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考点解释[人教版]

来源:环球网校 发布时间:2020-09-09 点击:

  ㈠ 中国古代史

 ⒈中华文明的起源

 识记 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共同的特征是原始农耕文化。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今浙江余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干栏式房屋。半坡遗址:距今五六千年,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半地穴式房屋,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他们都处于母系氏族繁荣时期。

 识记 知道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汉族的前身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结成联盟后不断发展形成的,炎帝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创始人而被后人尊为“人文初祖”。

 尧舜禹都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的主要联系是“禅让制”,即以原始的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做法。

 ⒉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识记 1、 记住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2、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3、了解西周的分封制。

 1、夏朝于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结束和奴隶社会的开始。2、启继禹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3、西周初年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周王把人民、土地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有镇守疆土、保卫王室、交纳贡赋、定期朝见等义务。诸侯在封国内是君主,在他统辖的范围内也实行分封制。分封制使西周巩固了对原来商朝地区的统治还扩大了统治范围,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理解 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完成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其主要形式是变法运动。商鞅变法最典型最彻底。(1)变法原因:一是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应用使社会生产力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为获得政治权利而要求变法;二是由于诸侯国为战胜别国而采取措施发展生产、训练军队,纷纷进行变法。商鞅变法是一系列变法中最全面、最成功的变法。(2)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奖励军功,按照军功大小封爵。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3)历史作用: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⒊统一国家的建立

 识记 知道张骞通西域的史实。

 汉朝时西域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应汉武帝招募出使西域。他了解到了西域各国风情和他们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此后,内地与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

 理解 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主要路线:从长安→河西走廊→西亚→欧洲(路上通道);主要地点:长安、敦煌、鄯善、疏勒、乌孙、大宛、塞琉西亚;海上丝绸之路:广东沿海出发,远至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外经济、商品的交流通道,还是中外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如:中国向外输出的商品有丝织品、铁器、丝绸等,输入的商品有良马、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桃等,中国外传的科技文化有冶铁和凿井技术等,传入的有佛教、魔术、乐舞、雕塑等。(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一条友谊之路、和平之路、文明之路)

 运用 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评价秦始皇,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1、公元前230年开始,秦王嬴政用10年时间相继攻灭了六国建立了统一国家——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以后中国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加快了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华夏族的形成。

 2、史实: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协助皇帝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评价:秦始皇攻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在完成统一后 ,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他在边疆地区设置行政机构,开发那儿的经济,为多民族统一国家和疆域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他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其他的政治、经济制度也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另外,他在位期间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但是,他在位期间实行暴政,沉重的兵役、徭役、赋税、严刑峻法,使得天下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他焚书坑儒,钳制了人们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思想文化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所以,秦始皇在历史上是有功有过,但不失为千古一帝。评价方法:(1)历史地看问题: 要把历史人物放到他所处的时代曲看待,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当时时代发展的潮流;看他的行为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帮助;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当时人的道德标准。(2)论从史出:评价历史人物要根据客观史实,从事实中得出结论,切忌把文学艺术作品中虚构的故事当史实来评价历史人物。(3)辩证分析:评价人应全面分析,既看到先进的一面,还要看到落后的一面。防止只强调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

 3、汉武帝在位期间,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解除王权对中央的威胁;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太学;军事上开展对匈奴的反击战,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识记 知道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知道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1、208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理解 简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趋势。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采取措施,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一是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及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将都城从平城前往洛阳;二是实行汉化政策,即要求说汉语,着汉服,采用汉姓,提倡与汉族通婚。从而使北方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同时,胡食、胡服、胡乐舞等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推荐访问:人教版七年级历史考点 考点 人教版 七年级
上一篇:媒介即文化――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批评2行政论文例文大全
下一篇: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四、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亲子账单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