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敏感期”家长怎样做|扑捉孩子的敏感期家长心得

来源:会考 发布时间:2019-05-14 点击:

  儿童的心理敏感期包括感知觉发展敏感期(0~6岁)、书写敏感期(3.5~5岁)和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孩子出生头两年,敏感期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期间如果孩子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其他的敏感期还会顺延。那么,怎样对待敏感期孩子呢?
  学习多一点。这样才能及时把握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陪伴孩子的时间多一点,家长每个星期都应该跟孩子谈话两次,每次半小时即可。这样的谈心不是家长板着面孔硬邦邦地说话,而是与孩子坐在一起,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另外还要陪孩子玩,让其感受到玩耍过程中父母的参与和陪伴。在这些过程中,家长可以进入孩子的世界,观察到孩子的心理。
  尊重多一点。每个孩子都是有能力的个体,有无限潜能。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和能力,顺其自然健康发展。在感知觉发展敏感期,孩子会充满探索欲望,极想把东西放入嘴里、玩水玩泥巴等行为,让很多家长头疼。家长时常抱怨:“说了多少次不要这样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这种处理方式不可取,对于孩子的感知欲要进行鼓励而不是制止。只要不具危险性、不侵犯他人,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比如为孩子准备各式各样的工具,带他(她)去大自然中感受、观察,为其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只疏不堵”才有利于孩子的兴趣发展。
  同样,在孩子的书写敏感期,为其提供充足的纸笔、颜料,任其涂鸦。家长不光要鼓励孩子的创造发现,还要不吝啬对其的赞美。当然,在此期间,家长要告诉孩子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画笔、颜料等,培养其良好的习惯。
  在孩子的社会规范敏感期,需要让其做到有规矩、遵守规范,不能让其痴迷于物质追求中。当孩子哭闹着索要某件玩具时,家长不能一味地满足其需求。迅速满足孩子的需要,长期下去会让其觉得东西是哭闹换来的,渐渐形成不劳而获的概念。家长可以让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具有教育意义,比如让孩子学会自己干家务来挣零花钱买自己喜爱的东西,倒了垃圾才能分到大苹果等等。逐渐树立起孩子对公平意识、待人接物以及其他社会规范的理解和遵守。
  (摘自《羊城晚报》)

推荐访问:敏感 家长 孩子
上一篇:懂得感恩的人一生都会快乐|人一生懂得感恩
下一篇:【英用干细胞培育出人体肾脏】中国首例干细胞肾脏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