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来源:自考 发布时间:2020-09-17 点击: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要求

  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勤于收集资料”和“不懂就问”都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3.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1.优秀资料若干。

  2.课外阅读材料每生一份。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使学生明白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1.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同学们:

 (1)老师打算写一篇关于南京历史文化的文章。请问同学们,老师现在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2)老师的一个朋友要参加“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辩论会,她该提前做些什么准备?

 (收集有关资料等)

  2.引导学生谈谈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3.老师小结:收集资料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1页的图。

 (1)上面一幅图的女同学在哪儿?在干什么?

 (2)圆形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

 (3)下面一幅图上的男同学在做什么?

  2.指导观察第2页上的图片。

 (1)第2页上面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认真观察第2页下面的图,然后,清你说说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可以通过看报刊、网络、参观展览、采访和访问来收集资料)

 除了这些,你认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收集资料呢?

 (小组讨论,交流)

  3.讲授收集资料常用的方法。

  第3页上面的四幅图,都是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那么收集资料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

  (1)做摘抄笔记。把你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来,可以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摘抄。为了便于查阅,分类不要杂乱。

  (2)制作资料卡片。这样有利于资料分类。

  (3)拍照片。把一些不能持续的画面或不能保留的事物拍成照片。

  (4)编辑剪报。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来积累。

 三、引导观察第3页下面的一幅图,学生畅谈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一、观摩收集的资料,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

  1.展示优秀的收集资料的作品,让学生仔细观摩。

  2.教师告诉同学们,这些都是收集资料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

  3.学生展开讨论:我们从现在开始,应该怎么做?

 二、引导学生尝试收集资料

  1.分发课外阅读材料,每个学生一份。

  2.学生阅读材料,收集资料。

  要求:

  (1)认真阅读材料。

  (2)用上常用的四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3.教师巡视指导,多作点拨。

  4.学生小组交流所收集的资料,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

 三、教师小结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重在鼓励,希望同学们宝在坚持,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

 第三课时

 一、指导看第4页上的图,让学生感知“不懂就问”的重要性

  1.齐读“不懂就问”。

  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

 (1)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

 (2)第2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干什么?

 (3)第3、4幅图表现的是哪里?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他们正在干什么?

 (4)看第5页左上方的一幅图,这是在哪里?两名同学正在干什么?老师呢?

 (5)看第5页右上方的一幅图,这几名同学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

 (6)最后两幅图表现的是哪里?同学在干什么?老师又分矧在做什么?

 二、组织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问”

  1.看完第4、5页的8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

 (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地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同学……一句话,问所有懂的人。

 (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卜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其他问题。

 (5)留心处处皆学问。

  2.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样?

  3.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

 三、发出号召,希望学生早日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我们爱你啊,中国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简单说歌曲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请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作上记号。

 (3)、指名分节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小结: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文化灿烂

  民族伟大

  奋发开拓

  4、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

 (2)交流。

 第一段: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

 第二段: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总结全文。回顾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奋发开拓。

  5、朗读全诗,体味祖国的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1)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季节差)

  (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

  3、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2节。

 (1)朗读第2节。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3)默读体会,第2节表现了什么?(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

 (4)有感情朗读第2节。

 (5)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哪些祖国的美丽风景。

 (6)朗读、背诵。

 (7)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联系背诵。

  2、运用学法,自学3~6节。再交流讨论。

  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

  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理解“巍峨”。

  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介绍战国编钟。

  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个例子说说这些精神。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可爱。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3、有感情朗读,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知道的某个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们说说2. 郑成功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仿写第五小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揭题。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板书课题:郑成功)

 2、听说过郑成功吗?学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郑成功》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

 残酷奴役慷慨激昂允许铁甲舰街头巷尾融洽酋长

 ⑵注意字型。指导写“街头巷尾”的“巷”,“融洽”的“融”。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建设海军,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大力发展生产,建设台湾的历史事件。

 ⑸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什么吗?(一是收复台湾,二是建设台湾)

 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第七至八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是怎么建设台湾的。)

 三、学习课文第1-3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3小节主要写什么?(台湾人民痛恨侵略者,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2、默读,思考:那些词句写出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那些词句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强占、残酷地奴役、恨透了、慷慨激昂绝不允许)

 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了,想象一下郑成功“慷慨激昂”说话的样子,有感情朗读郑成功的语言。

 4、分角色朗读第1-3小节。

 四、作业布置: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想一想: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

 2、有感情朗读读第1-3小节。

 二、学习课文第4-6小节。

 过渡: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呢?他为什么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

 1、自由读课文第4-6小节,找找他们胜利的原因,划出相关语句,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后板书。

 准备工作充分: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

 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庞大舰队绵延几十里风帆蔽日战旗招展纪律严明军容整肃

 官兵的勇猛善战:冒着驾着团团围住钩住敌舰跳了上去

 3、胜利属于正义之师,侵略者的下场只能是失败。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侵略者的狼狈相和可耻下场的?(负隅顽抗惊恐万状乱作一团举手投降)

 4、地朗读第第4-5小节,要读出郑军的威武气势。

 5、指名读课文第6小节。

 ①郑成功的军队受到了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找出描写台湾同胞的喜悦心情词句。(喜出望外送来慰劳也送来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②生自由练读。

 ③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7-8小节。

 1、默读,思考:郑成功是怎样建设台湾的?

 学生交流后概括: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

 2、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9小节。

 1、齐读。

 2、说说人们为什么永远也不会忘记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

 五、总结全文。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台湾永远属于中华民族,台湾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像李登辉、陈水扁这些民族的败类,想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我们决不答应。

  第三课时

 一、练习复述课文。

 1、根据段意,抓住重点词语,练习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

 3、教师小结。

 二、仿写。

 1、课文第五自然段写得特别精彩,让我们一起看看,它哪儿写得好?

 出示句子:

 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了十几丈高的水注。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总的来说,写战斗场面时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写好场面中的各个人物。写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

 第二,既要勾画出场面的整体情况,又要着力描写其中一些最精彩的镜头,以突出场面的激烈。

 第三,还要穿插描写战斗时所处的环境,以烘托出战斗的气氛。

 4、选择一部电影或电视片,播放有战斗场面的片段。当堂把其中的一个战斗的场面描写下来。?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你了解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自己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深渊 雾霭 呐喊 盛满 疾驰 蜡烛

  维斯瓦河 消逝 催人奋起 肺结核病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慢性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

 三、精读指导。

  1、回答:“我”是谁?(波兰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文章哪一部分告诉了我们?(第一段)

    补充介绍:

    肖邦,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句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2、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2)指名读有关语句。

  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帮助理解:

 瓜分:像切瓜一样地分割。

 深渊:原指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兰人民遭受的苦难极深。(联系从书报、电影电视那里了解到的旧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

  3、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

 邦:左右基本等宽。瓦:末笔是点。

 驰:左窄而长,右宽而扁。亡:横要长。

 催:范写。指出注意点。逝:注意笔顺。

 烛:笔画安排要匀称。肺:右边末笔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指名读第一段。

 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并指导朗读。

 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

 请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

 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心情。

 自由读、男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恳切。

 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

 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

  (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之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6)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

 2、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

 ①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

 ②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

  (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

  (6)交流。

  理解“彻夜”。(通宵,整夜)

  比较: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自由读、指名读。

  (7)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交流,出示:

  肖邦日夜思考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重读带点的词。

  (8)引读:所以,“他……时间……可是他……“

  看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9)小结:这一段写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势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

 同桌互背,指名背。

 小结:背诵也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四、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1、指句读。

  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什么叫“弥留之际”?

 (2)肖邦为什么病得这样重?

 (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呀,整整18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努力做着一个赤子应该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边,死后也要长眠于你的怀抱……)

  4、引读第6自然段。

 (1)理解“与世长辞”。

 (2)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这样与世长辞了。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五、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板书: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

 波兰

 日夜思念 忘我工作

  弥留之际的请求?4.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到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二)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

 (三)学习这首古诗

 1.结合课后的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2.师生交流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中国。“同”统一。“九州同”是指全国统一。

  ②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

 “北定”“定”是平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

  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

  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

  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希望。

  4.指名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四)总结全诗

 1.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背诵默写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

 (二)教师简介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下的。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三)检查朗读诗句的情况

 (四)理解诗意

 方法:先看看自己懂了哪些词语,再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不懂,最后集中时间讨论。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简称。

  忽传:忽然间到处传扬。

  收蓟北:收复蓟北。意思是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在剑外到处传扬。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极而泪下。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

  漫卷:胡乱卷起。

  欲:将要,简直要。

  狂:放怀,无拘无束,热情不加节制。

  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

  须:须要。

  纵:放任,这里尽情的意思。

  在大晴天里放声歌唱,畅饮美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就。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过那巫峡的叠蟑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五)读全诗,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找几名同学说一说。

 (六)总结全诗

  1.说一说杜甫兴奋的原因是什么?

  (杜甫兴奋的原因决不仅仅是因为诗人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

 (七)背诵这首诗

 (八)齐读这两首诗

  思考:《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这一点是相同的。

  但《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盼望祖国统一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听到祖国重归统一,“喜欲狂”)表达的.?习作1教学目标:

  1、学会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热爱大自然,感受假期生活的乐趣。

  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描写细致,感受真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照片,讲故事:

 (教师出示自己假期时在上海游玩拍摄的照片)

 讲述自己假期愉快的旅游经历。

 二、师生交流,激发写作兴趣:

  1、师:我想我们都喜欢出去游玩儿,去拥抱大自然,在假期中,想必大家也定有难忘的经历?能告诉大家吗?

  生自由交流。

  2、师:是呀,通过刚才的交流,让我们回忆起了难忘的假期生活,与其回忆,还不如现在就动笔记录下这一串串足迹,好吗?

 三、片段赏析、发现写作方法:

  1、师:我们到风景区游览,欣赏自然风光,增长见识,留影拍照,真是一件乐事。那怎样给自己最喜爱的照片配上一篇精彩的文章呢?大家相互讨论一下,一会我们来献计献策。

 生讨论。

  2、师:谁有好的建议,快给大家说说!

  (学生初步谈到:(1)按一定顺序,也就是旅行的顺序来记,这样更清晰;(2)要围绕照片的内容来写,把那里的美丽景色生动的描绘出来;(3)可以把照片的地点和内容作为文章的一个重要部分,精彩片断;(4)要围绕快乐来写,写出旅途的难忘。)

 对于以上的建议教师要给与及时地引导、归纳和鼓励。

  3、师:我也给大家介绍两种观察景物的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作者在大会堂所看到的景物。

 四、创设情景,感悟写作方法:

  1、师:同学们,我们要记录自己的假期生活,你们还想到了什么?

  生:要把自己最喜欢、印象较深的地方作为重点来写。

  2、师:能结合你具体情况给大家具体讲一讲吗?

  3、师举例让学生练习说。

 五、理解“难忘”,拓宽学生思路,丰富写作素材:

  1、刚才,大家在提建议时,说到了要记录假期生活的快乐,那在你在假期中除了快乐的经历让你难忘以外,还有不同的感受让你难忘吗?

  教师引导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难忘的经历。

  生:可以是惊险的一段历程;可以是紧张的一个画面;可以是兴奋的一个瞬间;可以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可以是一次后悔的经历;可以是一种心酸的滋味……

  2、师:现在,对于“难忘的假期生活”,你又有什么新的理解?

  生:不一定只有快乐是难忘的题材,只要是一段有意义的经历,都值得记录下来;

  生:我们的写作素材可以丰富一些,写出自己的认为最值得难忘的经历和故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师:是呀,一段难忘的童年之旅,之所以难忘,就是因为纪录了你自己亲身感受,刻骨铭心的历程,也许是快乐的,也许是神奇的,也许是充满挑战的,只要你写出自己的滋味来,就是一篇有价值的好文章。

 第二课时

 一、写作提示:

 这节课,就请大家先回忆一下假期生活,想想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及当时的感受,然后有条理的写下来,注意突出重点,写出你的真情实感,一会我们交流。

 二、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文情况。

 三、选择写的较好的文章,在班里进行赏析。

 教师侧重选择两类文章:

  1、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结构好。

  2、语言优美,对景色、心情、语言等的描写较生动,且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四、刚才,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文,相信对每位同学都有所启发,这节课我们来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议大家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这样可以让人视野清新,把笔墨多花在自然景观的特色上。联系自己的感受,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1、学生自己修改。

 2、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帮学生解决,对部分学生帮他们开拓一下思路,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拔。

 3、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互评,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4、小组内相互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练习1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部分:语文与生活

 (一)学习第一题。

  1、学生读题,要求学生自读这部分内容,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2、讨论:古诗中“妻子”该怎么读?

  3、教师小结:

 “妻子”一词的意思是妻子和子女,应该读作“qī zǐ”,“一个词尾如果是‘子’、‘儿’、‘头’,就应该读轻声”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二)学习第二题。

  1、出示题目

  学生自读第二题。

  2、学生比较,交流。弄清里面词语的意思。

 老子:(lǎo zǐ )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老聃(dān)。

  (lǎo zi ) 是口语中的父亲,或者是骄傲人的自称。

 地道:(dì dào ) 是指在地面下掘成的交通坑道。

  (dì dao )。1真正是有名产地出产的;2真正的;3指工作等够标准,实在。

 照应:(zhào yìng )配合,呼应。

  (zhào ying ) 照料。

 东西:(dōng xī )指“东”和“西”两个方向。

  (dōng xi )有两种理解:1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2特指人或动物(多指厌恶或喜爱的感情)

 兄弟:(xiōng dì) “兄”和“弟”。

  (xiōng di )三种理解:1弟弟;2称呼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3男子跟辈分相同的人或对众人说话时的谦称。

 对头:(duì tóu )三种解释:1正确,合适;2正常;3合得来。

  (duì tou )有两种解释:1仇敌,敌对方面;2对手。

  3、学生再次齐读这些词语。

  4、教师小结

 (三)学习第三题。

  1、学生读句子,想一想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讨论选择。

  2、全班交流。

 (1)运气读“yùn qì”;

 (2)运气读“yùn qi”;

 (3)孙子读“sūn zǐ”;

 (4)孙子读“sūn zi”)

  3、学生再读体味这些词语的意思。

 二、教学第二部分:诵读与欣赏

  1、自由读歌词。

  2、指名读,正音。

  3、讨论理解。

  4、欣赏歌曲(会唱的可以考虑教学生唱一唱这首歌)。

  5、教师小结

 三、总结,布置作业

 唱会《爱我中华》。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把上节课的“语文与生活”中的句子复习一遍,指生读。

 二、教学第三部分:写好钢笔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这段话。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钢笔字的特点,揣摩运笔方法。

 (3)让学生说说写钢笔行楷的注意点。(要从每个字的整体去观察,不要看一笔描一笔,要一气呵成)

 (4)以“死”,“州”等字为例指导学生体会运笔特点。

 (5)教师强调行款布局和整体章法。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在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纠正强化练习。(学生书写时教师要注意巡视观察,反馈时注意评点、纠正)

 三、教学第五部分:写好毛笔字

  1、学生观察课本中的两个字“陪”“将”。

 ①字形特点

 ②笔画特点

  2、教师示范书写,讲解要点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评讲书写作业

  5、学生再次练写。

 四、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布置下一节课需要准备的东西。

 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反映各民族文化特色的资料,制成小卡片。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

 活动准备:

 教师方面: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反映各民族文化特色的资料,宁多勿缺。

 活动材料:一张中国地图,MTV《爱我中华》

 活动进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民族吗?

  2、学生们畅所欲言。

  过渡:各民族的文化生活真是别具一格,你们想走进他们吗?

 二、创设情境,走进民族

  1、出示四幅民族图,说说分别讲的是那些民族?

 2、小组探究:

  根据搜集来的资料,判断图上是哪几个民族,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判断的。

  要求:小组长要让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要互相倾听他人意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小组选代表发言,必要的地方演一演

  过渡: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真实丰富多采,你能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家庭成员向大家介绍吗?

 三、自组小组,自选介绍

  1、出示各民族的照片,展示各民族的风采。

  2、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成小组,练习导演。

  (学生根据自己爱好自由组成旅游团体,自导自演,展开研究,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度,让学生主体实践和亲身体验。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交往活动中,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教师更多的是提供帮助、指导,甚至协作研究,与学生一起讨论。)

  3、畅所欲言的介绍会,师生共同评议。

  4、谈谈这次旅游的感受

 四、发展思维,内化积累。

  1、出示一些典型的民族照片,让学生判断是哪个民族,并说说这个民族的代表性节气、风俗。

  2、出示一张中国地图,指导学生找出各民族的聚居地区。

  3、观看MTV《爱我中华》,你想对祖国说些什么?你打算怎样为祖国贡献力量?

 拓展延伸:

 全班共同努力,多种渠道搜集资料,把反映各民族的生活资料,整理成一本民族集锦。

 板书设计:

  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

 要求:①介绍一种你了解的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

  ②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推荐访问:本土精编语文六年级 上册 教案 单元
上一篇:法语水平测试TEF-备考辅导-法国人眼中中国崛起
下一篇:大学生期末个人总结与自我评价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