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毕业论文

来源:加拿大移民 发布时间:2020-09-08 点击:

  浅谈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中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

 普通中学新课程实验于 2004 年 6 月率先在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 4 个省、自治区启动,随后在全国范围内井然有序地推进。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都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西北地区作为本次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地区,新课程实施几年来,中学数学新课程的实施现状如何?实施过程中已取得哪些成效以及还存在哪些问题?本文对西北地区陕西、宁夏、新疆三个省、自治区的 21 所普通高级中学的上百名数学教师进行了一系列调查,从而比较真实地反映西北地区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现状,了解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已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找出合理的应对措施,为中学数学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提供事实依据 。

 关键词:

 新课改

 基础教育课程

 现状

 对策 1.引言:

 普通中学新课程于 2004 年在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率先实施以来,新课程教学实验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今年秋季我们浙江已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这次新课改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然而,几个月来,面对这么多的新内容、新理念、新方法,教师能否适应呢?教学有效性又是如何?学生能否接受?能否有效地进行学习? 因此有必要对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中的现状进行调查,以此了解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情况,发现教与学存在的问题,总结新课改中的得与失,把本次新课改做得更好。

 2 2 、 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中的现状

 1 2.1 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实施中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1.1

 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行为

 根据我国现行班级制的课堂特点,要实施中学数学新课改,那么首先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多少年的教学改革,都在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仍停留在“传道授业”这一传统的立场上,所以在教学行为上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或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也习惯于听老师讲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应对各种类型的考试。

 基于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能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理念,教师的教师行为应发生如下变化:

 1.角色的转变。即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促进者的关键是在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上下功夫,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作为促进者,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清闲。他要积极地观察、认真引导,要善于捕捉最佳的契机,推波助澜,激发并保持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作为促进者,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以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鼓舞和鞭策,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教师要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作为促进者,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课堂上学生自主了,也相对自由了。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容纳错误的行为,当学生发生不正当行为时,教师要在不伤害学生的前提下,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行为的转变。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在教学形式上,要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即要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要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关注的重点放在向学生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在教学方法上,由单向或双向的信息交流向立体式信息交流转变,要把学生的个体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及时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面的主体信息交流网络。

 3.观念的转变。要转变角色和行为,前提是转变观念。显然,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行为不可能转变。当前,教师宜在以下几方面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

 (1)课程。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计划、大纲、教科书),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和相互作用的主体。课程也即复杂的“会话”。显然,课程的内涵已经发展为新的趋势: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进而强调会话的本质;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从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多因素的整合。基于这种理念,课堂教学就不再仅仅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单向传授,而是师生共同与教材的“会话”,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会话”。“会话”即体验。如是教学,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就非变革不可了。

 (2)教学。教学不再是教学生学,而是师生的交往。所谓交往,即共在

 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会话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基于这一理念,课堂上的“师道尊严”就非要摒弃不可了。教师心目中的学生,首先是与教师具有同样价值的人。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教与学应是民主的,教学氛围应是愉快、和谐的。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所言所行,既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的凸现,心灵的开放,个性的张扬,潜能的释放。这样认识教学,教师便不会“满堂灌”、“一刀切”、“一锅煮”了;学生也不会听你讲,学你做,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影响、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3)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新的教学目标观,体现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本位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不仅是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学会获取,培养学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性的解放与发展。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便不满足于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而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促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势必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使课堂具有智慧性的挑战。教学的过程成为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2.1.2

  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数学教师评价的对象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评价者主要是任课老师,任课老师参与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最了解学生,教师可以对学生通过教学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可以用一个短语,一个形容词或评语表示,回答某个学生在某个学科或该学科的某个单元的学习中“怎么样”,达到什么程度,“优秀”、“良好”、“及格”、还是“待进步”;学习情感是积极主动;一般还是差。学习态度是积极参与、认真负责;还是……,教师可以依据新课标的理念,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1)课堂观察、填写行为评价表。

  教师的角色较以前有了转变,是课堂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的伙伴,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进行观察,获取正式测验或考试难以获得的信息,教师每天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自己的学生进行观察。课堂观察的同时,教师可以在预先设计好的“学生课堂行为评价表”上作记录。

  (2)请听课老师、家长评价学生。

  教师课堂观察,由于操作者唯一,这样会表现出过分表扬或过分苛刻,主观因素太多,会产生“负面效应”。为了避免“负面效应”,使有个性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或有许多缺点的学生不畏惧数学,喜欢数学,充满自信,展示自我。任课老师可请其他老师来听课或家长参与进行观察,表扬为主,做好“学生行为评价表”的记录。

  (3)课堂作业练习评价。

  一堂数学课,学生学习数学参与意识,动手操作实践,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态度情感,可以通过课堂适当的作业练习加以评价。作业设计要“精、巧、活、少”,通过作业练习评价学生课堂的基础知识理解掌握运用情况,对综合问题,开放性问题反应能力。从而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效果。

  (4)书面考核评价。

 教师课前根据学生知识现状,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发展的程度编写质量较高的考核试卷。在特定的时间里让学生作答,可以全面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阶段能力发展情况,对各种问题的应变能力情况,考核时间分配、心理调试等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2.1.3

  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崭新且十分重要的课题,需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并逐步引向深入。从当前中小学课程开发的实际情况来看,需要特..................................别注意解决以下几方面的认识问题。................ .

 一、科学的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开发的核心......... .

 拓展、整合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科学的课程资源观则................................是.有效开发、拓展课程资源的基本前提。改革过程中,观念的更新是基础,却.................................非易事。由于新课程改革倡导拓展课程资源,目前一些研究者和学校有将课程..................................资源无限扩大的趋向,使得开发课程资源的主体(包括教师)只是在形式上追..................................求新颖的课程资源,而忽视其功能的发挥,这是值得研究和反思的。课程资源..................................的形成多种多样,但仍是有重心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也有基本的原则可循,否..................................则一味地理解课程资源,反而会给学校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造成困难或障碍。.................................. .

 课程资源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学校和教师不应因种类繁多而认为课程资................................源是杂乱无章的。教师要善于梳理各类.................型的课程资源,对不同形态课程资源的.................作用和价值有清醒的认识。根据新课程实施的情况,应该重点加强那些传统课..................................程资源以外的资源开发,加强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课程、..................................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研究和开发。.................... .

 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过程离不开课程实施的具体实践。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课程资源不是机械地为课程目标服务的资源。它不仅是课程内容的资源,..................................还是产生课程目标、形成课程设计理念的资源。“课程资源对课程活动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在自组过程中,课程资源系统不断自发地产生新的更为复杂的..................................

 组织和结构。它预示着,我们可..............以构建一种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创造性的课程组织。而创造性组织要求在固定的练习与无限的可能性..................................之间、在我们寻求终结的需要与探索的欲望之间形成一定的张力。”课程资源..................................的系统性及其动态性正是形成这种张力所必须的。...................... .

 二、教材....——..重要并非唯一的课程资源........... .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对教材的认识也属于课程观的理解。由于在我国................................教材一直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教材为中心”的思想还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更新对教材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拓展课程资源的思想背景下,教材的地..................................位仍不容忽视,教材仍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

 我国的教育教学受传统三中心的影响比较深,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误认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一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就想到订购教材、编撰教材..................................或与之相关的教学辅导材料。从对课程资源的理解以及时代发展来看,教材作..................................用仍然是很重要的,但其作用呈下降的趋势。在观念形态中,要打破教材为唯..................................一课程资源的深化,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有效利用其他各类形式..................................的课程资源,丰富课程资源开发及课程实施。.................... .

 在教材的开发和建设方面,也需要进................行结构上的突破,体现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所以,教材的编写应该改变结构单一、内容落后于时代要求的特点,...................................从学生兴趣和经验出发,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精选对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及时体现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教材的呈现形式应..................................

 尽量多样,富有探索性,并且能够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积极主动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扩展,使得课程标..................................准和教材成为支持教学的课程资源,而不是束缚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绳索。................................ .

 三、教师....——..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

 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

 传统的学科教学要求教师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具备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备丰富多彩的学科知识和善于学习的精神。学科..................................课程的学习需要多学科知识,现代每一门学科课程都与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我国高考科学的改革中的综合性课程考试科目,乃至语、数、外..................................考试内容中都渗透多学科综合能力培养的思想。高考科目和考试内容的改革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丰富的多学科知识的要求。此外,教师还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精神、创新能力以及获得信息的能力。...................... .

 教师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获得对新课程的适应与自身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自主权。这是教师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需要外界赋予的一种..................................权力。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改革政策、课程政策及新课程实施都充分考..................................虑到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和主体性作用,为教师提供了相当宽泛的教育自由或..................................专业自由度,这是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及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

 .

 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除赋予一定的专业自主权外,还要改革对教师................................的评价体制。传统的教师评价集中于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或行政管理的评价。..................................评价主要被视为管理的手段和环节,这与新的课程改革与实施的精神相违背。..................................我们需要构建一种既富有挑战性、鼓励性,又有利于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即..................................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这一种以促进教师的未来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制度。其目的是,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

 四、关注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 . “以知识为主”以及课程设计的封闭性,再加上教师缺少课程资源的合法................................决策力,因而也就缺少相应的能力。................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生活、经验、问题等..................丰富的课程资源通通被排斥在教学过程之外。原来丰富的教学过程缩减成为单..................................一的传授书本知识和解题技能的过程。书本知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具有客观..................................属性,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对象。但同时知识也具有主观性,是人类主观..................................认识的成果,因而也可以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建构起来的。仅仅把知识当..................................作纯粹的客观对象来学习的时候,很容易把学生学习的知识衍变为固定不变的..................................唯一结论或真理,导致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简单的传授标准答案的过程,教师成..................................为传声筒,绝大多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学过..................................程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

 教学过程不是一个严格遵守“计划图纸”来施工的过程,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生成有价值的动态性课程资源。学生的经验、感受、见解等以及教师的经验、...................................

 理解、智慧等素材性课程资源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教学过程应是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学在互动中生成,在沟通中推进。与传统的教学机制相比,最大的..................................差异就是:把学生不只是看作教学的对象,同时还是教学的资源;把教师不只..................................是看作知识信息的传播者,同时还是课堂上不同信息的接受者、倾听者、处理..................................者;不只是把教学看作是预设计划的执行,同时更是师生、生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 “只有当广大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能够真实地进入课程、进入教学过程的时候,教师和学生才会真实地感..................................受到教学过程是他们的人生过程,是他们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才有可能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才有可能普遍地恢复它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 五、课程资源的建设必须纳入课程改革计划................... .

 课程资源的建设是整个课程改革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其他系统相................................互作用,实践着课程改革。课程资源的建设不只是教师、资源开发商的事务,..................................而是所...有实施课程改革者的事务。课程资源的建设也需要课程改革政策上的支...............................持,反过来,任何课程改革政策的推行必须有课程资源的支持。“如果制定政..................................策时没有考虑实施政策所需要的资源,而且如果没有必要的课程资源,学校、..................................教师和学生就会处于要求得不到满足的局面。”因此,课程资源的建设必须纳..................................入课程改革计划,必须在政策上保证各种课程资源及其责任主体能够得到落.................................实。..

 .

 将课程资源建设纳入课程改革计划,国家及各级教育机构能够系统地认识................................课程资源开发问题,深入规划并实践课程资源的多角度开发。这样,从上至下..................................可以形成重视课程资源的氛围及实事求是..................开发课程资源的局面。对于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会深入细致地研究,总结经验和教训。将课程资源纳..................................入课程改革计划,使开发课程资源者有了政策的支持,同时提高他们开发课程..................................资源的主体性及热情。拓展课程资源是有意义、但也极具冒险性的行为。我国..................................教育正处于变革时期,新旧思想同时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开发课程资源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有可能降低他们的应试能力,这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冒险性的行为。没有一定的改革和创新精神,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会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政策上的支持可以鼓励教师及其他有志于开发课..................................程资..源者的主体性和热情。.......... . “国家和各级政府在教育政策上必须保证为基础教育分配足够的基本资源,.................................使其达到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起码要求,包括提供足够的教室、时间、材料和..................................设备、适当而安全的场所和社区。课程改革计划还必须充分考虑到课程资源消..................................耗、补充、维护和更新所需要的投入,要有课程成本的观念。学校系统也需要..................................建立一种能够鉴别典型材料、保管并让教师及时利用的机制,确保教师在需要..................................时可以获得必要的教学材料。”总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纳入课程计..................................划,得到课程政策上的保证和支持,否则课程资源的建设将会受到束缚,举步..................................维艰,结果只......流于形式主义。....... 2.1.4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包括: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3.专业能力的提高?4.自我的形成

 2.1.5

  教师在数学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学校资金严重短缺,无法购买必需的教学设备、设施,相应的课程资源;教师参加培训的费用只能自己支付;县级和校级课改课题研究由于没有经费支持而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2:校长不能清晰的认识新课程改革中学校管理面临着什么挑战和机遇,对学校没有新的思考和认识,不能构建一个全新的学校管理理念和方式。

 :3:教师众多的抱怨与不适。

  “通过培训,学习和一个学期的课程改革,我觉得课程改革要实施,只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太多的事情要做,疲于应付检查。疲于把自己的经验写成文章。人实在太累太累,再一点就是对学生的未来感到担忧,学生以后中考、高考不知尊恙复发,心甚念之。如何与未进行改革的大部分学生进行较量。” “我完全支持本次课程改革,但是老师的工作量太大负担重,有时无力照顾全体学生,有点心有余,力不足的感觉。如何更好理解学生个人的发展,个性差异,

 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关课程改革的资料也少。有些问题无法找到答案,还有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以前相比有了转变,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转变学习态度,活跃课堂气氛,还需要一定的经济做后盾。因此,课堂上有一半的学生对老师要求的用具带不上。老师用的一些教学设备也不齐全,所以,在这一学期的课程改革中困难也较多”。

 “这次课程改革,学生贴近实际生活。对教师以‘教’为主,改为学生的‘学’,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但实际教学中缺乏课程资源。有部分家长不接受新教材。教师教学的时间不够。教学设施和物质条件不能满足需求。”

  “在课改过程中,我们也确实感到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了,一是教材本身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教学备课之余,还要准备书面资料等等;如缺乏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的课程资源。” “培训没什么用,光讲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基础差,上课表现不活跃。

 5:教研员首先从内心里不赞同这次课程改革;其次,自己对这次课程改革的理念理解的也不是很深刻;再次,面对实践中的困难也时常感到茫然。

 :6:教育行政管理者不理解课程改革,不支持,不能为改革创造条件,却从中千方百计的阻挠。“我们还是要把升学率搞上去,否则家长也不答应”。:

 7:家长、社会不接受新课程改革,不信任新课程。“我们不想让孩子做实验品”、“几年之后,我们的孩子要参加中考、高考,他们拿什么和人家竞争?” :8:专家缺少畅通的沟通网络,专家不能及时对实验区的问题进行指导与帮助。

 3

 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中的现状研究的结果与对策

 . 3. 1

  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中的现状研究的结果

 1 3.1.1 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一年来,国家首先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特岗计划”经费达30.5亿元,招聘教师60898人;其次积极落实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10597名毕业生中,90%以上到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校任教;第三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绩效工资,覆盖在职人员1051万人,退休人员382万人;第四以“国培计划”为抓手全面加强教师培训工作,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经费5.5亿元启动实施“国培计划”,培训中小学教师115万人,其中,农村教师110万人;第五制定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意见》,提出了对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每五年接受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目标。

 此外,还积极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推进“国标、省考、县聘、校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筹备开展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工作。实施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试点项目,2010年中央财政

 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2011增加到15亿元。

 3.1.2教师运用多媒体支持教学

 我认为多媒体技术支持中学数学教学,其方式主要有化静为动、激活课堂两个方面。下面试作简要的阐述:

 一、化静为动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而多媒体技术则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动静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的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展示过程,启发思维,提高学生认知技能。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还可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构建。比如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等腰三角形性质时,“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为学生提供直观动态对折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即可得出:两个底角完全重合,则这两个底角相等的结论。这样设计,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又如:在平面几何中讲解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知识时,可制作一个课件,使满足全等条件的两个或几个不同色彩三角形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旋转、平移、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描述图形全等内涵,便于学生切实理解。又再如:在讲述立体几何中的对各种柱体、锥体、台体、球体认识和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推出时,就可以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并、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二、激活课堂

  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活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情境,鼓励求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孕育而生。如教学“6以内的加减法”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出现动画:一只漂亮的小白兔背着水果高兴地向家里跑去,不小心装水果的布袋破了一个洞,掉出了2个,接着出现□+□=6,6-□=□这样一个问题,启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学生情绪高昂,个个跃跃欲试,气氛十分活跃。

 营造氛围,激活思维。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需求,小学生尤为突出,当学生自我表现成功时,可激起学生再表现的欲望。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生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学生,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不同途径、不同角

 度积极地去思考问题,主动地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例如,学校的操场长70米,宽55米,为了满足学生活动的需要,操场的长增加50米,宽增加25米,求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在解题时容易出现这样的错误解法:50×25=1250(平方米),如果按题意在屏幕上先出示长70米,宽55米的长方形,再延长长方形的长和宽,成为扩大后的长方形,并把面积扩大的部分用另一种颜色表示。这样就可以从图上直观地看出长50米、宽25米的长方形不是操场所增加的面积。再让学生看图思考,增加的面积应该怎样求?在屏幕直观图形的帮助下,学生可以顺利的用多种方法解答此题。

 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天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我们现在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若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在屏幕上出现彩色的太阳、月亮、地球三个天体的运行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转一周为一日。再配上教师亲切的解说和悦耳动听的音乐、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奇妙的宇宙,感知年、月、日的来历。同时,学生对年、月、日是怎样产生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产生的疑问,通过这一新颖的演示,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学生认知水平,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开阔视野。

 多媒体是学生萌发创新思维、创新精神,走向世界的窗口,思维被课件大大激活的学生,会给教师以启发,会给教师以有益的压力,可有力地促进教学相长。

 3.1.3学生能力的培养得到重视

 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新课改由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向“探索数学”、“做数学”过渡,是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在教学中,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说,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不会说的应引导学生去说。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改就是要求教师教学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获取知识为目的,以发挥师生互动作用为保证,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辅之以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和点拨,在此,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为起点,以学生认知心理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新授课上,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问题的丰富素材和信息。在复习课上,教师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探索性的活动中梳理巩固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图,增长知识,在学法指导上,倡导独立思考与使用交流相结合,教师应创造性的整合课程资源,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好“质疑――猜测――交流――验证”这一过程,这样,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大胆探索,从而锻练了其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的过程。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美感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学习,能辨别事物美的存在,学生认识事物需要经历一个外部表象到内部行为的过程,才能从感性认识一步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在教学时,要遵循这个规律。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有疑而问,疑问是智慧的源泉,是发现和创新的基石,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问,既要教学生敢质疑,又要教学生会质疑,既要让学生能质疑,又要教学生会质疑。教学成败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提出了多少个为什么,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真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要破除“教师中心说”,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弘扬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主动成长。

  新课改,学生不再是接受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不是“配角”,而是“主体”;不是机械训练,而是综合能力的体现;不是教师表演,而是学生合作交流。

 3.1.4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方式得到提倡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科学知识不应该是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独立地掌握它们。文化知识的教学也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探索,而非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做到:

 (一)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气氛,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学生几乎天天要上英语课,课上的感受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难以进入语言学习之“门”。反之,愉快的课堂气氛,轻松的学习心态,有趣的语言环境和积极的自我参与意识,能促进学生去获取大量的语言信息,从而也能促使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其次,分层次确定学习目标,开展“任务型”教学,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课课程标准中明确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提倡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来实施课堂教学。具体教学中,教师对各个层次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同时任务目标要进行分层。如预习分层、操练分层、提问分层、练习题分层。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基础,帮助他们确定不同的具体的学习目标,开展“任务学习”。这样,让学生通过努力,尽可能的做到困难生“跳起来摘到果子,中等生吃好,优等生吃饱。

 3.1.5教师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

 课堂教学要以尊重学生个性、正视学生差异为基点,着眼于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创造一个良性的环境,运用对学生多方面激励的方式,达到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内在积极性的目的。那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及时、全面、有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更是

 评价的主体。教师可运用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师生评价等,客观、全面地评价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教师应学会倾听,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给予学生充分参与评价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议、敢评,形成真正互动的学习。

  二、评价角度的多元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允许学生对文本有个性化的解读。

  三、评价手段的多元化

  (一)体态鼓励法

  非言语性的“赞扬”和“谴责”是用表情动作表现出来的。即它是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语音声调的高低,身段的姿态、手势等方式表达人的内心情绪体验的。一个轻微的手势或一个小动作就足够把一个信息传送给学生,哪怕只有一个小小的“暗示”或一个“眼神”就能得到思想的沟通。

 (二)言语鼓励法

  就是对学生的回答或者行为不是简单的从对与错中进行判断,而是在给予口头语言的鼓励的同时,适当的穿插点评,采用口头言语赞扬学生时,合理地运用语词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1、用个性化的语词来代替普遍化的语词

  无论学生做得怎么好,教师总是用“好”或“不错”的习惯语,这会使学生得不到心理上的满足。教师在选择赞扬的语词时,要富有思想性,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做出适当的确切的表扬,才具有真正的激励作用 。

  2、用肯定的语言代替否定的语言

  肯定的语言将明显地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而否定的语言则只告诉学生不应该怎么做,却无法表达出应该怎么做的要求。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有的学生会产生害怕心理,用“勇敢些”、“放松些”的语词比用“不要胆小”、“不要

 紧张”的语词更带有激励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四、评价时机的多元化

 (一)在学生进步成功时

  学生有了进步,说明学生付出了努力,取得了成绩,教师要及时地加以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赞赏。如果学生有了进步,教师只是心里高兴,不善于表达,或者生怕赞扬之后学生会骄傲自满,不愿表达,这样会使学生觉得教师对自己的进步不关心,自己白努力了。时间一长,会挫伤学生的上进心,逐渐会失去进步的动力。

  (二)在学生失意失败时

  让学生在失败、失意的时候学会在逆境中正确看待自己,学会品尝失败中留下的“成功结晶”。学生就能从失败中自我反省,得到一些可贵的东西。但是不要讳言学生的失败,失败就是失败,怎么样也不能把失败说成是成功,这是没有说服力的。

 3.1.6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加强

  在由教师、 教材、学生构成的教学共同体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对课堂教学资源有着决定权,主导着课堂教学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同时教师还担负着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的职责。围绕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自然和社会的大环境里探索。教师必须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开发与选择课堂教学资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不仅如此 ,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也能为课堂教学找到源头活水,教师是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的主体。

 . 3. 2

  根据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3.2.1

 新课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已在西北地区实施了六年,改革的步伐步步艰难,成功的地方大家都可以体会到,但是我们也从中发现了它的失败与不足。

 一、新课程理念的把握有待进一步深入

  部分教师还是对课改的意义认识不足,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有待进一步深入,甚至有少数教师认为课改与自己的关系不大,放手课改影响教学质量,担心学生的“双基”会变得薄弱,课改使学生会说但不会做。其实在课改中,小学教学的“双基”也发生了变化,不能拿以往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学生。现在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多的是学生学会有用的、必备的知识,让学生学会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所以我们应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双基”的新要求。

  二、小组合作学习重形式,轻实质

  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动、互助关系,而不只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组。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教学数学“退位减法”时,把小棒发给学生,让学生两人一组摆一摆,个别学生把小棒全部拿去独自摆弄,或者是一个摆,另一个不参与、不合作,甚至有的还争吵,出现了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在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学困生发言的机会少,甚至出现了放任自流的现象。现在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性格自私、封闭,老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这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合作学习之前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另外还必须明确小组合作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

  三、教学活动与教学任务的矛盾

  教师们谈到平时教学,时常有感到教学任务紧的问题。因此教学沿用老一套的比较多。其心里的真实想法是: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任务可能无法按期完成;而不让学生自主探究吧,又与新课改理念相违背。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首先要明确有效的课堂活动是为教学任务与目标服务的,在课改中倡导的课堂活动是要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从活动中、游戏中引入有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也包括学生在探研、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并不意味着每堂课都必须活动。我们应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活动的关系。课堂活动形式是多样的,只要是服务于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活动,那就是有效的、有益的课堂活动。

  四、对学生的评价难以把握

  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总是关注学生上课是否遵守纪律,是否专心听讲,成绩是否优秀。这种“一刀切”的评价让不少学生对课程敬而远之。而新课标要求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考查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交流与合作、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认为应对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乐意与同伴交流、善于倾听同伴意见的行为给予高度评价。课堂评价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权利,学生可以互评、小组可以互评,学生可以自评。总之,评价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水平,

 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3,2.2

 以西北地区某某学校数学新课程实施的现状 为例

 由于贵州是一个教育、经济都相对薄弱的一个省,而其民族地区的教育、经济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因而贵州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困难更多,难度更大。以贵州民族地区白云山第三中学数学教育为研究背景,弄清中学数学实施新课程改革五年来实施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不仅对于找到提高贵州民族地区白云山第三中学数学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对策,进而提高数学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还能为教学及科研人员研究贵州民族地区中学各学科教育改革及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等提供事实依据。

 为了摸清贵州民族地区白云山第三中学数学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对我省民族地区中学数学教师的工作现状、教育观念、专业水平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其中对 145 所中小学的 297 位数学教师作了问卷调查;对 31 所中学的50 位数学教师进行了专业测试;听了 38 所中学 52 位教师的数学课(优质课评选参赛课);对 45 所中学的 146 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走访了一些中小学校长。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对贵州民族地区中小学数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情况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

  (一)贵州民族地区中小学实施数学新课程取得的成绩

 1、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

 课程改革的理念开始为更多教师所接受,如多数教师已认识到数学教育的

 出发点绝不是仅仅教给学生应付考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从促进学生协调持续发展来考虑问题。从表 1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多数教师已初步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

 此外,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成绩会下降吗?”的问题,中小学分别仅有 16.7%和 4.2%的数学教师认为会下降,这表明绝大多数教师对素质教育有了正确的认识。

 2、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1)教学目标设置体现多维的特点

 教师们不再仅将知识与技能列为数学教育的目标,而是开始注意挖掘包含在数学知识中的育人因素,如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等,这一变化在参与优质课评选的参赛课中尤为明显。

 (2)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明显增强

 教学中教师留给学生动手操作、思维活动的机会增多,有近 30%的教师还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些探究性学习的活动。这与课改前常见到的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教师示范多,学生活动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教师开始具有初步的角色转化意识

 多数教师开始具有依据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来设计教学的意识,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少见到的启发式谈话法、自学辅导法、有引导的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在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已有所应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已成为教师组织

 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以往课堂上教师从始至终只站讲台的现象大为减少;一些教师开始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在我们所听的 50 余节中小学数学课中,80%的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性有明显的提高。

 3、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被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几乎每一所中学、乡镇中心以上的小学都配备了计算机,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学还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县(市)教育局、中小学校还组织了计算机培训,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已成为许多中小学校对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在日常的教学中,已有少量的数学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而在一些重要的数学教学、教研活动如优质课评选、说课、教师培训活动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的占 80%以上。许多数学教师已能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关信息。

 4、教师教学科研意识有所增强

 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许多数学教师认识到单靠经验已不适应时代要求,进一步形成了“一个不具备研究能力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的共识,他们以教学为主阵地,以探求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为出发点,以寻求师范院校专家指导为外援,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取得了教学和科研的双丰收。尤其是在新课程实施得较好的学校,相当数量的数学教师开展了教学科研,如黔南州的一所课改先进校(一所边远的农村中心小学),6 名数学教师全都开展了科研,他们的论文分别获得国家、省、市级奖或公开发表。

 5、中小学数学教师继续学习的愿望强烈

 新课程的实施,让许多数学教师感受到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理论的严重不足,他们迫切希望能通过培训提高专业水平。接受问卷调查的 34 所 88 名中小学数学教师无一例外希望能外出学习培训。而事实上,他们获得的有关新课程的认识和实施方法(即使很粗浅)也主要是通过接受培训获得的。

 (二)贵州民族地区白云山第三中学数学实施新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

 在我们进行的客观题问卷中,初中和小学(4—6 年级)学生中喜欢数学教师的分别占 38.5%和 62.5%,喜欢上数学课的分别为 61.5%和 75%,而在对更多的中小学生进行的主观题(你最喜欢哪一门课?)的问卷中,仅有 10.3%的 4—6 年级的小学生回答最喜欢数学,而 7—9 年级学生竟无一人提及数学。另外,我们按《数学课程标准》设计了含有 20 项指标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项目组成员听课总评结果为:优秀率 17%、不合格率 12%、平均分仅为 70.8 分。显然:实施新课程五年来,我们的中小学数学教育仍然没有太大的变化,没有出现预期的令数学工作者欣慰的结果。这种低迷的数学教育现状意味着我省民族地区中小学数学教育还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限于篇幅,我们仅提出以下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1、教师对数学功能的认识不到位

 虽然一些教师通过学习培训对数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但对于大多数数学教师来说,其数学观“主要是柏拉图主义的观点”,即把数学看成是与逻辑有关,有严谨体系、关于图形、数字和运算的一门学科,从表五我们亦能印证这一观点。

 在这样的数学观的引导下,中小学数学教育行动变成了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机械的逻辑...

推荐访问:毕业论文 新课程改革
上一篇:社区创卫工作汇报材料
下一篇:公司党建半年工作汇报例文(三)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