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业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来源:一年级 发布时间:2020-11-14 点击: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林业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一、基本情况 ..................................................................... 1 二、专业建设基础 ................................................................. 1 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 5 四、专业建设内容 ................................................................. 8 五、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 ........................................................... 10 (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10 (二)改革举措 .............................................................. 10 六、绩效考核指标 ................................................................ 15 (一)实现“校企深度对接”,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 16 (二)开发课程体系,有效实现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建设 ............................. 18 (三)教材建设 .............................................................. 20 (四)专业网络资源库平台建设 ................................................. 21 (五)师资队伍建设 ........................................................... 22 (六)实习、实训基地条件改善 ................................................. 29 (七)专业群建设............................................................. 32 (八)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 32 (九)图书资料购置 ........................................................... 34 七、专业建设预算 ................................................................ 36

  一、基本情况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为安徽省合肥林业学校,创建于 1952 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的第一批大中专院校。现址位于合肥市高新区大蜀山脚下。2000 年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举办五年制高职专业,2004 年 6 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升格为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我省唯一一所培养以林业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 124 人,专任教师 95 人;硕士 22 人,在读博士 1 人,在读硕士 10 人;教授 1 人,副教授及副高职称 28 人,高级工程师 12 人,讲师 32 人,工程师 9 人,“双师型”教师 28 人;学院还从在肥高校、林业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特聘了一批技术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高学历、高职称、“双师型”在职与外聘相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目前,我院形成了以林业技术专业为主干专业,涉农二、三产专业为相关专业的专业布局。现设有林业技术、林业工程监理、资产评估与管理(林业)、园林技术、园艺技术、森林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装潢设计等 17 个专业。

 学院在校生规模近 3000 人,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 90%以上。

 二、专业建设基础

 (一) 行业建设基础 1. 林业发展的需要 林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是一项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功能的公益事业。随着国家可持续战略

  的确立,确定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林业更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其生态效益的地位日趋重要。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战略,林业性质、指导思想和职业岗位的深刻变化,对林业建设、林业科技和林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各种努力中,林业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已向全世界作出了郑重承诺:中国将继续加快林业发展,力争到 2020 年森林面积比 2005 年增加 4000 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 2005 年增加 13 亿立方米,为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为完成这个宏伟目标,需要有大量的林业技术人才。

 2.我省林业行业对林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为了解目前林业技术专业的需求,我们积极到林业基层单位积极开展实地调研。安徽省是一个林业比重较大的省份,属于全国南方集体林区重点省份之一。全省林业用地 440.35 万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31.7%,与耕地面积接近;湿地面积 2.9 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20%。在管理机构上,省设林业厅,为省政府组成部门。全省 17 个省辖市及绝大部分县(市、区)均设立林业局;县以下共设基层林业工作站 903 个。省、市、县三级设有护林防火指挥部 97 个、林业科研院所 15 个、科技推广中心(站)79 个;县及以下设木竹检查站 103 个,森林植物检疫站 122 个,森林公安局(分局、科)46 个、森林公安派出所 199 个。全省国有林场138 个,国有苗圃 78 个,自然保护区 37 处(其中国家级 6 处、省级 27处、市县级 4 处),森林公园 49 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 29 处,省级 20

  处)。全省林业系统职工为 3.4 万人,但林业技术人员 6672 人,所占比重为 19.6%,人员整体素质偏低,难以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省林业行业也需要有大量的林业技术人才。

 3.专业历史发展的需要 林业技术专业办学历史久远,是我院的传统专业、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自 1952 年成立合肥林业学校以来,林业技术专业一直开设至今。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为办好该专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林业科技水平和林业发展对林业人才需求的提高,林业职业教育必然要适应社会需求,加快林业职业教育,加强林业专业建设,满足安徽林业发展对林业技术人才的需要成为历史必然。

 (二)专业建设基础 林业技术专业建于 1952 年,开办已有近 60 年的历史,是学院传统的重点专业,也是省级特色专业,是安徽省内高职高专院校中特有的专业。经过近 60 年的办学,取得了较好的办学业绩:

 1、培养了大批社会欢迎的林业技术人才 长期以来,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林业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除西藏),尤其是全省各级林业部门,是安徽省基层林业队伍的主力军,为我省林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师资队伍较强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10 人,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相当职称)5 人、讲师(及相当职称)5 人,副高及以上职称占 50%。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

  及其以上学位占 10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 44.4%以上。专任教师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能力强,并具备高水平的职业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有 7 名来自校外合作的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均有工程师以上职称,有长期从事林业领域工作经历,具有高水准的专业技术水平。

 3、实验实训基地初具规模 学院现有有图书资料室、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微机楼等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有植物标本室、森林栽培、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调查等专业实验室 22 个。本专业已有树木、林业有害生物、林木种子等标本室,配备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展示种类。在校内有供林业技术等专业综合实习实训苗圃 22 亩,在校外建有林业技术专业实习基地 4 处,均配有技能训练、模拟操作实训等教学设施,满足林业技术专业教学的需要。校外合作企业 4 家,现已成为学生顶岗实习和预就业的主要载体。

 4、服务行业,提高专业水平 林业技术专业教学队伍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坚持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方向,积极探索各种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在服务行业方面,林业技术专业教师在森林培育培训、森林资源调查技术培训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有效服务。教师利用自身科研优势充分与生产单位合作,开展科技服务。通过参加社会服务和科研项目,教师和学生能力得到了锻炼,林业技术专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也扩大了学生在就业方面的优势。近几年来,先后完成了森林资源调查、长防林作业设计、安徽省珍稀树种造林作业设计、中幼林抚育作业设计、征占用林地勘查及查验、肥西县义务植树基地规划设计等科技服务工作,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做

  出了贡献。积极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3 年来,累计培训 500 多人次。

 5、存在的不足 本专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为安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不容否认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原有的教学模式需要加以改革,并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二是实习实训条件的先进性和顶岗实习工位数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增加;三是教师“双师”素质、实践教学水平需要进一步强化;四是在校企合作中技术对接、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并形成长效机制:五是教学质量引入第三方评价的问题。

 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突出优势、特色为方向,以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内涵建设,以先进办学理念为指导,依托行业,产学结合,校企对接,按照以胜任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需求为标准的原则,在发展和丰富产学研一体化、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重点创新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教学做相融通,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特色,把林业技术专业建设成为专业办学理念领先,人才培养模式先进,产学研结合特色鲜明,社会服务作用显著,发挥示范、带动、辐射作用的品牌专业。

 (二)

 具体 目标

 1、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 “林区作业进教室,

  校区教学在林间”的人才培养方式,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推进校企紧密对接。推行“2.5+0.5”教学模式,即 2.5学年的素质教育,0.5 学年的职业能力、岗前培训顶岗实习。构建实际生产项目驱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保证学生从业后与实际工作实现零距离对接,顶岗即上岗,上岗即就业。完善教学质量保证措施,建立就业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教学计划实行动态调整。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以林木种苗生产、森林营造与经营、森林调查与资源管理、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等 4 种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林业技术专业技能和岗位群的模块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载体,深化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和模块教学,阶段实训,教学做相融合,产学研一体化的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及相关院校同类专业合作,开发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

 3、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行业为背景,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特色技术能力的培养为宗旨,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观念,建构林业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整合教学资源,开拓新的课程,以培养开放型、技能型、特色型专业人才为课程体系建构与整合的最终目标。开发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一步加强课件和网络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效果。建设与岗位要求直接对接的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重点建成 4 门优质专业能力课程,其中 4 门院级精品课程,开发出版 2-3 门特色教材。

 4、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以学科带头

  人、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为核心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落实“双师”培养措施,以及进修、引进等形式,培养专业带头人、 “双师素质”骨干教师;聘请能工巧匠和行业专家,并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优化专业“双师”结构比例。组织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到国内外参加培训进修,打造一支由高水平学科带头人、 “双师素质”教师达到 80%以上,60%以上有副教授职称,10%有教授职称,专兼结合、教学水平高的教学团队。形成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技能特长结构更加合理的师资队伍。

 5、强化实践育人氛围,改善实习实训条件。以林业技术生产岗位工作流程为主线,以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建立和完善具有职业氛围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即建立“校中场”和“场中校”。继续完善和扩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更好地满足广大学生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和教师实践能力锻炼的要求。实现实训项目 80%是生产性实训为目标,建设集生产性实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双师”素质师资培训等功能的林业技术综合实训中心。重点建设好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立一套高起点、高水平、高科技,适应模块教学模式和科研、培训、技术服务一体化的实验实训基地体系。

 6、职业资格鉴定功能的建设和完善。在现有林木种苗工、造林(更新)工等工种鉴定功能的基础上,扩充营造林工程监理员、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员等 2-4 个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功能,完善职业资格鉴定实施细则及管理方案。

 7、引领专业群建设。学院已形成了以林业技术专业为主体,兼有工程监理(林业方向)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与管理等专业相互支撑、较为配

  套的林业类专业群,下一步将以林业技术专业建设为契机,带动其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提高林业技术专业在专业群建设中的辐射和引领效应。

 8、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将依托专业设备、技术与人才优势,以林业技术实验实训中心、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所为平台,充分利用自身实力,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全面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扩大社会服务成果。通过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推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9、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并解决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方式、建立由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及学校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建立建全相关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以便更加地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四、专业建设内容

 1、全面提高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林业技术专业的系统建设,规范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提升师资水平和实验实训办学条件,切实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今后,学生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还可获取国家人社部核发的中、高级林木种苗工、造林更新工、营林试验工、森林保护工程技术人员等多种证书,双证率达到 100%。积极与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安排适当时间让学生完成必要的顶岗实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技术应用能力。

 2、建立校企对接长效机制,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创新和完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建设产学研结合的优质专业核

  心课程,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内涵建设,达到“校中场”“场中校”的目标,实现“工学交融”,构建了“实训-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就业”一体化、 “2.5+0.5”等多层次多模式的富有专业特色的复合型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集教学、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能鉴定、职业培训、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使校企对接、产学结合更加紧密,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3、建设一支学术水平高、具有“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通过“内培外引,专兼结合”、“脱产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提高师资队伍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和“双师型”的比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重点改造专任教师专业知识面单一的现状和提高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扩大兼职教师的名人效应。建立一支梯度结构合理、知识与学术水平高、具有“双师”结构、专兼结合、集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师资队伍。

 4、整合完善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程体系,建立课程网络资源库 大力进行教改研究,紧跟专业发展的前沿,突出当代林业技术特色,使教学内容新颖实用,更加体现学科发展态势。进一步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建立课程网络资源库,整合完善课程体系,形成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创新培养、个性发展的相互衔接和配套实施,培养“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技能型林业技术人才。

 5、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建成具有示范性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在继续完善集教学、职业培训、技术推广、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为一

  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职业技能提供先进完善的训练平台、为教师提供设备先进的科研平台、为对外技术交流和社会服务提供扎实的基础平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就业竞争力,有效地增强学院对外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技术示范的能力。

 6、增强社会服务和技术培训功能,为社会经济建设做贡献。

 发挥专业人才及设备优势,紧密结合林业生产实际,主动开展林业生产技术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及办学质量。同时,每年承担职业技能鉴定任务 600 人次,技术培训 500 人次,充分发挥林业技术专业技术培训功能,为社会经济建设做贡献。

 (具体内容见:

 六 绩效考核指标)

 五、 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

 (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是实习实训条件的改善;二是校企合作、校企对接深度问题;三是教师“双师”素质、实践教学水平需要提高;四是原有的教学模式需要加以改革和创新;五是第三方评价的问题。

 (二)改革举措 1、与林业行业密切对接,构建林业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教育的平台 成立由林业企业领导和专家参与的林业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开展活动,与林业行业密切对接,共同研究林业技术专业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培养方案设计,参与人才需求调查预测,进行专业和职业能力分析,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对产学研结合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提出指导性意见,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

  模式,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

 2、调整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实施“双证融通” “双证融通”即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相互融合与衔接。通过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制定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将职业标准引入课程体系,职业资格知识标准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使毕业生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就业的对口率与就业率。

 3、探索校企对接,深化校企合作,不断优化人才的培养方案,提高教育质量 积极探索“校企对接、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双方人员互兼互聘,探索“校中厂”、“厂中校”的合作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把林业技术专业打造成品牌专业。每年进行职业岗位(群)调研和毕业生跟踪反馈调查,听取林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企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部门以及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与建议,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高职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与有针对性的岗位能力培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根据林业科技发展情况,不断优化林业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相应的专业培养质量标准,例如:林业技术专业结合当前数字林业增设林业“3S”信息技术课程,结合林权制度改革,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林业产权要素市场的需要,增开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课程。

 另外,学校与林业企业、林场、林业高科技中心等林业生产单位构建

  了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尝试“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学生自愿、单位遴选、合作培养、定向就业”的形式。校企之间以产学研为纽带,不断使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让学生在 “真刀真枪”的岗位上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岗位意识,实现了实习与就业之间的“无缝”对接。

 4、聘请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为专业兼职教师 聘请来自企业或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或能工巧匠为专业兼职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按照打造培养“双师”和“双教”能力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教师由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努力打造“双师”和“双教”能力的师资队伍,通过专兼结合使本专业师资队伍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

 5、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创新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实践教学,达到“校中场”“场中校”的目标,实现“工学交融”。

 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依托实训基地,创新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实训提供良好的职业环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职业环境,熟悉职业特点,激发学习兴趣,为就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奠定基础。

 根据林业技术专业特点,改建和扩建 7 个实验实训室;建立 1 个集教学、职业培训、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全椒县瓦山林场、舒城万佛山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省林业高科技中心等单位建立了紧密型的产学研基地和实训基地。为了加强和规范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在校外实习基地实施教学的效果,成立校外实训基地领

  导小组,各门课程按教学需要,制定相应的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和实习指导书,保证本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生综合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

 6、建立林业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对外技术服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充分利用师资力量与设备优势,成立林业调查设计所,面向市场办学,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和项目对接,组织学生参加技术服务活动,将传统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做与学并行、手与脑并用”的交替互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7、改革教学方法,形成“教学做相融通,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特色 根据课程特点、教学任务学生实际,在教学实践中分别采用教学做相融合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模拟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性,好地集实践性、针对性和综合性于一体,构建了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学过程。

 8、引入第三方评价,科学评价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高职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应不断改进评价方法,把独立于学校及其部门之外的第三方引入评价体制之内,从而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本专业建立由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及学校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负责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工作制度,定期开展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组织工作;构建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人才需求、人才质量、专业人才的适应性等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形成

  人才培养与生产需求之间的主动适应和不断更新机制;建立毕业生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搭建学校与毕业生之间、毕业生与毕业生之间的互动平台,实施毕业生职业发展监控;林业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依据第三方评价结果的反馈,分析相关信息,指导林业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促进专业建设与改革。

 (二)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为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分别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建设组和子项目实施小组。

 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教务处主任、系主任、林业教研室主任为副组长,林业技术教研室成员为组员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确保专业建设落到实处。

 项目建设组: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落实建设方案,分解项目建设任务书,指挥协调相关部门及各专项建设小组的工作,及时处理方案实施和各专项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和解决的各种任务和问题,对项目实施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及时提出需报领导小组研究议定的重大事项。

 子项目实施小组:根据建设方案中所设的项目成立子项目建设小组,由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各项目的建设,详细制定各项目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并负责按时、按量、保质完成各项目的建设计划。

 2.经费保障

  本项目资金总额为 200 万,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 200万元。在经费管理上,按照《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 号),及时制定《院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根据项目进度,确保各项资金足额按时到位,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并随时接受各级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审计与检查,确保建设项目的正常进行。

 3.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保障:学院将继续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力量,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等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以企业为中心,多角度多形式接触企业,调动企业在合作办学、深度介入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性。尊重企业实际需求,广纳企业建议,合理安排实训教学,建立良好的合作运行机制,提升校企合作的内涵,将学校的智力资源与企业生产要素紧密结合,以达到校企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真正把学校建成企业人才培养、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的辐射源。

 4.政策保障

 制定《校企合作制度》、《人才培养基地管理规定及工作职责》、《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5.质量保障

 成立学院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监督小组,制定《学院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实施管理办法》。项目建设监督小组对建设工作进行公开、科学的全过程持续监控,促使上述各方面保障措施有效发挥作用,形成强大的推进合力,为最终实现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六、绩效考核指标

 通过两年的专业建设,全面提升林业技术专业师资队伍水平,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实现“校企深度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林业技术专业全面发展,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师资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一整套可供示范的体系,并取得有效经验。

 (一)实现 “校企深度对接”, 改革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⑴

 建设要点

 为了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立林业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以“人才培养基地” 为平台,实现“校企深度对接”。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相互融合,职业技能培养效果更加显著,学生就业能力日趋增强,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成立林业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与安徽省林业高科技中心等企业合作,成立林业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下设专业指导委员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人才培养基地管理委员会、校企合作协调办公室及实习指导办公室,制定校企合作理事会各项规章制度,负责组织协调校企合作有关事项,研讨校企合作途径、方法,提出人才合作共育建议,审定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林业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及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及其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合作组建校外实习基地,制定《学生实习规定》协同安排实践教学,负责“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制定《教师互聘制度》、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和第三方评价方法。

 深入行业调研林业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规格,明确专业面向及岗位职责,明确各岗位职业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建立由生产企业专家参加

  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团队,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通过工作岗位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再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构建林业技术课程体系,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完善校企对接和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双方共同成立组织和管理机构,按教学与生产的要求制定教学管理办法,明确管理的分工与职责。双方人员参与过程的管理和质量考核,明确校企双方的权限和职责。

 建立有关生产性实习实训的管理制度、作业文件和考核办法,确定顶岗实习的考核内容,并明确考核的办法和负责人,做到在制度上有保证,管理上有措施,行动上有方向。利用校内外林业生产项目来实现教学过程与专业建设过程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完成真实生产项目的同时完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使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完善,对相关专业群人才培养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⑵经费预算

 校企深度对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进度及经费预算表

 ( (表 表 1)

 序号

 建设内容

 经费预算及进度安排(万元)

 11 年 10 月-12 年 6 月

  12 年 7 月-13 年 6 月

  小计

 1 成立林业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或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并建立相关制度 1

 1 2 在企业的参与下,组建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团队,共同调查、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和措施 1

 1 3 立项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人才培养模式,专家对方案进行咨询、论证。实施第三方评价教学质量。

 1 1 2 4 试点、完善、评审,形成教学成果。

 1

 1 合

  计 4 1 5

  ⑶

 预期目标与验收要点

 校企深度对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预期目标及验收要点列表

 ( (表 表 2)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1 11 年 年 0 10 月- -2 12 年 年 2 2 月

 2 2012 年 年 3 3- -9 9 月

 3 2013 年 年 6 6 月

 预期目标:

 1、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或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 , 并建立相关制度。

 2.深入合作企业调研和分析人才需求、工作岗位定位和专业课程设置等问题; 3、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制定研究与实践总体方案,专家对方案咨询、论证。

 验收要点:

 1、成立机构文件及活动记录 1、人才需求和专业改革调研报告(初稿),以及其他相关调研和分析资料;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总体建设方案》、专家论证咨询、论证报告。

 责任人:张余田 凌化矾

 预期目标:

 1、初步形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并请校内外专家对方案进行咨询。

 2.初步实施第三方评价教学质量。

 3、方案实践。

 验收要点: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初稿)。

 2、使用情况初步报告及相关资料,修订意见资料等。

 3.初步实施第三方评价教学质量资料。

 责任人:张余田

 凌化矾 预期目标:

 1、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试点、对比、分析、评价、改进、完善; 2、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综合结题报告; 3、专家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评审; 4、实施第三方评价教学质量。

 验收要点:

 1、专家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评审结论; 2、修订人才培养模式。

 3、实施第三方评价教学质量资料。

 责任人:张余田

 凌化矾 (二)开发课程体系,有效实现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建设

 ⑴

 建设要点

 通过对行业技术岗位调研分析,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内容包括: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各课程标准的开发、编制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及教学实施方案等。

  建设 2 门省级精品课程;4 门校级精品课程。

 ⑵经费预算

 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研究进度与经费预算

 ( (表 表 3)

 序号

 建设内容

 经费预算及进度安排(万元)

 2 2012 年

 3 2013 年

 小计

 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研究 2 1 3 2 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1 1 2 合计

 3 3

 2 2

 5 5

 精品课程建设进度计划及经费预算表

 ( (表 表 4)

 序号

 课程名称

 建设标准

 经费预算及进度安排

 (万元)

 2 2012 年

 3 2013 年

 小计

 1 《森林营造技术》 省级 1 2 3 2 《森林调查技术》 省级 1 2 3 3 《森林经营技术》 院级 1 2 3 4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 院级 1 1 2 5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院级 1 1 2 6 《林业法规与执法实务》 院级 1 1 2 合

 计

 6 6

 9 9

 15

 ⑶ ⑶ 预期目标与验收要点 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研究预期目标与验收要点表

 ( (表 表 5)

 2 2012 年 年 6 6 月 2 2012 年 年 2 12 月 3 2013 年 年 6 6 月

 预期目标:

 通过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初步构建任务驱动,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资格标准、岗位资格证书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

 验收要点:

 1、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报告; 2、初步构建以林业生产过预期目标:

 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

 验收要点:

 1、课程体系及实施方案。

 2、课程体系及实施方案论证报告。

 3、教学实践报告及相关资料 4、各课程标准、课程内预期目标:

 1、完善和实践突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2、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大纲。

 验收要点:

 1、制定与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2、完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 3、完善与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相适应的运行

  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责任人:张余田 韩久同 陶涛 王能果

 金国强等 容、课程大纲初稿。

 责任人:张余田 韩久同 陶涛 王能果

 金国强等 机制。

 责任人:张余田 韩久同 陶涛 王能果

 金国强等

  精品课程建设预期目标、验收要点表

 ( (表 表 6)

 2 2012 年 年 1 1- -6 6 月 2 2012 年 年 7 7- -2 12 月 3 2013 年 年 6 6 月

 预期目标:

 1、建设一门省级精品课程。

 2、建设一门校级精品课程。

 验收要点:

 1、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2、阶段性成果 责任人:张余田 韩久同 陶涛 王能果

 金国强 预期目标:

 1、前四门阶段性成果。

 2、建设四门校级精品课程。

 验收要点:

 1、参考省级精品课程要求初验阶段性成果。

 2、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3、阶段性成果 责任人:张余田 韩久同 陶涛 王能果

 金国强 预期目标:

 达到各级精品课程标准。

 验收要点:

 1、按省级建设标准验收。

 2、按校级建设标准验收。

 3、各课程实施情况及效果评价。

 4、各结题报告。

 责任人:张余田 韩久同 陶涛 王能果

 金国强 (三)教材建设

 ⑴

 建设要点

 ①与企业专家、同类院校合作建立专业系列特色教材编委会。

 ②按照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开发理实一体化专业系列特色教材。

 ③充分考虑专业群及同类院校共享

 ⑵特色教材建设进度计划及经费预算

 特色教材建设进度计划及经费预算

 ( (表 表 7)

 序号

 教材名称

 经费预算及进度安排(万元)

 2 2012 年 年 2 12 月

 3 2013 年 年 6 6月

 小计

 1 《森林经营技术》 3

 3 2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 3

 3 3 《森林营造技术》 2 1 3

  4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2 1 3 5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2 1 3

 合

 计

 12

 3 3

 15

 特色教材建设预期目标、验收要点(表 8) 特色教材建设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表 表 8)

 2 2012 年 年 1 1- -6 6 月

 2 2012 年 年 7 7- -2 12 月

 3 2013 年 年 6 6 月

 预期目标:

 全面启动,教材设计、完成初稿,试用。

 验收要点:

 教材设计论证资料。

 教材初稿、试用情况 责任人:欧阳家安

 张余田 凌化矾

 预期目标:

 教材修订,出版计划。

 验收要点:

 修订情况资料。

 出版计划 责任人:欧阳家安

 张余田 凌化矾 预期目标:

 全面出版 验收要点:

 出版情况 出版计划。

 责任人:欧阳家安

 张余田 凌化矾 (四)专业网络资源库平台建设

 ⑴

 建设要点

 ①与企业专家合作建立专业网络资源库。

 ②试题库、软件库、课件库、案例库、设备库、管理库和名师课堂库的制作及上网。

 ③充分考虑专业群资源共享。

 ④主要课程的课件、多媒体教材的制作、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网络化。

 ⑵ 专业网络资源库平台建设 进度计划及经费预算

 专业网络资源库平台建设进度计划及经费预算

 ( (表 表 9)

 序号

 内容

 经费预算及进度安排(万元)

  2 2012 年 年 2 12 月

 3 2013 年 年 6 6 月

 小计

 1 专业网络资源库平台建设 5 2 7

 合

 计 5 2 7 ⑶ 专业网络资源库平台建设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表 表 10)

 专业网络资源库平台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 (表 表 10)

 2 2012 年 年 6 6 月

 2 2012 年 年 2 12 月

 3 2013 年 年 6 6 月

 预期目标:

 全面启动,完成初步设计。

 验收要点:

 设计论证资料。

 初步设计 责任人:

 陶涛

 预期目标:

 精品课程的制作及上网,试用情况。

 验收要点:

 修订情况资料。

 试用情况 责任人:

 陶涛 预期目标:

 全面完成专业网络资源库平台。

 验收要点:

 要课程的课件、多媒体教材的制作、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 责任人:

 陶涛

 (五).师资队伍建设

 ⑴ ⑴ 建设要点 ①培养专业带头人

 在现有教师中选拔2名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作为专业带头人重点培养。通过高职教育理论培训、学术交流和参加对外技术服务等方式提高专业带头人对专业建设的把握能力,提高其技能水平、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专业带头人要能够把握专业建设方向、引领专业改革,并传授、帮助和带动年轻教师的成长,形成专业师资的梯队和专业的持续发展,负责组织专业课程体系的修改和完善。通过到国内职业技术院校进行交流,到国内外同类院校进行访问,引导青年教师参加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项目研究和实践建设等途径,更新职业教育理念,提高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成为教学名师、行业专家和名副其实的专业

  带头人(培养计划见表 11),把握专业建设方向、引领专业改革,从而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专业教学团队。

 ②培养骨干教师

 在专任教师中选拔 8 名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双师”素质教师,分期分批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 1 个月以上,到国内高校或先进高职院校进修学习,拓宽教师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使他们分别成为专业领域技术骨干,能够主持完成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教学指导任务,对专业建设起到骨干支撑作用(培养计划见表 12)。

 ③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强化师资队伍的教育素质和技能培训,通过安排专任教师实行定期进修学习和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教学实训、技术服务实践等活动,每年要有不少于 2 周的生产一线实践活动经历,接受“双师”素质培养;新教师上岗前必须在指定企业进行不少于 3 个月的专业实践训练,取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中青年教师应到相关企业顶岗锻炼,提高中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与实践教学能力;增加兼职教师在教学和实践环节的工作量,使培养“双师”素质教师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 90%以上,形成专业水平高,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双师型”特色的教学团队(培养计划见表 13)。

 ④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在安徽省林业厅、安徽省林业规划设计院、安徽省林科院、安徽省林业高科技中心及省内国有林场苗圃等企事业聘请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技术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校内兼职教师,承担实

  践性要求强的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教学任务;聘用企事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利用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工作环境,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研讨制定“兼职教师队伍聘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从而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高技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计划见表 14)。

 ⑵ 建设措施

 (1)积极配合学院建设校企深度融合的用人机制。包括校企联合招聘专业人才机制、校企人员轮岗制度、稳定的校企兼职教师制度、教师到企业挂职工作制度等。

 (2)根据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标准进行选拔。

 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引导,注重师德教育,不断提升教师学习力。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专业素质精良,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

 (3)依据本专业的发展要求,结合每位教师的自身特点,确定其发展方向,保证每位教师学有所专,教有所长。支持、鼓励教师参加业务进修、专业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加大对教学骨干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在资金、工作条件、业务提高等方面制定倾斜政策,促进人才脱颖而出。

 (4)依托现有师资力量,落实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制度。鼓励教师轮流到企业实践锻炼,任课教师必须参加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师间的学术交流,理论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建成一支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5)积极稳妥地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注重从生产第一线引进本专业急需的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充实师资力量。

 (6)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与企业共同制定兼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制度,从定点实习单位、合作企业、科研单位聘请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形成有效的建设管理机制。

 (7)健全规章制度,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师资队伍建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⑶经费预算 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一览表

 ( (表 表 11)

 培养项目

 培训地点

 培养内容

 经费预算及进度安排(万元)

 2012 年 12月

 2013 年6 6 月

 小计

 培训与访问 国内外有关高等学校 林学相关理论及高等职业教育理论; 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3 2 5 学术交流 国内职业技术学院交流 学习先进职业教学和教学改革; 学习职业教学课程开发; 进行专业建设交流; 带专业建设课题考察。

 4 4 8 企业锻炼 安徽省国有林学习新方法、新技术; 1.5 1.5 3

  场苗圃 带应用技术课题考察与培训。

 合

 计

 8.5

 7.5

 16

 专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一览表

 ( (表 表 12)

 培养项目

 培训地点

 培养内容

 经费预算及进度安排(万元)

 2012年12 月 2013年6月 小计 院校培训 国内有关高等学校 学习高职职业课程体系开发; 带课程开发课题考察与培训。

 6 6 12 实践、学术交流 企业挂职锻炼 学习专业新技术、新方法; 研究课程的开发和改革方法。

 4 4 8 合

 计

 10

 10

 20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计划一览表

 ( (表 表 13)

 培养

 项目

 培训

 地点

 培 养 内 容

 经费预算及进度安排(万元)

 2012 年 12 月

 2013 年6 6 月

 小计

 学术交流 先进职业院校 学习先进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改革方法; 进行专业建设交流。

 3 3 6 新技术培训与锻炼 各企业 学习专业新技术、新方法; 与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开发。

 2 2 4 专家讲座 新技术讲座 2 2 4 合

 计

 7 7

 7 7

 14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一览表

 ( (表 表 14)

 建设项目

 培育(人)

 经费预算及进度安排(万元)

  2 2012 年 年 12 月

 3 2013 年 年 6 6 月

 小计

 行业技术专家 10 2 3 5 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 10 2 3 5 合计

 4 4

 6 6

 10

 ⑷

 预期目标与验收要点

 师资队伍建设预期目标、验收要点(表 15 )

 项目

 2 2012 年 年 2 12 月

 3 2013 年 年 6 6 月

 培养专业带头人 预期目标:

 提高专业带头人的职业教育理论水平、教科研水平及实践能力。

 验收要点:

 1、学习证明材料

 2、企事业锻炼记录及实践工作报告或论文、生产成果等; 3、主持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发研究与实践项目工作材料及记录; 4、主持或指导 1 门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材料及记录; 5、其它有关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学习、交流成果及记录材料。

 责任人:张余田 预期目标:

 提高专业带头人的职业教育理论水平、教科研水平及实践能力。

 验收要点:

 1、企事业锻炼的记录及实践工作报告或论文、生产成果等; 2、主持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发研究与实践或项目工作材料及记录; 3、主持或指导 1 门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材料及记录; 4、其它有关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学习、交流成果及记录材料。

 责任人:张余田

 培养骨干教师 预期目标:

 培养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科研、教研能力强,具备专业建设能力和主持课程建设能力的骨干教师 2 人。

 验收要点:

 1、骨干教师评聘和考核标准、培养计划等; 2、企事业工作实践的记录及成果; 3、院校培训的记录及学习报告或专业论文等; 4、参加国内学术研讨、培训学习的记录或结预期目标:

 继续培养骨干教师,人数达到 3 人,在专业建设中起骨干作用。

 验收要点:

 1、企业工作实践的工作记录及成果; 2、院校培训的记录及学习报告或专业论文等; 3、参加国内学术研讨、培训学习的记录或结业证书等材料;

  项目

 2 2012 年 年 ...

推荐访问:林业 安徽 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看花容易绣花难心得体会
下一篇:主席团竞选宣传材料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