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薰衣草之永远的约定 小说

来源:村官 发布时间:2019-05-14 点击:

  15年前,他们主动承担起照顾已故同学父母的责任。15年间,为了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他们为两位老人寄来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演绎了一段延续了15年的真情。他们就是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93(01)班的全体同学。
  “儿子、闺女们啊!”2011年3月25日11时40分,刚从河北承德赶到保定的农民李维贺紧紧攥住等候在路边的5位青年的手,两行激动的泪水从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滚落下来。
  15年前,为了一句不算是约定的约定,李维贺二儿子的同学、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93(01)班的同学决定承担起子女的责任,这责任他们一担就是15年。
  15年后,66岁的李维贺还清了当年欠下的7万元欠款后,千里寻亲,要亲眼见一见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闺女”,要当面替自己已在天堂里的儿子说一声“谢谢”。
  白发人送黑发人
  1995年11月,李维贺从承德县下板城镇乌龙矶村的家中赶到保定市第一医院。推开心脏内科病房的门,他一眼就看到了躺在病床上的二儿子李宝元。旁边的几个孩子有的手里拿着苹果正在削皮,有的拿着毛巾正给儿子擦身子。
  看到儿子的第一眼,李维贺就感到脚底一股凉气传遍全身。李宝元的哥哥李广坤21岁的时候患上扩张性心肌病,撑了两年后,撇下父母兄弟走了。
  “这个李宝元也是在劫难逃啊。”刚刚走到医院办公室门口的李维贺听到了两位医生的谈话。他突觉一阵眩晕,过了很久很久,才一步一步挪回病房。他觉得天塌了……
  两个月后,“弹尽粮绝”的李维贺给儿子办了休学手续,准备将他转回老家的医院救治。那天,同学们都哭了:“宝元,你一定要好好养病,争取早点回来啊。”李维贺也哭了,为儿子的病悲伤,为儿子同学的真情感动。
  回到承德之后,宝元时不时接到同学来信,开始他还能自己回信。后来病情严重恶化,李维贺就读信给儿子听。这些孩子的名字,一次次烙在了他的心里面。
  1996年10月1日晚,李维贺回来掀开自家屋帘,看到炕头宝元双目圆睁正咽下最后一口气。炕东头,亲戚们手忙脚乱地喊着宝元妈的名字。李维贺不知道,老伴儿眼看二儿子生还无望,一口气吞下了大把安眠药。
  7天后,老伴儿醒来,浓密的乌发一把一把地掉。一家4口,只剩下了两位白发老人。
  56封信、15张汇款单、7万元欠款
  李宝元去世后两个月,李维贺意外地接到孩子们的第一封来信。
  大爷,大娘:
  你们好,宝元去世的消息我们已经都知道了,请二老不要太过于伤心。我们虽然不在你们身边,但却永远不会忘记二老。我们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二老能尽快恢复健康。宝元虽然去了,但我们仍在,二老以后的生活费用我们会承担。我们明年就毕业了,宝元没有完成的事情我们将替他来完成,您二老一定要坚强起来,好好地活着,才对得起宝元和大家。
  祝大爷大娘身体健康!
  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全体同学
  1996年12月22日
  即便是在二儿子离开、老伴生死未卜的那段日子里,李维贺这条硬汉也很少掉泪,可读这封信的时候,他泪雨滂沱。人世间竟有这样一群人,本无责任,却要主动承担责任,不是儿女,却胜似儿女。
  那年冬天,李维贺觉得格外冷。
  “老李啊,村委会有你一张汇款单。”腊月根儿的一天,村干部对李维贺说。
  “汇款单?我的?”李维贺一头雾水。
  汇款单是宝元的同学寄来的,300元。李维贺手捧薄薄的一页纸,却看似有千斤重。回到家中,老两口对坐着默默流泪。只有坚强地活下去,才能对得起这些孩子。
  连续失去两个儿子,让李维贺欠了7万多元的债。“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一定要还人家钱。”为了还钱,他在村子里给人帮工,进城打工。一挣了钱,他就挨家挨户去还。
  乡亲们看着他风里来雨里去,还要照顾病弱的老伴儿,没有一户找他要钱。每每李维贺去还,乡亲们总是说,我家不急,你先还别人家的吧。
  村民赵赞华和赵赞兴借给李维贺2500元。李维贺打工凑够了去还,可是赵家哥俩搬进了县城,李维贺怎么找也找不到他们的家门。有人说你就是还他们,他们也不会要了。李维贺说:“欠了金钱债,就是欠了良心债,不还可不行。”
  2011年春节后,李维贺用他的诚信还完了所有的债。
  这无比艰辛的15年,看信成了李维贺两口子活下去的动力。
  1997年夏天――
  “爸爸、妈妈:老来丧子是人生一大不幸,内心自然很苦,想说什么只管与我交流,我就是你们的女儿,高峰、亚峰他们就是你们的儿子……爸爸、妈妈,我们的学生生活将要结束了,以后是不可知的未来,但不论走到哪里,我们的心中都会记着,在承德有我们的两位亲人――彩霞。”
  这一声“爸妈”,焐暖了老两口已不知热为何物的心。
  2002年秋天――
  “大爷、大娘,您二老可好,岁月匆匆,转眼毕业快5年了。一切都在变化,真正没有变化的只有一样:人世间的真情是永恒的。可惜政武现在力浅势薄,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有寄上300元略尽心意。政武。”
  ……
  小草青了又黄,燕子飞了又回。5000多个日日夜夜,孩子们的信一直没有间断。这些用墨水记录下的真情,成了支撑老两口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15个腊月,孩子们的汇款单雷打不动,数字从100、200、300、500、800、1000……不断增长着、变化着。
  2011年农历正月初六,正在承德打工的李维贺接到村干部的电话,告诉他汇款单又到了。15年,15张汇款单,56封信……坐在值班室的灯下,李维贺把取出的500块钱放到桌上,泪水悄悄地淌着。
  “老李,咋啦,家里出啥事了?”公司老总李文全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他身边。当李维贺一股脑地道出心中的情愫后,李文全也流泪了。寄一年钱容易,连续不断寄15年,不容易啊!
  “李总,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想看看这些像儿子、闺女一样的孩子。”
  “我陪你去,上保定的费用我包了。”李文全感动地说。
  叫一声“儿子、闺女”,两泪长流
  2011年3月25日去保定的路上,李维贺几乎没有说话,他的手在不停地颤抖。
  “没咋变,没咋变,那个高高胖胖的肯定是牛树起。”车刚驶出保定收费站,李维贺一眼认出了路边等候的几个青年,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哽咽。
  “大爷――”李维贺刚打开车门,几个人已经奔上来,紧紧地握住李维贺粗糙的大手。
  李维贺喉结一动一动的,却发不出声音,泪水滚落下来。“儿子!闺女们啊!”良久,李维贺才叫出了声。他一个一个地叫着他们的名字:牛树起、杜彦敏、李景刚、时翠平、祁业凤……泪水模糊了在场所有人的双眼。
  午饭前,李维贺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纸,这是写给“孩子们”的信。
  “我的好孩子,你们都有父母、家室、子女,却一直记挂着两个跟你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老人。宝元不能做到的,你们都替他做到了。在我心中,你们就是我的亲闺女、亲儿子……宝元,你听见了吗?”
  李维贺的手在抖,声音在抖,心也在抖。
  “闺女们”已经哭出声,“儿子们”拿餐巾纸擦着眼睛……
  “赵锦去了加拿大,她嘱咐我晚上向她汇报;政武出差在外地,实在赶不过来,让我替他敬您一杯!”时翠平逐一向李维贺介绍道。
  “每年腊月汇款,就跟我们过年要回家一样,忘不了。”牛树起说。
  “有事儿一定要打电话,再忙我们也一定会赶过去的。”时翠平叮嘱着。
  临走,牛树起把“子女们”凑的2000元钱硬塞到了李维贺的手里。
  15年前,毕业前夕的一个晚上,班级里记不清谁说了一句: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就是这样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他们和李维贺老两口成了特殊的亲人;就是这样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竟演绎了一段延续了15年的真情。
  “我们的约定没有期限,老人在世一天,我们就管一天!”杜彦敏说出了大家的心愿。
  这话,李维贺信。
  (摘自《人民日报》)

推荐访问:只为 约定 永远
上一篇:伸出你的援助之手:伸出你的援助之手450
下一篇:“五姿”蹲跨益健身_益姿堂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