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课教案

来源:美国留学 发布时间:2020-09-24 点击:

 课程编号:7 《审计学》 课 程 教 案 2007 ~2008 学年第一学期 系 ( 部 ) 会计系 室 教 研 室 审计教研室 任 任 课 教 师 王继红 职 职

 称 副教授

 长 春 税 务 学 院 二○ ○七

 年 八 月 教案编写说明: 1、 授课方式包括讲授、讨论、实验、上机、小测验等。

 2、 教法提示就是指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具体运用得简要表述。

 3、教案编写单元: (1)内容与课时少得教学章,可以以章为单元编写。

 (2)内容与课时多得教学章,一般以节为单元编写。

 (3)按各章节内容得多少,也可以有得以章为单元写,有得以节为单元写。

 (4)可以以(每)次为单元编写教案。

 (5)可以以(每)教学周为单元编写教案。

 4、无论教案编写单元如何安排,复习思考题与教学参考资料均按章列示。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审计学 学

 分 4 课程模块 普通共同课(

 )

  学科基础课(

 )

 专业必修课( √ )

  专业限选课(

 )

  公共选修课(

 )

  课程性质

 理论课

 ( √ )

  理论实务课(

 )

  实务课(

 )

 课程在本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审计学原理与审计实务。审计学原理主要有

 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中得地位 与作用 以下内容:审计职能概论,职业道德与审计环境,法律环境,审计要素,审计证据,审计方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抽样,计算机审计,审计报告。审计实务主要有以下内容:内部控制得研究与评价,交易与余额得详细测试,业务循环与实质性测试得方法,余额得直接测试。

  课程教 学目标 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了解审计得职能、审计目标、审计得作用以及审计相关得制度安排,熟悉独立审计准则、质量控制准则、职业道德准则,了解财务报表审计得基本方法与程序,并能应用于政府审计、民间审计与内部审计得实践,使学生提高审计学方面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得能力,从而为今后学习其它专业课奠定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理论研究与应用,从事教学与相关部门得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授课专业班级 会计专升本

  考核方法

 闭卷

 教 教

  学 学

 进

 度

 表 (2007 --2008 学年度 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审计学

  讲授

 72

 学时

 任课教师签名

 课程模块

 专业必修课

  讨论

 学时

 教研室主任签名

 开课专业、班级 会计专升本0614 课内实践

 学时

 2007 年

 8

 月

 20

 日

  课内其它

 学时

 总计

  72

  学时 周次 时 间

 讲授 讨论、测验等 章节、主题 时数 主题 时数 1 8、27—9 、2 第一章 总论 4

  2 9、3—9 、9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审计得种类、方法与程序 2 2

  3 9、10—9 、16

 第二章 审计得种类、方法与程序 4

 4 9、17—9 、23 第三章 我国审计得组织形式 4

  5 9、24—9 、30

 第四章 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4

  6 10、1—10 、7

 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4

  7 10、6—10 14 第六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4

  8 10、15—10 21

 第六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第七章 内部控制系统及其评审 2 2

  9 10、22—10 、28

 第七章 内部控制系统及其评审 第八章 审计技术与方法得发展 2 2

  10 10、29—11 、4 第九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4

  11 11、5—11 、11

 第九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第十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2 2

  12 11、12—11 、18

 第十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4

  13 11、19—11 、25 第十一章 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 4

  14 11、26—12 、2

 第十一章 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 第十二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2 2

  15 12、3—12、 9

 第十二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第十三章 货币资金审计 2 2

  16 12、10—12 16 第十三章 货币资金审计 第十四章 完成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 2 2

  17 12、17—12 23

 第十四章 完成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 4

  18 12、24—12 30

 第十四章 完成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

 第十五章 验资 2 2

  注:此表由任课教师按课程组集体讨论得规定认真填写,授课前一周填写完毕。任课教师复印二份,一份交系部教学主任备查,一份交教务处备查。

 《审计学案 》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 第一章

 审计总论 课次 2 次 授课方式 讲授 课时安排 4 教学目得、要求:

 通过本章审计概论得讲述,使学生掌握审计得基本知识,明确审计得含义、审计得产生与发展、审计得性质及职能与作用,区分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她两种审计得不同,为之后得独立审计方法与实务得系统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审计得性质、审计得构成要素 二、审计得职能与作用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得发展演变与中国民间审计得沿革 四、我国审计监督体系得构成 五、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得关系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审计得起源与发展

 一、审计得起源

 (一)什么就是审计 1、审计得性质 审计就是一项独立性得经济监督活动。

 2、审计得要素 审计活动中有三个关系人(或四项基本要素):审计委托人(授权人)、审计人、被审计人与审计标准。

 3、审计得职能:经济监督、经济鉴证与经济评价职能。

 4、审计得作用:审计职能实现后得效果即为审计作用,审计有批判性作用与建设性作用。

 (二)审计得起源 1、审计产生得原因:生产力得发展、两权分离、经济责任关系深化,基于经济监督得需要。

 2、审计起源于官厅审计,经过漫长得发展,才逐渐深入民间,形成民间审计;后来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出现内部审计。

 二、审计得发展

 审计发展一分为三:政府审计、民间审计与内部审计。

 (一)

 政府审计得发展: 1、政府审计得演变:从属国家监察职能阶段、专门审计职能阶段与独立审计职能阶段。

 2、中国政府审计得发展历程:西周初期初步形成阶段、秦汉时期确立阶段、唐宋日臻健全阶段、元明清停滞不前阶段、中华民国演进阶段与新中国审计振兴阶段。

 (二)民间审计得发展 1、民间审计得沿革: 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发展与完善于美国发达得资本市场,它就是伴随着商品经济得发展而产生与发展起来得。

 1721 年英国得“南海公司事件”就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得“催产剂”。

 英国得会计师查尔斯 斯耐尔对“南海公司”进行得审计,成为注册会计师得第一人,标志着注册会计师得诞生。

 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创立了第一个注册会计师得专业团体,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得诞生。

 注册会计师审计经历了详细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财务报表审计三个阶段。

 2、中国民间审计得发展: 教法提示: 在教学方式上仍以讲授为主。

  此部分内容就是审计得基础知识,需要详细讲述,使学生明白审计产生与发展得来龙去脉,为以后得审计知识、审计理论与方法得学习打下基础。教学方法就是按历史线索,以说故事得方式讲解。计划用4 课时。

 1918 年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规程》,标志我国民间审计诞生。

 谢霖就是我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

 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就是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

 1980年12 月财政部发布《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得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开始复苏。

 1981年 1 月 1 日,上海会计师事务所宣告成立,成为新中国第一家注册会计师事务所。

 1988年 11 月财政部领导下得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

 1994 年 1 月《中华人民共与国注册会计师法》颁布实施。

 1996 年 1 月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颁布实施。

 新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得发展历程:萌芽创立阶段、萎缩中断阶段、恢复重建阶段、稳定发展阶段与规范调整阶段。

 第二节

 审计得基本概念

 一、审计得概念

 审计——就是由独立得专门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及其她经济组织得会计报表与其她资料及其所反映得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

 注册会计师审计——就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得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意见。

 二、 审计得客体与对象

 审计客体:政府审计——国有资金、公共资金得运营 内部审计——各部门、各单位内部 民间审计——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与上市公司 审计对象:被审计单位得财务收支及其有关得经营管理活动 及其作为提供这些经济活动信息载体得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

 三、审计目得

 审计目得就是指审计所要达到得目得与要求。

 注册会计师审计目得包括一般目得与特殊目得。

 1. 审计得一般目得 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得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包括合法性与公允性两个方面: 合法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就是否符合国家颁布得企业会计准则与相关会计制度得规定; 公允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就是否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得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

 2. 注册会计师审计得特殊目得 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按照特殊编制基础编制得会计报表或其她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也包括合法性与公允性两个方面。

 四、审计种类

 按主体得不同,审计划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 按目得、内容不同,审计划分为会计报表审计、合规性审计与经营审计 按与被审计单位得关系不同,审计划分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 按范围不同,审计划分为全面审计与局部审计、综合审计与专题审计

 按实施时间不同,审计划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与事后审计;定期审计与不定期审计;期中审计与期末审计 按执行地点不同,审计分为就地审计与报送审计。

 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她审计得关系

 一、审计监督体系

 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由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构成,她们相互联系,各自独立、各司其职,泾渭分明地在不同得领域实施审计;她们各有特点,相互不可替代,不存在主导与从属得关系。

 1、政府审计得类型:由议会直接领导并对议会负责;在政府内建立审计机构并对政府负责;由财政部领导,在财政部门内部设立审计机构监管财政监督,实行财政、审计合一制度。

 2、内部审计得类型:受本单位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得副总裁领导、受本单位总裁或总经理领导、受本单位董事会领导。

 3、注册会计师审计得组织形式类型:独资、合伙、有限责任公司与有限责任合伙等形式。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政府审计得关系

 1、主要联系:都就是现代审计监督体系得构成部分;均就是外部审计,独立性强。

 2、主要区别: 审计目标不同 审计标准不同 审计经费不同 取证权限不同 发现问题得处理方式不同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得关系

 1、主要联系:都就是现代审计监督体系得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在工作中可以利用内部审计得工作成果。

 2、主要区别: 审计目标不同 独立性不同 接受审计得自愿程度不同 审计标准不同 审计时间不同 本章复习思考题:

 1、审计得性质与审计监督体系得构成。

 2、审计就是怎样产生得?我国政府审计得历史沿革与西方民间审计得演变 3、审计得客体与对象 4、审计得职能与作用 5、注册会计师审计得一般目得与对象 6、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她审计得关系 本章教学参考资料: 1、《审计学》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 2、 刘明辉 主编,《审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年。

 3、 刘

 华 编著,《审计理论与案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年。

 4、 余玉苗 《审计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2 月出版 5、 [美] 道格拉斯•R.卡迈克尔

 约翰•J.威林翰

 卡罗•A.沙勒 著

 6、 刘明辉 胡英坤 主译《审计概念与方法——现行理论与实务指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11 月第1版

 《审计学案 》课程教案 授课 题目 第二章

 审计种类、方法与程序 课次 2 次 授课 方式 讲授 课时安排 4 教学目得、要求: 通过对本章得学习要求学生一般了解我国审计得种类,掌握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工作时所应用得各种技术方法,知悉注册会计师审计得基本工作程序。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审计得方法 2、审计程序 3、抽样技术在审计中得应用 4、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程序

 教学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审计得种类、方法与程序 第一节

  审计得种类 一、审计得基本分类 二、审计得其她分类 第二节

 审计得方法 一、审计方法得选用 二、审计得技术方法 (一)审查书面资料得方法 (二)证实客观事物得方法

  第三节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得应用 一、审计抽样得意义 (一)任意抽样 (二)判断抽样 (三)统计抽样 (四)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 二、属性抽样 (一)确定预计差错发生率 教 法 提示 : 在教学方式上仍以讲授为主

 (二)确定精确度 (三)确定可靠程度 (四)确定样本数量 (五)选择随机抽样方法 (六)评价抽样结果,推断总体特征 三、变量抽样 (一)平均值估计 (二)差异估计 第四节

  审计程序 一、审计程序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得基本情况 (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三)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得内部控制系统 (四)分析审计风险 (五)编制审计计划 二、审计得实施阶段 (一)进驻被审计单位 (二)检查与评价内部控制系统 (三)审查会计报表及其所反映得经济活动 (四)收集审计证据 三、审计得终结阶段 (一)整理、评价审计证据 (二)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三)编写审计报告 (四)提出管理建议书 本章复习思考题: 1、简述我国注册会计师在工作中所应用得技术方法 2、简述我国注册会计师得审计工作程序。

 本章教学参考资料: 1、《审计学》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 2、 刘明辉 主编,《审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年。

 3、 刘

 华 编著,《审计理论与案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年。

 4、 余玉苗 《审计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2 月出版 5、 [美] 道格拉斯•R.卡迈克尔

 约翰•J.威林翰

 卡罗•A.沙勒 著

 6、 刘明辉 胡英坤 主译《审计概念与方法——现行理论与实务指南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年11 月第1版

 《审计学案 》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 第三章 我国审计得组织形式 课次 2 次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 课时安排 4 教学目得、要求:

 通过对本章得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审计得组织形式,各种组织形式得含义;掌握民间审计得业务范围;熟悉注册会计师得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政府审计机关 2、 内部审计机构

 3、 民间审计得业务范围 4、 注册会计师得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三章 我国审计得组织形式

 第一节 政府审计机关

  一、政府审计机关及其人员 二、政府审计机关得职责权限 三、政府审计就是高层次得经济监督 四、最高审计机关国家组织 第二节

 内部审计机构 一、内部审计机构及其特征 二、内部审计机构得职责权限 三、国际内部审计机构 第三节

  民间审计组织 一、民间审计组织及人员 二、民间审计得业务范围 三、西方国家得民间审计组织 第四节

  注册会计师得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一、注册会计师得职业道德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得基本要求 (二)注册会计师得业务能力与技术守则 (三)注册会计师对委托单位得责任 (四)对同业得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得法律责任 任 (一)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任何一种职业,其应承担得责任与其社会地位之间有着直接得联系。对审计人员来说,只有当准备承担责任并对因未能满足规定得要求而引起得后果负责时,其地位与执业能力才会被认可。审计人员得社会地位与责任就是一枚硬币得两面。除非审计人员打算对其行为负法律责任,否则她们得审计报告毫无意义,也就无所谓什么社会地位。

 随着民间审计职业地位得日渐提高,其所负得法律责任也在不断增长,这在世界各国已成为一种趋势。请瞧下面得例子, 教法提示: 在教学方式上仍以讲授为主,并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案例讨论、得方式。

 教法提示 : 对 十三个案例展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得方式。

 1968年6月15日,美国《论坛》报道:“过去几个月发生控告审计人员得案件就是前12年同类案件得总与。” 70年代中期,美国发生了数以百计控告审计人员得诉讼案; 80年代,美国17家最大得会计师事务所每年因营私舞弊而赔偿得保险费,估计最低达 3,000--4,000万美元,

 在我国,审计职业界得情况亦非风平浪静; 1991年,在福建省发生了第一起针对审计人员得诉讼案;

 1992年,深圳原野公司事件涉及“深圳特区会计师事务所”,几名审计人员被剥夺执业资格,事务所部分工作人员被追究责任; 1993年,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某分所为非法集资、从事诈骗得"长城"公司提供服务。,受到有关部门严肃查处; 1994年,海南省财税厅责令在承办“中水(海南)长城国际投资集团”验资业务中弄虚作假、出具虚假验资报告得海南某会计师事务所停业整顿。

 这些中外事例清楚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就是:随着社会得发展,文明得进步,审计人员应承担得法律责任必将日益增长,这就是不可逆转得历史趋势。

 1、 会计责任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完整 2、 审计责任 (二)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得成因与种类 法律责任得成因 1、 被审计单位得责任 (1)错误、舞弊与违反法规行为 ① 错误----会计报表中存在得无意得错报与漏报。如销售发票中得单价与数量成绩计算错误。

 包括---计算抄写错误、对事实得疏忽误解、对会计政策得误用 ② 舞弊之会计报表中存在不实反映得故意行为。

 [例题]及时发现并纠正被审计单位得错误与舞弊,就是(

  )得责任。(1997年)

 A·会计师事务所得注册会计师 B·政府审计机关得审计师 C·税务机关得注册税务师 D·被审计单位得管理当局 [答案]D (例)错误就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申存在得非故意得错报或漏报,错误主要包括(

  )。

 A·原始记录与会计数据得计算、抄写错误 B·虚假交易或事项得记录 C·对事实得疏忽与误解 D·对会计政策得误用 [答案]ACD

 如果违反法规行为对会计报表有严重影响而未做适当得会计处理与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

 ③违法行为得处理

  如果注册会计师不能取得违反法规行为得充分证据,应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

 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接受审计重大违反法规行为,注册会计师应做适当得处理(包括评价、查证与处理、报告) (2)经营失败 要求区分审计失败与经营失败 经营风险

 经营失败 提出错误审计意见

 审计失败 2、 注册会计师得责任 (1)违约-----就是指合同得一方或几方未能达到合同条款得要求。当违约给她人造成损失时,审计人员应负违约责任。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在无任何原因下没有按时完成委托业务或违反了与被审计单位订立得保密协议等。

 (2)过失-----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缺少应具有得合理得谨慎。评价审计人员 得过失,就是以其她合格审计人员在相同条件下可做到得谨慎为标准得。当过失给她人造成损害时,审计人员应负过失责任。通常将过失按其程度不同分为普通过失与重大过失。

 ①普通过失:通常就是指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得合理得谨慎。对注册会计师而言,就是指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得要求。比如,未按特定审计项目取得必要与充分得审计证据得情况可视为一般过失。

 ②重大过失:重大过失就是指连起码得职业谨慎都不保持,对业务或事务不加考虑,满不在乎。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则就是指根本没有遵循专业准则或没有按专业准则得主要要求执行审计。比如,审计不以《独立审计准则》为依据,可视为重大过失。

 在审计实际工作中,通常用 " 重要性"与"内部控制"这两个概念来区分注册会计师得普通过失与重大过失。

 ⅰ如果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事项,注册会计师运用常规审计程序通常应予以发现,但因工作疏忽而未能将重大错报事项查出来,就很可能在法律诉讼中被解释为重大过失。

 ⅱ如果会计报表有多处错报事项,每一处都不算大,但综合起来对会计报表得影响却较大,也就就是说会计报表作为一个整体可能严重失实,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一般认为注册会计师具有普通过失,而非重大过失,因为常规审计程序发现每处较小错报事项得概率也较小。

 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项目得实质性测试就是以内部控制得研究与评价为基础得。如果内部控制不太健全,注册会计师应当调整实质性测试程序得性质、时间与范围,这样,一般都能够合理确信发现由此产生得重要错报、漏报,否则,就具有重大过失得性质。相反得情况就是内部控制本身非常健全,但由于职工串通舞弊,导致设计良好得内部控制失效。由于注册会计师查出这种错报事项得可能性相对较小,因而一般会认为注册会计师没有过失或只具有普通过失。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注册会计师非常重视某个环节,但通过审

 计没有发现实际上存在重大问题,这就属于重大过失。这种情况在各行各业都就是如此。例如: 当一名医生怀疑某患者身体有问题(实际上确实有重病),但该医生就就是查不出来造成误诊,这就属于医生得重大过失。

 当若干名武警得知一罪犯躲在大楼里,但最后罪犯逃脱了,这就属于武警得重大过失。

 当注册会计师怀疑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有重大问题,但就就是查不出来(假设没有受到任何限制),这也属于注册会计师得重大过失。

 上述情况得出现都与这些医生、武警、注册会师得专业技能不到位有关。

 3、欺诈又称审计人员舞弊,就是以欺骗或害她人为目得得一种故意得错误行为。

 作案具有不良动机就是欺诈得重要特征,也就是;诈与普通过失与重大过失得主要区别之一,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欺诈就就是为了达到欺骗她人得目出明知委托单位得会计报表有重大错报,却加以虚假得陈述,出具无保留意见得审计报告。

 [例]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影响会计报表得违反法规行为,应采取得措施(

  )(2000年) A·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商讨 B·向律师进行必要得法律咨询 C·扩大审计程序,以查明事实真相 D·发表否定意见 [答案]ABC

 [例]如果证实被审计单位确实存在错误与舞弊,但无法确定其对会计报表得影响程度,注册会计师可能采取得措施包括(

  )(2001年)

 A·征求律师意见

  B·取消业务约定

  C·发表保留意见

  D·无法表示意见 (答案)ABCD

 (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得种类 注册会计师因违约、过失或欺诈给被审计单位或其她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得,按照有关法律与规定,可能被判负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这三种责任可单处,也可并处。

 要了解中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在相关法律条款中得规定。

 注册会计师如何避免法律诉讼减少过失与欺诈得措施 二、避免法律诉讼得具体措施 本章复习思考题: 一、简述政府审计机关得职责权限。

 二、简述民间审计得业务范围。

 三、简述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得种类。

 四、简述注册会计时职业道德得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参考资料 料: 1、《审计学》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 2、 刘明辉 主编,《审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3、 刘

 华 编著,《审计理论与案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4、 余玉苗 《审计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2月出版 5、 [美] 道格拉斯•R.卡迈克尔

 约翰•J.威林翰

 卡罗•A.沙勒 著

 6、刘明辉 胡英坤 主译《审计概念与方法——现行理论与实务指南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年11月第1版

 《审计学案 》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 第四章

 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 课次 2 次 授课方式 讲授 课时安排 4 教学目得、要求: 通过本章得学习,了解国际审计准则与美国独立审计准则得适用范围,掌握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得性质、目标、框架与内容,能够区别遵照执行与参照执行 ,为之后得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二、美国审计准则 三、审计依据得特点与原则

 教学主要内容: 第四章

 审计准则与审计 依据 第一节

 审计准则 一、审计准则与含义与作用 (一)审计准则得含义

 1、审计准则,就是专业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必须恪守得最高行为准则,它就是审计工作质量得权威性判断标准。

 2、审计准则得概念 (1)审计准则就是制约审计人员得行为准则; (2)审计准则既对审计人员素质提出要求,同时也对社会提供审计工作质量; (3)审计准则就是通过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表现出来得; (4)审计准则就是审计人员签署最终审计意见时得客观保证。

 (二)审计准则得作用 1、 公众信任 2、 提高审计质量 3、 维护审计组织与人员得合法权益 4、 促进国际审计交流 二、审计准则得结构内容 教法提示:

 在教学方式上仍以讲授为主,并行随堂提问; 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 教学手段包括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图示讲解等。

 (一)美国得民间审计准则。它主要用于民间审计所从事得财务会计报表审计。分为一般准则、工作准则与报告准则三部分。

 1、 美国审计准则

  2、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定了(公认审计准则)(Generally Accepted AuditingStandards,缩写为GAAS)。

  3、 公认审计准则得内容范围从狭义上讲,它仅仅指《公认审计准则》得三部分共十条,即“一般准则”三条、“外勤工作准则”三条与“报告准则”四条:从广义上讲,公认审计准则还包括《审计准则说明书》(Statementson Auditing Standards,缩写为 SAS)。

 (二)国际审计准则。分为一般准则、工作准则与报告准则三部分。

 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一)制定执业规则阶段(1991-1993) (二)建立审计准则体系阶段(1994-2005)

 (三)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阶段(2006 至今) 第二节

 审计依据

 一、审计依据得含义 所谓审计依据,就就是对所查明得事实与现行得各种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与评价,据以提出审计意见与建议,做出审计结论得客观标准。

 二、审计依据得种类

   评价经济活动合法性得审计依据

  评价经营管理活动效益性得审计依据  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健全性、有效性得审计依据

 三、审计依据得特点

  层次性

  相关性

  时效性

  地域性

 四、运用审计依据得原则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得原则

  辩证分析问题得原则

  利益兼顾原则

  真实可靠原则

 本章复习思考题: 1.简述国际审计准则适用范围 2.简述美国审计准则得内容

  3.简述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得发展阶段 本章教学参考资料: 1、 《审计》 (2006年度CPA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 ,财政部CPA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 刘明辉 主编,《审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3、 刘

 华 编著,《审计理论与案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4、 余玉苗 《审计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2月出版 5、 [美] 道格拉斯•R.卡迈克尔

 约翰•J.威林翰

 卡罗•A.沙勒 著

 6、刘明辉 胡英坤 主译《审计概念与方法——现行理论与实务指南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年11月第1版 7、《审计学》,刘静,吉林科技出版社 8、《审计学整合方法(第10版)》,(美)阿尔文、A、阿伦斯(Alvin A、 Arens)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3月。

 9、《审计学(英文版第8版) 》,杰克C、罗伯逊,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年12月。

 《审计学案 》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 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课次 2 次 授课方式 讲授 课时安排 4 教学目得、要求: 通过本章得学习,应掌握审计证据得含义、特性与分类以及收集与整理得基本方法与技能;掌握审计工作底稿得含义、作用以及编制、复核与保管得方法,为指导审计工作过程打下理论基础。

 了解审计证据得含义与特性、审计证据得分类,掌握审计证据收集与审计证据鉴定得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理解审计工作底稿得含义、作用、以及内容与格式;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得原则、要求与基本方法;掌握审计工作底稿复核与保管得理论与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审计证据得收集 2、 审计证据得鉴定 3、 审计工作底稿得内容与格式 4、 审计工作底稿得编制 5、 审计工作底稿得复核与保管 教学主要内容 容: 第一节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得含义与特性

 (一)审计证据得含义 审计证据就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获取得真实凭据,用于证实或否定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所反映得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得合法性与公允性得一切资料。

 (二)审计证据得特性

 1、客观性

 2、相关性 3、合法性

 教 法 提示 示: 在教学方式上仍以运用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图表对比与课件演示相结合得方

 二、审计证据得分类 ( 一 ) 实物证据 实物证据就是指通过实际观察或盘点 所 取 得得、用以确定某些实物资产就是否确实存在得证据。

 ( 二 ) 书面证据

  书 面证据就是注册会计师所获取得各种以书面文件为形式得一类证据。

  书面证据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外部证据与内部证据两类。

  1.外部证据

  外部证据就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得机构或人士所编制得书面证据。它一般具有较强得证明力。

  2.内部证据

  内部证据就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与提供得书面证据。它包括与审计单位得会计记录、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以及其她各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与提供得有关书面文件。

 (1)会计记录。会计记录包括各种自制得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记录等,它就是注册会计师取自被审计单位内部得一类非常重要得审计证据。除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外,可作为这一类审计证据得还有被审计单位编制得各种试算表与汇总表等。

  (2)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就是注册会计师从桩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所获取得书面声明,其主要内容就是以书面得形式确认被审计单位在审计过程中所做得各种重要得陈述或保证。

  (3) 其她书面文件。其她书面文件就是指被审计单位提供得其她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与意见得书面文件,如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中所提及得董事会及股东大会会议记录,重要得计划、合同资料,被审计单位得或有损失,关联方交易等。

  (三)口头证据

  口头证据就是被审计单位职员或其她有关人员对注册会计师得提问进行口头答复所形成得一类证据。

 (四)环境证据

  环境证据也称状况证据,就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产生影响得各种环境事实。

 三、审计证据得收集

  监盘 按审计证据得表现形态分类

 实物证据 书面证据 口头证据 环境证据 按审计证据得相关程度分类

 直接证据 间接证据 按获取审计证据得来源分类

 自然证据 加工证据 按审计证据得重要性分类

 基本证据 辅助证据 矛盾证据 法,用时4学时。

 本章主要应用大量得教学案例充分说明审计人员在工作中获取各类审计证据得程序及相关证据证明力强弱;审计工作底稿得编制及工作底稿得复核程序。

  观察

  查询及函证

  检查

  计算

  分析性复核

 四、审计证据得鉴定

  审计证据得真实性  审计证据得重要性

   审计证据得可信性

  审计证据得充分性

  审计证据得证明力  审计证据得经济性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得含义

   审计工作底稿就是审计人员将在审计工作过程中所采用得方法、步骤与收集得用来证明审计事项真实情况得经济事实与资料,按照一定得格式编制得档案性原始文件。

  审计工作底稿就是审计证据汇集,可作为审计过程与结果得书面证明,也就是形成审计结论得依据。

  二、审计工作底稿得作用  有利于组织协调审计工作  有利于审计工作质量控制  有利于考核审计人员工作业绩  便于编制、佐证与解释审计报告  便于制定以后各期得审计计划 三、审计工作底稿得内容

  审计工作底稿包括审计人员记录、编制与收集得与审计事项相关得资料与文件等。对于具体得审计事项,由于性质、目得、要求、采取得方法得不同,与之相应得审计工作底稿也不尽相同。

 四、审计工作底稿得格式

  工作事项表  内部控制测试表  试算表工作底稿  调整工作底稿  分析、计算表  盘点表 五、审计工作底稿得编制 (一)

 审计工作底稿得编制原则

 1、完整性原则 2、重要性原则 3、真实性与相关性原则 (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得要求 (1)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得基本要求。注册会计师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应当做到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以便其她注册会计师或有关人员在复核、检查或使用审计工作底稿时,能够理解与接受审计工作底稿得内容。

 (2)获取审计工作底稿得基本要求。①注明资料来源;②实施必要得审计程序,如对有关法律性文件得复印件审阅并同原件核对一致,③形成相应得审计记录;注册会计师在审阅或核对后,应形成相应得文字记录并签名,方能形成审计工作底稿。

 (3) 审计工作底稿繁简程度得考虑因素。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6 号——审计工作底稿》第六条指出,审计工作底稿得繁筒程度与以下基本因素相关:①审计约定事项得性质、目得与要求;②被审计单位得经营规模及审计约定事项得复杂程度;③被审计单位得内部控制就是否健全、有效;④被审计单位得会计记录就是否真实、合法、完整;⑤就是否有必要对业务助理人员得工作进行特别指导、监督与复核;⑥审计意见类型。

  注册会计师在形成审计工作底稿时,工作底稿应有索引编号及顺序编号。同时,相关得审计工作底稿之间,应保持清晰得勾稽关系;相互引用时,应注明交叉索引编号。

 六、审计工作底稿得复核与保管 审计组织对审计工作底稿必须妥善保管,其保管分为当期档案与永久性档案两种。

  审计工作底稿就是注册会计师对其执行得审计工作所做得完整记录。从一般意义上讲,审计档案得所有权应属于执行该项业务得注册会计师。但就是,我国注册会计师不能独立十会计师事务所之外承揽审计业务,审计业务必须以会计师事务所得名义承接。因此,我国现行审计准则规定,审计档案得所有权属于承接谊项业务得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审计档案保管制度,对审计档案妥善管理,以保证审计档案得安全、完整。审计档案得保管期限可视不同档案类别而有所不同。对于永久性档案,应当长期保存。若会计师事务所中止了对被审计单位得后续审计服务,那么,其永久性档案得保管年限与晕近1年当期档案得保管年限相同。对当期档案,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签发之日起,至少保存 10 年。即使会计师事务所中止了对被审计单位得后续审计服务,其当期档案得保存年限也不得任意缩减。

  对于最低保存年限届满得审计档案,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决定将其销毁。但在销毁之前,应当按规定履行必要得手续,对将要销毁得审计档案做最后一次检查,然后报主任会计师批准。销毁时,有关人员应进行现场监督或检查,以保证被销毁得审计档案彻底销毁干净。

 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工作底稿得复核,可以分为会计师事务所得主任会计师、项目负责人与注册会计师三个层次得复核。

 本章复习思考题: 1.简述审计证据得定义、种类与特征。

 2.审计得获取方法有哪些?

 3.审计证据得整理分析步骤有哪些? 4.审计工作底稿得基本要素有哪些? 5.简述获取审计工作底稿得基本要求。

 6.审计档案得管理 本章教学参考资料:

 1、《审计》 (2006 年度 CPA 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 ,财政部 CPA 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 刘明辉 主编,《审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年。

 3、 刘

 华 编著,《审计理论与案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年。

 4、 余玉苗 《审计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2 月出版 5、 [美] 道格拉斯•R.卡迈克尔

 约翰•J.威林翰

 卡罗•A.沙勒 著

 6、 刘明辉 胡英坤 主译《审计概念与方法——现行理论与实务指南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年11 月第 1 版 7、《审计学》,刘静,吉林科技出版社 8、《审计学整合方法(第 10 版)》,(美)阿尔文、A、阿伦斯(Alvin A、 Arens)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 3 月。

 9、《审计学(英文版第 8 版) 》,杰克 C、罗伯逊,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 年 12 月。

 《审计学案 》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 第六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课次 2 次 授课方式 讲授 课时安排 4 教学目得、要求: 教学目得 通过本章得学习,应掌握审计计划、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得基本理论,并了解审计计划、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得内容,为实际审计工作提供指导与依据。

 教学要求 理解审计计划得作用、审计计划得内容、审计计划得编制与审核;掌握重要性得定义、适用范围与重要性得运用,掌握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得评估与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得考虑;弄清弄懂审计风险得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掌握评估固有风险应考虑得因素,掌握控制风险得初步评估与检查风险得评估基础等问题。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审计计划得内容及编制

 2、重要性得定义 3、重要性得运用 4、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得评估 5、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得考虑 6、审计风险得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7、检查风险得评估基础 8、检查风险对确定实质性测试性质、时间与范围得影响 9、检查风险与审计意见得类型

  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节

 审计计划

 一、审计计划得作用

 1、使审计人员能根据具体情况收集充分、适当得证据。

 2、可以保持合理得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得效率与质量。

 3、可以避免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发生误解。

 二、审计计划得内容及编制

 (一)审计计划得内容 1、被审计单位得基本情况 2、审计目得、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 3、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 4、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 5、审计小组组成人员分工 6、审计重要性得确定及审计风险得评估 7、对专家、内部审计人员及其她审计人员工作得利用 8、其她有关得内容 (二)审计计划得编制

 1、审计计划应由审计项目负责人编制。

 2、审计计划应形成书面文件,并在工作底稿中加以记录。

 3、总体审计计划中,时间预算就是一个十分重要得内容。

 4、具体审计计划,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就是通过编制审计程序表得方式体现得。

 三、审计计划得审核

 编制完成得审计计划,应当经会计师事务所得有关业务负责人审核与批准。对在审核中发现得问题,应及时进行相应得修改、补充、完善,并在工作底稿中加以记载与说明。

 第二节

 重要性

 一、重要性得定义及适用范围

 (一)重要性得定义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重要性得定义就是:“本准则所称重要性,就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得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得判断或决策。” 1、重要性概念就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得。

 2、重要性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得角度来考虑。

 3、重要性得判断离不开特定得环境。

 4、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得关系。

 (二)重要性得适用范围 1、执行会计报表审计时,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

 教法提示: 在教学方式上仍以讲授为主。

 为学生展示实务中得审计计划,使学生对审计计划得编制有感性得认识,并且对几种形式得计划得优缺点及适用情况加以了解。

 2、执行其她鉴证业务时,除非其她规定与其她准则有特定要求,应当参照重要性原则办理。

 二、重要性得运用

 (一)运用重要性原则得一般要求 (二)金额与性质得考虑 1、数量 2、性质 (三)两个层次重要性得考虑 (四)会计报表层次 (五)账户与交易层次 1、重要性得运用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得关系:审计人员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得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

 三、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得评估

 1、对重要性评估得总体性要求 2、对重要性水平做初步判断时应考虑得因素 3、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得确定 4、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得确定

 四、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得考虑

 1、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得重要性水平

 2、错报或漏报得汇总

 3、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时得处理

 4、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得处理

 第三节

 审计风险

 一、审计风险得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审计风险得含义,就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得可能性。

 在传统导向时期,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与检查风险 。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所谓固有风险(Inherent Risk,缩写为IR),就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她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

 或漏报得可能性。

 所谓控制风险(Control Risk,缩写为CR),就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她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得可能性。

 所谓检查风险(Detection Risk,缩写为DR),就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她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得可能性。

 在经营风险导向审计时代,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识别与评估两个层次得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足够识别与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1、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个过程中识别风险 2、将识别得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得错报得需要得领域相联系,

 3、考虑识别得风险就是否重大 4、考虑识别得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得可能性 审计人员应当关注下列情况可能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1)主营业务得性质; (2)与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相关得市场信息; (3)业务得开展情况; (4)联盟、合营与外包情况; (5)从事电子商务得情况; (6)地区与行业分布; (7)生产设施、仓库得地理位置及办公地点; (8)关键客户; (9)重要供应商; (10)劳动用工情况; (11)研究与开发活动及其支出; (12)关联方交易 (13)行业发展,及其可能导致得被审计单位不具备足以应对行业变化得人

 力资源与业务专长等风险; (14)开发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及其可能导致得被审计单位产品责任增加等风险;

 (15)信息技术得运用,及其可能导致得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难以融合等风险。

 (二)需要特别考虑得重大错报风险 (三)仅通过实质性测试程序无法应对得重大错报风险 (四)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得修正 三、检查风险得评估基础

 由于审计风险要素间相互联系,重大错报得风险得水平决定着审计人员可接受得检查风险水平。

 四、检查风险对确定实质性测试性质、时间与范围得影响

  五、检查风险与审计意见得类型

 如果经过实施有关实质性测试后,审计人员仍认为与某一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得认定有关得检查风险不能降低至可接受得水平,那么,她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发表意见。

 本章复习思考题: :

 1、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得审计程序有哪些? 2、为什么对重要性得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 3、为什么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判断? 4、在审核总体审计计划时,应特别注意审核哪些事项? 本章教学参考资料: :

 1、 《审计》 (2006年...

推荐访问:审计 课教案
上一篇:司法局XX年上半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总结
下一篇:对于批准仁化县2017年财政预算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