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感冒是危险信号 血栓病的危险信号

来源:考研 发布时间:2019-08-30 点击:

  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梗死,特别容易发生于中老年人。成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医学上所谓的“血栓”,是指血管里的血液流经血管某段时突然凝固所形成的血块。血栓一旦形成就会堵塞管腔,中断血流,引起相应供血区组织的缺血坏死,称做梗死。血栓形成取决于血管、血流、血液三方面因素。 当动脉管腔内壁的内皮细胞发生功能障碍时,血液中含有的胆固醇就会向动脉壁沉积,引起炎症反应及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吞噬脂肪的泡沫细胞的聚集,形成粥样硬化斑,并活化血小板,使其黏附、聚集并分泌促凝血物质,使流动的血液凝固成血栓。另外,血流的速度减慢或出现旋涡,也会加剧上述变化,这就是血栓形成的第二因素。血栓形成的第三个因素是血液发生流变学和生化学的变化,最终使抗栓抗凝物质减少,使活化血小板及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急剧增加,这就成为血栓形成的关键。因此,密切监控上述三因素的动态变化,纠正这些因素的失衡,就成为预测和防治血栓病的重要途径。
  已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尿酸、高血黏度、高龄、超高龄、感染、癌症、手术、外伤、长期卧床的病人以及有心梗脑梗病史的患者,特别容易发生血栓病,称做高危险人群。这些人在漫长的后半生中,应长期坚持血栓病的预防,定期查体,发现有以下危险信号应立即就医,遵嘱处理,万勿贻误。
   1. 血浆纤维蛋白原过高。纤维蛋白原为凝血所必须的物质,它在凝血启动时,由液态变为有形的纤维并构成网架,使血小板和红细胞以此为依托凝聚成血栓,所以,纤维蛋白原过高常反映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2. 血小板计数过多,血小板聚集性过强。
  3. 血流变异常。包括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过高。前者与红细胞压积过高、红细胞数量过多、红细胞体积过大、红细胞弹性降低、红细胞聚集性过强、红细胞电泳速度减慢、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有关。后者与血浆中含有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抗体的增加有关。
  4.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化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及血浆D-二聚体超标,三者强烈启示血栓形成的风险。

推荐访问:血栓 信号 危险
上一篇:嘴巴里有味道怎么办【嘴巴里的口味改变怎么办】
下一篇:[刘大妈为什么会阴痒] 刘大妈学车记完整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