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研究印花税筹划技巧主要方法解析

来源:会考 发布时间:2020-09-16 点击:

 税务研究印花税的筹划技巧主要方法解析 原创 黄振实务财税点点通 2020-06-24 07:42:54 导读:由于印花税属于一种行为课税,其纳税义务人分别是立合同人,立账簿人,立据人,权利证照所有人等,单笔支出金额太小,但具有发生频繁高的特点,极易不受重视,本文试图从企业真实业务的所有重要方面提出印花税筹划思路,以达到节税或延纳交纳的目的,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现分享给大家,供各位参考!

  一、压缩合同的表面金额,达到减少交易额以达到节税的目的 1、加工承揽合同变成辅料购销合同,再签加工合同,使辅料购销适用万分之三的印花税率,减少加工合同承揽的合同金额,不全适用万分之五的税率。

 案例一、A 公司由于没有某部件的加工能力,特委托 B 公司加工,同时辅料也B 公司提供,加工费 200 万元,辅料约 100 万元,如果全部签成加工承揽合同,则两公司需交纳印花税 300*0.05%=0.15 万元。

 如果两公司通过协调,A 公司将辅料从 B 公司购进,再与 B 公司签订加工合同,那合同的金额分别为购销合同 100 万,加工合同 200 万,则应交印花税为100*0.03%+200*0.05%=0.13 万元。

 节税为 0.15-0.13=0.02 万元,虽节税金额不多,但如果本业务是企业的常态业务,那积少成多,企业的效益是明显的。

  2、在互相以物易物或以服务换服务的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尽量互相提供优惠价格,使得合同金额下降到合理的程度。但不得抵于各自的成本价,以免税务局认为交易不公允需补税,那会得不偿失。

 3、将交易金额签成未税金额,不签价税合计金额,也能达到少交税的目的,因印花税并没有规定是按哪个金额交税,实务中两个都可以。

 二、能不签金额的就不签,金额确定后再交税,以达到迟延纳税的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第 7 条规定,应纳税凭证应当于书立或者领受时贴花。也就是说,企业在书立合同之时,其纳税义务便已经发生,但由于金额没有确定,纳税义务无法履行,在实务中对几类的合同可以这样处理。

 1、技术转让合同中的转让收入,是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收取的或是按其实现利润多少进行分成的先不预计金额 2、财产租赁合同,只规定了月(天)租金标准而不签无租赁期限的,签按实际租赁期间结算条款,对这类合同,可在签订时先按定额 5 元贴花,以后结算时再按照实际的金额计税,补贴印花。这便给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创造了条件。

 三、采用分开核算的方式,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印花税的支出额。

 按照税法规定,同一凭证,因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事项而适用不同税目税率,如分别记载金额的,应分别计算应纳税额,相加后按合计税额贴花;如未分别记载金额的,按税率高的计税贴花。

 1、运输合同变成仓储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可利用不同的税率节税,如保管合同的税率为千分之一,而运输合同为万之五,所以在合同总金额的不变的情况下,运输合同的金额多点,仓储保管合同的金额尽量少。

 2、租赁合同及服务合同分开签,也能达到节税的目的,在实务中企业的将租赁合同拆分成服务合同金额,可以享受服务合同万之之三的税率,比全部租赁合同税率千分之一节约不少税金。

  四、减少合同主体以达到节税的目标:合同主体至少两方,但如果合同涉及到两方多主体时,可让多方主体间达成共识,以两方的名义签订以减少合同主体,没有签字的主体无交税义务。

  比如甲、乙、丙、丁为一方,可由四人签订一合同,乙、丙、丁由一方,三人基本利益一致,就可以任意选派一名代表,让其和甲签订合同,则合同的印花税纳税人便只有甲和代表人。

  再如:这种筹划策略也可以应用到书立产权转移书据的立据人。一般来说,产权转移书据的纳税人只有立据人,不包括持据人,持据人只有在立据人未贴或少贴印花税票时,才负责补贴印花税票。但是如果立据人和持据人双方当事人以合同形式签订产权转移书据,双方都应缴纳印花税。因而这时采取适当的方式,使尽量少的当事人成为纳税人,税款自然就会减少。

 五、合理选择利用借款方式,企业间借款无需交纳印花税,但从金融机构需交万分零点五的税,所在在利率相等时,应首先选择企业间借款。

 七、建安合同少分包及转包以减环节以达到达到降税的目的 建安合同,每分包转包一次都得签合同,按税法规定,每一个合同的答订,均应按照新的分包合同或者转包合同上所记载的金额再次计算应纳税额,应采用分包转包方共同签一份合同,约定好各自的权利义务,以节税有好处。

推荐访问:印花税 筹划 税务
上一篇: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生产化学投入品管理办法
下一篇:立足本职,,担当作为(区人大机关科级及以下青年干部交流发言材料)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