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式丰胸术后乳汁内瘘清除整形术一例】丰胸仪器真的有用吗

来源:英国移民 发布时间:2019-03-31 点击:

  1临床资料   某女,36岁,3年前双乳行注射液体硅胶丰胸,术后无明显不适。5个月前产一男婴,行母乳喂养1个月后出现右侧乳房胀痛,且逐渐增大,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9℃,每次经抗炎对症处理后略好转,但乳房仍继续增大。查体:T36.8℃,P88次/分,R22次/分,BP110/70mmHg,右乳如婴儿头般大小,周径51cm,乳头较标准位下垂11cm,局部静脉扩张明显(图1),皮温略高于正常,皮肤张力高,质较硬,活动度不明显;左乳周径31cm,乳头较标准位下垂5cm,双侧乳头未见乳汁流出,腋窝未扪及肿大的淋巴结。作彩色B超提示:右侧乳房内未探及明显乳腺组织回声,内充满液性暗区,距皮下约5mm,暗区最大前后径约66mm,暗区内透声差。血常规提示:WBC 4.30×109/L,N47.2%,Hb132g/L,RBC4.28×1012/L。肝肾功能正常。入院诊断:1. 双乳注射丰胸术后;2. 右乳巨乳:①乳汁内瘘?②感染?入院后做好术前准备,手术在局部肿胀麻醉下进行,术前设计以右乳头为中心的双环,向右外侧作“S”形皮肤切口(图2),内外环间去表皮,术中见皮下脂肪及腺体组织量极少,有包膜形成,但包膜与乳腺组织及胸大肌粘连较紧,包膜组织较脆,在分离过程中包膜破裂,流出淡黄色类似鱼子酱样物约1 300ml,内有少许白色米汤样物,无明显异味,彻底剥除包膜,重约300g(图3)。将双环间去表皮的真皮脂肪腺体瓣折叠与胸肌筋膜固定缝合,呈锥形塑形右乳,切口分层缝合,并放置一根负压引流管,术区予以加压包扎。术后第二天拔除引流管,7天后拆线,伤口愈合良好。一个月后随访外形较佳(图4)。切下的包膜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包膜呈炎性反应改变。包膜内液体细菌培养结果:无细菌生长。
  
  2讨论
  注射液体硅胶(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丰胸术后因哺乳致乳房肿大、感染的病例曾有报道[1-2],但形成我们所见的如此巨大的乳房且如何完整清除充填材料并进行有效的乳房形态重建尚未见报道。我们接诊的这例患者主要诊断考虑为双乳注射丰胸术后合并乳汁内瘘[3],其发病机理可能为当时有小部分填充物注射到乳腺组织内,损伤乳腺小叶和输乳管,哺乳期因腺体膨胀,乳汁高压引起这部分受损的乳腺小叶及输乳管破裂,乳汁流至乳腺后间隙与注入的凝胶混合,使乳房体积不断增大,临床表现为乳房进行性增大,持续胀痛。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不同的是,注射式隆乳术后哺乳期乳汁内瘘多为无菌性炎症,细菌培养结果无细菌生长,只是乳房迅速增大和肿胀。隆乳术后哺乳期乳汁内瘘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给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的痛苦,并影响哺乳。
  注射式丰胸术后巨大肿块形成的处理,既往一般仅施行负压抽吸或直接切开取出水凝胶,术中不立即塑形[4-5],但是因该类患者正常乳腺组织少,且形成巨大肿块后因重力作用,乳房严重下垂,致使乳房皮肤松弛增多,乳房悬韧带也极度松弛伸展,缺乏应有的弹性回缩力,严重毁损乳房形态。为了彻底取出水凝胶又能塑造一个漂亮的乳房外形,我们在双环法巨乳缩小整形术[6-7]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只作乳房外侧的S形全层皮肤切口,内外环间去表皮,不作外环线处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口,也不作腺体表面剥离,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真皮下血管网的完整性,给乳头乳晕提供充足的血运。利用不规则双环间的真皮脂肪及乳腺组织填充水凝胶及包膜取出后的腔隙,从而塑造出一个较满意的乳房。
  
  [参考文献]
  [1]岳颖,栾杰,乔群,等.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并发症90例[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7,23(3):221-223.
  [2]刘会省,鲁开化,习静,等.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临床应用并发症及其处理[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54-57.
  [3]黎宁,陈彦伟,池刚毅, 等. 注射式隆乳术后哺乳期乳汁内瘘诊治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9):1209-1212.
  [4]麦慧.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6,22(4):276-278.
  [5]岳颍,栾杰,乔群,等.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取出方法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6):805.
  [6]乔群,凌治淳,宋儒耀,等.双环形切口乳房缩小整形术[J].临床外科杂志,1994,2(3):157-159.
  [7]乔群.乳房缩小成形术几个热点问题浅析[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7,23(5):366-368.
  
  [收稿日期]2010-06-17[修回日期]2010-08-16
  编辑/张惠娟

推荐访问:整形术 乳汁 术后 丰胸
上一篇:表格分割线一分为二_后牙分割线铸造核桩冠修复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粘接树脂厚度 空气喷砂技术制洞对树脂粘结界面微渗漏的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