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例文

来源:美国留学 发布时间:2020-09-27 点击:

  篇一:《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对关于发展的目的、方式、路径、着力点、衡量和共享等方面的问题作出了全面回应,具体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统一。从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来看,五大发展理念是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尽管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加快自身发展、提高综合实力依然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特别是围绕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影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许多国家都积极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战略,力争以新的理念、新的战略赢得发展主动。可以说,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理念问题,发展战略竞争透射的也是发展理念之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汲取了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是借鉴更是超越,有共性更有自己的特色。树立和贯彻好五大发展理念,就能使我国发展占据时代制高点,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大的发展优势。青年大学生树立和创新发展五大理念,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创新发展五大理念的重要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创新发展五大理念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创新发展五大理念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创新发展五大理念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五大理念,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篇二:《(二)要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二)要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彰显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是解决荆门发展面临矛盾和难题的“金钥匙”,必须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要抓住提高科学技术贡献率这个关键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居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在传统的发展方式下,土地、水和矿产、劳动力、资本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在创新驱动模式下,全社会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方式,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高。我们必须要先人一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的区域创新体系,建立从试验研究、中试到生产无缝对接的创新链条,把科技需求侧同技术研发侧、转化侧贯通起来,实现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良性循环,让创新创造的活力不断迸发、源泉不断涌流,激发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要抓住增强区域城乡整体性这个关键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增强协调性才能使经济发展行稳致远,如果发展失之偏颇、顾此失彼,“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前进的速度和稳定性必将大受影响。荆门历经多年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旧突出。“唱和如一,宫商协调。”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并重,才能增强区域城乡发展整体性。我们要努力建成全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不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产业分工布局合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在统筹兼顾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

  强发展后劲。

  要抓住深化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关键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向往。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生态环境问题逐渐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压力不断加大,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现实选择和必由之路。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大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加快完善生态环保制度,切实增强绿色发展的紧迫性、自觉性和刚性约束,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绿色转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融入和协调提升。

  要抓住对接国家和我省重大发展战略这个关键贯彻开放发展理念。荆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开放大机遇“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长江中游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在加紧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三峡城市群、两湖平原城市群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一个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开放的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的地区最具竞争力。我们要打造对外开放的大平台、大通道、大通关,主动对接国家和我省重大发展战略,健全更加利于开放的体制机制,着力营造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营商环境,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资与引技引智相结合,以更强烈的机遇意识,更坚定的发展信心,更主动的作为,变大机遇为大发展。

  要抓住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这个关键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如果将全面小康比作一幅壮美画卷,民生是其中最厚重的底色,共享是其中最温暖的主题。只有让人民群众看到更多的变化、得到更多的实惠,我们的发展才更有温度,幸福才更有质感,我们建设的小康才是全

  面的小康、人民群众认可支持的小康。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荆门如期脱贫任务很重,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事业欠账较多。我们必须始终把民生放在必保优先位置,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精力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向补足社会事业短板聚焦,特别是要强力推进扶贫攻坚,大力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一年接一年地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新的发展理念必将引领新的发展实践。我们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就必须坚持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从荆门发展实际出发,自觉地用新的发展理念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推进新的发展实践。具体而言,就是要走生态立市、产业强市、资本兴市、创新活市之路。

  坚持走生态立市之路。我们提出要实施“生态立市”,把“生态立市”作为荆门十三五期间乃至未来更长时间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这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的“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生态立市”强调了良好生态在城市永续发展中的作用,首先就体现出“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实施“生态立市”就体现出“共享发展”的理念;“生态立市”要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转型升级添加强劲的“绿色动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双赢,这就体现了“协调发展”的理念;“生态立市”关注的节能减排、提高产出、环境保护和治理等等,无一不需要在技术上、机制上、模式上、方法上积极尝试、大胆创新,还体现出了“创新发展”的理念。

  坚持走产业强市之路。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城市生存发展的支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依托,既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决定城市发展、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如果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谋划发展得当,城市发展就能引领潮头;反之,城市发展就会停滞不前。我们提出要打造江汉平原中心城市、湖北“建

  成支点、走在前列”的重要增长极,就是要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根经济命脉,紧紧围绕产业强市这个主题做文章,必须始终坚持“产业第一”,着力培育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集约集群集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高端、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荆门这座城市的竞争力。

  坚持走资本兴市之路。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血脉”不通,发展必然受阻。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不对称“钱荒”问题日益凸显,一面是企业“饥渴”,一面是游资“过剩”,严重制约实体经济的成长与壮大,严重影响地方的建设和发展。如何破解困局,有效扩投资、稳增长,就要走“资本兴市”之路,要通过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有效“舒筋活络”、“活血化瘀”,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投融资新格局,不断提升金融、资本对经济的渗透力、带动力和支撑力,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保障。

  坚持走创新活市之路。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现实坐标上,正经历新旧动能转化。具体到荆门来看,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远低于发达地区,必须依靠创新挖掘发展潜力、释放发展活力,有效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难题,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掌握先机、赢得主动。

  篇三:《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实现百年奋斗目标》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实现百年奋斗目标

  《 人民日报 》( 2015年10月30日 03 版)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如何贯彻这五大发展理念,难点和重点在哪里?本报记者约请多位专家进行解读。

  ——编者

  坚持创新发展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全会公报中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对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实现规模速度型发展向质量效率型发展转换,从而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实现创新发展,就要引导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围绕创新发展优化配置,引导创新资源向创新活动集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创造新供给,释放新的市场需求,从而形成发展新动力。

  实现创新发展,就要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形成若干在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区,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施《中国制造二〇二五》,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以提高生产率为核心的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和经济增长点。

  实现创新发展,就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努力取得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使创新深度融入经济发展之中。

  实现创新发展,根本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有利于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创新潜能充分释放的体制环境。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矫正生产要素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扭曲,增强企业创新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执法力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

  (本报记者 左娅采访整理)

  坚持协调发展

  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协调发展”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理念,也是我们要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

  协调发展的核心是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各个时期一些重大关系的研究。公报明确提出了需要处理的一些重大关系,重点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等。其实协调发展的内涵还有很多,如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关系,经济结构中一、二、三产业的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关键也在农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相比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又是中国当下薄弱的一环。这次公报中提出了“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因此,必须着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未来的公共财政应向农村、向贫困地区更多倾斜,公共资源的配置要更多向基层倾斜。

  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今后将更注重大区域的协调发展,这也是公报中所说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通过跨区域的协调发展,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当前实施的“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都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资源要素在更宽的范围内优化配置的举措。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

  (本报记者 冯华采访整理)

  坚持绿色发展

  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最近一段时间,生态文明领域的文件紧密出台,但生态文明不可能一天建成,必须脚踏实地。公报中绿色发展的内容,是全面落实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在表述上保持了“十一五”“十二五”以来的一贯性,“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虽然这些表述耳熟能详,看似不新,实际上反映了党中央坚定不移的决心。内容也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渐进性,把握了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有的放矢、非常务实。

  同时,创新发展中的“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协调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可承载”,开发发展中的“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主动参与二〇三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内容,实际上都是绿色发展的外延,真正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各个方面,形成五位一体的新格局。

  环境质量众所关注。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要求中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还是绿色发展部分的“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新提法、新表达都让人眼前一亮。“十三五”期间环境状况将面临转折,这对于处在快速发展转型中的我国将是巨大的挑战。

  以绿色发展为途径,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公报给出了许多有效的手段和工具,比如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等。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毅

  (本报记者 孙秀艳采访整理)

  坚持开放发展

  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项改革全面推进。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我们应该坚持开放发展,以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国。

  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需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外商投资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篇四:《2016学习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

  2016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五大发展理念将以此为起点,贯穿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之路。{如何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2016学习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心得体会(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各项工作发展的新理念。对于中央纪委派驻机构来说,这五大发展理念为我们更好地履行派驻监督指明了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引领派驻机构实践发展、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的一面旗帜。

  创新是派驻监督的动力源泉。创新发展派驻监督既是党的纪检体制改革的形势需要,也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派驻监督尤其是综合派驻监督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创新发展既是形势所迫、也是大势所趋,更是开展派驻监督的必由之路。一是派驻机构作为纪委的派出部门,不同于一级纪委,在问题线索处置、纪律审查等工作中,不能照抄照搬纪委机关的做法。二是派驻机构长期在驻在部门办公,既熟悉了解驻在部门的业务情况,又与驻在部门的干部保持着良好的工作关系,既有优势也存在劣势。三是从一对一到一对多,综合派驻监督这一开拓性的实践为派驻机构尤其是综合派驻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派驻机构将面临更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唯创新者强。派驻机构必须始终坚持把创新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拓宽工作思路、探索工作途径、创新工作方法,在摸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切实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

  协调是派驻监督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有助于派驻机构解决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是派驻机构开展监督的要诀。派驻机构监督单位多、工作对象复杂、工作头绪繁复,要学会弹钢琴。一要实现主体责任和监

  

推荐访问:坚定不移贯彻发展理念 例文 五大 贯彻
上一篇:温家宝坚定不移贯彻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
下一篇:某乡镇固定党日活动方案例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