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瓦斯矿井实现高产高效机电设备管理探讨] 瓦斯矿井

来源:三年级 发布时间:2020-03-25 点击:

  高瓦斯矿井实现高产高效机电设备管理探讨

  

 寺河矿

  摘要:结合寺河矿投产几年来的生产实际经验,从设备基础管理、设备隐患管理、设备维修管理、设备成本管理和创新管理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在高瓦斯矿井实现高产高效机电设备管理的经验。

  

 关键词:高瓦斯矿井    高产高效     机电设备管理

  

 山西**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寺河矿是《煤炭工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重点建设的八大矿区之一,规划建设总规模1500万吨/年,于2002年11月8日正式投产,属全国罕见的高瓦斯矿井。目前寺河矿设备固定资产达11亿以上,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环节的设备管理工作,也随着矿井的发展不断优化和创新,经历了从传统的“经营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科学管理”的过渡,为使寺河矿实现跨越式发展,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建立了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现代化设备管理体系,经过几年的运作,在生产稳步增长的情况下,设备运行稳定,事故率大幅度降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一、以设备基础管理为重点,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针对煤矿生产实际情况和设备特点,对全矿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即为一类(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性设备)、二类(辅助性生产设备)、三类(地面一般设备),对于一类设备实行点检定修管理,采用主动维修和预知状态维修,对于二、三类设备,在确保生产的前提下,采用预防维修或事后维修。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按照“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对全矿的设备管理制度进行整合和优化,建立了以设备基础管理、运行管理、检修管理、备件管理、供用电管理、节能管理等

 10多个管理标准为主线的设备管理制度体系,做到了制度少、操作性强、运行效率高,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设备档案、各类管理台帐的管理,并适时进行优化、修订和完善,通过动态管理来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采用故障诊断技术加强对设备的全过程控制:

 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是设备事后维修向预知状态维修过渡的重要手段。寺河矿的设备诊断技术主要采用内外结合和专家会诊的办法对设备进行诊断,一是通过与设备监测中心等单位合作,对大型固定设备和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性能测定,对各设备使用的油脂定期进行化验分析、对关键设备的关键部位定期进行探伤,二是通过自备的一些先进的诊断仪器(测振仪、轴承故障分析仪、测温仪、皮带硫化接头在线监测系统、风机在线监控系统)对设备进行定期和全过程监测,三是聘请国内外专家对设备运行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专家会诊,通过采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使“事后维修”转变为“事前维修”,“计划维修”转变为“预知维修”,改变了原有的维修体制,节省了大量维修费用,将设备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了设备故障的停机时间,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避免了重大机电事故的发生。

  三、设备隐患的综合治理是设备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

 设备隐患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加强设备的隐患管理,将设备隐患的实行分级管理、动态管理、全过程管理和档案管理,具体管理方法如下:

 1、设备隐患实行分级管理,设备隐患分为A级(集团公司负责组织解决)、B级(矿上负责组织解决)、C级(各基层队组负责组织解决)三种。C级隐患由本区队负责进行解决处理,矿上对其进行监督,并检查其整改情况;B级隐患由矿上负责进行解决处理,集团公司对其统一管理和监督,A级隐患由集团公司牵头,矿上配合共同进行解决处理。

 2、档案管理。发现的隐患均建立了设备隐患台帐,并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处理,设备隐患台帐内容包括隐患地点、隐患项目、隐患内容、发现时间、计划整改时间、整改方案及措施、资金情况、负责人、分管领导、验收情况等。

 3、动态管理。对于发现的隐患,及时安排整改,对于暂时无法整改的隐患,均制定了有效的监护措施,随时掌握其劣化趋势,并限期整改。

 4、全过程管理。从隐患的发现到最后消号,均有项目负责人按照“三定三强化”的原则(定措施、定责任人、定整改时间,强化未整改前的监护措施、强化整改的全过程管理、强化考核)使设备隐患始终受控,确保了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四、以成本管理为纽带提高设备综合效益:

 1、设备的前期管理是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基础:

 设备的前期管理是对设备投运前的管理。设计、选用什么样的设备,对投运后运行的经济效益、设备维修投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寺河矿在建矿初期设备选型时按照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维修性、安全性等因数进行考虑,同时尽可能实现设备的系列化,为设备后续生产、运行、维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坚持设备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的观念。避免了传统的设备管理中各自为政,前期管理与运行管理脱节,设备刚投运,就进行改造等情况的发生。通过推行运行维护与前期设计、投资控制相结合的办法有效解决了这一矛盾。

 2、控制设备停机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益的关键:

 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努力降低设备停机时间,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措施,为达到这一目标,采取了科学管理的方法,将传统设备管理的以“修”为主过渡到以“管”为主,逐步完善了设备维修制度,加强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大大减低了设备的无故障停机时间,提高了矿井的经济效益。

 3、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设备成本管理的核心:

 全面预算管理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措施。投产几年来,在设备维修费用管理、机电成本管理上逐步推行了全面预算管理,通过总结经验、认真调查、统计分析,科学地制定了寺河矿设备管理预算,并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层层控制,严格实现“超一扣一”的原则,对预算外的项目和费用严格监控、层层把关,同时每月对全矿的成本进行考核、分析,找出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通过以上措施和办法有效的降低了成本的投入,大大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

 五、强化设备管理必须加强创新力度:

 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设备不断进步的制胜法宝。寺河矿投产4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无不得益于管理创新。为创新设备管理思想,提出了设备管理重点在“管”而不在“修”,设备管理就是创造效益的新观念,在全矿树立了全员设备管理的观点,完善了全员设备管理网络。在设备管理、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方面采取了如下措施:

 1、从传统的事后维修到实行点检定修制和对关键设备推行“零故障”管理;从忽视质量管理到改进和强化设备的质量管理,特别是备件和检修质量的严格控制;从矿井体系认证到“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的管理融入到设备管理的全过程等,这些新管理方法的实施,持续改进和提高了我矿的设备管理水平。

 2、狠抓管理手段的创新,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二是应用设备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三是在搞好设备实物形态管理的同时,加强设备的经济管理,特别是通过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手段的实施有效地节约了成本的投入,降低了维修费用;四是完善计算机管理手段的推广应用,以信息化带动设备管理的现代化。

 3、设备技术创新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为此,寺河矿先后与全国各煤机厂家共同完成了5.2米、6.2米国产大采高综采设备的研制和工业性试验工作;研制完成了PLC控制的多巷掘进工作面局扇集成控制系统;完成了连掘工艺设备的研制和工业性试验工作;完成了井下巷道行走钻机的改造工作;实施了供电系统电容补偿装置的安装改造;进口设备配件国产化等多项技术改造项目,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了设备的装备水平,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六、设备维修实现了社会化、专业化:

 设备维修的社会化、专业化的实质是建立设备维修供应链,改变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维修模式。随着矿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口设备的不断增多,设备系统越来越复杂,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维修保养需要各类专业技术和建立高效的维修保养体系才能保证设备的有效运行,传统的维修组织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为满足设备维修保养的需要,打破了长期以来实行定点检修的局面,在国内选择了部分技术力量雄厚、信用度好的单位作为设备检修单位,对进口设备实行厂家定点维修。通过以上设备维修办法,大大提高了设备维修效率、减少了设备配件的存储及维修人员,从而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降低了资金的占有。

 七、结束语:

 设备是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设备在现代化生产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多年来,寺河矿始终坚持“设备是本”这一主题,紧紧围绕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这一主题,在强化设备上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设备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永远没有穷尽和止境。只有与时俱进,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管理,加大创新管理力度,才能达到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寺河矿

 摘要:结合寺河矿投产几年来的生产实际经验,从设备基础管理、设备隐患管理、设备维修管理、设备成本管理和创新管理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在高瓦斯矿井实现高产高效机电设备管理的经验。

  

 关键词:高瓦斯矿井    高产高效     机电设备管理

  

 山西**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寺河矿是《煤炭工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重点建设的八大矿区之一,规划建设总规模1500万吨/年,于2002年11月8日正式投产,属全国罕见的高瓦斯矿井。目前寺河矿设备固定资产达11亿以上,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环节的设备管理工作,也随着矿井的发展不断优化和创新,经历了从传统的“经营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科学管理”的过渡,为使寺河矿实现跨越式发展,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建立了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现代化设备管理体系,经过几年的运作,在生产稳步增长的情况下,设备运行稳定,事故率大幅度降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一、以设备基础管理为重点,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针对煤矿生产实际情况和设备特点,对全矿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即为一类(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性设备)、二类(辅助性生产设备)、三类(地面一般设备),对于一类设备实行点检定修管理,采用主动维修和预知状态维修,对于二、三类设备,在确保生产的前提下,采用预防维修或事后维修。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按照“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对全矿的设备管理制度进行整合和优化,建立了以设备基础管理、运行管理、检修管理、备件管理、供用电管理、节能管理等

 10多个管理标准为主线的设备管理制度体系,做到了制度少、操作性强、运行效率高,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设备档案、各类管理台帐的管理,并适时进行优化、修订和完善,通过动态管理来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采用故障诊断技术加强对设备的全过程控制:

 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是设备事后维修向预知状态维修过渡的重要手段。寺河矿的设备诊断技术主要采用内外结合和专家会诊的办法对设备进行诊断,一是通过与设备监测中心等单位合作,对大型固定设备和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性能测定,对各设备使用的油脂定期进行化验分析、对关键设备的关键部位定期进行探伤,二是通过自备的一些先进的诊断仪器(测振仪、轴承故障分析仪、测温仪、皮带硫化接头在线监测系统、风机在线监控系统)对设备进行定期和全过程监测,三是聘请国内外专家对设备运行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专家会诊,通过采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使“事后维修”转变为“事前维修”,“计划维修”转变为“预知维修”,改变了原有的维修体制,节省了大量维修费用,将设备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了设备故障的停机时间,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避免了重大机电事故的发生。

  三、设备隐患的综合治理是设备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

 设备隐患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加强设备的隐患管理,将设备隐患的实行分级管理、动态管理、全过程管理和档案管理,具体管理方法如下:

 1、设备隐患实行分级管理,设备隐患分为A级(集团公司负责组织解决)、B级(矿上负责组织解决)、C级(各基层队组负责组织解决)三种。C级隐患由本区队负责进行解决处理,矿上对其进行监督,并检查其整改情况;B级隐患由矿上负责进行解决处理,集团公司对其统一管理和监督,A级隐患由集团公司牵头,矿上配合共同进行解决处理。

 2、档案管理。发现的隐患均建立了设备隐患台帐,并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处理,设备隐患台帐内容包括隐患地点、隐患项目、隐患内容、发现时间、计划整改时间、整改方案及措施、资金情况、负责人、分管领导、验收情况等。

 3、动态管理。对于发现的隐患,及时安排整改,对于暂时无法整改的隐患,均制定了有效的监护措施,随时掌握其劣化趋势,并限期整改。

 4、全过程管理。从隐患的发现到最后消号,均有项目负责人按照“三定三强化”的原则(定措施、定责任人、定整改时间,强化未整改前的监护措施、强化整改的全过程管理、强化考核)使设备隐患始终受控,确保了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四、以成本管理为纽带提高设备综合效益:

 1、设备的前期管理是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基础:

 设备的前期管理是对设备投运前的管理。设计、选用什么样的设备,对投运后运行的经济效益、设备维修投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寺河矿在建矿初期设备选型时按照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维修性、安全性等因数进行考虑,同时尽可能实现设备的系列化,为设备后续生产、运行、维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坚持设备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的观念。避免了传统的设备管理中各自为政,前期管理与运行管理脱节,设备刚投运,就进行改造等情况的发生。通过推行运行维护与前期设计、投资控制相结合的办法有效解决了这一矛盾。

 2、控制设备停机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益的关键:

 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努力降低设备停机时间,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措施,为达到这一目标,采取了科学管理的方法,将传统设备管理的以“修”为主过渡到以“管”为主,逐步完善了设备维修制度,加强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大大减低了设备的无故障停机时间,提高了矿井的经济效益。

 3、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设备成本管理的核心:

 全面预算管理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措施。投产几年来,在设备维修费用管理、机电成本管理上逐步推行了全面预算管理,通过总结经验、认真调查、统计分析,科学地制定了寺河矿设备管理预算,并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层层控制,严格实现“超一扣一”的原则,对预算外的项目和费用严格监控、层层把关,同时每月对全矿的成本进行考核、分析,找出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通过以上措施和办法有效的降低了成本的投入,大大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

 五、强化设备管理必须加强创新力度:

 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设备不断进步的制胜法宝。寺河矿投产4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无不得益于管理创新。为创新设备管理思想,提出了设备管理重点在“管”而不在“修”,设备管理就是创造效益的新观念,在全矿树立了全员设备管理的观点,完善了全员设备管理网络。在设备管理、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方面采取了如下措施:

 1、从传统的事后维修到实行点检定修制和对关键设备推行“零故障”管理;从忽视质量管理到改进和强化设备的质量管理,特别是备件和检修质量的严格控制;从矿井体系认证到“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的管理融入到设备管理的全过程等,这些新管理方法的实施,持续改进和提高了我矿的设备管理水平。

 2、狠抓管理手段的创新,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二是应用设备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三是在搞好设备实物形态管理的同时,加强设备的经济管理,特别是通过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手段的实施有效地节约了成本的投入,降低了维修费用;四是完善计算机管理手段的推广应用,以信息化带动设备管理的现代化。

 3、设备技术创新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为此,寺河矿先后与全国各煤机厂家共同完成了5.2米、6.2米国产大采高综采设备的研制和工业性试验工作;研制完成了PLC控制的多巷掘进工作面局扇集成控制系统;完成了连掘工艺设备的研制和工业性试验工作;完成了井下巷道行走钻机的改造工作;实施了供电系统电容补偿装置的安装改造;进口设备配件国产化等多项技术改造项目,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了设备的装备水平,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六、设备维修实现了社会化、专业化:

 设备维修的社会化、专业化的实质是建立设备维修供应链,改变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维修模式。随着矿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口设备的不断增多,设备系统越来越复杂,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维修保养需要各类专业技术和建立高效的维修保养体系才能保证设备的有效运行,传统的维修组织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为满足设备维修保养的需要,打破了长期以来实行定点检修的局面,在国内选择了部分技术力量雄厚、信用度好的单位作为设备检修单位,对进口设备实行厂家定点维修。通过以上设备维修办法,大大提高了设备维修效率、减少了设备配件的存储及维修人员,从而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降低了资金的占有。

 七、结束语:

 设备是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设备在现代化生产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多年来,寺河矿始终坚持“设备是本”这一主题,紧紧围绕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这一主题,在强化设备上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设备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永远没有穷尽和止境。只有与时俱进,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管理,加大创新管理力度,才能达到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推荐访问:高效 机电 设备管理
上一篇:工作班成员职责有哪些_班导师工作职责
下一篇:教练技术导师训练手册6:导师和教练的区别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