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本(2019)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单元测试卷

来源:一年级 发布时间:2021-04-29 点击: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具备无机物的性质 B. 熔点、沸点一般比较高 C. 都是从有机体中分离而得到 D. 其反应比较缓慢且有副反应发生 2.萜品醇可用作消毒剂、抗氧化剂和溶剂,已知α-萜品醇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 mol该物质最多能和1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B. 该物质属于烃的衍生物 C. 该物质能使溴水褪色 D. 分子式为C10H20O 3.下列实验中,没有颜色变化的是(  ) A. 淀粉溶液中加入碘酒 B. 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热 C. 鸡蛋清中加入浓硝酸 D. 葡萄糖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 4.在光照条件下,1 mol丙烷最多可以与多少摩尔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 A. 4 mol B. 8 mol C. 2 mol D. 6 mol 5.已知某种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4H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若将该有机物与适量氯气混合后光照,生成的有机产物种类最多有(  ) A. 2 B. 4 C. 5 D. 6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氢原子较乙醇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更活泼 B. 乙醇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说明乙醇能电离出H+而表现酸性 C. 用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可比较水分子中氢原子和乙醇羟基中氢原子的活泼性 D. 食醋浸泡水垢,可比较乙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 7.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苯和乙烯是两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均来自于煤和石油的加工 B. 苯有毒且易挥发,故工业上不能作为溶剂 C. 溴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且与水互不相溶,可以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 D. 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物质,放置苯的仓库要禁止烟火 8.下列分子式不止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C3H8 B. C4H10 C. CHCl3 D. CH2Cl2 9.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糖类、蛋白质、脂肪都是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 B. 饮用矿泉水瓶、一次性水杯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 C. 冬天用纯甘油涂抹在手和面部可以防止皮肤干燥和开裂 D. 大米富含淀粉,大米煮成粥后淀粉变成了葡萄糖 10.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产物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下层得到有香味的油状液体 B. 反应中乙酸分子中的羟基被—O—CH2CH3取代 C. 反应中乙醇分子的氢原子被取代 D. 酯化反应中,浓硫酸作用为催化剂和吸水剂 11.下列关于乙烯和聚乙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二者都能使溴水褪色,性质相似 B. 二者互为同系物 C. 二者最简式相同 D. 二者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12.常压下,苯的沸点低于甲苯,熔点却高于甲苯。苯的熔点更高的原因可能是(  ) A. 苯具有芳香性 B. 苯中的化学键强度更强 C. 苯分子间作用力更小 D. 固态时苯分子排列更紧密 13.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14.苯的结构简式可用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如用冰冷却,苯可凝成白色晶体 B. 苯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但化学性质上不同于乙烯 C. 苯分子中六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完全等价,所有原子位于同一平面上 D. 苯是一种易挥发、无毒的液态物质 15.工业上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B. 淀粉、纤维素、葡萄糖等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 石油裂解得到的乙烯、丙烯等是生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 D. 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两大类 二、实验题(共3小题) 16.某化学学习小组欲探究己烷的性质,用己烷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1:
实验2:将上述橙色溶液装入密封性好的无色试剂瓶中。过一段时间,溶液颜色变浅,打开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实验3: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己烷(生成丙烷和另一种烃),并验证产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2)由实验1可知,己烷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中的橙色溶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

A.己烷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B.溴代己烷为无色物质 C.液溴向外挥发浓度降低 D.己烷与液溴发生了加成反应 E.液溴与己烷分层,密度大的液溴在下层 (4)实验3中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管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有________生成。

(6)试写出装置Ⅰ中发生的生成丙烷和另一种烃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甲烷和氯气反应的情况,设计了几个实验。

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一]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一试管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光照后观察到量筒内形成一段水柱,认为有氯化氢生成。

(1)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只写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槽中盛放的液体应为________(填字母)。

A.水 B.饱和石灰水 C.饱和食盐水 D.饱和NaHCO3溶液 (4)该实验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壁上出现油状液滴。

(5)该油状液滴中含有的有机产物共有________种。

[实验二]收集一试管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光照反应后,滴加AgNO3溶液,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认为甲烷与氯气反应有氯化氢生成。

(6)你认为该实验设计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步骤一:收集半试管氯气,加入10 mL蒸馏水,充分振荡,采用DIS系统的pH传感器测溶液的pH(下同),测得pH=3.26;

步骤二:收集一试管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各占50%),在40 W的日光灯下光照6 min后,加入10 mL蒸馏水,充分振荡,测得pH=1.00。

(7)判断该反应中有氯化氢生成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为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的工业用乙烯气体(在储气瓶中),使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物质,推测在工业上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气体杂质,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杂质,然后再使乙烯与溴水反应。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的实验中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填字母)。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烯 (3)乙同学推测此乙烯中必定含有一种杂质气体是________,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除去该杂质的试剂可选用________。

(4)为了验证乙烯与溴水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9.1 mol CH4和一定量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1)最多生成________种产物,最多可以生成________mol HCl。

(2)如果生成等物质的量的四种氯代物,那么每一种氯代物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

(3)生成等物质的量的四种氯代物时消耗____ mol Cl2。

20.某混合气体由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含一个双键)组成,在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13,在标准状况下,将56 L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溴水中,溴水的质量增重35 g。

(1)计算确定混合气体中烃的化学式。

(2)混合气体中两种烃的物质的量之比。

21.在常温下的一密闭容器中事先放入1.56 g过氧化钠,然后再通入乙烷与氧气的混合气体,用电火花引爆,直至反应完全为止,恢复到原温度,容器内压强近似为零。

(1)相同条件下,通入的气体氧气和乙烷的体积比是多少? (2)通入氧气的质量最大应是多少? 四、填空题(共3小题) 22.德国化学家凯库勒研究提出的苯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1)请根据苯的分子结构模型,写出苯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式___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2)向试管中加入3 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加入1 mL苯,振荡试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试管中加入1 mL溴水,再加入3 mL苯,振荡试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凯库勒提出的苯的分子结构符合实验事实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23.现有A、B、C三种烃的球棍模型如下图所示:
(1)在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以上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最多的是________(填对应字母,下同);

(2)等质量的以上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

(3)在120 ℃、1.01×105Pa时,有两种气态烃和足量的氧气混合点燃,相同条件下测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这两种气态烃是________;

(4)写出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去气体C中混有的少量B可选用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

24.有下列几组物质:
A.H、D、T B.Al(OH)3、H3AlO3 C.O2、O3 D.S2、S4、S6、S8 E.CH3OCH3、CH3CH2OH F.C、C、C G. H.CH3—CH3、CH2CH3CH3、 CH2CH3CH2CH3 I. (1)属于同位素的有________;

(2)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有________;

(3)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有________;

(4)属于同系物的有________;

(5)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有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大多数有机物熔点、沸点比较低,其化学反应多为可逆反应、比较缓慢、常伴有副反应,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质没有绝对的区别(如乙酸具有无机酸的某些性质),有机物既可从有机体中分离而得到,也能人工合成有机物。

2.【答案】D 【解析】萜品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所以1 mol该物质最多能和1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A正确;
该分子中除了含有C、H元素外还含有O元素,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B正确;
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C正确;
根据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0H18O,D错误。

3.【答案】B 【解析】淀粉遇碘酒变蓝色;
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其过程中没有颜色变化;
鸡蛋清遇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而变黄色;
葡萄糖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加热,有红色沉淀产生。

4.【答案】B 【解析】1 mol丙烷中含有8 mol氢原子,最多能与8 mol 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5.【答案】B 【解析】该有机物的结构为正四面体,四个碳原子完全相同,可得C4H3Cl、C4H2Cl2、C4HCl3、C4Cl4四种有机产物。

6.【答案】B 【解析】乙酸和乙醇分子中均含—OH,乙酸分子中O—H键强易断裂,故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氢原子较乙醇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A正确;
乙醇分子中含有羟基,可与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但乙醇为非电解质,不显酸性,B错误;
水中氢原子和乙醇中的羟基氢原子活泼性不同,与钠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钠和水反应剧烈,钠和乙醇反应缓慢,故可以利用和钠的反应判断水中氢原子和乙醇中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强弱,C正确;
用CH3COOH溶液浸泡水垢,水垢溶解,有气泡产生,说明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D正确。

7.【答案】B 【解析】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作有机溶剂,主要来自于煤的干馏;
实验室常用苯作萃取剂;
由于苯易燃烧,放置苯要禁止烟火。

8.【答案】B 【解析】正丁烷和异丁烷的分子式都是C4H10。C3H8(丙烷)、CHCl3(三氯甲烷)、CH2Cl2(二氯甲烷)都只表示一种物质。

9.【答案】A 【解析】糖类、蛋白质、脂肪都是人类的基本营养物质;
聚氯乙烯中的增塑剂有毒,不能用来包装食品;
甘油一般浓度不能太高,因为甘油可以吸水,浓度低的时候它会防止人脱水,但是浓度一高它会吸人体内的水;
大米煮成粥后淀粉部分溶于水变为淀粉糊。

10.【答案】A 【解析】题述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产物中含有乙酸和乙醇,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和乙醇,同时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由于乙酸乙酯密度小于水,上层得到有香味的油状液体,A错误;
酯化反应中羧酸提供羟基,醇提供氢原子,因此反应中乙酸分子中羟基被—OC2H5取代,B、C正确;
酯化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和吸水剂,D正确。

11.【答案】C 【解析】单体CH2===CH2与链节—CH2—CH2—的组成元素相同,二者的区别是CH2===CH2分子中有,而聚乙烯分子中无,结构上不相似,所以性质不同,不是同系物,。

12.【答案】D 【解析】与甲苯相比,苯具有高度的对称性,在固体中紧密排列,而具有较高熔点(苯为5.5 ℃,甲苯-95 ℃),在苯的同系物中,每增加一个“CH2”原子团,沸点平均升高30度左右。

13.【答案】C 【解析】推断有机物一氯代物的种数需要找中心对称轴,四联苯是具有两条对称轴的物质,即,在其中的一部分上有几种不同的氢原子(包括对称轴上的氢原子),就有几种一氯代物,四联苯有5种不同的氢原子,故有5种一氯代物。

14.【答案】C 【解析】A项,苯凝固后成为无色晶体,错误;
B项,苯分子中无碳碳双键,错误;
D项,苯有毒,错误。

15.【答案】B 【解析】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如淀粉、纤维素)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如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两大类,葡萄糖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16.【答案】(1)烧杯,分液漏斗(有无玻璃棒均正确) (2)己烷的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可溶解溴 (3)AB (4)冷凝己烷分解生成的气体 (5)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 气态烯烃 (6)CH3(CH2)4CH3CH3CH2CH3+CH3CH==CH2 【解析】(1)实验1 的主要操作是萃取和分液,需要的玻璃仪器主要是烧杯和分液漏斗。(2)溴水和己烷混合后,下层几乎是无色的,且分液后得到橙色溶液,这说明己烷的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可溶解溴。(3)由于打开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这说明有溴化氢生成。由于己烷是烷烃,能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代己烷和溴化氢,因此应选AB项。(4)实验3的装置Ⅱ中盛有冰水,所以该装置的作用是冷凝己烷分解生成的气体。(5)己烷分解有气态的烯烃生成,烯烃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即试管C中的现象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6)在一定条件下,己烷分解生成丙烷和丙烯。

17.【答案】(1)取代反应 (2)CH4+Cl2CH3Cl+HCl (3)C (4)量筒内液面上升 黄绿色逐渐变浅 (5)3 (6)错误 氯气中滴加AgNO3溶液也会产生白色沉淀 (7)步骤二测得的pH比步骤一测得的pH低 【解析】(1)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2)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第一步化学方程式为CH4+Cl2CH3Cl+HCl。

(3)因为氯气可溶于水,且能与水发生反应,因此水槽中不能盛放H2O,A错误;
氯气与饱和石灰水发生反应,水槽中不能盛放饱和石灰水,B错误;
饱和食盐水可抑制氯气的溶解,且饱和食盐水能吸收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的HCl,使量筒中气体压强减小,量筒中的液面上升,C正确;
氯气与饱和NaHCO3溶液发生反应,且有杂质气体CO2产生,D错误。

(4)甲烷与氯气发生反应消耗氯气,故量筒内黄绿色变浅,因为生成物中CH2Cl2、CHCl3、CCl4为液体,量筒内壁上出现油状液滴,且HCl溶于饱和食盐水,造成量筒中气体压强减小,即量筒中液面上升。

(5)甲烷与氯气反应的有机产物为CH3Cl、CH2Cl2、CHCl3、CCl4,其中CH3Cl为气态,另外3种为液态,因此油状液滴中含有的有机物为CH2Cl2、CHCl3、CCl4,共3种。

(6)氯气能与AgNO3溶液中的水反应,产生Cl-,与Ag+结合产生白色沉淀,因此该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

(7)根据实验,步骤二测得的pH小于步骤一测得的pH,说明c(H+)增大,即甲烷与氯气反应产生了HCl。

18.【答案】(1)CH2CH2+Br2―→CH2BrCH2Br (2)不能 AC (3)H2S H2S+Br2===2HBr+S↓ CuSO4溶液(或NaOH溶液等) (4)用pH试纸予以验证 【解析】由“乙烯”中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杂质、“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物质”可以推断还原性气体为H2S。

19.【答案】(1)5 4 (2)0.25 (3)2.5 【解析】 20.【答案】(1)CH4、C4H8 (2)3∶1 【解析】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3×2=26,必有甲烷,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56 L÷22.4 L·mol-1=2.5 mol,混合气体的质量为2.5 mol×26 g·mol-1=65 g,甲烷的物质的量为(65 g-35 g)÷16 g·mol-1=1.875 mol, 设烯烃的分子式为CnH2n, (2.5 mol-1.875 mol)×14ng·mol-1=35 g, 解得n=4,化学式为C4H8, 甲烷与丁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75 mol∶(2.5 mol-1.875 mol)=3∶1 21.【答案】(1)1≤≤2.5 (2)0.8 g 【解析】(1)本题可通过方程式的叠加方法进行解答:
C2H6+3.5O2―→2CO2+3H2O① 2CO2+2Na2O2===2Na2CO3+O2② 2H2O+2Na2O2===4NaOH+O2↑③ 由于在室温下水是液体,可参加反应,也可不参加反应,因此可用极端法判断:
若水参加反应,则有①+②+1.5×③:
C2H6+5Na2O2+O2===2Na2CO3+6NaOH④ 若水不参加反应,则有①+②:
C2H6+2Na2O2+2.5O2===2Na2CO3+3H2O⑤ 故不难得出正确结论。

(2)通入氧气最大量时按⑤进行。

nO2=nNa2O2=×=0.025 mol mO2=0.025 mol×32 g·mol-1=0.8 g 22.【答案】(1)C6H6   (2)试管中的液体分为两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3)试管中的液体分为两层,上层红棕色,下层无色 (4)不符合实验事实 因为苯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也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说明它没有典型的碳碳双键 【解析】苯分子中碳碳键是一种介于C—C和C===C之间独特的键,不含有典型的C===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苯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溴单质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大许多,若将苯与溴水混合振荡,苯能将溴单质从其水溶液中萃取出来,使溴水褪色。

23.【答案】(1)C (2)A>C>B (3)AB (4)CH2===CH2+H2CH3CH3 (5)溴水 【解析】三种烃分别是甲烷、乙烯和乙烷。

燃烧化学方程式为CxHy+(x+)O2xCO2+H2O 三种烃等体积时,碳、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之和越大,耗氧量越大;

三种烃等质量时,含氢量越高,耗氧量越大;

当温度高于100 ℃时,水为气体, 1+x+===x+,解得y=4,两种烃为A和B。

24.【答案】(1)A、F (2)B、G、I (3)C、D (4)H (5)E 【解析】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概念的理解与判断。

推荐访问: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入党申请志愿书(三)
下一篇:EDA-Verilog,HDL期末复习题总结必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