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思考‌

来源:自考 发布时间:2020-08-24 点击: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的导向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历史变革,国外多元的思想文化涌入中国,会主流意识得到坚持和发展的同时,社会生活多样、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在这一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信仰观似乎走向淡化,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强调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的导向作用成为我们必须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多元化 大学生信仰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当代特定的社会背景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

 1、日益开放和发展的中国、日益多元化的思想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现代社会转型期,即处于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期,处于从传统的非市场经济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并存。这样的巨大变迁,冲击着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小悦悦事件其实不是一个单纯的事件,也不能说是一个偶然的事件,既然事件发生了,我以为有一定的必然性。从我爸是李刚到李双江之子打人,从对喊出救命的人讨价还价到广受关注的彭宇案,从曾经的范跑跑事件到后来的药家鑫杀人,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相伴随的是人的精神的不断丧失,人们在更多的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对如思想、信念等许多东西却越来越淡漠。这些不良的社会思想风貌必然会使当代大学生感到迷茫,从而在逐步失去方向,什么是信仰、应该信仰什么变得越来越模糊,从而陷入到一个毫无目标的困境中无法自拔。试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客观、科学的对待事实,把追求真理、崇尚真善美,作为自己明辨是非、为人行事的座右铭,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那么那些令人痛心的事件就有可能避免。

 2、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

 一项关于当代大学生究竟重不重视马克思主义

  --调查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大学生心中的地位的调查问卷得出了如下结果

 1.学生个人思想状况的调查

 调查了解到大多数同学目前对于马克思主义都是一知半解,

 基本原理等内容有所了解翻不全面竟然有60.5%的不想看,没兴趣看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的竟有41.9%,只有少数同学对马克思主义比较了解。

  2.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态度和看法以及教学相关情况的调查。

 同学们针对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动力大部分都视为是为了修学分,只有少部分的同学是个人兴趣,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渠道非常大的一部分是通过理论课堂的学习了解,高达97.7%,只有非常少一部分是通过其他渠道来的,都不大看好学校教育,大部分同学都觉得马克思主义对我们日常生活影响不大。

 3.学生对马克思足以在中国前景的看法的调查

  从问卷调查报告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有65.1%的同学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少数同学否定了这一观点,有41。9% 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在我国长期发展,少数同学有其他看法。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大部分是肯定的,但是却并不重视,不了解其重要性,甚至会出现抵触的情绪,使得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走向淡漠。

 二、浅谈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的原因

 1、社会全面转型的负面影响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使当代中国出现了全面的社会转型。这种社会转型的大背景深深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当代中国已经走进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平建设时期,与炮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有了很大的区别。在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战争年代,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作用以显性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人们从感官上深深地体会到了其价值所在。但在和平建设时期,尤其是在转型期,我们没有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马克思主义作为崇高科学的信仰,它发生作用更多的是以隐性的方式呈现,人们不易从感官上直接感觉到。又由于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受到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西化”、“分化”的影响,人们难免就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淡漠。

 2、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使人们更加注重物质需要和经济利益,这是经济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2] 王成文,宋颖惠. 转型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构建[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多元的社会利益矛盾日益由隐性的潜伏状态转向显性的公开状态,易使年轻的大学生把对理想的人生追求与信念转为一种功利性的为现实所接纳的个人实现价值,造成人生理想的失重,人对共产主义信念的追求一旦被一种功利性的物质追求所取代时,理想主义就变成了实用主义。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和功利主义抬头的原因之一。

 3、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背离与情感疏远

 改革开放开阔了视野,人们往往会忽视中国具体的发展阶段而

 盲目的把中国与发达国家相对比,再加上国内的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下岗失业等现象的增多,使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怀疑,从而动摇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又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着诸多漏洞和不健全的地方,致使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如有些领导干部索贿受贿,钱权交易,执法枉法,弄虚作假,漠视人民群众意愿,侵犯群众利益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疏远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情感。

 4、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

 当代青年人中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 , 从小生长在自我威权的环境中 ,长大后经常有狂妄自大 , 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 甚至还以成年人自居 , 对任何事物都抱批评态度,在行动上也有很强的反抗性,由此产生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 用之在对社会主流信仰,即马克思主义信仰上,就会产生认识上的偏差。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 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的信仰 。

  它不仅是支撑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 , 还是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 。

 马克思主义拥有巨大的物质价值 , 不但给人类带来最大的物质利益 , 还拥有最崇高的精神价值 ,激励人类进入最高的精神境界 , 塑造更完美更高尚的新人格 。

 目前 ,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和健全的信仰 , 正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支柱和精神力量。“我们要倡导一种科学、合理的信仰理性。,大学生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四、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策

  1、社会方面

  现代网络信息以及媒体技术发展迅速,各种社会舆论和热门的社会事件都会快速的在大学校园中传播。然而出现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大学生往往过分关注社会上一些负面舆论,对于社会上一些正面、积极的事件却视若无睹,由此便会产生一些悲观情绪,从而也就淡化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因此,社会舆论应该大力宣扬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反映社会进步的事件,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适当的在大学校园里举行一些有关方面的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

 学校方面

 .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问题高校领导应充分重,同时高校要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将对学生信仰观念的教育从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教学转变到重视马克思主义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来,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重点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设置体系应进一步完善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授内容有所侧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理论教材应侧重实际。

 3、学生自身方面

 第一,认真学习并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

 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反复用实践的结果来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才能坚定地信服马克思主义。

 第三,努力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经常地、大量地存在,并且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侵袭着人们的思想,干扰着人们的科学信仰。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

 五、小结

 信仰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现象,其表现为人们对

 某种思想、主义的信奉和遵循。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

 的问题应引起社会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与信仰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1页)

 【3】信仰理性的合理形态及其生成的社会基础研究陕西师范大学

推荐访问: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 信仰 当代
上一篇:学校营养改善工作总结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及误区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