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现场应对探讨:院前急救现场评估

来源:会考 发布时间:2019-04-16 点击:

  [摘要]院前急救现场应对就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对现场各要素,包括急救人员、病人、家属、围观人群的综合评估、指挥与协调,以期达到抢救生命,减少痛苦,预防加重伤情及并发症,迅速安全地把伤病员转送到医院的目的。
  [关键词]院前急救; 评估; 指挥; 救
  [中图分类号] R45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242-01
  
  院前急救是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各种疾病的院前救治及意外伤害事件的现场紧急医疗救援。由于现场社会因素不确定性,病情危急多样性,造成了急救现场应对难度,现就院前急救现场应对与同仁商榷,旨在提高院前急救服务质量。
  1 现场指挥与协调
  1.1统一有序的指挥一旦进入现场,要保持镇定,理智科学地判断指挥。不能惊慌失措,不要大呼小叫,尽量使用肢体语言,一个稳定的动作对病人都是一个慰藉。“一事一令,一令一动”,一件事只能有一个指令,多个指令会让执行者无所适从,增加现场抢救复杂程度。也不能在同一个事件上反复操作,尽量节省有效时间。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的总原则,先抢后救,抢中有救。急救现场统一指挥,由先到现场的医护人员担负现场抢救的组织指挥职责。
  1.2现场沟通与协调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现场多动荡不安,人群情绪激动,迅速接近伤病员十分重要。不要过多与围观人群理论,按程序边抢救边解释。对语言、行为不友善的现场围观人员不可冷漠视之,要诚恳扼要言语安抚,防止其对急救工作设置障碍。并依靠当地领导,有德长者开展工作。一定要注意尊重老人,维护死者的尊严。避免一切不良的语言和行为刺激,防止激化矛盾。在说服病人及家属时,要以医生的亲身经历和事实说话,用生活中浅显易懂的道理解释,最大限度的激发人的生存潜能,给病人以生的希望。伤员病人的积极平和心态,有利于救治和稳定现场。
  2现场评估
  2.1现场安全评估确定事发现场及周围环境是否安全、是否会对施救者和伤病者构成威胁,是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和步骤。现场危险因素主要有:电、火、煤气、交通车辆、爆物、毒性物、易燃物、后续灾害(余震、坍塌等)[1]。
  2.2病员伤情评估重点是伤病员的生命指征评估,诊查意识、呼吸、心跳、脉搏等情况。要求1~3分钟内作出初步诊断,还要注意评估有无威胁生命的伤势和病情。
  3现场救治
  3.1终止致伤、致命因素指导施救:对接触中毒者要脱去衣服,作必要简单的清洗;煤气中毒者,迅速开门窗,关闭煤气阀,迅速撤离中毒现场,在现场不能开电器和接打手机,防止爆燃;触电意外切断电源或用木棒挑开电线;溺水者清除口鼻腔内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为灾害现场提供技术性指导,如建筑物倒塌支撑点的维护,车祸挤压防止硬性拖拽等,这些情况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导致二次损伤。
  3.2呼吸心跳停止病人意识丧失、心跳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应立刻进行电击除颤。我们采用的是双相非同步电击除颤,能量选择120~150~200J,连续三次电击。开始除颤前和每次电击间隙都自动记录心电图,作为除颤依据和发生医疗争议时的举证依据。无效则持续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就近转送有救治条件的医院。
  3.3组织损伤救治
  3.3.1止血创伤出血者,应迅速包扎止血,灵活应用现有器材或就地取材,如加压包扎、上止血带或指压止血等 。
  3.3.2保护重要脏器如有腹腔脏器脱出或颅脑组织膨出,可用干净毛巾、软布料或搪瓷碗等加以保护 。
  3.3.3骨折固定有骨折者用可用随身夹板或现场木板、树枝等临时固定。颈部损伤,即使怀疑颈椎骨折也要按颈椎骨折处理,先固定、后搬运,防止搬运转送途中二次损伤。
  3.3.4分类处理及正确转运不管伤轻伤重,必须先快速评估处理。不经任何医疗急救处理就急送医院,伤员可因失血休克或中毒病人因毒物继续吸收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甚至死亡。总之,医生护士密切协作,先迅速准确急诊,分秒必争地抢救生命,然后才是安全转送[2]。如果现场伤员较多,一方面请求现场人员协助,根据病员伤情分类标记并进行必要的处理(重伤员红色标志优先处理,中度伤员黄色标志次优先、轻伤员绿色标志延期处理) 。另一面迅速呼叫 “120”急救人员前来增援。现场组织分工,医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各负其责,相互配合。搬运转送时,帮助病人保持最舒服的姿势,以减轻痛感。 按不同的伤情和病情选择适当的转运工具。 运送途中持续监护,根据伤病员病情变化积极处理。
  参考文献
  [1] 陈晓松,刘建华.现场急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
  [2] 王庸晋.急救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13.

推荐访问:急救 应对 探讨 现场
上一篇:肤泰舒洗剂_肤痒舒洗剂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下一篇:维汉族际通婚夫妻【维汉两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