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理论与实践

来源:澳大利亚 发布时间:2020-09-09 点击:

  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理论与实践

 自我国学者倡导具有学术兼容性和开放性的文学批评方法――文学伦理学批评以来,引起了国内学者高度关注,出版、发表了一系列与此批评方法相关的著作与论文,其中包括挪威奥斯陆大学易卜生研究中心前主任克努特?布莱恩希尔沃教授(Prof. Knut Brynhildsovll)等国外学者撰写的论文、2005年在武汉举行的 “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为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进行国别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已经出版。在国内一批学者共同参与下,这项课题的研究基本上是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提出同期进行的,由于出版周期较长的缘故,直到2007年底才得以面世。在这数年时间中,文学伦理学批评已有较大发展,同以前相比,目前对此批评方法的认识、理解与运用已有很大不同,因此这一成果反映的未必就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原貌。正如这一批评方法的倡导者所说:这是国内第一次运用特定的批评方法对英国文学进行系统的研究,由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本身仍处于理论建构阶段的局限,同时,研究者对这一批评方法也存有认识和理解的差异,因此,本著作并不能代表这一批评方法的原貌,更“不能以此作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范例”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本书仍不乏理论探索与批评实践的积极意义。

  文学伦理学批评提出之初一直发展到今天,学理上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已具有较为清晰的理论框架。从最早对其批评的方法、对象、内容等方面进行的系统阐述,再到对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的关系问题的论述,以及对文学的伦理价值与美学价值相互依存的阐述,足以见出倡导者的深入思考及独到见解,而对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界定更为其他研究者运用这一批评方法提供了帮助。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从伦理视角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的批评方法,强调从历史的角度来阐释文学而不是简单地对文学进行好与坏的道德价值判断,重视分析文学产生的客观伦理原因并解释其何以成立。文学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伦理表达的需要,或者从根本上说,文学产生的动机就是源于伦理目的,文学的功用是为了道德教育,文学的伦理价值是文学审美的前提。②文学的产生源于伦理表达的需要得到中外文学文本的证明,中国的卜辞、希腊史诗和悲剧等,这些最古老的文学文本中所反映的伦理秩序的产生、伦理禁忌的形成和演变等,无一不证明文学与伦理的本质联系。时至今日,文学从起源上说与伦理建立的不离不弃的永恒联系,在本质上并没有发生改变。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对于当前我国文学研究,特别是外国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轻视或放弃文本研究和作家研究为主要特征”③的文学研究倾向是一种较好的矫正。在文学批评中,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给已有的批评增加新的特色,为批评的方法提供更多的选择”(“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23)。诚然,文学伦理学批评应是批评文学的众多的方法之一,它不仅不拒绝和排斥其它的批评方法,相反能容纳、结合和借鉴其它的批评方法,从而使自己得到补充和完善。这一方法不仅具有理论上、批评实践上的独立特质,更“具有十分难得的兼容性品格”(邹建军10)。张杰教授认为:“文学伦理学批评在避免‘理论空洞化’,强调批评的社会责任以及注重具体作品的深入分析等方面,确实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张杰 刘增美138)。他从道德价值的多元阐释、历史阐释的双向性以及批评的对话意识等方面,就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论基础,进行多元主义的阐释,这可以加深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认识和理解,其观点是很有见地的。文学伦理学作为一种有着独特视野和研究内涵的文学批评方法,主要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研究文学作品以及文学与社会、文学与读者的关系等等问题。正如有的学者指出:文学伦理学批评仍要直面三个敏感的问题,一是文学伦理学与伦理学的关系问题;二是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的问题;三是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审美的关系问题,而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的关系问题仍是进行文学伦理学批评实践的关键问题。④不可否认,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在其研究对象上相同,但研究方法、目的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却大相径庭。如前所述,文学伦理学批评主要“坚持从艺术虚构的立场评价文学,后者(道德批评)则从现实的主观的立场批评文学”(“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11)。即是说,前者主张历史地、辩论地阐释道德现象,后者则从现实的道德观念出发批评作家和作品并往往带有主观立场。因此,如果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阐释《哈姆雷特》,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哈姆雷特的延宕、犹豫及性格缺陷,是由于他所面临的一系列伦理困惑引起的,他的毁灭也是“因为不能解决自身遭遇的伦理问题导致的悲剧”(“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15),而道德批评则更多的会关注哈姆雷特行动本身以及这种行动的后果的道德评价。虽然这两者的研究对象都是文学作品中的道德现象,但不难看出文学伦理学批评更强调某种行为背后的伦理道德方面的动机或原因,客观地揭示出“现场”的道德后果,而道德批评关心的是以现实的或未来的标准对某种行为进行道德评价。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文学伦理学批评强调文学的教诲功能,不管文学创作还是文学批评都不能违背社会认同的伦理秩序和人们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

  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批评文学的方法之一,具有其明确的批评对象和内容。它的批评对象就本质来说无疑是文学,这就有别于社会的伦理学批评,它除了要说明文学作品中伦理和道德方面的特点外,更是“从伦理和道德的角度研究文学作品以及文学和社会、文学与作家、文学与读者等关系的种种问题”(“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20)。文学伦理学批评有其产生与发展的必然,也有其研究的渊源。早在1992年出版的学术专著《托马斯?哈代小说研究: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中,聂珍钊教授就辟了专章来探讨哈代小说创作中的伦理道德观。虽然这种探讨还不同于目前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但是从伦理道德这一视角阐释哈代的小说作品却是一个新的视角。显然,这一运用并非著者的刻意追求,但却能从中看出明显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倾向与痕迹,可以看成是这一批评方法的早期实践。⑤

  《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作为文学伦理学批评实践的成果之一,虽然不能作为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运用于实践的范例,但对于这一批评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无疑会起到推动作用。首先,这是国内学者首次运用由我国学者倡导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来对国别文学(英国文学)进行的一次批评实践,正是由于该批评方法的原创性特点,使得英国文学的研究增添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也拓展了英国文学的研究视域。其次,由于文学伦理学批评仍处于理论的探索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学者对此批评方法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研究的结果自然也千差万别,与文学伦理学批评本身所倡导的批评方法存在一定距离,有些研究仍未摆脱道德批评的影响。但是,这部著作仍然是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可以为这种批评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更为扎实的基础。况且,有些研究已经具备了文学伦理学批评本质特征。再次,作为一种新的批评方法的首次综合运用,用专著的体例,从“英国人文主义小说的道德传统”一直到“20世纪英国戏剧的伦理寻求”,研究的内容多、时间跨度大,同时包含了小说、诗歌、戏剧等多种文体,对于英国文学的研究本身就具有重要价值。作者的研究思路虽然不尽一致,但是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导引下,溶入了著者的研究心得,使得本研究仍具有特色,如18世纪英国感伤主义小说、19世纪诗歌等研究,就有著者较为独到的见解。最后,自倡导文学伦理学批评以来,能有多位学者参与其中共同研究一国文学,这说明这种批评方法得到了学者的欢迎和认可,并将在文学批评的实践中运用。本书的著者都有敏锐的学术眼光,敢于进行学术探索和创新,他们的研究成果也必然会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发展和批评实践注入新的活力。

 

 文学伦理学批评并不排斥其它文学批评方法,这一独有的兼容品格使它在任何时代的不同的文学中都能得到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提出的目的,正如书中导论所言:希望通过这个学术批评的平台,为文学批评提供一种新的探索,提倡一种新的批评方法和途径⑥。可以预见,这一批评方法将在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关心和推动下,理论与批评实践会日臻成熟,为文学研究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注解【Notes】

  ①⑥ 参见聂珍钊 杜娟 唐红梅 朱卫红等:《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前言3、导论44。

  ②④ 参见王松林:“作为方法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北京:《文艺报》,2006年7月18日)第三版。

  ③参见聂珍钊:“作为方法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理论前沿》,王宁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27。

  ⑤参见聂珍钊著:《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马斯?哈代小说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278。

  

  引用作品【Works Cited】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外国文学研究》5(2004):16-24。

  [Nie Zhenzhao. “Ethical Approach to Literary Studies: A New Perspective.”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5(2004):16-24.]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外国文学研究》2(2006):8-17。

  [---.“On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and Moral Criticism.”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2(2006):8-17.]

  张杰 刘增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多元主义阐释”,《外国文学研究》5(2007):137-143。

  [Zhang Jie and Liu Zengmei. “Interpretation of the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luralism.”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5(2007):137-43.]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独立品质与兼容品格”,《外国文学研究》6(2005):7-13。

  [Zou Jianjun. “The Independent and Compatible Character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6(2005):7-13.]

  (江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在站博士后 刘茂生)(责任编辑:西 流)

推荐访问: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 伦理学 批评 实践
上一篇:党支部书记发言稿党支部书记演讲稿
下一篇:幼儿园老师求职简历范本大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