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药疗(20)崩漏】董氏针灸疗崩漏

来源:自考 发布时间:2019-09-02 点击:

  本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的少女及40岁以后的妇女。其表现是月经过多和行经周期延长。一般在起病前有短期停经(40~50天),月经来潮时血量特多,持续时间长达数周或数月,停一段时间后再度出血,反复发作,月经周期紊乱。长期出血易致贫血,出血过多可伴发晕厥。
  中医把无周期性的子宫出血称为崩漏。血崩是指出血量多,而来势急剧;漏下,是指出血量较少,但持续不断。崩和漏可以相互转化。血崩以后,气血虚衰,或经过止血急救处理可能转变为漏;漏下日久不止,由于时间延长,气不摄血,可能突然出现血崩。二者虽有轻重缓急的不同,其病理基本一致。
  
  病因和自我诊断
  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肝、脾、肾三脏有关。
  肝 可见精神刺激,使肝郁气滞,郁久化热,热盛迫血妄行,多为血崩。
  脾 思虑伤脾,或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虚不能统血,营血外溢多引起漏下。也有由于平素阳盛血热,因食用温热、辛辣等助阳的食物或药物,或内生殖器官炎症(如盆腔炎、子宫炎等),致脾不运湿,湿从热化,湿热内蕴,以致热迫血妄行,导致血崩。
  肾 肾为先天之本,肾气不足,或久病、大病之后;或经期、产后(包括流产)不注意卫生、调理,兼感外邪;或长期月经过多、小产、分娩大出血;或产育较多,血耗过度,形成贫血。也使肝肾阴虚,冲、任不能固摄,而导致血崩或漏下。
  患者根据无周期性出血的病情,可自我诊断为崩漏。
  
  自我药疗
  根据中医对崩漏的辨证,施治如下。
  1.肝郁血热 主要表现为出血量多,经色鲜红,经质黏稠,或时多时少、淋漓不休,或凝结成块;胸胁、小腹胀痛;伴见头痛,口苦,烦躁易怒,唇红面赤,小便灼热,大便干燥。治宜平肝解郁、清热凉血。可服非处方中成药加味逍遥丸或知柏地黄丸调治。
  2.脾不统血主要症状有出血量多,或先多后少持续不断,经色初鲜后淡,经质稀薄;伴见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精疲力乏,易出汗,食欲不振,大便溏泻,或见面目水肿。需补中益气,引血归脾。非处方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归脾丸、人参养荣丸任选其一即可。
  3.气滞血瘀 主证为经漏淋漓不休或突然大出血、胁下逆满、小腹胀痛、经色紫红或紫黑,有血块,血块排出后腹痛可缓解,伴见面色晦滞、唇色暗红,应疏肝调气、活血化瘀。非处方中成药加味逍遥丸适用,处方药失笑散、震灵丹疗效更好。
  4.肝肾阴虚 主要症状是经量不多,出血时间延长,经色或淡或紫;伴见头晕、耳鸣、眼干眼花,腰酸腿软足跟痛,肩背酸沉,手足心热,多梦,睡眠不安,口干、烦热,记忆力减退,尿频急。以非处方中成药大补阴丸或左归丸或杞菊地黄丸滋补肝肾,益精养血。用胎盘片(胶囊)也可。
  
  药师提示
  1.崩漏经治疗血止后,必须继续调治,以巩固疗效,否则很容易反复发作。治法应以补气养血为主,直至经过3个月经周期均正常,才算痊愈。一般可用归脾丸较长期间服用。
  2.崩漏要与月经过多相鉴别。崩漏是没有周期性的,子宫出血不一定在月经周期时间,而且量多不能自止;或出血时间很长,甚至持续几十天;或刚停几天又出血,反复发作,这是崩漏的特征。月经过多,虽然经量比平常多,或持续时间较长(7天以上),但能自行停止,有一定的月经周期。
  3.出血不止或反复出血者,应及早进行妇科检查,注意是否有宫颈息肉或外伤性出血。这类出血一般须手术治疗。更年期妇女,出现崩漏不止,特别是绝经以后,又出现子宫出血,白带多且恶臭,应注意是否子宫颈、子宫体有癌症。
  4.崩漏是可以预防的。如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经期、产后要注意卫生,避免外邪侵蚀,防止生殖系统感染;生活中作息有时,劳逸有度;科学调理饮食,少吃生冷、辛辣、燥热等有刺激性的食品;有失血疾患时,要注意补充营养、补铁等。
  5.崩漏病用中成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但须辨证,患者要咨询医师、药师。若崩证出血量多,病情较急时,可加用处方中成药,如荷叶丸、十灰散、失血奇效丸或仙鹤草膏等,增加止血效果。
  6.崩漏与西医的子宫功能性出血病主要症状相似,患者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医治收效会很好。

推荐访问:崩漏 自我
上一篇:[心理热线] 国家免费心理咨询热线
下一篇:老年人突然变瘦【老年人莫把“病瘦”当“苦夏”】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