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部编版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冯骥才选文

来源:二年级 发布时间:2021-04-20 点击:

  2021 中考语文阅读训练 3——冯骥才选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腻 歪

 冯骥才 锅店街上靠近瑞蚨祥不远的地方住着一个男的,光头,光棍,四十多岁,名叫腻歪。腻歪当然不是大名,是外号。这外号“腻歪”两字真绝,不仅把这人的性情叫了出来,连模样也叫出来了。一个人,无缘无故整天皱着眉头,满脸不高兴,无论嘛事也招不起他的兴致。多好吃、多好看、多好玩、多稀罕的事,他都不多看一眼。反过来多凶、多坏、多惨的事,他也不瞅一下。好赛他心里只有自己那个解不开、撂不下、摆不平的事,是嘛事?没人知道。

 没人知道的事,人人想知道。

 瞧瞧他——整天眉心总像个馄饨那样揪着,脸盘总像块瓦片那样板着,眼珠子像死鱼眼,哪儿也不看,这眼神儿可是学都学不来的。

 他到底为嘛腻歪真费猜。就像一根绳子上的死结,谁都想解,没人能解开。

 有人说是因为他死了爹妈,光棍一个,闷得慌。有人说是娶不上媳妇,愁得慌。其实都不是。他爹是打江西来的大瓷器商,专卖上品青花瓷,把景德镇成色最好的青花瓷,用车用船弄到天津,再往紫竹林租界里送,还在锅店街上开了一个挺阔气的瓷器店。他家靠瓷器发家发财,一家子人只穿绫罗绸缎,从不穿布衣裳,虽然爹妈一去,家里没主心骨了,瓷器买卖没人做了,店铺也关了门;但现在他还住着一套带前后院的瓦房呢,只要他招亲,谁家有闺女不笑着脸往他家送?他为嘛腻歪?有人说他打小就腻腻歪歪,没高兴过。“腻歪”这外号打小就有。如果天生腻歪,这就没治了。

 天津卫人比人厉害,没有没治的事。

 陈六原本不是锅店街人,他在西头卖糖炒栗子,栗子炒得又甜又香又鼓又亮又好剥皮又好吃,可是西头的人穷,口袋里只有铜子,锅店街这边的人阔,口袋里全是银子。人跟着钱跑,他就跑到这边摆摊赚钱。谁想到锅店街寸土寸金,划地称王的混混儿多,能在这边插腿立足的全不是一般人。比方陈六,打他在锅店街上露面那天,就没人跟他找过茬,他看上去并不横,为嘛没人敢招惹他?这里边的缘故都在后边的故事里。

 一天有几个土棍儿跟他说闲话,说到了腻歪。人们说腻歪,总绕不出这个题目:他腻歪个嘛? 谁料陈六说了一句:“哪天把他那个狗窝烧了,他就不腻歪了。”

 那几个土棍儿笑道:“那不就更腻歪了,说不定一头扎进南运河。” 笑话说完就过去。可是一个月后,锅店街忽然着火,冒黑烟,大火苗子窜上天。紧跟着远近水会敲着大锣,唿喇喇全赶来。人们瞪眼一瞧,竟是腻歪家。只见腻歪光着膀子,穿一条睡裤,从家跑出来,浑身黑烟子,像从烟筒眼儿里钻出来的野猫,连蹦带跳,连喊带叫,腻歪很少说话,他是嘛嗓音,谁也没听过。这回听到了,有人说像谦祥益扯布的声音,有人说像夜猫子叫。

 据说大火刚起来时,一些小混混趁火打劫,钻进屋里火里,一边喊救火,一边偷东西。珍稀细软准都叫混混儿们掏去了。腻歪从头到尾一直像只黑猴子在他家门口又蹿又跳又喊又叫。可是转天,没一点动静,烧焦的房子冒着缕缕蓝烟儿,却不见腻歪的影子。他在世上孤单一人,无亲无故,能去哪儿?有人说,这一场大火叫腻歪活到头了,准扎河了。

 有人把这话说给卖糖炒栗子的陈六。陈六却说:“又不是三九天,河里没盖盖儿,谁想跳谁跳。他要是想活就死不了。说不定这场火救了他呢。” 陈六的话没头没脑,没人当事。只有一个小混混儿听出点东西。究竟这场火来得蹊跷,前几天说闲话时,陈六刚提过把腻歪的“狗窝”烧了,就真烧了。烧这把火能是谁呢?为嘛烧他家?想趁火打劫?

 半年后,有人说看见腻歪在租界那边的码头上扛活。这话没人信,他平常连买两西瓜都雇人抱回家,肩膀子哪放得上东西? 自从这个谎信过去,再没腻歪的消息。

 四年后,瑞蚨祥斜对面那个药店叫洋药顶的干不下去了,关门歇业,铺面挂牌转租。没几天,一个干净利索的中年人把这店面接了。这次开的是瓷器店,专门营销景德镇的青花瓷。这店一开张就像模像样:青花瓷青花瓶青花罐青花缸青花碟子青花碗,从里边货架一直排到当街;一对一人高、画满刀马人儿的青花大瓶,像门神似的,一左一右守在大门两边。这铺子只三个人,一个掌柜两伙计。掌柜的姓杨,名光正。人说是江西人,口音却带点天津的腔调。他一身短打,更像个伙计的领头。人勤手勤,和伙计一起里里外外,很快就把买卖干得热乎起来,连紫竹林的洋人也跑来买货。这叫人们想起当年腻歪他爹那个瓷器店。

 有个脑筋转得快的人忽然说:“腻歪他爹姓杨,他也姓杨,他爹不是江西人吗?这人是不是前几年一把大火烧跑了的腻歪?” 他叫杨光正。可是这里的人们只知道腻歪那个外号,谁也不知腻歪的大名。

 再说猜归猜,看模样却半点看不出来他是腻歪。瞧他眉清目朗,哪有腻歪眉头上揪着的那个大疙瘩?再看他这张脸多活分,整天挂着笑,腻歪那脸——总像别人欠他五吊八吊钱。

 怎么看,他都不是腻歪;可怎么想,他都和腻歪连着一点什么。

 于是小混混们想出一些坏招,打算探个究竟。陈六知道了,就把炒糖栗子的炉子搬到杨家瓷器店的对面。还放出话来:“谁敢欺侮人家老实人,叫我看看。” 这一来便相安无事了。

 一天,一个小混混与陈六扯闲话时说道:“我不管这人到底是不是腻歪。只想知道有的人为嘛好好的总腻歪呢?” 陈六明白这小混混套他的话,他笑道:“那你这就不明白了,人的腻歪都是不愁日子不愁钱——闲出来的。穷了犯愁,富了才会腻歪。” (摘编自自冯骥才《俗世奇人》)

 文本二:

 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余闻者甚夥,久记于心;尔后虽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莲》等书,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闲置一旁,未被采纳。这些奇人妙事,闻所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

 (摘编自冯骥才《俗世奇人·序》)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头三段塑造腻歪这个人物形象时用到了肖像描写、细节描写,同时这三段在结构上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人们猜测杨光正是腻歪,是因为二者有很多联系,比如:两家都专卖景德镇的青花瓷,且瓷器都受到紫竹林洋人的青睐等。

 C.陈六是小说的线索人物,靠劳动谋生,有一种敢说敢做、仗义安良的侠义之气,在小说中起到了推进情节发展作用。

 D.“解不开、撂不下、摆不平的事”,语言短小精粹,节奏感强,一气呵成,类似相声的“贯口”,文中多处用到此类语句。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郭沫若说:“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冯骥才的《腻歪》就是从民间听来,通过文学加工成为了经典。

 B.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都是短篇小说集,写的都是市井传闻的小人物,讲的都是奇闻异事。

 C.小说发生的地点是解放前的天津卫,主要通过人物带有浓重天津味儿的语言来体现,比如:“为嘛烧他家”“他腻歪个嘛”。

 D.小说对杨光正是不是腻歪这个人,采取了模糊化处理,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与小说《边城》的结尾异曲同工。

 8.人们为什么不理解腻歪的“腻歪”性格?他的这种性格是怎样形成的?请谈谈你的理解。(4 分)

 9.在文本二中,作者说:“这些奇人妙事,倘若废置,岂不可惜?”结合文本一,说说若废置了为什么可惜。(6 分)

 答案:

 6.C (陈六不是线索人物) 7.B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不是市井小人物,多是魏晋名士) 8. 第一问:人们认为他生活富足,应该开开心心,可是却整天愁眉苦脸,腻膩歪歪。

 第二问:腻歪这个人长期生活在安逸富足的生活里,没有生活的目标和动力。(每点 2 分) 9.①人物形 象鲜活生动,非常接地气,比如本文中的腻歪和陈六。

 ②这些奇人妙事给人以启迪,比如“腻歪”的经历揭示出“安逸往往让人颓废,而磨难往往成就人生”等哲理。③这些奇人妙事体现出天津的风土人情和独特的津味儿文化. (每点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佛(节选) 冯骥才 我从大小来子两人说话中知道,这地方是天津卫有名的华萃楼古玩城。

 过不久,就有人进来东看西看。大小来子很有经验,一望而知哪种人是买东西的,哪种人是无事闲逛,应该跟哪种人搭讪,对哪种人不理。我在这店里待了差不多一个月吧,前后仅有三个人对我发生兴趣。一个矮矮的白脸瘦子问我的价钱。小来子说:“七千。

 ”对方摇摇脑袋就走了。

 此后一个月,没人再对我问津。可是,一天忽然一个模样富态的白白的胖子进了店,衣着干干净净挺像样。古玩行里的人一看衣着就一清二楚,邋邋過過的是贩子,有模有样的是老板,随随便便的反而是大老板。这胖子一进门就朝大来子说:“你这儿还真够清净啊。”看意思他们是熟人,可是这胖子一开口就带着一点贬义,分明是说大来子的买卖不带劲儿。

 大来子明白,褒贬向来是买主。他笑着说:“哎哟, 高先生少见啊,今儿早上打北京过来?高先生说:“是啊, 高铁真快,半个钟头,比我们从东城到西城坐出租还快。一次我从东四到西直门,赶上堵车,磨磨蹭蹭耗了一个半钟头。”接着打趣地说,“今儿我算你头一个客人吧?” “我可怕人多。人多是旅游团,全是来看热闹的,我这儿没热闹

 可看。这不是您告诉我的话嘛——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东西好,不怕放着。”大来子说,“您里边坐。” 高先生一边往里走,两只小圆眼却像一对探照灯,上上下下打量着店里的东西,忽然眼睛落在我身上。上前走了半步,仔细又快速“盯”了我三眼,这当儿我感觉这胖子的一双眼往我的身体里边钻,好像原先我身体里那些肉虫子那股劲。他随口问大来子,“你柜里这个破木佛价钱不高吧?” 大来子正要开口,嘴快的小来子已经把价钱说出来:“七千。

 不算高。” 大来子突然对小来子发火:“放你妈屁,谁定的价,你敢胡说!东西摆在这儿我说过价吗?七千?那都是人家的出价,这样大开门的东西七千我能卖吗?卖了你差不多!” 小来子机灵。他明白自己多了嘴,马上换一个神气,用拳头敲着自己的脑袋说:“哎呀呀,瞧我这破记性!这七千块确实是前几天那个东北人给的价,您不肯卖,还说那人把您当作傻子。是我把事情记差了,把人家的买价记成咱的卖价了。”说完,还在敲自己的脑袋。

 高先生当然明白这是瞎话。这世界上瞎话最多的就是古董行。

 高先生笑眯眯看着大小来子演完这场戏,便说:“我也只是顺口问问, 并没说要买啊!说多说少都无妨。”说着便坐下来,掏出烟,先把一根上好的金纸过滤嘴的黄鹤楼递给大来子。我一闻这香气沁人的烟味儿,就明白高先生实力非凡。大来子叫小来子给

 高先生斟茶倒水。

 “别人不卖,您是老主顾,您如果非要,我也不能驳面子。”大来子把话往回又拉了拉。

 “别扯别的,说要价。”高先生逼大来子一句。

 “三个数,不还价。”大来子伸出右手中间的三个手指,一直伸到高先生面前,口气很坚决。古董行里,三个数就是三万。

 高先生脸上的假笑立即收了回去,但还是打着趣说:“你就等着 ‘开张吃三年’ 吧。”说完他一边站起身一边说,“不是什么东西都能 ‘开张吃三年’的。古董有价也没价。

 顶尖的好东西,没价;一般东西还是有价的。”然后说,“不行了, 我得走了。今晚北京那边还有饭局,一个老卖主有几件正经皇家的东西托我出手,饭局早订好了。我得赶回去了。”说完告辞而去。

 高先生是买家,忽然起身要走,是想给大来子压力。可是大来子并不拦他。

 我在柜里看得有点奇怪,大来子不是想把我出手卖给他吗?干什么不再讨价还价就放他走了? 大来子客客气气把高先生送出门后,回来便骂小来子说:“都是你多嘴, 坏了我的买卖。

 小来子说:“我嘴是快了些。

 可是这七千这价也是您定的价啊。再说人家高先生明摆着已经看上咱这木佛了,您干吗把价叫到三个数,这么高,生把人家吓跑了?” 大来子说:“你这笨蛋,还没看出来,他这是假走,还得来。”

 我却忽然想到,前些天大来子把我从原先那黄脸男主人手里弄来,只花了区区的一百元!古董行里的诈真是没边了。

 奇怪的是,几天以后陆陆续续地来了几批人,点名要看我,价格一路从三千抬到两万。大来子不卖,说:“这是高先生派来‘砸价’的。”

  ——(选自《北京文学》2019 年第 11 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始写木佛乏人问津,仅有的三个感兴趣的人,也被七千元的价格吓倒,为木佛实质并不值钱埋下伏笔。

 B.小来子虽然很机灵,但还缺少经验,先是没能像大来子那样看人定价,后来也没有看出高先生的“假走”策略。

 C.“两只小圆眼却像一对探照灯”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高先生的目光锐利,说明高先生是个识古董的行家。

 D.小说的叙述视角独特,是从木佛的视角来写的,这样既有利于将木佛的来龙去脉交待清楚,又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

 8.简析“开张吃三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9.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了“突转”技巧,“突转”是“剧情按照行动的必然性、或然性向相反方面变化,从顺境转向逆境或从逆境转向顺境”。本小说正是利用了情节上的“突转”手法。请

 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答案:

 7.A 项,“为木佛实质并不值钱埋下伏笔”错,应该是和后面大来子对高先生开三万元高价形成对比,突出古董行的诈。

 8.大来子和高先生先后说这话有着不同的目的,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揭示了古董行业的暴利特点;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揭露了人性的丑恶;表达对缺乏信仰、崇拜金钱现象的忧虑。

 9.①木佛原本乏人问津,面对高先生,大来子却不肯卖;②高先生明明看中了木佛,却说走就走了;③高先生走后又却又接二连三派人来“砸价”。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富有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表现小说主旨。

推荐访问:选文 年中 语文
上一篇: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
下一篇:2021年江西省中考冲刺小题必会练习(5)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