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电池项目实施方案

来源:中华会计网 发布时间:2020-11-17 点击:

  湖北电池项目

 实施方案

  MACRO 泓域咨询

 报告说明—

 随着补贴的退坡,电池企业成了难受的“夹心饼干”。由于控制着原材料供应,上游材料企业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拥有非常强的话语权,在交易中通常采取现款和现货的方式,甚至极少付承兑。而电池企业为锁定上游原材料价格,保障原料稳定供给,还会与上游供应商进行预付合作。所以电池企业的“现金流”压力进一步加大。

 该动力电池项目计划总投资 17883.27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003.92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67.12%;流动资金 5879.3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32.88%。

 达产年营业收入 40914.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31190.30 万元,税金及附加 358.59 万元,利润总额 9723.70 万元,利税总额 11423.49 万元,税后净利润 7292.78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4130.72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54.37%,投资利税率 63.88%,投资回报率 40.78%,全部投资回收期3.95 年,提供就业职位 684 个。

 降低电池成本,一直都是产业内重要的解决方向。除了电池体系改善和使用寿命提升带来成本降低外,当前主要的降成本方案是规模化和回收资源化。以全球新能源汽车最为成功的企业特斯拉来看,其使用 18650 圆柱电池(电池型号:直径 18mm,长度 65mm)因规模扩大从 2007 年到 2012 年成本约下降了 40%左右。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动力电池的规模化生产,

 电池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到 2 元/Wh 以下,从而达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中 2015 年的规划目标。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背景

 湖北电池项目

 动力电池的四大材料中,正极材料在锂电池材料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达30-40%,且目前行业格局尚在整合中,CR5 仍未达到 50%;负极材料格局较为稳定,且龙头企业市占率仍在提升,目前人工石墨开始占据主导地位;隔膜领域而言,湿法隔膜性能更优,干法价格低廉,未来隔膜仍有一定的降价压力;电解液行业门槛相对较低,目前总体产能利用率不高,且未来同样有降价压力。

 2018 年,中国汽车产业历经了史无前例的负增长,比亚迪、上汽、广汽、吉利、长安、长城等自主品牌巨头的销售目标均未如期达成。与此同时,全球汽车巨头们竟然开始“抱团取暖”,2019 年 1 月,全球最具实力的两大汽车集团——大众和福特宣布将结成战略联盟,并表示未来将在自动驾驶、智能移动出行服务和电动车领域内展开合作。

 (二)项目选址

 某某临港经济开发区

 湖北省,简称鄂,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地区,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介于北纬 29°01′53″—33°6′47″、东经108°21′42″—116°07′50″之间,东西长约 740 千米,南北宽约 470千米,总面积 18.59 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 1.94%。最东端是黄梅县,最西端是利川市,最南端是来凤县,最北端是郧西县。湖北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 56%,丘陵占 24%,平原湖区占 20%,属长江水系。湖北省地处亚热带,全省除高山地区属高山气候外,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截至 2019 年末,湖北省共辖 12 个地级市、1 个自治州、4 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共有 25 个县级市、36 个县、2 个自治县、1 个林区,常住人口 5927 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45828.31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3809.09 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 19098.62 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 22920.60 亿元。

 对各种设施用地进行统筹安排,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同时,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达到“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49411.36 平方米(折合约 74.08 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 61.32%,建筑容积率 1.09,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31%,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62.04 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 49411.36 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 30299.05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53858.38 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41266.38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 3396.55 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106 台(套),设备购置费 4312.22 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 1276551.17 千瓦时,折合 156.89 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 35943.25 立方米,折合 3.07 吨标准煤。

 3、“湖北电池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 1276551.17 千瓦时,年总用水量 35943.25 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59.96 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 45.12 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 20.35%,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某某临港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符合某某临港经济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17883.27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2003.92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67.12%;流动资金 5879.3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32.88%。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40914.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31190.30 万元,税金及附加 358.59 万元,利润总额 9723.70 万元,利税总额 11423.49 万元,税后净利润 7292.78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4130.72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54.37%,投资利税率 63.88%,投资回报率 40.78%,全部投资回收期3.95 年,提供就业职位 684 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2 个月。

 科学组织施工平行流水作业,交叉施工,使施工机械等资源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做到现场施工有条不紊,忙而不乱。项目承办单位一定要做好后勤供应和服务保障工作,确保不误前方施工。

 二、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某某临港经济开发区及某某临港经济开发区动力电池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

 的建设对促进某某临港经济开发区动力电池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集团)有限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湖北电池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某某临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 684 个,达产年纳税总额 4130.72 万元,可以促进某某临港经济开发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54.37%,投资利税率 63.88%,全部投资回报率 40.78%,全部投资回收期 3.95 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 3.95 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品牌管理体系,增强以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以民企民资为重点,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打造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和知名品牌示范区。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开放共赢,重点依托“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经济区,增强我省制造的国际影响力。

 三、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49411.36

 74.08 亩

 1.1

 容积率

  1.09

  1.2

 建筑系数

  61.32%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62.04

  1.4

 基底面积

 平方米

 30299.05

  1.5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53858.38

  1.6

 绿化面积

 平方米

 3396.55

 绿化率 6.31%

 2

 总投资

 万元

 17883.27

  2.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2003.92

  2.1.1

 土建工程投资

 万元

 4392.86

  2.1.1.1

 土建工程投资占比

 万元

 24.56%

  2.1.2

 设备投资

 万元

 4312.22

  2.1.2.1

 设备投资占比

  24.11%

  2.1.3

 其它投资

 万元

 3298.84

  2.1.3.1

 其它投资占比

  18.45%

  2.1.4

 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67.12%

  2.2

 流动资金

 万元

 5879.35

  2.2.1

 流动资金占比

  32.88%

  3

 收入

 万元

 40914.00

  4

 总成本

 万元

 31190.30

  5

 利润总额

 万元

 9723.70

  6

 净利润

 万元

 7292.78

  7

 所得税

 万元

 1.09

  8

 增值税

 万元

 1341.20

  9

 税金及附加

 万元

 358.59

 10

 纳税总额

 万元

 4130.72

  11

 利税总额

 万元

 11423.49

  12

 投资利润率

  54.37%

  13

 投资利税率

  63.88%

  14

 投资回报率

  40.78%

  15

 回收期

 年

 3.95

  16

 设备数量

 台(套)

 106

  17

 年用电量

 千瓦时

 1276551.17

  18

 年用水量

 立方米

 35943.25

  19

 总能耗

 吨标准煤

 159.96

  20

 节能率

  20.35%

  21

 节能量

 吨标准煤

 45.12

  22

 员工数量

 人

 684

  第二章

 投资单位说明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 公司

 (二)公司简介

 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产品,致力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各种生产流水线工艺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为客户设计开发各种产品生产线。

 公司引进世界领先的技术,汇聚跨国高科技人才以确保公司产业的稳定发展和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基于特征对用户群进行划分,从而有针对性地打造满足不同用户群多样化用能需求的客户服务体系。公司自成立以来,在整合产业服务资源的基础上,积累用户需求实现技术创新,专注为客户创造价值。

 公司通过了 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严格按照上述管理体系的要求对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等过程进行管理,同时以客户提出的品质要求为基础,建立了完整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的优质、稳定。未来,公司计划依靠自身实力,通过引入资本、技术和人才等扩大生产规模,以“高效、智能、环保”作为产品发展方向,持续加强新产品研发力度,实现行业关键技术突破,进一步夯实公司技术实力,全面推动产品结构升级,优化公司利润来源,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巩固和提升公司的行业地位。

 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集团)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9522.43 万元,同比增长 12.46%(3270.21 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动力电池生产及销售收入为 24572.47 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 83.23%。

  上年度营收情况一览表

 序号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合计

 1

 营业收入

 6199.71

 8266.28

 7675.83

 7380.61

 29522.43

 2

 主营业务收入

 5160.22

 6880.29

 6388.84

 6143.12

 24572.47

 2.1

 动力电池(A)

 1702.87

 2270.50

 2108.32

 2027.23

 8108.92

 2.2

 动力电池(B)

 1186.85

 1582.47

 1469.43

 1412.92

 5651.67

 2.3

 动力电池(C)

 877.24

 1169.65

 1086.10

 1044.33

 4177.32

 2.4

 动力电池(D)

 619.23

 825.63

 766.66

 737.17

 2948.70

 2.5

 动力电池(E)

 412.82

 550.42

 511.11

 491.45

 1965.80

 2.6

 动力电池(F)

 258.01

 344.01

 319.44

 307.16

 1228.62

 2.7

 动力电池(...)

 103.20

 137.61

 127.78

 122.86

 491.45

 3

 其他业务收入

 1039.49

 1385.99

 1286.99

 1237.49

 4949.96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7689.91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346.33 万元,增长率 21.22%;实现净利润 5767.43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021.31 万元,增长率 21.52%。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完成营业收入

 万元

 29522.43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24572.47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83.23%

 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

  12.46%

 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

 万元

 3270.21

 利润总额

 万元

 7689.91

 利润总额增长率

  21.22%

 利润总额增长量

 万元

 1346.33

 净利润

 万元

 5767.43

 净利润增长率

  21.52%

 净利润增长量

 万元

 1021.31

 投资利润率

  59.81%

 投资回报率

  44.86%

 财务内部收益率

  27.10%

 企业总资产

 万元

 33442.45

 流动资产总额占比

 万元

 28.70%

 流动资产总额

 万元

 9597.67

 资产负债率

  35.25%

 第三章

 项目必要性分析

  一、动力电池项目背景分析

 降低电池成本,一直都是产业内重要的解决方向。除了电池体系改善和使用寿命提升带来成本降低外,当前主要的降成本方案是规模化和回收资源化。以全球新能源汽车最为成功的企业特斯拉来看,其使用 18650 圆柱电池(电池型号:直径 18mm,长度 65mm)因规模扩大从2007 年到 2012 年成本约下降了 40%左右。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动力电池的规模化生产,电池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到 2 元/Wh 以下,从而达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中 2015 年的规划目标。

 在资源化利用上,动力锂电池还存在回收体系不完善,回收价值偏弱的问题。虽然国内也涌现出了像格林美和湖南邦普等大型回收企业,但是动力锂电池回收存在回收成本高、回收产业链不完善的问题。动力锂电池的回收资源化需要充分借鉴铅酸电池回收利用的经验。铅酸电池建立了完备的回收网点和回收产业链,一般铅酸电池在回收时具备 30%的回收价值。

 动力锂电池再利用是指介于新能源汽车和动力锂电池资源化的中间环节,通过对汽车使用后的动力电池进行拆解、检测和分类后的二次使用,实现动力电池梯级,从而实现动力电池 30-60%的成本降低目的。一般来说,新能源汽车对动力锂电池报废的标准是电池容量低于80%,如果剩余容量还在 70-80%电池直接进行资源化回收是极大的浪费,做好动力锂电池再利用对电池成本的降低尤为重要。

 国家政策支持动力锂电池在利用的产业化探索。2012 年 7 月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明确提出“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建立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体系,明确各相关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引导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加强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国家从规划层面给动力电池再利用提供了方向。

 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再利用领域主要瞄准 ICT 领域、家庭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等领域。虽然动力锂电池再利用实践在国内还未开展,但是在日本、美国已经有多年的示范经验。日韩从新能源汽车发展伊始就开始着力动力电池再利用的研究,这些前期研究工作给我国开展电池再利用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动力锂电池再利用商业模式需要建立多方面的合作机制。首先是动力锂电池的回收需要遵循“谁制造谁回收”责任体制,通过推行回收责任制建立回收利用网络,保证再利用电池来源。再利用核心主要包括电池回收、电池评价和二次再装配利用等环节,由于再回收和新能源汽车运营中的电池运营商密切相关,建议由运营商、汽车厂和电池企业合资建立电池服务模块,承担动力锂电池的再利用业务,对再装配电池可以考虑通过电池租赁或者零售等方式应用在终端客户上。

 在全球重点发展电动车、储能电池等新能源产业的今天,锂电池做为公认的理想储能元件,得到了更高的关注。我国也在动力电池领域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已经涌现了比亚迪、比克、力神、中航锂电等全球电池行业引人注目的骨干企业。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电解液是锂电池最重要的四项原材料,锂电池隔膜由于投资风险大、技术门槛高,一直未能实现国内大规模生产,成为制约我

 国锂电池行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在对安全性、一致性要求更高的动力锂离子电池领域,更是我国从锂电池生产大国到锂电池生产强国难以逾越的障碍。

 锂电隔膜的主要生产工艺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车用动力电池容量大,安全性要求高,这也要求隔膜具有更高的强度、保液能力及安全温度。干法工艺可以采用多层复合的形式,该种隔膜具有结构安全、孔隙均匀、透气性好、耐高温性好等诸多优势,完全满足于动力锂电池的严格要求,国内外众多的动力电池厂商均认可该种工艺的隔膜是动力锂电池的应用方向。

  二、动力电池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018 年,中国汽车产业历经了史无前例的负增长,比亚迪、上汽、广汽、吉利、长安、长城等自主品牌巨头的销售目标均未如期达成。与此同时,全球汽车巨头们竟然开始“抱团取暖”,2019 年 1 月,全球最具实力的两大汽车集团——大众和福特宣布将结成战略联盟,并表示未来将在自动驾驶、智能移动出行服务和电动车领域内展开合作。

 同样是在 2018 年的中国汽车市场,电动车销量保持着高达 60%的惊人增速,其中乘用车增速更是高达 80%。在渗透率方面,2018 年中国电动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比例已超过 4%,18 年第四季度更是达到 6%。

 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提出了“到 2030 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 30%”的倡议。

 在传统的燃油汽车中,一台发动机和变速箱的价值量之和大概在1.5-3.5 万左右,而目前电池的成本大概占“三电”70%。从长期看,“三电”价值量可能与传统动力系统趋近,而动力电池在全球的长期空间将达到 2 万亿/年。

 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购置费用,包括:裸车价格、购置税、注册上牌费等;另一部分是使用和维护成本,包括:车船税、能源费用、保险费用、维修保养费、停车过路费等(注:车辆残值变现收入是车辆成本的抵扣项)。现依据《2018 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中对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成本测算的假设条件与测算结果,对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测算。

 购置费用是指购买汽车时缴纳的所有费用。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是购买汽车时的厂商指导价格(MSRP);第二是购置税(PT),燃油购置税约为整车价格的 10%;第三是注册上牌费(RF),我们取每辆新车 300 元的注册上牌费;最后是国家、地方以及厂商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实行的补贴(S)。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著的《2018 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中指出,2030 年将迎来“油电同价”拐点。

 到 2025 年,电动车全生命周期成本将会低于略低于燃油车,之后因为在能源费用上的巨大优势,电动车在经济性方面会把燃车远远抛在身后,经测算,到 2030 年相同车型电动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比燃油车要低 3.2 万左右。电动车将不再昂贵、缺乏性价比,而其在环保、操控性等方面的优点将得以充分显现。

 动力电池行业在客户认证壁垒上与汽车零部件行业极为相似。一方面,锂离子电池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一致性、快速响应能力等因素是客户选择生产厂商的主要依据,产品得到市场检验和得到客户认可通常需要较长时间。锂离子电池厂商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才能获取客户的信任。另一方面,整车企业多采用向合格供应商定点采购的模式,通过对供应商的认证与评估,确定其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管理能力、产品品质等都能够达到要求后,才会与之建立定点的供应关系。动力电池系统作为汽车重要部件之一,在一款车型的生命周期内需持续供货,整车企业一般不会轻易更换电池供应商。因此,锂离

 子电池企业的品牌对能否进入整车企业供应链具有较强影响,客户粘性强。

 汽车零部件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的制造行业。前期需投入大量资金购置生产设备,且产品的开发设计、模具开发成本较高,同时生产经营过程中又需要垫付较多的营运资金以保证原材料的采购、资金的周转和生产销售规模的扩大。因此,较大的资金投入要求对新进入的投资者形成了较高的门槛。

 在这点上,动力电池行业也表现出极高的相似性。自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补贴开始退坡后,电池企业和和整车企业为应对市场变化而“风险共担”,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长账期。长账期短则几个月,长则两到三年,时间根据每家与合作方的协议而不同。长账期导致电池企业应收账款高企,巨额货款无法及时收回,给动力电池企业在生产采购、产能扩充、市场开拓、研发投入和设备升级等方面都造成了极大压力;而财务压力大的动力电池企业甚至会因此停产,甚至倒闭,曾经辉煌一时的沃特玛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四章

 市场调研预测

 一、动力电池行业分析

 动力电池的四大材料中,正极材料在锂电池材料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达 30-40%,且目前行业格局尚在整合中,CR5 仍未达到 50%;负极材料格局较为稳定,且龙头企业市占率仍在提升,目前人工石墨开始占据主导地位;隔膜领域而言,湿法隔膜性能更优,干法价格低廉,未来隔膜仍有一定的降价压力;电解液行业门槛相对较低,目前总体产能利用率不高,且未来同样有降价压力。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的现金流特点主要由其商业模式决定,由于龙头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化程度更高,客户面向全球范围内,因而在客户的应收账款回收上一般不会出现延期的现象,现金回流能够及时;但排名靠后的企业则有一定的应收账款拖欠问题,增大了企业风险。

 动力电池目前以锂电池为主:锂离子电池作为替代镍氢电池和铅酸电池的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由日本索尼公司于 1990 年最先开发成功。锂离子电池的构成部分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四大材料为主。正极、负极和隔膜通过叠片和卷绕等工艺形成方形或圆形的形状,在空隙处注入电解液,并用铝壳、钢壳等进行包装,组成锂离子电池。

 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采用锂电池作为动力电池,按正极材料分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其余如铅酸电池等占比极小,且不是未来方向。

 产业链较长,涉及领域众多:锂电池上游主要是正极、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解质以及外壳包装等其他材料;中游环节是由原材料加工制成锂离子电芯,并成组为电池包。电池分为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储能电池三大类,应用于不同的下游领域,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核心的零部件环节。

 我国动力电池可认为从 2015 年起正式形成了产业规模,当年装机量达到 15.55GWh,而 2018 年因补贴调整及大巴车的低迷导致有所下滑,全年装机量 32.84GWh。

 进入 2019 年后,动力电池装机量因“抢装”的出现而快速增长,上半年动力电池累计装机电量为 30.0GWh,其中 6 月份装机电量6.61GWh,环比增幅达到 16.5%,相比于 5 月份增速高出近 11 个百分点。相对应地,6 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 12.9 万台,环比增长 16%,相较 5月份增速上涨 11.6 个百分点。

 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决定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进而影响电池的综合性能。另外,由于正极材料在锂电池材料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达 30-40%,其成本也直接决定了电池整

 体成本的高低,因此正极材料在锂电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直接引领了锂电池产业的发展。

 正极材料可划分为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多种技术路线,整体集中度仍然相对分散。目前,行业主流的 NCM 型号包括 333、523、622 和 811 四种型号。三元正极材料主要是通过提高镍含量、充电电压上限和压实密度使其能量密度不断提升,高镍正极通常指镍相对含量在 0.6(含)以上的材料型号。

 市场格局:正极材料行业尚未出现 CR5 占比超 50%的现象,但2018 年 CR5 已从 2016 年的 34%提升至 43%,趋势较为明显,而其中主要发展方向的三元正极材料领域,2018 年 CR5 占比超 50%,随着大厂的逐步扩产,未来集中趋势将更加明显。

 三元材料占比持续提升:2019 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达 43.4GWh,其中三元电池累计生产 27.4GWh,占动力电池总产量的63.2%;磷酸铁锂电池累计产量 13.9GWh,占动力电池总产量的 32.0%;其他材料电池占比 4.8%。

 负极材料目前主要是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还有部分硅炭负极,目前行业的 CR5 超 70%,其中上海杉杉和江西紫宸稳居一线梯队。未来

 行业内低端重复产能将逐步被淘汰,拥有核心技术和优势客户渠道的企业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目前主流三元动力电池对负极材料的需求约是 0.1 万吨/GWh,非三元电池负极用量约为 0.11 万吨/GWh。2017、2018 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分别是 67GWh 和 112GWh,对应负极材料需求约 7.3 万吨和 11.4 万吨,而人造石墨的渗透率目前约 70%。

  二、动力电 池市场分析预测

 随着补贴的退坡,电池企业成了难受的“夹心饼干”。由于控制着原材料供应,上游材料企业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拥有非常强的话语权,在交易中通常采取现款和现货的方式,甚至极少付承兑。而电池企业为锁定上游原材料价格,保障原料稳定供给,还会与上游供应商进行预付合作。所以电池企业的“现金流”压力进一步加大。

 汽车供需关系和消费市场、宏观经济发展情况有很强的关联,因此汽车行业随着经济景气度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当宏观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时,汽车消费活跃,汽车市场发展迅速;当宏观经济处于下降阶段时,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汽车市场发展放缓。而汽车市场的消费状况会最终影响汽车零部件行业,所以汽车零部件行业存在一定的周期性特征。

 2018 年以来,行业进入“总量没弹性,龙头大扩张”的行业状态,目前中国每千人保有汽车大概 160 辆,未来将保持低速增长与高波动。

 欧美汽车行业现状:已经非常成熟,可以看出明显的周期性。美国在千人保有量达到 150 以后,从之前的持续稳定增长转化为低速增长与高波动,波动性远大于复合增速。日韩的情况也一样。

 新车周期:消费者的细分需求决定了车型产品的多元化,我们可以发现,作为耐用消费品的汽车价格区间非常大。而技术的革新与产品的复杂程度决定了车企产品换代周期在 5-7 年。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竞争力,每一次产品更新换代都要支付巨额的费用:其中包含车型、平台等的开发费用以及模具和产线的更新费用。

 一般新车型和改款车型上市初期,汽车售价较高,汽车零部件利润水平较高。随着车型销量的逐渐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单位固定成本逐步下降,整车厂商在保证一定的利润水平基础上,对原有车型降价,同时要求一级供应商的相应产品降价一定比例,同时一级供应商也会将该降价传递至二级供应商。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的优秀企业,由于具备较强的开发能力,能紧跟整车厂商更新的步伐,控制生产成本,其利润水平受影响较小。

 消费锂离子电池的盈利状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下游周期性的影响,但由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单品价格相对较低,且更换周期相对较短,受到宏观经济变动影响较小。因此消费锂电行业周期性表现相对不强。

 动力电池行业在现阶段并未看到明显的周期性表现,主要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处于政策拉动下的导入与导入期与成长期交界点交界点,2018 年之前完全依赖于补贴、限牌等政策。从目前的时点来看,动力电池企业与车企的联系紧密程度远不如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但从更长远(比如电动汽车的生命周期成本超越燃油汽车后)的角度来看,动力电池行业会在更大程度上趋同于传统汽车零部件行业。未来其盈利同样普遍会受到行业周期以及车企新品周期影响。

  第五章

 产品规划方案

  一、产品规划

 项目主要产品为动力电池,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 40914.00 万元。

 通过对国内外市场需求预测可以看出,我国项目产品将以内销为主并扩大外销,随着产品宣传力度的加大,产品价格的降低,产品质量的提高

 和产品的多样化,项目产品必将更受欢迎;通过对市场需求预测分析,国内外市场对项目产品的需求量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市场销售前景非常看好。

 二、建设规模

 (一)用地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 49411.36 平方米(折合约 74.08 亩),其中:净用地面积 49411.36 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 74.08 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 53858.38 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41266.38 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 53858.38 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 4392.86 万元。

 (二)设备购置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106 台(套),设备购置费 4312.22 万元。

 (三)产能规模

 项目计划总投资 17883.27 万元;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 40914.00 万元。

 第六章

 项目选址规划

  一、项目选址

 该项目选址位于某某临港经济开发区。

 当地质量效益实现大提升。工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 2.3%,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显著增强,品牌经济加快发展,打造 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4 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全要素生产率、工业成本利润率稳步提高。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产业绿色、低碳水平上升,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显现,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显著降低,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湖北省,简称鄂,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地区,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介于北纬 29°01′53″—33°6′47″、东经108°21′42″—116°07′50″之间,东西长约 740 千米,南北宽约 470千米,总面积 18.59 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 1.94%。最东端是黄梅县,最西端是利川市,最南端是来凤县,最北端是郧西县。湖北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 56%,丘陵占 24%,平原湖区占 20%,属长江水系。湖北省地处亚热带,全省除高山地区属高山气候外,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截至 2019 年末,湖北省共辖 12 个地级市、1 个自治州、4 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共有 25 个县级市、36 个县、2 个自治县、1 个林区,常住人口 5927 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45828.31 亿元,其中,第一

 产业完成增加值 3809.09 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 19098.62 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 22920.60 亿元。

 对各种设施用地进行统筹安排,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同时,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达到“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

 项目周边市场存在着巨大的项目产品需求空间,与此同时,项目建设地也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热点,而且项目已经列入当地经济总体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地发展规划,符合地区规划要求。

 二、用地控制指标

 根据测算,投资项目建筑容积率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建筑容积率≥0.80 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建筑容积率≥1.50”的具体要求。建设项目平面布置符合行业厂房建设和单位面积产能设计规定标准,达到《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

 三、地总体要求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筑系数 61.32%,建筑容积率 1.09,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 6.31%,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62.04 万元/亩。

  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49411.36

 74.08 亩

 2

 基底面积

 平方米

 30299.05

  3

 建筑面积

 平方米

 53858.38

 4392.86 万元

 4

 容积率

  1.09

  5

 建筑系数

  61.32%

  6

 主体工程

 平方米

 41266.38

  7

 绿化面积

 平方米

 3396.55

  8

 绿化率

  6.31%

  9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62.04

 四、节约用地措施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承办单位根据项目建设地的总体规划以及项目建设地对投资项目地块的控制性指标,本着“经济适宜、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土地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项目承办单位在利用土地资源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行业规定的用地指标,根据建设内容、规模和建设方案,按照国家有关节约土地资源要求,合理利用土地。采用大跨度连跨厂房,方便生产设备的布置,提高厂房面积的利用率,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原料及辅助材料仓库采用简易货架,提高了库房的面积和空间利用率,从而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

 五、总图布置方案

 1、根据项目承办单位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工艺、土建、公用等各种技术因素,做到总图合理布置,达到“规划投资省、建设工期短、生产成本低、土地综合利用率高”的效果。

 项目承办单位项目建设场区主干道宽度 6.00 米,次干道宽度 3.00 米,人行道宽度采用 1.20 米。道路路缘石转弯半径,一般需通行消防车的为12.00 米,通行其它车辆的为 9.00 米、6.00 米。道路均采用砼路面,道路类型为城市型。

 2、场区植物配置以本地区树种为主,绿化设计的树木花草配置应依据项目建设区域的总体布置、竖向、道路及管线综合布置等要求,并适合当地气象、土壤、生态习性与防护性能,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投资项目绿化的重点是场区周边、办公区及主要道路两侧的空地,美化的重点是办公区,场区周边以高大乔木为主,办公区以绿色草坪、花坛为主,道路两侧以观赏树木、绿篱、草坪为主,适当结合花坛和垂直绿化,起到环境保护与美观的作用,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统一协调”的建筑空间。

 给水系统由项目建设地给水管网直供;场区给水网确定采用生产、生活及消防合一系统的供水方式,在场区内形成环状,从而保证供水水压的平衡及消防用水的要求。

 3、投资项目消防对象主要是厂房、库房、办公场地等;因此,室外消防用水量按 25.00L/S,火灾延续时间按 2.00 小时计,同一时间发生火灾次

 数按一次考虑;室内消防栓用水量 15.00L/S,火灾延续时间按 2.00 小时计,室内外的消防栓均按规范间距要求布置。

 按国家有关规范进行防雷接地系统设计,并尽量利用建筑物屋面、柱内、圈梁及基础内主钢筋做防雷与接地设施;生产线接地保护采用 TN-C-S接地系统;场区按Ⅲ类建筑物考虑防雷设施,采用沿四周山墙设置避雷带,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接地电阻小于 4.00 欧姆。室外电源采用三相四线制380V/220V,室内采用三相五线制,照明灯具电压为 220V;场内动力、照明负荷按“Ⅲ类”用电负荷设计;自 10KV 电网引一路架空线作为主电源引入场内 10KV 终端杆,经避雷器保护后,以电缆方式引入场内配电室。

 4、本项目所涉及的原辅材料的运入,成品的运出所需运输车辆,全部依托社会运输能力解决。场内运输主要为原材料的卸车进库;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转运,以及成品的装车外运;场内运输由装载机、叉车及胶轮车承担,其费用记入主车间设备配套费中,投资项目资源配置可满足场内运输的需求。该项目由于需要考虑项目产品所涉及的原辅材料和成品的运输,运输需求量较大,初步考虑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方式相结合的运输方式。场外运输全部采用汽车运输、外部运力为主。

 项目承办单位设计提供监控系统的基本要求和配置;选用系统设备时,各配套设备的性能及技术要求应协调一致,系统配置的详细清单及安装、辅助材料待确定系统成套供货商后,按技术要求由成套厂商提供;系统应由资信地位可靠、具有相关资质、有一定业绩、服务良好、具有现场安装

 调试、开车运行经验、能做到“交钥匙”工程的成套厂商配套供货,并应对项目承办单位操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厂房内部散发较大热量的生产设备区域,采用局部封闭进行机械送、排风;当排出废气不能达到排放标准时必须设置空气净化设备。

 六、选址综合评价

 拟建项目用地位置周围 5.00 千米以内没有地下矿藏、文物和历史文化遗址,项目建设不影响周围军事设施建设和使用,也不影响河道的防洪和排涝。投资项目用地位于项目建设地,用地周边交通便利,由于规划科学合理,项目与相邻大型建筑物有一定安全距离,与周围建筑物群体及城市规划要求协调一致,项目施工过程中及建成运营后不会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构成任何影响,是投资项目最为理想、最为合适的建设场所。综上所述,项目选址位在项目建设地工业项目占地规划区,该区域地势平坦开阔,四周无污染源、自然景观及保护文物;供电、供水可靠,给、排水方便,而且,交通便利、通讯便捷、远离居民区;所以,从场址周围环境概况、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拟建工程的场址选择是科学合理的。

 第七章

 项目工程方案分析

 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建筑立面处理在满足工艺生产和功能的前提下,符合现代主体工程的特点,立面处理力求简洁大方,色彩组合以淡雅为基调,适当运用局部色彩点缀,在满足项目建设地规划要求的前提下,着重体现项目承办单位企业精神,创造一个优雅舒适的生产经营环境。项目承办单位本着“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并遵照国家建筑设计规范进行项目建筑工程设计;在满足投资项目生产工艺设备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布局合理、造型美观、色彩协调、施工方便,努力建设既有时代感又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建筑群的新形象。undefined

 针对项目承办单位提出的“高标准、高质量、快进度”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一共同的目标,投资项目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始终贯彻这一原则,以“尊重自然、享受自然、爱护自然”为基点,全力提高员工的“学习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实现项目承办单位经济快速发展的奋斗目标。undefined

 二、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投资项目建筑物结构设计符合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投资项目建筑物结构设计符合Ⅷ度抗震设防的要求,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各建筑物均采取相应抗震构造设计。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是根据建筑物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的严重性来划分的,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设计为Ⅰ级。

 三、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该项目建筑设计及结构设计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贯彻工业厂房联合化、露天化、结构轻型化原则,并注意因地制宜。对采光通风、保温隔热、防火、防腐、抗震等均按国家现行规范、规程和规定执行,努力做到场房设计保障安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美观适用,同时方便施工、安装和维修。根据需要,积极采用经过验证的新技术和经过国家或省、部级鉴定的新材料,并尽可能利用地方建设材料;在生产工艺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联合厂房,并考虑开敞与半开敞甚至露天装置以节约项目建设投资。

 四、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本期工程项目预计总建筑面积 53858.38 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53858.38 平方米,计划建筑工程投资 4392.86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56%。

 第八章

 工艺技术分析

  一、技术管理特点

 项目产品的贮存为半个月左右的生产量,成品按用户的要求包装,贮存于项目承办单位专用成品贮存设施内。

 项目产品数据管理技术(PDM):项目承办单位数据管理技术即是以软件技术为基础,以产品为核心,实现对产品相关的数据、过程、资源一体化集成管理的技术。PDM 明确定位为面向制造企业,以产品为管理的核心,以数据、过程和资源为管理信息的三大要素。

 二、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以生产项目产品为基础,以提高质量为前提,在充分考虑经济条件以及生产过程中人流、物流、信息流合理顺畅的基础上,优先选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工艺成熟、投资省、占地少、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方便的生产技术工艺。工艺技术经济合理性与可靠性相结合的原则:在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的前提下,生产工艺和技术的选择还必须针对生产规模、产品制造工艺特性要求,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同时,配备先进、经济、合理的生产设备,使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配置及自动化水平与生产规模及产品质量相匹配,力求技术上实用、经济上合理。

 技术设备投资和产品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强的经济合理性;投资项目采用本技术方案建设其主要设备多数可按通用标准在国内采购。投资项目采用的技术与国内资源条件适应,具有良好的技术适应性;该技术工艺路线可以适应国内主要原材料特性,技术工艺路线简洁,有利于流程控制和

 设备操作,工艺技术已经被国内生产实践检验,证明技术成熟,技术支援条件良好,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三、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承办单位根据项目产品生产工艺的要求,对比考察了多个生产设备制造企业,优选了项目产品生产专用设备和检测设备等国内先进的环境保护节能型设备,确保投资项目生产及产品质量检验的需要。根据项目的建设规模和项目承办单位生产经验以及对国内外设备性能的了解,投资项目工艺设备及检测设备选用原则是以国产设备为主,关键设备拟从国外进口,国内采购以人民币支付。

 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购置安装主要设备共计 106 台(套),设备购置费 4312.22 万元。

 第九章

 项目环保研究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 40 年的快速工业化,中国已毫无争议地成为工业大国。然而,尽管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分工地位不断提高,“大而不强”却是中国工业必须面对的基本事实。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工业发展进入了加速“重化工业化”的阶段。由于中国重化工业的推进方式具有明显的粗放型和外延式特点,导致资源消耗高、环境破坏严重

 的负面影响迅速放大,加之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些刺激政策为部分行业的落后产能提供了生存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产业转型的步伐,加大了工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难度。通过“十一五”和“十二五”连续两个五年计划实行强制性节能减排,虽然单位产出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工业能源消耗、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的总体水平仍然偏高。现阶段中国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上限,国内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难以长期支撑传统工业发展模式。要突破中国工业由大转强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依靠全新的模式和机制,而绿色发展正是对工业技术创新、资源利用、要素配置、生产方式、组织管理、体制机制的一次全面、深刻的变革,必将有效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改善工业的整体素质和质量。绿色发展既顺应了新工业革命下实体经济领域创新提速的潮流,也符合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方向,对于促进工业发展方式由“高增长高污染高消耗”向“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转变,形成发展新动能,应对全球低碳竞争,保障国家能源和资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一、建设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环境质量监测部门最近监测数据显示,项目建设地声环境功能区划为Ⅱ类区,声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Ⅱ类区标准:昼间 60.00dB(A)、夜间 50.00dB(A)。投资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主要大气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 PM10,根据当地

 环境监测部门连续 5.00 天监测数据显示,项目建设区域监测到的二氧化硫、PM10 和二氧化碳浓度较低,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Ⅱ级标准要求,未出现超标现象,环境空气质量本底值较好。投资项目拟建区域范围内土壤中 pH、Zn、Cr 等指标均达到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中的Ⅱ级标准要求,土壤环境现状质量较好。

 二、建设期环境保护

 (一)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在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施工机械主要包括搅拌机、推土机、挖掘机等,它们都是以柴油为燃料,因此,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主要包括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施工机械产生的燃油废气均为不定时无组织排放,排放量随设备性能而异;由于产生量不大,且施工场地空旷,废气易扩散,废气经自然扩散稀释后对...

推荐访问:湖北 实施方案 电池
上一篇:医学检验个人简历自荐信
下一篇:x打击非法医疗美容工作总结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