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改革开放4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

来源:三年级 发布时间:2020-09-24 点击:

  略论改革开放4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其学科发展和工作开展的基石。改革开放4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相关研究取得了硕果丰硕。文章梳理了4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发展历程和部分研究成果,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点看法。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的实践要求和科学发展都亟待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年,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未来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其学科发展和工作开展的基石,但就现实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也是本学科发展中的薄弱领域和环节,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研究的不足将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

 一、改革开放40年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研究发展历程

 查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可以看出,改革开放40年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相关研究出现于1986年,在这之前的研究成果甚少。从2004年“16号文件”下发之后,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研究逐渐增多。近几年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更是迅猛增多,研究也逐步深入和细化。

 1978—1986年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研究的早期阶段。这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1986年陆庆壬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作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教育评估的一部分,从评估的内涵及外延、主客体、功能形态、原则方法与指标体系等方面作了阐述。这一阶段的评估理论研究大多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关于评估工作的经验总结

 1986—2004年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研究的探索发展阶段。比如,1999年出版的邱伟光、张耀灿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以及之后再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用专门一章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相关理论。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相关论著有:肖鸣政的《品德测评的理论与方法》(1995年);郭政的《关于评估和检验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思考》(2003年);邱柏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评估指标体系问题》(2004年);徐克毅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2002年)。

 2004年至今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研究的全面推进阶段。2004年“16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2005年,国家新增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其所属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研究开启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秦尚海教授的《高校德育评估论》(2006年)系统梳理了我国古代和国外的德育评估思想,对德育评估的基本理论、评估体系、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鲁宇红,郭建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研究》(2008年)从理论、方法、实践3个篇章7个章节研究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王茂胜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论》(2006年)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基本依据、主客体、指标体系、评价模式等几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作了系统阐述;范鹏、王维平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概论新编》(2012年)在第十六章中,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绩效指标和评估进行了论述,阐述了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过程以及评估的实现途径;张慧欣、杜晶波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新编》(2016年)专列一章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系统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环节、方法和流程;陆宏通、黄滟珺、侯亮荣编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研究》(2018年)运用科学的测量、统计技术和评估方法,全面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及其所取得的成效;等等。这些文章及著述从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行了有益的积累。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研究的主要成果

 对改革开放40年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研究成果综述之前,我们需要厘清“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等相关概念。这些概念有细微的区别,即“评估”侧重于判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价值的一种活动,本质是事实判断,常与实务结合。而“评价”侧重于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判断的结论,本质是价值判断,常与理论探讨匹配。但这些概念在内涵、对象、标准、原则、方法等很多方面都具有共同之处,很多时候也指的是同一回事,而多数学者也并没对它们做过多的区分来运用。因此,为了系统梳理研究的相关成果,文章也并未对其进行细致的区分。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7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内涵、理念、主体、原则、方法、指标体系、网络应用等。

 1.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内涵研究

 对评估内涵的研究,学者们有的把思政政治教育评估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有的认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价值判断,而有的认为评估是一种评价和估计的活动和过程。陆庆壬教授认为,要着眼于要“做什么、解决什么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主管部门为检测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价值判断过程,而运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活动过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价值判断过程。这种观点也是比较主流的观点。

 2.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理念研究

 评估理念指导着评估的过程和结果,不同的评估理念会产生不同的评估结果。赵祖地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理论基础,为其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系统性、复杂性、多样性、灵活性和层次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理念必须要与之相适应,应用发展性的评估理念,得出全面合理的评估结果。

 3.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主体研究

 评估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实施者。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在初期主要是主客二元的评估模式。随着实践和评估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更加认同多元主体的评估模式。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可以考虑更多方面的因素,实现评估视角的多元,通过设置权重,尽可能地实现评估的客观化与科学化。

 4.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原则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原则是对评估活动规律性的认识,为评估活动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实现评估的不断优化和超越。关于评估原则,学者们根据实践的要求提出了多方面的原则,即党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历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动静结合的原则、正式与非正式评价相结合原则、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原则、协同原则等。

 5.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方法研究

 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方法是评估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方法,学者们提出了多种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综合评价法、目标管理法、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矛盾分析法、量化分析法、360°评估法、个体评估法、群体评估法、综合评估法、动机与效果统一法、实地调查评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网络评估法等。另外,还有学者根据现实需求,将好的方法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让评估结果更契合现实情况,不断推动评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6.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最具操作性的环节和评估过程的重要部分。冯刚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集中体现在指标体系上,构建起系统科学、动态长效、切实可操作的指标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关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研究,学界主要有三原则说、四原则说和五原则说等,都关注于方向性、教育性、科学性、时代性、可接受性、可操作性、独立性、可测性、互斥性、完备性等原则。总之,这些原则都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特点、坚持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统一的原则设置评估指标体系。关于评估指标体系内容研究方面,有三指标说、四指标说和五指标说。这些指标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过程和效果等评估指标。指标体系确立后还要确定权重标准和可操作的评估方案,这些都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活动必要环节。

 7.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网络应用研究

 互联网的发展丰富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载体,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网络思政也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活动中。网络思想政治评估既要坚持原有评估的原则,也要充分考虑阅读量、关注度、下载量、传播度等网络指标。坚持网上评估与网下评估相结合,发挥评估客体的能动性、参与性、创造性,引入网络大数据评估方法体系,把脉高校学生思想动态。

 三、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未来发展

 尊重人、尊重人的主体性、反映人的思想需求,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追求。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人现实需求为依据,把思想政治教育变成现代人的一种生存和心灵的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它的价值、发挥它的功能、确立它的地位,评估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手段和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未来发展必须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实现评估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把评估研究从定性转向定量研究,在某些能够量化的指标上适度的量化,但不能一味追求量化。无形资产和商誉评估与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有极大的相似性,借鉴和运用这些理论无疑会对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研究有重大启发。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研究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统计学、模糊数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运用。这无疑给研究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挑战的背后更蕴藏着广阔的创新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的实践要求和科学发展,都亟待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美]彼得·罗希,马克·李普希,霍华德·弗里曼,著.评估:方法与技术[M].邱泽奇,王旭辉,刘月,等.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赵祖地.高校德育评估概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4]李从军.价值体系的历史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2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6]戴钢书.思想政治教育统计研究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仰韶刚.西方道德心理学的新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8]俞可平,李慎明,王伟光.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第2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9]王茂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0]鲁宇红,郭建生,编著.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11]范鹏,王维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概论新编[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2.

 [12]张慧欣,杜晶波.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新编[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6.

 [13]刘淑萍.思想品德评估量化的可行性及其意义[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21(6).

 [14]赵波.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绩效评价[J].学海,2009(6).

 [15]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研究述评[J].求实,2005(10).

 [16]金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及方法探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8(3).

 [17]贾雪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困境及其改良路向[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9(11).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教育 略论 改革开放 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员工激励管理实施方案
下一篇:文秘知识新员工培训实施方案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