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对农村经济影响

来源:环球网校 发布时间:2020-10-24 点击:

 财政支农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对于建设小康社会,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直接关系着农业的发展。所以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当中,必须探索出一个适合农村发展的资金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从当前现状来看,财政支农资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对于扩大农村资金供给,提升资金利用率具有明确作用。

 【关键词】财政支农;农村经济增长;影响

 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代,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优化调整,可以以此为基础构建规模化的农业经营体系。但农业本身具有高风险性,农业经济长期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无法满足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从这一角度来看,农村地区的资金供给系统与其他产业存在明显区别,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又需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1 财政支农与农业经济增长的有关理论

 1.1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与农村金融系统理论

 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密切联系,金融供给对经济增长具有明确的促进作用。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农村金融体系应该趋于完善,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竞争性金融体系。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就已经加强了农村金融系统的相关研究,更加重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但是这一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或农村

 经济分散化生产加大了管理成本,政府部门仍然需要介入农村的金融市场内,满足一部分农户的信贷需求,特别是照顾到某些贫困农户的日常生活保障。

 1.2 财政支农发展理论

 有关财政职能的发展理论,我们可以从亚当斯密的发展农业理论中进行剖析。在其著作《国富论》中就描述了有关城市重工商业和金融业发展过程,并提出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一理论中提到农业发展需要通过政府部门的保护来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促进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升。而世界上大多数农业发展国家都将财政支农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手段,不仅能提升农民收入,还能通过公共产品理论约束农业层面的资金管理过程。因为农村经济本身作为区域经济,其发展与农村公共产品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这一理论下,人们开始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有了更高的重视程度,在相关措施的保障之下,农民有了生产积极性,其收入增长也会带动农业的投入,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通过财政支农发展理论来减轻农村经济的波动性。这样一来也能缩小贫富差距,保障社会福利,促进农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2 当前财政支农对农村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

 2.1 农业价格补贴的积极影响

 农业价格补贴主要指的是农产品价格补贴和工具补贴两个方面,一般情况下,当农产品供应量增加导致价格下降时,政府部门通过价格补贴模式保障农民收入,供给量变化幅度随着价格变化幅度进行调

 整。政府部门采取此项措施的目的是减少农产品的市场波动趋势,避免农产品价格下跌至无法控制的范围内,引起产量降低,反而导致价格的增长。所以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可以有效降低市场价格的波动幅度,减少产品供求存在的风险问题。而某些生产资料价格补贴,可以对生产资料供给量进行合理把控,一方面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保障劳动生产率。部门提供补贴的情况下,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程度将发生变化,也能最大程度起到保障补贴政策效果。

 2.2 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影响

 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或道路网络投资等方面。对于农村经济而言,设施建设工作可以减少某些风险因素的不良影响,提升农村地区的综合生产力,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使农民收入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某些基建工作还能为农民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劳动力。总体来看,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主要受贿者仍然是农村地区的居民,在其他配套措施的支持下,这些农业生产者可以从政策中真正获益,获取价格支持或政策支持。

 2.3 财政金融存在的不良影响

 虽然现阶段我国各个地区财政支农数量呈现出增长趋势,对农民收入的提升有积极作用,但从整体规模来看,财政支农资金占整体支出的比例并不高,无法对社会资本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换言之,某些资金在农村领域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优势,尤其是管理制度方面的不规范问题,导致各项工作缺乏监督,结构不合理影响了资金配置效率。

 这样一来,使得某些政府部门的职能项目发展极其不平衡,对农业长远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农业投资重复。

 3 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

 3.1 财政支农投入比例的增长与管理体制构建

 财政支农投入比例增长与管理体制构建的目的在于消除财政金融当前存在的不良影响。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加大相关投入,在公共建设和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保障,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地区的基本生活。具体来看,公共财政方面应该向农村地区保持倾斜,用于改善农村地区的基本生产条件,而财政支农政策除了在制度上进行优化外,还应该参考国外的先进做法,建立健全长效资金保障机制。具体来看地方政府可以有机衔接好各项政策的作用,在资金统筹安排的基础上加快预算执行过程,加强在资金方面的监管工作。为了保障资金能发挥应有效益,对于某些违规使用资金的情况,应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保障各项财政目标实现后发挥应有的效用。与此同时也能改善政府部门决策工作的有效性,为各级政府制定更加具备针对性的发展计划[1]。

 3.2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重点解决农村地区的融资问题。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农村金融领域的地位显著,也给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关键的金融服务。但一直以来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模式过程中存在盈利能力较差的基本现状,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下,这些商业性金融结构应该将战略重心转移至农村基础资金保障。而政府部门可以向商业银行的部分贷款提供一定的优惠措施,一方面

 实现农村发展的产业化经营,另一方面在资金层面促进现代化运营,以此为基础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带动中小农户的发展与市场建设[2]。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措施也能在缩小贫富差距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3.3 各项财政金融资源的协调配合

 财政资源和金融资源作为两种不同的资金配置方式,在支农的过程当中应建立明确的职责分工,避免资金重复投入的问题。因此金融机构和财政部门需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统一项目区的资金规划,在农业信贷或支农资金投入方面做好相应的保障工作。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资金主要扶持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而金融主要集中于农业生产领域和产业投资模块。如果两者能实现优质互补,既可以保障农村金融机构的独立经营地位,也可以在不受市场或政府干预的模式下有效管理资金[3]。对于一些存在高风险或回收周期较长的农业项目,财政部门的资金应该配合农村金融机构,以担保或是补贴的形式做好农业项目的支持。

 4 结语

 实际上在 2013 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就已经在农村建设方面提出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规划,要求 2015 年的中央 1 号文件中继续强调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时至今日,优化农业结构,转变传统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构建规模化的农业经营体系至关重要,财政支农措施也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起到保障功能。

 参考文献:

  [1]赵洪丹,朱显平.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J].当代经济科学,2015,37(5):96-108.

 [2] 王 倩 . 农 村 金 融 、 财 政 支 农 和 农 村 经 济 增 长 的 协 整 分析:1978—2007[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3:138-145.

 [3]黄文胜.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以新疆财政支农政策为例[J].林业经济,2012,10:94-97+119.

 作者:余雅娴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推荐访问:支农 农村经济 财政
上一篇:平安建设宣传稿
下一篇: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提高策略分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