18°21"55.51"、E109°10"25.83"。

 3)拌合站 本项目涵洞采用混凝土现浇施工方式,不设预置场;桥梁盖板预制构件在工厂预制,不在现场加工;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碎石路基混合料不在现场拌合,混凝土与沥青采用商品混凝土与商品沥青混凝土,不设拌合站。

 4)临时堆场位置 本项目临时占地类型为临时堆场占地。根据可研报告,未给出临时堆场的位置,根据周边实际情况,本项目共设 3 个临时堆场,分别设在靠近村道 K0+120~K0+140 北侧荒地处,地理坐标:18°21"14.68"北 109°9"26.29"东,占地面积为 500 ㎡;靠近村道,本道路 K1+180~K1+220 北侧荒地处,地理坐标:18°21"42.32"北 109° 9"50.14"东),用地现状为荒草地,占地面积为 500 ㎡;靠近村道,本道路 K2+260~K2+300 南侧空地处,地理坐标:18°21"58.26"北 109°10"28.60"东),占地面积为 500 ㎡ 5)施工便道 道路施工过程中需修建进场道路以便拉运砂石、土等筑路材料及施工过程中的弃土、弃渣。路段施工道路利用现有的乡村道路,本项目不修施工便道。

 施工平面布置见附图 7。

 (七)

 环保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为 38645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 1415 万元,约占总投资的 3.6%。项目环保投资估算见表 8。

 表 表 8

 项目环保投资估算 阶段

 环境保护措施

 实施部位

 工程内容

 投资

 预

 期

 效

 果

 施工期 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场地 沉淀池、隔油池 10 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过程洒水抑尘 临时截水沟、导流渠 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居民点附近 洒水设备、车辆冲洗设施等 5 减少扬尘 施工中物料堆防尘措施 5 声环境保护措施 居民点附近 设置禁鸣标志、设置围挡 2 保护声环境质量 施工机械 维护 5 使机械正常运行 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拆迁建筑垃圾和弃土石方 通过相关单位运往指定的处置场或垃圾场堆放 20 不造成弃渣污染周围环境 生态保护措施 绿化 种植绿化树种 1281 按初步设计概算 施工期环境监测 10 监控作用 不可预见费 67 / 营运期 固废处置设施 部分路段 设置垃圾桶 5

 噪声防治 村庄 限速标志、禁鸣标志 2

 营运期风险防范 桥梁处 限速标志、提醒标志、防撞标志 2

 不可预见费 1

 合

  计 1415 ( 八 )产业政策符合性 根据《产业政策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 年修订》,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中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列。因此,该项目的建设与国家产业政策是相容的。

 根据《海南省促进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08 年本)》,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中第五项基础设施中的(七)城镇基础设施“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因此,本项目符合海南省产业政策。综上,本项目符合国家与地方产业政策。

 (九)

 规划符合性分析 1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根据《三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014 年调整完善局部图》(见附图 8),该项目总占地 14.5132 公顷,土地利用规划类型见表 9。

 表 9

  土地利用规划类型 土地类型 数量(公顷)

 公路用地 14.5132 合计 14.5132 该项目用地规划为公路用地,符合《三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014年调整完善》。

 2 2 、三亚市崖城镇总体 规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三亚市崖城镇总体规划(2012-2020)》,见附图 9,本项目作为三亚崖州区地区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其中之一,对周边用地的发展起到了连通的作用,同时三亚市规划局下发了《三亚市崖洲区中央景观大道市政道路工程选址意见书》(三亚市规划局,选字第 218 号)同意该项目的选址,因此,项目建设与三亚市崖城镇总体规划是相符合的。

 3 3 、三亚市崖城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符合性分析

 根据《三亚市崖城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见附图 10,本项目作为三亚崖州区镇区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其中之一,对周边用地的发展起到了连通的作用.因此,项目建设与三亚市崖城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相符合的。

 4 、与《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相符性分析 经与生态红线叠加核实(见附图 11),该项目距最近的Ⅱ类生态红线 120m,功能为Ⅱ3 海南岛防洪调蓄Ⅱ类红线区,本项目占地不在Ⅰ类生态保护红线区 、Ⅱ类生态保护红线区,本项目建设不占用生态红线,项目建设距Ⅱ类生态红线 120m,不会对生态红线功能区产生影响,因此,该项目建设与《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相符合。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无原有环境问题。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 10,项目与周边环境关系图见附图 12。

 表 表 10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表 序号 敏感点名称 桩号及方位 距离 规模 执行标准 1 发蛋村 K0+000 、西南侧 50m 30 人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噪声执行 2 类 2 高山村 K0+600- K0+800 西北侧 15m 30 人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第一排建筑物区域噪声执行 4a 类,其他区域执行 2类 3 保利.崖州湾 K0+700、东侧 115m 90 人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噪声执行 2 类 4 崖城镇居民 K1+440、西侧 18m 60 人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第一排建筑物区域噪声执行 4a 类,其他区域执行 2类 5 三亚市崖城中学教学楼 K0+600- K0+800、 东侧 120m 400 人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 噪声执行 1 类 6 江南学校 K1+850- K1+960、北侧 穿越 约 800学生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第一排建筑物区域噪声执行 2 类,其他区域执行 1类 7 南滨农场农牧队散户 K2+150、南侧

 5m 30 户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第一排建筑物区域噪声执行 4a 类,其他区域执行 2 类- 8 宁远河 K1+500- K2+530、北侧 140m - 宁远河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

 9 农田 K0+000- K0+500、K1+120- K1+320、南北侧 穿越 - -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 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

 1 、地质、地貌 沿线主要为芒果地、槟榔地及村庄,其中 K0+020~K0+340 段主要为种植地及草地、K0+340~K0+900 段主要为槟榔地、K0+900~K1+170 段主要为芒果地及甘蔗地、K1+170~K1+340 主要为水稻田地、K1+340~K2+500 段主要为村庄及居民区等 。

 场地地形稍有起伏,各钻孔孔口标高 3.60~11.49m(国家 85 高程),相对高差 7.89m。

 2 、气象、气候 三亚市属于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夏季无酷热,春秋不明显,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 25.4℃,极端最高气温 37.5℃,极端最低气温 5.1℃。平均日照时数为 7.1 小时。空气潮湿,平均相对湿度 79%。本地区年降雨量 1100-1697.6 毫米,各月降雨量分布不均,11 月至翌年 4 月为旱季,降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 5~15%,5 月至 10 月为雨季,其降雨量占全年的 85~95%。本地区季风特征明显,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常年以偏东风为主,多年平均风速 3.5 米/秒。台风和热风暴频率每年 3.72 次。

 3 、水文 1)地表水 宁远河是海南的第四大河流,宁远河由北至南穿过崖州区,河流长度83.5公里,流域面积为1020km 2 ,年流经系数0.44,河床平均坡降为0.00462。宁远河发源于五指山南麓保亭县红水岭,流域植被良好,地质构造主要为印支-燕山区火山岩地层,覆盖层主要是砂土良土。中上游河床陡峻,河谷狭窄,山高岭峻,人少耕地稀,下游抱古以下,河床平缓地形骤然开阔,构成大片肥沃耕地。

 宁远河是三亚市最大、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多年平均产水量 6.299 亿 m 3 ,多年平均流量为 19.25m 3 /s,且上中游河床陡、比降大,水能蕴藏量大,具有较大的水利开发潜力,是发展三亚市农业灌溉,人畜饮水的有利条件。

 场地内 ZK20 孔地段(K0+330 段附近)存有一口水井(口径约 1.20m,水面标高约6.65m,井内水深约 8.00m),场地内 K1+170~K1+340 地段局部较低洼处存有积水(水深约 0.10~0.30m),K1+280(ZK86 孔处)、K1+343 地段存有沟渠,K2+400~K2+500 地段存有河沟(水深约 0.80~1.50m 不等)。

 2、地下水 在 22.30m 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主要赋存于①层素填土、②层粉砂、③层中砂、⑦层粗砂、⑧层细砂、⑨层中砂、⑩层粉砂、⑫层粗砂中,属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富水性和透水性好,属强透水土层。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水水位埋深为 0.30~6.30m,水位标高为 2.43~7.11m(85 高程)地下水主要受降雨补给影响,地下水由南侧地势较高地段向北侧地势较低地段径流排泄和大气蒸发为主,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地下水位年变幅约 1.50m。

 4 、植被、生物多样性 由于受气候、土壤、地貌及人为因素的影响,项目评价范围内人工植被所占的比例很大,仅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分布有少量的自然植被。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分析,在植被类型上,自然植被仅由草地一类型构成;人工植被由农村居民点植被、槟榔园、果园、农田作物和菜园构成。

 社会环境简况( 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

 1 、行政区划 2014 年 2 月 11 日,国务院批复三亚市撤六镇新设四区,分别为吉阳区(撤销原河东管理区、吉阳镇、亚龙湾管委会)、天涯区(撤销原河西管理区、凤凰镇、天涯镇、三亚湾管委会,育才镇)、海棠区(撤销原海棠湾镇、海棠湾管委会)、崖州区(撤销原崖城镇)。2014 年 9 月 30 日,撤销育才镇,在原育才镇的行政区划内,成立中共三亚市育才生态区工作委员会和三亚市育才生态区管理委员会。2015 年 1 月 2 日,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天涯区、吉阳区和海棠区正式挂牌成立。三亚市是汉、黎、苗、回等 20 多个民族聚居的地方。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41.5%,其中黎族 18.4 万人,苗族 3407人,回族 7096 人。语言有普通话、海南话、军话、迈话、黎话、回辉话、儋州话、蛋家话等。

 2 、经济结构 1 1 )三亚市 项目所在地三亚市是我国最大经济特区——海南省第二大城市,是海南省南部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通信枢纽及对外贸易重要口岸。这里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优良的生态环境质量,三亚先后获得了“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称号。

 三亚市海岸线长度 209 公里,管辖海域面积 3500 平方公里,拥有土地面积 1919.6平方公里。三亚市建成区面积 32 平方公里,三亚境内海岸线 209.1 公里,有 19 个港湾,大小岛屿 40 个。

 全市自然保护区 7 个,其中国家级 1 个,省级 1 个。自然保护区面积 9294 公顷,其中国家级保护区 5568 公顷,省级保护区 1716 公顷。建成区绿地面积 1571.2 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 717.6 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 45.3%,绿地率达到 41.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18.96 平方米。建成文明生态 440 个(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覆盖率达到90.2%。森林覆盖率 68%。

 2016 年全市生产总值(GDP)475.5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65.99 亿元,增长 3.9%;第二产业增加值 94.45 亿元,增长 6.0%;

 第三产业增加值 315.11 亿元,增长 9.2%。三次产业结构为 13.9:19.9:66.2,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 6.0 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 77.5%。

 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89.58 亿元,比上年增长 8.2%。其中,税收收入 60.51亿元,增长 0.8%;非税收收入 29.06 亿元,增长 27.7%。税收收入中,营业税 11.92 亿元,增长 29.0%;企业所得税 6.85 亿元,增长 0.6%;增值税 8.59 亿元,增长 4.7%;个人所得税增长 24.6%,土地增值税下降 10.2%,房产税增长 15.3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25.77 亿元,增长 6.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 2.6%,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 3.8%;衣着类上涨 0.9%;居住类上涨 3.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 1.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 1.0%;医疗保健类上涨 5.9%;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 3.1%。

  全年工业总产值为 71.7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3%。其中,轻工业产值 13.74 亿元,增长 15.8%;重工业产值 57.97 亿元,增长 12.8%。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产值 3.00亿元,增长 7.4 %;股份制企业产值 52.25 亿元,增长 15.1%;外商及港澳台企业产值5.74 亿元,增长 19.2%;其他企业产值 10.72 亿元,增长 4.3%。从各行业工业总产值看,以水泥生产为主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 10.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5.3%。

 全市共有各类学校 288 所,其中,幼儿园 117 所,普通中小学校 162 所(小学 116所,中学 46 所),中职学校 3 所,高等院校 5 所,特殊教育学校 1 所。在校生 19.00万人,其中,幼儿园 2.28 万人,小学 6.69 万人,中学 4.32 万人,中职学校 0.71 万人,高等院校 5.00 万人,特殊教育学校 66 人。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497 个,病床位数 3012 张,卫生技术人员 7167 人。全市标准化村卫生室覆盖率 100%;计划免疫“八苗”接种率 98.7%。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 8.07‰。

 全市共有文化艺术馆 1 个,图书馆 1 个,博物馆 6 个,剧场(影剧院)17 个,各类艺术表演团队 14 个,广播站 1 个。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 98%、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 93%。全市参加省级以上各类比赛 417 人次,获得奖牌 208 枚。其中,金牌 87枚,银牌 50 枚,铜牌 43 枚。

 全市年末户籍人口 58.23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0.45 万人。其中,男性 29.63 万人,女性 28.59 万人。按民族分,汉族 33.25 万人;黎族 23.16 万人;回族 0.94 万人;苗族0.40 万人;壮族 0.22 万人;其他民族 0.24 万人。年末常住人口 75.43 万人,比上年增加

 0.54 万人。全市城镇人口比重提高到 73.89%。人口出生率 14.63‰,死亡率 5.64‰。项目区域附近无任何文物保护对象和自然保护区。

 2 )崖州区 崖州区位于三亚市西部。全区总面积约 383.25 平方公里,辖属 31 个村(居)委员会,88 个自然村,总人口 7.86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 2.02 万人。崖州区是汉、黎等民族聚居的地方。

 崖州区区域环境优越,海陆空交通便捷。距三亚主城区 45 公里,至三亚凤凰国际机场 28 公里,至南山国际货运港 4.4 公里,223 国道、环岛高速公路和粤海铁路贯穿全境。优越的交通条件为崖城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崖州区是三亚市的农业经济强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经济繁荣。它是三亚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我国最重要的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生产基地。农业是崖城镇的主要产业,2013 年全镇 GDP 总值 16.3 亿元(不含农垦)。

 崖州区现有镇级卫生院三所,其中位于镇区的崖城卫生院是三亚市最大的乡镇卫生医疗机构,位于崖城镇崖城大桥旁。崖城镇有中学四所,其中高级中学一所,初级中学3 所;小学 26 所。

 崖州区保存有丰富的古建筑群落,2007 年崖城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崖城古城内的崖城学宫 1994 年被列为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崖州区现有南山文化区和南山大小洞天两个旅游区,是海南仅有的两个国家 5A 级景区,南山大小洞天景区日均游客量约 5000 人,南山文化旅游区日均游客量约 8000 人。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 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根据三亚市创意新城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 2017 年 7 月 13 日~7 月 27 日的监测数据,结果表明,SO 2

 、NO 2 、 PM 10

 、CO 、PM 2.5 污染因子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中的 24 小时平均值。O 3 污染因子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中的日最大 8 小时平均值。三亚市创意新城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见表 11。

 表 表 11

 三亚创意新城子站点的实时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监测项目

 监测结果 SO 2

  (μg/m 3 )

 )

 NO 2

  (μg/m 3 )

 )

 PM 10(μg/m 3 )

 )

 CO( (mg/m 3 )

 )

 O 3 8 小时(μg/m 3 )

 )

 PM 2.5(μg/m 3 )

 )

 时间 7 月 13 日 2 10 22 0.43 27 4 7 月 14 日 2 8 23 0.44 42 6 7 月 15 日 1 4 11 0.43 21 3 7 月 16 日 1 4 11 0.43 21 3 7 月 17 日 2 3 28 - 55 9 7 月 18 日 2 13 26 1.24 48 6 7 月 19 日 2 13 26 1.24 48 6 7 月 20 日 2 11 23 0.68 47 9 7 月 21 日 2 8 20 0.31 47 7 7 月 22 日 2 8 20 0.31 47 7 7 月 23 日 3 10 21 0.36 38 5 7 月 24 日 2 9 27 0.35 70 12 7 月 25 日 3 7 16 0.30 56 5 7 月 26 日 3 9 18 0.31 53 6 7 月 27 日 3 5 24 0.34 15 7 一级标准日均值 50 80 50 4 100 35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注:O 3 的监测值为日最大 8 小时浓度限值。

 2. 声环境质量状况 本项目委托海南中科环境检测有限公司于 2015 年 4 月 28 日,对项目声环境质量进行了等效连续 A 声级检测,连续监测 2 天,昼夜各检测 1 次。环境噪声检测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附录 B 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在各个检测点的声环境质量检测结果见表 12,检测点位图见附图 13,监测报告见附件 4。

 表 表 12

 声环境 质量现状检测结果

 单位 (unit):dB(A) 根据检测的结果,该道路沿线与 225 国道交叉口昼间和夜间噪声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 4a 类标准,超标原因可能是 225 国道为主干道,夜间车流量较大;该道路沿线起点、终点昼夜间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 4a 类标准。发蛋村、高山村、保利•崖州湾、崖城中学、古崖城居民、江南学校、南滨农场敏感点昼夜间噪声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 2 类标准。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

 3、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1)植被类型 由于受气候、土壤、地貌及人为因素的影响,项目评价范围内人工植被所占的比例很大,仅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分布有少量的自然植被。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分析,在植被类型上,自然植被仅由草地一类型构成;人工植被由农村居民点植被、槟榔园、果园、农田作物和菜园检测点/位置

 检测日期 结

  果

 昼间 夜间 道路起点 (Z1)

 04 月 25 日 53.2 47.1 04 月 26 日 55.0 48.8 发蛋村 (Z2)

 04 月 25 日 48.2 47.1 04 月 26 日 50.0 45.8 高山村 (Z3)

 04 月 25 日 48.5 47.0 04 月 26 日 49.2 46.5 保利•崖州湾 04 月 25 日 47.5 45.5 04 月 26 日 48.5 45.0 崖城中学 04 月 25 日 49.5 48.0 04 月 26 日 50.0 46.0 与 225 国道相交点 (Z4)

 04 月 25 日 71.7 63.3 04 月 26 日 72.0 62.2 古崖城居民点 (Z5)

 04 月 25 日 49.7 48.2 04 月 26 日 50.2 45.9 江南学校 (Z4)

 04 月 25 日 57.8 48.2 04 月 26 日 57.2 47.5 南滨农场居住区 (Z5)

 04 月 25 日 49.5 47.9 04 月 26 日 48.8 46.5 道路终点 (Z5)

 04 月 25 日 49.2 47.5 04 月 26 日 49.9 48.6

 构成。具体的植物群落类型划分如下:

 (1)自然植被

 草地 ①水竹+甜根子草群落 ②羽穗砖子苗群落 (2)

 人工植被 ①农村居民点植被 槟榔+印度紫檀+芒果+洋蒲桃落 ②槟榔园 ③果园 ④农田作物 ⑤菜园 评价范围植被现状分布见附图 14。

 2)植被类型分析 (1)自然植被 草地 评价范围内的草地,有的分布在项目区东南侧的宁运河南岸河堤,呈带状分布,是由于环境因素而导致的产物,主要由一些湿生的禾本科植物水竹+甜根子草群落构成。有的则是在低洼的湿地形成的羽穗砖子苗单优群落;在此,针对较为典型的两个类型进行特征描述。

 ①水竹+甜根子草群落 该群落主要分布在项目区东南部、宁运河南岸水域至居民点植被 过渡带的湿地间,呈带状分布。植物群落覆盖率较大,约在 55%~65%之间,群落组成以水竹和甜根子草为优势,常见分布的植物有水蔗草、类芦、江芏、羽穗状砖子苗、铺地黍、凤眼莲等。调查估算生物量为 3~4kg/㎡,群落组成成分较为复杂;Shannon-wiener 生物多样性指数为 1.628。

 ②羽穗砖子苗群落 该群落主要分布在项目区西部、西线高速公路东侧低洼的湿地间。群落覆盖率较大,约在 65%~75%之间,群落以羽穗砖子苗为优势,常见分布的植物有凤眼蓝、蕹菜、水龙、草龙、鸭舌草等。调查估算生物量为 1.5~2.5kg/㎡,植物种类较为简单;Shannon-wiener 生

 物多样性指数忽略不计。

 (2)人工植被

  评价区范围内分布的人工植被,主要由农村居民点植被、槟榔园、果园、农田作为和菜园构成。以下分别予以论述。

 ①农村居民点植被 槟榔+印度紫檀+芒果+洋蒲桃群落 该植物群落均分布在项目评价区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人为干扰强度较大的水南村、东关村等居民点周围,是项目区范围内居民点植被周边植被类型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其群落结构上,人工植被个体占的比例较大,但是植物群落结构与组成仍比较复杂,群落外貌终年常绿,群落覆盖率达 50%左右。组成成分以棕榈科、蝶形花科、漆树科、桃金娘科、使君子科、楝科、竹亚科、桑科等植物为优势,叶子以全缘叶和中型叶占多数。从总的群落外貌看,植物群落层次明显,群落结构可分为三层次,其中乔木层有一层,灌木层一层和草本层一层。乔木层分布乔木较为稀疏,林下灌木层植物和草本层植物分布亦较为疏松,群落高度在 5~7m之间。常见分布的植物有椰子、波罗蜜、榄仁树、小叶榄仁、酸豆、糖胶树、非洲楝、青皮竹、降香黄檀、苦楝、土坛树、鹊肾树、杨桃、黄皮、龙眼睛、鸡蛋花、白花丹、假蒟、蓖麻等多种。调查估算生物量为 8~10kg/㎡,群落组成份较为复杂;Shannon-wiener 生物多样性指数为 2.823。

 ②槟榔园

 该类型种植有 5~20 年不等,亦为当地主要的经济作为之一,镶嵌分布于居民点及菜园之间。总体上说,发育正常,株行距约在 1.5m×1.5m 之间,群落覆盖率在 40~50%。园内林下植物种类稀少,主要是一些菊科植物所覆盖。调查估算生物量为 14~18kg/㎡;Shannon-wiener 生物多样性指数为忽略不计。

 ③果园 该类型主要由芒果、黄皮构成,栽培于新四村东部及官沟村东南部,约有 8 年林,覆盖率约为 25~35%左右。总体上说,发育正常,果园内其他植物种类稀少,仅见假臭草、胜红蓟等菊科植物分布其中。调查估算平均生物量为 6~7kg/㎡;Shannon-wiener 生物多样性指数忽略不计。

 ④农...

推荐访问:工程项目 景观 大道
上一篇:水利建设工程复工疫情防控承诺书
下一篇:2020银行员工入党申请书2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