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66个经典案例pdf 生活中的博弈论

来源:三年级 发布时间:2020-03-24 点击:

  新闻界的博弈论

 摘要:对现实新闻和网络新闻中的博弈论进行了研究。首先,解释什么是博弈论;其次,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的博弈论;然后,分析在现实新闻中的博弈论;最后,分析在网络新闻中的博弈论。

 关键词:博弈论;新闻界;网络平台;批判理论

  

  

 一、我心中的博弈论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作为一个艺传学院的学生,相比“博弈”这种让人闻所未闻捉摸不透的称呼,“对策”好像能更好令我理解这个“论”代表什么:就我而言,实际上就是如何使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做出好的对策的一种方法论。

 如老师所说,生活中处处存在博弈现象。有时候我想去学一吃饭,朋友想去学二吃饭,我们两个都是会迁就别人的类型,但是在吃饭上却都有很深的执着。因而,每次选择一起去食堂都会进行一场博弈。比如某次,我们都住粤华,朋友想去学二,我就说我想去会同方,朋友觉得远,我便说学一也行。学一比会同方要少走几千米,这时对方则被我的“退让”感动,也选择退让一步。最后大家一起去了学一食堂,达成了我内心深处的心愿。

 这只是一件小事,却用到了博弈论,直到上了本节课我才发现,顿时来了兴趣。但是我是一个有志向的传播学学子,学到了博弈论,怎么能只用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举例子呢?一定要涉及专业,升华自我!

 二、新闻与博弈论

 犹记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轰动全国。当时虽然有一些地方新闻报道过许多婴儿肾结石死亡的新闻,但也只是肤浅而表面上的“婴儿肾结石死亡”这样的事实罢了。新闻记者们并没有去深入报道婴儿为何肾结石,甚至连这些婴儿肾结石有着一个明显的共同的原因——三聚氰胺奶粉,都没有报道出来。为什么不报道,也许是因为没有调查所以不知道,也许是因为报道了也没有用,也许是因为调查出来却不敢发。要真说起来,最后三鹿集团被取缔真的是一件谢天谢地的巧事:一家拥有三鹿集团股份的新西兰公司正好发现了真相,当时它给中国政府的通知因为种种原因,比如当时正在举办奥运会,中国不方便爆出丑闻,于是就被无视了。但九月份该公司还是通过新西兰政府以外交渠道向中国政府表明它们正严肃关注这件事。最终,这件事因为“外交无小事”的影响力得到了中国自上而下空前的关注,三鹿集团终于被彻查。在中国,打败三鹿集团的居然是新西兰国家,何其可笑,何其可悲?

 再说一条新闻。在我专业的业界,有一个很出名的奖项叫普利策新闻奖。而代表普利策最高荣誉的一个奖项是公共服务奖。2016年4月18日,一群来自美联社的由四位女性组成的记者团队赢得了这个奖项。她们这一次公开的的经历与三鹿奶粉事件有着极大的反差,以下是过程:

 早在一年多前,2014年底,美联社的四个女记者已经注意到东南亚的海鲜业里存在虐待,于是开始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东南亚调查这件事——这里我注意到,实际上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些零星的报道显示东南亚的海鲜业里有各种虐待甚至奴役工人的现象,但可惜大都是些捕风捉影的个人举报,没有足够的证据,所以这些年来也并没有能引起东南亚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如果四位女记者至今没有对此进行调查性报道,这件事能否被彻底揭发解决仍未可知。接着,四位女记者通过美国本土进口的各种海鲜产品来追查出口商和进口商,一路追查到了一个印度尼西亚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岛——本吉纳岛。然后,在这个没有网络,没有电话的、落后,又难以逃脱的岛屿上,她们发现了一大批像奴隶一样被囚禁的劳工,或者说奴工。这些劳工大多来自缅甸,在渠道上,有的是被黑心中介诱骗而来,有的是直接绑架而来,总之都不是自愿,都想要离开;在年龄上,他们大多是壮年,也不乏少年,大的被称之为渔奴,为黑心商人打渔,小的被称之为虾奴,为黑心商人捉虾。总之,在本吉纳岛,只要是个人都能找到用处,都能强迫他们为这些恶鬼一样的大公司捕鱼干活。在岛上的每一天,他们都会像奴隶一样被逼去渔船上劳动,他们全年无休,每天工作二十多个小时,然而辛勤的劳动却只能换取仿佛敷衍般微薄的报酬,大部分甚至是零工资。

 这样一个人间地狱谁愿意待?没有人。可是他们没办法反抗,因为只要稍有反抗他们不值钱的肉体就会被殴打、虐待,直到虐死为止——毕竟奴隶是源源不断被送来的。劳动结束后,他们会被送进一个甚至不够一人平躺的牢笼里休息,而且每天只能吃一点剩菜剩饭和脏水补充能量。有些人在这样极端的条件下死去了,这不是罕见的事情。然后死去的劳工会被冰冻在船上的冷冻舱,回岛后随便找个地方埋掉。于是每个奴工都知道一件事,在本吉纳岛,人命廉价得让人绝望。

 四位女记者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收集掌握了各种证据,包括照片、视频、行船记录等。但来不及为她们的所得激动,记者就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如果当时立即发布报道,很有可能使东南亚的大批劳工被害死,但如果那个时候不发,要是在联系官方救人的时期里闹大了消息,很可能这件事就会被别的媒体抢先报道,她们的努力白费,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在爆炸性新闻和劳工的安危之间她们选择了后者,坚定地做出延迟新闻的发布,先救人的决定。感恩她们的淡薄名利,如今,她们的报道已经使东南亚海鲜产业的工人得到了营救。美联社的这次曝光最终让超过两千名奴隶重获自由,十几人被逮捕,也让美国国会关于食品供应商的立法更加透明。

 与我来说,这两则新闻就是本专业中的一个博弈。第一则是失败的例子,第二则是成功的例子。面对黑暗,应该如何作为,我们需要博弈论来得出一个对策。

 因为专业,我算是一个紧跟潮流的人,每天接触网络,每天查看新闻。这半年以来,我最有印象的一个新闻是“唐安琪意外烧伤”。从头到尾官方给出的讯息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可以直接列出来:唐安琪烧伤达百分之八十、公司将承担一切医疗费用、警方透露女伴已做笔录。而其余的,能看到的关于“唐安琪”关键字的消息全是所谓网曝,即不确定真假的消息。这个新闻第一次出现,我的感想只是平淡的这个小姑娘可惜了,为她心痛。但随着它持久不下热搜,又在几天后很快被撤下热搜,我的心里也不是不疑惑的。

 事件分为几个阶段:一开始,咖啡店店家透露唐安琪玩打火机不慎烧伤,舆论除了同情也存在指责小姑娘没事玩什么打火机之类的声音;紧随其后,网曝唐安琪烧伤的二楼有四个人,与店家所说只有唐安琪和女伴两人不符,出现一个疑点;再后,网曝隔壁店长第一个提水灭火,指责咖啡店人情冷漠,罔顾生命;而后,网曝唐安琪与同行女伴争执,舆论的矛头指向“趴在栏杆上脸色淡漠,手中拿着不明物体”的女伴,随之网友们进行了人肉搜索,进而挖出女伴的空白微博与真实姓名……其中也夹杂着专业人士对玩打火机烧伤百分之八十的质疑与实验证明,女伴真实资料的分析,女伴谋害唐安琪的分析,唐安琪烧伤的具体情况与治疗等等与新闻本体有关的信息,甚至无关的信息如朱令案,南大碎尸案等悬案。

 这一切比官方公布的消息精彩得多,却都是“假的”,未经过证明的信息。可以说,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与透明化的当下,我们可以知道很多东西,也可以编造很多东西,我们可以轻易在微博上看到,网友们关注着唐安琪烧伤事件,同时也硬生生猜测出一场大戏。我跟进这一系列“进展”,发现了几点特点:首先,当代网民能够对一些新闻热情度高,且愿意为其花时间研究,互动性强;其次,当代网民易盲目根据舆论随波逐流,也易盲目站在舆论反方“保持清醒”;然后,当代网民数量大,影响力大;最后,网络时代缺乏真实性。

 目前,这件事已经没有什么新的“进展”了,虽然它的“尾”仍未出现,我多么希望关于这件事,会有一篇经过调查的,拥有依据能站得住脚跟的报道出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全是毫无可信力的小道消息。

 重点解释这几则新闻,是为了分析我生活中的博弈论,或者说新闻界的博弈论。

 前两则新闻中,用博弈论的方法,我们的新闻界需要更多调查性报道。因为调查性报道像砍刀,愤怒地砍掉一切腐朽,利落地保护完好的部分。对敌人,它应该像世间最锐利的一把染血杀器,对伙伴,它应该像世间最可靠的一把自卫神器。

 而“唐安琪事件”发生在网络中,网民总体与公民总体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网络上通过网民进行试验或许可以得出网民总体的某些情况,但若想把结论放在现实公民总体上则完全不适合。举个例子,唐安琪事件中唐安琪被烧伤一事似乎在网络媒介中被网民广泛的知晓,也有许多人表示愿意为她祈福,甚至为其医疗费用捐款,但是如果放在现实中,公民是否真的愿意付出时间与金钱帮助她,则要打上一个问号与一笔巨大的折扣。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就像两个世界,如果看不到其中的差异性和多变性就想使用实证主义[1]方法论来进行对公民总体的研究,一定是不科学的,甚至,就算考虑了其中的差异性和多变性,想要从网络中使用实证主义方法论来进行对公民总体的研究本身就具有极大的难度。

 因此,我要把网络新闻界的博弈单独拿出来说:如果不是因为网络,素不相识的广大群众完全不会聚集起来愤怒得展开一场费时费力的骂战;如果不是因为网络,唐安琪事件中女伴阴谋论的谣言也不会传得飞快。网络时代是如此便于“网络外遇、垃圾邮件、网络谣言、网络上瘾症、网络色情、网络并发症、网络购物狂、网络疏离症、网络假民主”这被台湾地区总结出来的“网络十大罪状”的发生。

 如何想出一个好的对策?我说,网络时代,我们需要深度报道。

 结合举的例子,网络时代需要深度报道是因为深度报道能让身陷网络错综复杂真假难辨性的我们获得一汪**。在科学技术批判[2]观照下,我们在赞美高新科技的同时,也务必要认清新事物可能带来的危害,并采取超前的预防措施,否则像如今发生的网络弊端将会愈发横行霸盗,以黑暗缠绕原本光芒万丈的因特网新科技。

 网络中的博弈论与生活中的博弈论越来越贴合。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中国网民越来越多。但是由于网民整体处于青年阶段,年龄低,学历低,而且以学生和自由职业者为主,所以大学生在网民中占了很大一个比重。在网络传播飞速发展的现今,身为祖国的未来的大学生应该认识到当下的网络传播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隐藏的祸端。而大学生是“进步”最快的一类社会群体——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大学生与批判理论

 [3]有着极高的契合度。我们迫切需要认识到实证主义批判、科学技术批判和大众文化批判的内涵,做到不盲目信任对网民抽样分析的结果,不盲目崇拜高新科技的闪光点,不盲目跟从网络上的种种言论与文化内容。

 总结而言,在这场博弈中,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赋予批判精神。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解放和进步而批判,也是为了全人类的目标:探索一个更好的世界而批判。 

 参考文献:

 [1]郭奕杉. 实证主义的社会科学哲学思想[D].山西大学,2008.

 [2]李文彬. 马尔库塞科学技术批判理论研究[D].**工业大学,2007.

 [3]张娣英. 论哈贝马斯社会批判理论的理性基础[D].**大学,2002.

 本文来自香当网http://www.xiangdang.net/

推荐访问:博弈论 生活中
上一篇:资料管理员2019年终总结 [资料管理员年终总结(5篇精选)]
下一篇:液压自动无压风门技术参数_液压柱塞泵技术参数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