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来源:成考 发布时间:2020-11-05 点击:

XX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规划和奋进方向,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核心竞争力,打造XX教育新名片,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满意度,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区教育发展现状,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级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构建卓越教育体系,全力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加快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不断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锻造教育品牌新优势,加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

二、工作目标 到2022年,全区教育现代化制度体系基本形成,高质量发展体系构建取得阶段性成效,教育总体水平全市领先,跻身全省教育第一方阵。教育综合实力、整体竞争力、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总体达到或超过省市教育现代化水平和高质量综合考核指标。

教育生态持续优化。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强化意识形态建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多元主体育人功能。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不断强化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教育公平有效保障。优化全区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加快教育基础设施提升。新(改扩)建幼儿园21所,义务教育学校5所,高中学校2所,基本消除大规模、大班额现象,启动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区)申报工作。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低于90%,义务教育巩固率100%,义务教育学校100%达到省定办学标准,小学和初中达标准班额,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校际差异系数小学和初中分别低于0.6和0.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9%,小学生师比不低于19,初中生师比不低于13.5,高中不低于12.5,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低于11.6年。

教育品质显著提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优化育人方式,全面提升教学品质,推进学习方式变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教学质量全市领先,高考质量全省领先。新创省高品质示范高中1所、四星级普通高中1~2所,创建智慧校园比例75%以上,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93%以上,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近视率分别低于39%、77%、88%。

教育人才不断涌现。持续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整体素质提升工程,扩大骨干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人数比例分别不低于60%、90%、100%、100%,初中和高中阶段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不低于15%、30%,三级骨干教师比例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实施立德树人领航工程,引领教育生态持续优化 1.强化中小学德育工作,构建富有成效的德育体系。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制定出台《XX区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落实“十大行动”举措,务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5+2”工程,打造区域德育创新品牌;
推进全过程、全课程德育工作,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中;
建立班主任激励机制,引导更多优秀教师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功能,始终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和高效的育人模式。推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全面建立家校共同发展委员会,形成全员、全程、全面育人的机制。到2022年,市(区)级文明校园60%以上。

2.构建学生全面发展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艺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优化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以深化美育教学改革为突破点,扎实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扩大优质美育资源覆盖面。开齐上足体育课,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小学阶段推广全员运动会,稳步实施新一轮体育中考方案,努力培养体育兴趣爱好,确保每个学生掌握两项体育技能;
持续举办年度“区长杯”校园足球联赛、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推动校园足球普及提高。到2022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93%以上。经常性举行中小学生合唱比赛、艺术素养展演活动,搭建学生全面发展、展示自我的舞台。出台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意见,推动劳动教育进课程,丰富劳动教育内容,优化劳动教育路径,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培植一批劳动实践体验基地,鼓励学校在校内外设立劳动教育基地、农业种植园,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体验,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每年遴选一批劳动教育优秀案例、评选一批劳动教育特色校。

(二)实施教育供给优化工程,全力保障教育公平发展 1. 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实施幼儿园布局和建设规划,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和实施主体,到2022年,全区新(改扩)建幼儿园21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低于90%,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率90%以上,省、市优质幼儿园占比90%以上,公办园和普性民办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不低于省定标准。

2.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依法落实义务教育就近入学要求,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探索义务教育学校多校划片招生改革,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完善并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建设规划,加大学校建设力度,确保充足的学位供给。到2022年,全区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5所,新增学位2700个以上。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年度监测,实施消除学校大规模大班额专项治理行动,对问题指标实行销号管理,到2022年,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100%。全力启动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区)申报工作。到2022年,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事业主要发展指标达到省定教育现代化水平。

3. 推动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进一步加强高品质普通高中建设。启动XX中学X校区建设、XX中学争创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工作,进一步扩大全区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高中、薄弱高中帮扶力度,实施普通高中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普通高中集团化办学,打造一批特色高中,促进普通高中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对新高考模式的研究,大力实施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化普通高中“分层教学”和“行政班+走班制”改革,构建基于主干学科的必修与选修有机融合的课程群,增强课程的系统性、综合性、开放性和选择性,形成学校自主设置、教师自主开设、学生自主选择的校本化课程体系,力争创成省市高中课程基地各2~3个。依托省市课程基地、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推动育人方式转型。积极策应新高考改革,做好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和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4. 推动职成教育优质融合发展。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更新职业教育发展理念,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在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上下功夫。强化品牌建设, XX中专建成1个省现代化实训基地和1-2个市级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争创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积极推动XX美术学校争创省优质特色职业学校。规范社区教育中心建设与管理,加强特色培训项目管理,完善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确保全年从业人员培训率60%以上,老年教育率20%以上,城区和农村常住人口教育培训参与率分别在60%以上和40%以上。

(三)实施教育内涵发展工程,推动教育品质显著提升 1. 强化课程融合建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完善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体系。优化综合实践活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策略,借力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真爱梦想课程、STEM课程以及人工智能教育等,促进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共享式发展、开放式创新、包容性增长。提档升级“灵动周三”实践课程、“多彩周五”社团课程,建成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的学科、社团课程群,推动课程开发和实施全面进入“融时代”。

鼓励教师或教科研团队申报、开发特色课程,形成区级微课程项目库。充分发挥省级课程基地学校、文化特色项目学校示范辐射作用,让优质课程惠及更多学子。

2.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开展“学习共同体”“学教翻转”等学习方式变革的实践研究,向课堂深度学习要效率。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把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作为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从消除课堂内浅表学习等现象入手提高课堂效率。把研究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小班额学校,通过开展学习方式的变革研究,推动教研变革、师资队伍素质提升,努力构建 XX特色的高效、高能、高质课堂。

3. 改进实验实践教学。持续推进实验室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建设,逐步扩大各类实验室的生均面积,改善安全、卫生、环境等方面的保障条件。重视实验教学仪器的配备工作。2020年9月前,配齐配足各类仪器和设备,确保各校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要求。重视实验教学业绩和成效的考核评价,研制学生实验能力测试考核方案,制订适合本区学生特点的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测试细则。坚持以“用”为指导,建、配、管、用、研齐头并进的原则,努力发挥实验教学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强力推进实验教学的规范实施。

4. 注重教科研内涵发展。秉持“科研引领、联动互助”的行动理念,建立集体研究共同体,努力形成以教师发展中心、学科工作室、教育联盟、集团校为载体,融科研、教研、培训为一体,区校联动、校际互助的开放共享的教科研训工作新模式,形成以“研究真问题、实施真过程、产生真成果”为特点的教科研工作新机制。不断完善教科研跟踪指导制度、研讨交流制度、过程评价制度、成果鉴定制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以及推广工作,三年内力争100%的学校有省市级教科研课题,100%的教师参加区级以上课题研究,努力实现“校校有教学改革项目,人人参与教学创新活动”。

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管理,打造一批省级精品课题和市级优秀课题。注重教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提升教育科研贡献力。

5. 提升智慧教育应用水平。全面提升教育城域网性能。建成基于城域网的全区网上阅卷系统,建立基于城域网的自动录播系统与视频点播系统,建设全区双向视频互动会议系统和多点并发视频直播交互系统,建设自动录播系统。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全区中小学全面实现千兆带宽接入城域网、百兆以上带宽到桌面,并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建设一批基于无线网络的一人一终端的网络教室,为数字化泛在学习提供支持。全区“生机比”达6:1,“师机比”达1:1,多媒体班级覆盖率100%,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监控系统和智能广播系统覆盖所有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场所,到2022年,智慧校园比例力争达75%以上。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重视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加强新型教育教学范式课题研究和典型案例培育,实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行动,推动教育管理方式、教师研修方式与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基于数字校园平台架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校长任期目标下的学校发展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实施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工程,开展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监测,推进教育大数据应用,不断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6. 完善多元评价机制。积极破解“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导向,建立科学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构建“区学科(名师)工作室—区域教研站—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四级工作网络,不断优化学生作业资源库,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全面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基于大数据和学情分析技术的教与学行为精细化诊断,实现个性化资源推送,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深度改造教、学、评、管四个关键环节。

(四)实施优质队伍建设工程,促进教育人才不断涌现 1.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推动“廉洁校园”建设常态化、制度化。一是突出师德引领。各学校将师德师风建设有机融入到教育管理各环节,把讲台作为“讲廉”平台,在教职工中开展“政治学习第一条”“假期培训第一讲”“开学教育第一课”“学期评价第一项”等“讲廉评廉”系列活动,规范师德行为,塑造优良师风。二是严明纪律约束。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重点解决以教谋私、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及校园微腐败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引导广大教师明底线、知敬畏。三是突出源头治理。引导学校树立教学业绩和廉洁从教并重的教育政绩观,督促指导各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廉洁校园规范》和《教师廉洁守则》等制度,建立健全“一校一评价”“一人一档案”的学校和教职工“廉洁档案”,开发数据管理平台,建立综合分析的廉洁评价机制;
充分发挥“廉洁档案”在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提拔使用、评优奖励等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实行“失廉”记录“一票否决”制。

2.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打造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人才队伍。搭建教育人才成长平台,通过名校长、名教师的评选,充实教育人才库,为校长教师创造更多“成名成家”机会。做好教师学历层次提升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解决全区部分学校专任教师学历不达标的问题,到2022年,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本科学历分别达60%、90%,初中和高中阶段教师本科学历均达100%、研究生学历分别达15%和30%。

3. 创新队伍管理手段,盘活存量资源,优化城乡教师科学合理配置。深化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改革,探索将“区管校聘”与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职称制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三衔接”工作,让教师资源动起来、活起来。完善师资动态补充机制,按照“增数量、调结构、促流动”的总体思路,不断为师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确保师生比达到或超过省市标准。扩大城乡教师交流覆盖面,均衡师资校际配置,优化教师学科结构,按要求尽快配齐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学科教师和从事教学实验、实训、图书、电化教育、卫生保健、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的师资力量。

4. 完善培养培训机制,提供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持。认真组织实施教师全员培训,确保全体教师每年参加区级培训人均不低于16学时。认真组织各类专题培训。深入实施“课程建设与教育管理”研修,着力培养一支学习型、专家型校级后备干部核心团队。持续推进校长队伍专题培训。进一步拓宽与高等院校、教育发达地区学校合作空间,努力打造一支与现代化教育合拍的校级管理者队伍。扎实开展新任教师岗位培训。制定并完善新教师课堂教学达标制度,将课堂教学达标成绩作为新教师转正定级的重要依据。认真组织教师业务素质测试。制定实施《中小学教师业务素质测试方案》,科学组织各学段开展教师业务素质测试工作,促进我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配齐配足各学科区级教研员,各学校也要优化校级教研员队伍和结构,出台规范教研员队伍管理的意见,完善考评和激励机制,促进教研员队伍致力研究、指导和推广科研成果。

5. 构建正向激励机制,不断激发优秀教育人才创新创业的热情与动力。修订教育奖励基金实施办法,建立“红烛基金”。结合新时代教育发展实际、骨干教师培养情况,提高奖励基金总量,按照贡献度大小,提高名特优教师奖励标准;
落实农村教师支持计划,及时、足额发放农村教师补贴,淡化职称评定论文要求,突出师德、业绩权重,加大对优秀农村教师表彰、宣传力度,鼓励青年教师扎根农村,创造业绩。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全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三年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全区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集中力量支持教育改革发展,聚集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强大合力,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育干部队伍,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引领广大党员教师做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者、示范者。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逐级压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体责任。

(二)加大经费投入,完善管理机制。坚持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事业,调整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完善各类教育投入机制,按照不低于省定基准定额的要求,确定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到2022年,全区学前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水平不低于6000元、普通高中教育不低于22000元,逐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使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公用经费达到普通高中的1.5倍。加大农村学校教育投入力度,增幅不低于城区学校。落实财政专项资金,按规定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机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加强教育经费绩效管理,完善教育经费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机制。

(三)推进依法治教,重视安全教育。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决策程序,推进法治校园建设,推行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推动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开展重点领域执法专项行动,清理无证、非法办学机构,定期开展校园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力维护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健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加强校园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学校安全风险排查防范工作,确保师生安全。推进“阳光校资”监管平台建设,加强学校资产、资源、资金监管。

(四)强化考核评估,保障优先发展。有效发挥教育督导“督导评估、检查验收、质量监测”职能,切实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完善督导体制机制,加强督导评估队伍建设,推动督导公开监督和行政问责。进一步优化实施督学责任区制度,建立和完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结果运用制度,提高督导工作水平,实现督导常态化。将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目标任务纳入区教育局、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年度考核,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行动计划扎实推进、高效落实。对成绩突出、完成任务好的单位和个人加大奖励力度,对工作不力导致考核指标落后或不达标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

推荐访问: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 xx初级中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推进河南发展的三区是指 根本要求高质量发展 XX镇XX村三年发展规划 在发展行动计划 生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吉林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xx项目推进工作方案
上一篇: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09,系统招聘补员写作卷(A)
下一篇:我愿做一名小小环保员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