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沈括/古代卫生官员这样关心老人_沈括

来源:高考 发布时间:2019-05-03 点击:

  你所不知道的沈括   文/佚名    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杭州人。假如活到今天,沈括绝对是国宝,天文历法农桑水利医学军事工程地质数理化,无一不懂,属于不世出的通才。单从军事层面来看,沈括就有大用处,他对弓弩瞄准器望山的研究与革新如果为辽所用,大宋早就灭了。据说沈括还发明了一种史上最早的“防弹衣”,强弓硬弩也射不穿,可以说随便用上哪项沈氏专利都可能改变历史。然而别说辽人,大宋的赵官家也没这眼光,在那个时代,沈括肚子里的东西,大部分都被目为奇技淫巧。置身一群诗人中间,或许沈括都未必看得上自己一肚子的科学。
   苏轼是个胖子,比王安石的肚子和肚量都大。史料记载,沈括在杭州与苏轼聊天吃酒,临走求了苏轼近期的诗文,回家就拿了放大镜逐字逐句地审查,挑出来几首诗,以朱笔勾注,掉头就告苏轼心怀不满讪谤朝廷。沈括拿到的苏诗,其中有这么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蜇龙知”――沈括的注解是,龙不就是圣上吗?圣上好端端地在龙椅上坐着呢,你苏子瞻还去九泉找龙,啥意思啊你。这是乌台诗案之始,后来搞苏轼最起劲的李定等人,也都从沈括那得了灵感。
   蔡确对沈括的评价是:“首鼠乖剌,阴害司农法。”说沈括首鼠两端见风使舵,还爱玩阴的。这九个字入了《宋史・沈括传》,洗白已是不可能。再回头看看他对王安石和苏轼干的那些事,蔡确的评价真不过分。总而言之作为自然科学学者的沈括是一成功人士,作为人文学者和政治家的沈括是一失败者。以蔡京之臭死后还有门人立碑撰铭,沈括死了却连个墓志铭也没人给写,他这一生可称“杯具”,这“杯具”盛满了科学,却缺了些别的有硬度的东西。
   沈括的另一“软”是源于他老婆的“硬”,这老婆是续弦,官僚张刍的女儿,非常河东,非常狮子吼。平日对沈括又打又骂又拧又咬,不避子女。沈括的孩子们不忍见老爸被打,齐刷刷跪下磕头告饶。没用,张氏照打不误,某次还把沈括的胡子连皮带肉扯了一块下来,留胡子的人一想这惨状下巴都哆嗦。张氏得病死后,沈括不庆祝解放和家暴的终止,反而痛不思食寝不安席,还差点跳河殉情,种种迹象说明这位大科学家还有点受虐倾向。也就是在此期间,《梦溪笔谈》成书,这又说明――悍妻不仅是哲学家的催化剂,也可以是科学家的培养基?
   科学的文字我看了头大,我倒是对《梦溪笔谈》里沈括记载的超自然事件感兴趣,比如他描述的飞碟造访大宋,还有他记录的一种神奇的魔术:一个黥面小兵能把沙石放在手里揉搓揉搓就变成了碎银子,整个一宋朝刘谦啊。沈括说他是亲眼所见,你信吗?有时候科学家也会带我们走进伪科学。
  
  古代卫生官员这样关心老人
  文/刘黎平
   在春秋时代的齐国,齐桓公和管仲设置了一种专门掌握老年国民健康状况的官员,名曰“掌病”。首都地区和各大城镇都有设置。
  名为“掌病”的官员每日里要走街串巷,上至公侯将相家,下至贩夫走卒家,都要上门去唠叨,每人负责一个街区,每天的功课就是问:“老人家,您今儿个饭吃得香吗?睡觉咋样?有便秘吗?来,我帮您把把脉,量量血压,说话含糊吗?舌头不打转吧?哎哟,可有点不对劲,您老可别硬撑着,咱管仲国相下令:医药费有报销的,我带您去瞧瞧大夫去……”
  《管子・入国第五十四》中记载,“掌病”上门检查健康状况的工作频率是有制度的:九十以上,一日一问。八十以上,二日一问。七十以上,三日一问。众庶五日一问。病甚者以告。
  意思是:九十岁以上老人,上午在,保不定下午还在,得一天问一次。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今天在,保不定明天还在,得两天问一次。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周一吃饭,保不定周末填沟壑,得三天问一次。齐国是等级社会,以上措施限于官僚家庭、读书人家庭。普通人家庭,每五天问一次。碰到患重病的,得马上向政府打报告
  “掌病”用政府规范的方式来掌握民间健康状况,拿着这份薪水,吃着这碗饭,专门从事这项工作,保证了健康信息搜索工作的常态性。从其工作频率来看,最松的频率是五天检查一次,至少保证了老人不会死在家中一个星期还没人知道。这个制度很值得当今社会借鉴。

推荐访问:你所 官员 关心 古代
上一篇:吃食物不能掐头去尾、抽筋剥皮/喝喝茶,降降压:掐头去尾
下一篇:[太有家教][家教]简直太坑爹!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