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编

来源:澳大利亚 发布时间:2020-09-17 点击: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我们六年级现有学生45名,这些学生中,有基础成绩较好的,但是也有基础较差的。以上学期期末考试为例,全班90分以上的有16人,占总人数的35%左右,但不及格的也有7人,更甚者有17分的低分。所以总体来说,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学习习惯方面也需要改善。

  二、新学期总的教学目的要求:1.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4.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5.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飞能力。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和研究课题: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四、各单元教学目的要求与教学进度安排周 次章节教 学 内 容教学目的与要求重 点难 点教法与学法基 础 知 识基 本 技 能第一周(3.1-3.4)第二周(3.7-3.8)测试及评卷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1.扇形统计图(1课时)2.统计图的比较(1课时)3.练习一(1课时)4.学会比较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结合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重视对扇形统计图描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第二、三周、(3.9-3.18)第四周(3.21-3.22)测试及评卷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1.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掌握它们的特征(1课时)2.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并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3课时)3.圆柱的体积(2课时)4.圆锥的体积(2课时)5.单元整理与复习(2课时)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2.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3.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1.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圆锥体积、容积。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1.运用直观教具2.学生自主探索3.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第四、五周(3.23-3.28)其中包括三单元所有内容的复习。3.29月考,3.30评卷。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1课时)通过画图的策略和把分数转化成比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2.用假设的策略策略解决问题(1课时)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1.使学生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启发学生用转化的策略进行思考并明确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2.使学生体会转化策略可以使问题化难为易,提高灵活地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学生探索把条件适当转化,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探索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第五周(3.31-4.1)第六、七周(4.5-4.15)第八周(4.18-4.19)测试及评卷第四单元比例1.图形的放大和缩小(2课时) 2.比例的基本性质(2课时)3.解比例(2课时)4.比例尺及比例尺的应用(3课时)5.面积的变化(1课时)l.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写出比例,判断几个数是不是成比例;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3.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让学生在用比例、比例尺、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先自学后讲授,讲练结合第八、九周(4.20-4.28)4.29期中测试,4.30评卷第五单元、期中复习确定位置1.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相应的位置。(2课时)2.能根据平面图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1课时)3.单元整理与复习(1课时)1.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2.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第十周(5.3-5.6)第十一周(5.9-5.13)第十二周(5.16-5.17)单元测试及评卷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1.正比例和正比例图像(3课时)2.认识反比例和对反比例的应用(2课时)3.单元整理与复习(2课时)4.大树有多高(1课时)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2.让学生在探索并理解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先自学后讲授,讲练结合2.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第十二周至第十八周第七单元总复习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飞能力。1.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加深对基本数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2.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让学生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整理与复习相结合,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推荐访问:本土精编数学六年级 教学计划 下册 数学
上一篇:建党九十华诞征文高中生作文
下一篇:高中自我评价500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