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撒切尔夫人:强硬,成就了事业也失去了幸福

来源:英国留学 发布时间:2021-04-15 点击:

  评撒切尔夫人:强硬,成就了事业也失去了幸福

 2013 年 4 月 8 日 11 点 28 分英国前首相的玛格丽特•撒切尔中风离世,撒切尔降生在英格兰小镇的杂货店里,她却从这里一路走到了位于伦敦唐宁街 10 号的英国权力中枢。她三次蝉联首相,任期长达 11 年之久。

 撒切尔的离世,有人欢喜有人忧伤。撒切尔夫人在政坛以作风硬朗著称,她的政坛生涯存在争议,支持者称赞她改变英国、实现国家现代化,而反对者则抨击她压制工会、加深社会贫富分化,甚至“独裁”。

 父亲种下了“强硬的种子”,成就了她的事业 撒切尔的父亲罗伯茨,有意引导女儿日后从事惊天动地的政治生涯。从撒切尔夫人 7岁时就带她去图书馆,但只允许她看三种书:人物传记、历史和政治;他有意与女儿就各种问题进行辩论,以造就她的雄辩能力;他让早年的撒切尔生活在清淡艰苦中,家里没有洗澡间、自来热水和室内厕所,她没有值钱的东西,难得看一次电影或戏剧。这并不是罗伯茨没有钱,而是他执意为女儿创造一种节俭朴素、拼搏向上、赤手空拳打天下的氛围;他在女儿五岁时就要求女儿独立思考,凡事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亦云„„凡此种种,成就了撒切尔夫人。11 岁时,撒切尔夫人进入凯斯蒂女子学校。在凯斯蒂辩论俱乐部的辩论会上,她以思想敏捷、观点独到、讲话准确、气势磅礴而使同学们甘拜下风。并终于使撒切尔夫人从一个普通女孩,最终成为一位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独霸一方的政治家与“撒切尔主义”的创始人。

 1979 年 5 月,撤切尔夫人作为英国女首相搬进举世瞩目的唐宁街 10 号时说:“我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我父亲罗伯茨先生对我的教育培养。” 父亲种下了“强硬的种子”,也铸就她丧失了亲子和睦的幸福 当我们感慨每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伟大的父母时,再读铁娘子的传记,看到离开政坛的她以及她的家庭生活时,却感受到了她内心别样的痛:当一直支持她的丈夫丹尼斯2003 年去世后,她与子女的关系并不融洽。她最溺爱的儿子马克一直为她惹麻烦,学业荒废、被前妻评价为:“离开母亲就一无是处”。他四到六个星期才会探望一次母亲,女儿卡罗尔在情感上更亲近自己的父亲,有时候连续数月都不去看她。在教育孩子方面,撒切尔夫人经常被指是个失败的母亲。年老体弱的她要连续两年忍耐没有儿女陪伴的圣诞节。

 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表示,如果时间能够倒流,她“将为了家庭不再从政”。

  我们可以猜想,铮铮铁娘子作如是说,内心有多少酸楚和痛苦?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在一个伟人的成长历程中,不得不反思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不得不思考我们今天如何给予孩子更有效的教育? 一、父亲按自己的意愿造就了女儿,女儿成就了父亲的梦。

 可以看出,撒切尔的父亲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培养了女儿。他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他也有自己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并且是不遗余力地实施和落实,就像目前社会中非常出名的“狼爸”“虎妈”等等一样,与忽略孩子成长的父母们相比,他们算是尽责的,因为他们是重视孩子的,他们是拿出时间陪伴了孩子的。

 可是,假如他听到女儿说,如果时间能倒流,她“将为了家庭不再从政”。假如他看到女儿做为母亲的孤独失落,他在天有灵的话,他是否会反思自己当年的教育有怎样的缺失呢? 他强硬限制女儿的阅读,让小小年纪的女孩无法接触童话中的小红帽、只能囫囵吞枣地去看那些理性和政治的书籍;当她远离母亲的柔情,只体验辩论的对抗与决断时;当她用强捍做为武器表现自己时,到底是父亲造就了她,还是她为圆父亲的梦心甘情愿地“被造就?”假如穿越时空问当年的她:孩子,你快乐吗?猜猜看,她会有怎样的回答? 那么,我们做为父母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成长,到底是为了谁?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塑造孩子?还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我们有听过孩子的心声吗?我们有在乎过孩子的需要吗?我们有帮助孩子寻找他自己吗?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产品,不是父母的梦想实现者,孩子有他自己的使命和独立的精神,我们的使命则是:陪同他找到真实的自己!

 二、孩子到底要“穷”养还是富养? 许多人认为自古英才出寒家,再富不能富孩子。撒切尔夫人的父亲就是这样培养女儿:让她感受清贫,必须自己赤手空拳打天下。这与当今很多“再穷也要富孩子”的父母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到底孩子要穷养还是富养,众人意见不一。

 “穷”或“富”本是个相对的概念,假如只是从物质的方面去考量,未免过于偏颇和极端。物质的穷、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跟谁比算是穷或富呢?这只是一个心理的概念,或者说是精神上的感觉:一个生活简单的人也许是精神上的富翁,一个物质奢华的人也许是

  精神上的乞儿。所以“钱的多少”并不能决定穷或富,父母不可以用给钱多少来衡量自己对孩子教育的穷富,简单地做什么“穷富养的”结论,“富二代”的“富养”充其量只能算是“钱养”,绝对与“富”无关,所以孩子会骄奢淫逸,难以独立,就像撒切尔夫人娇惯自己儿子,也许是她借此在弥补当年被父亲那样“拮据”地营造“贫苦”环境的痛苦,让我们看到刻意“穷养”所隐藏的过患:1. 自卑或过于自负固执,内在是缺乏自信;2.狭隘,易斤斤计较;3.眼界不开阔,易对新鲜事物产生抵触情绪;4.缺少与同龄人沟通的媒介,易出现社交困难。

 假设当年的撒切尔夫人,可以在更轻松的生活环境中,视野更开阔些、同时有父亲的有效陪伴,是否会在她个性中多些弹性,多些变通,而英国的历史也会重写呢?从古至今,也有很多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孩子有大成就的案例啊!是否成才并不是钱惹的祸,而是“心”是否满足的问题,而父母的爱和陪伴,是孩子内心是否富裕的唯一来源!

 假如我们的父母不需要拼命挣钱,而在满足孩子基本生活所需时,能给孩子有效的陪伴和精神上的引领,帮孩子建立自信,让孩子用平静的心看待金钱,让孩子明白自己要为自己赚取生活必需的 4 种钱:1. 生活所需(衣食住行)的钱;2.储蓄增值投资的钱;3.享受生活的钱;4. 做有意义的事的钱。让孩子在精神富足和充满自信的状态下,安贫乐道或者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不是同样美妙的事吗?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精神体,物质需要只是孩子生活的基本,不要再把罪过加在钱的头上,我们真正要讨论的是父母如何帮孩子成为精神上的富翁!

 撤切尔夫人作为英国女首相搬进举世瞩目的唐宁街 10 号时说:“我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我父亲罗伯茨先生对我的教育培养。” 而当人已古稀,暮然回首之时,撒切尔感慨到:“如果时间能够倒流,我选择回归家庭。” 是父亲成就了自己的梦,却让女儿失去了作为孩子、作为女人、作为母亲真正的幸福。

 回望铁娘子的另一行泪,让我们清醒:为父母者,真的不需要培养伟人,只需要用爱和陪伴,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三、良好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 什么叫成功?什么叫成才?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父母按自己不同的标准塑造的孩子会完全不同。撒切尔夫人成功吗?从社会功能角度看也许是,因为她介入和影响了英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一个女子能有这样的显赫功绩怎可说是不成功?所以很多为父母

  者将她父亲的教养方式奉为珍宝,什么要清贫啊要争做胜者啊等等,把这些变成改造自家孩子的圣经,全不顾自家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更顾不上孩子的内心感受。

 可是作为一个自然人,一个也会有生老病死的女人,撒切尔夫人的遗憾道出了多少辛酸?当她回首往事的时候,她会觉得成功吗?假如按她自已的意愿来发展,她会选择一条怎样不同的路径?有她为鉴,我们还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也复制这样的成功吗? 良好的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的教育!

 1、请父母觉察并放下自己内心未完成的期待!假如你对自己的人生有不满,有遗憾的话,请小心,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它们也许会成为你在培养孩子时的情结,变成你对孩子的期待,利用你是他父母的特权,有意无意地引导和规范他到你期望的方向中去,完全把孩子当成延续你内在渴望的工具!完全忽略了他来到这世界,所带来的属于他自己的期待和使命。

 做这个觉察最容易的方式是:让自己静下心来,拿张纸,写下:“假如我的人生可以重要来过,我最想做的事是?我最后悔和遗憾的事是?”一定要把所有涌现出来的念头都写出来,不要急,慢慢来,直到自己觉得全部写完了为止。

 然后你再看看这些答案,有哪些已经开始在你对孩子的教育中实施了?哪些是你不断告诉孩子的“你必须”“你应该”“你老爸老妈最后悔的是„„你一定不能再走我的弯路了!”有哪些你为他选择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已经是具体的约束和限制了? 这对孩子不公平噢!因为他来到这世界,一切都是可能的,一切都是尚未开始体验和尝试的,你的体验和经验不能代替他啊,还没走路,哪知道是直是弯?是远是近?你怎知他需要怎么样才是最好呢?这种限制是剥夺,是控制,是特权的霸道,是不人性的功利!

 2、请父母作一个帮助者,一个安全空间的维护者,一个陪伴孩子体验和尝试的同行者。在孩子十二岁以前,为他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去体验,去尝试,去锻炼能力,去建立自信,去发现自己的优势与梦想,去支持孩子为了他自己的梦想规划自己的人生。父母需要提供尽可能的物质支持,提供随时随地的信任,用“你说呢?”激发孩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网络建立,用“我可以帮你做什么?”做孩子坚强的后盾。陪着孩子做梦,并把梦想照进现实。

 相信孩子来到这世界是有独特使命和资源的,相信孩子是可以照顾自己的,相信自己是有力量陪伴孩子成长的!身心如一的“相信”和“信任”取决于父母自身足够的成熟和成长,取决于父母确实在父母的位置上爱和陪伴孩子!(当今社会有太多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同步成长的成人,在做父母,在用未成熟的自己影响和改变着孩子,唉,悲剧多多啊!)

  而不是用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迷惘和恐惧去功利性地影响和教育孩子,用所谓的“成功”去塑造完全忽略孩子的成长需要!

 有一个父亲是这样引导自己孩子的:美国精神导师狄巴克-乔布拉有三个孩子,他对每个孩子从小就这样引导:“你们来到这世界是有独特作用的,你们要用自己喜欢的、适合的方式为这世界服务,所以你们只要用心寻找自己最喜欢、最爱的、最适合的方式就好,不要费心一定读什么名校、也不要注重考试成绩,更不要追求所谓的成功。假如你们长大了,做自己喜欢做、适合做、擅长做又能为别人服务的事,还不能养活自己,放心,爸爸来养你!” 这个爸爸从孩子三四岁开始就告诉孩子这些观点;他引导孩子们每天静坐,与自己的身体和内心连接;他为孩子们提供所有尝试和探索各种不同环境和感觉的机会;他每天睡前问孩子:“你今天做了哪些自己喜欢、擅长、又帮助了别人的事?”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着边际的陪伴,让孩子们主动、快乐地成长,他说“很奇怪的是,我再三坚持不需要他们在乎考试分数和学校等级,可他们从上小学起,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们为自己选择和考上最好的学校,他们从初中开始就自己赚学费„„”这个爸爸太过骄傲,太过冒险,但他就是这样一路陪伴孩子,象一个农夫“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作为种子浇水施肥的事,直到孩子找到自己想走的路!

 当我女儿有天信口说出她长大了要到美国农场晒太阳时,我开始抓住时机与她一起编梦:农场里要种什么,养什么,为此她要学什么,我让她把这个梦想画出来,挂在家里,跟所有家人和客人分享;我把她的梦想讲给她的小伙伴们听,引导大家一起编织这个梦想,然后在每天做得好时肯定她离梦想更近了,做得不好时提醒她离梦想远了„„当我很认真地把她的梦想请到我们家里时,梦想已经成了我们共同的话题,后来她曾改主意想学漫画,做过环保社,直到她得到一个农场主资助到加拿大 UWC 读书,然后又确定学艺术,而在申请大学的过程中,她明白自己学艺术是为了引导更多人“感受生活中的美,表现生活中的美!”她已经开始教从没画过画的同学画画了!她也走了一条曲折的梦想寻找之路,她的未来会怎样?仍然无法预知,但是她已走在“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用自己最爱的专长为世界服务”的路上了,这已足够!

 一个有自己梦想的孩子才有活力和动力!无论孩子的梦想在父母眼中多么可笑,都不要贬低她,忽略她,要及时利用这个梦想推动 TA 的成长,让孩子按照梦想安排自己的兴趣和生活,对每一天、每个过程都负起责任来,那么孩子就会走在成为自己的路上,这样的教育也许才是最人性化的吧!

推荐访问:撒切尔 强硬 夫人
上一篇:12北京亮起来了
下一篇:英语课堂小游戏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